鲍立,女,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学位,社会兼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1987-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2-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 2001-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6-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 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8年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14年 晋升为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DS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所获奖励: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 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 先进工作者。
展开-
地中海贫血会不会传染
地中海贫血是常见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珠蛋白基因缺陷致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遗传方式所以无传染性。儿童患者需关注症状、防感染及遗传咨询,成年患者要合理作息、注意饮食补铁、怀孕时做好评估监测,其遗传特性对健康管理和生育决策很重要。 遗传性本质决定无传染性 遗传方式:地中海贫血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遗传模式。例如,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携带相关致病基因但临床症状不明显),他们的子女有一定的概率遗传到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从而患上地中海贫血。这种遗传是基于基因的传递,和传染病通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制完全不同。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这些病原体可以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而地中海贫血不存在这样的病原体传播基础。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如果患有地中海贫血,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别关注其贫血相关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贫血的症状。同时,家长需要了解地中海贫血的遗传特点,在考虑生育问题时,要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子女患地中海贫血的风险。 成年人群:成年地中海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等有利于造血的食物,但要注意避免盲目补铁过量,因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铁代谢可能存在异常情况。如果需要怀孕,也要进行详细的遗传评估和孕期监测,以保障母婴健康。 总之,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了解其遗传特性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管理和生育决策等都非常重要。
2025-09-29 09:57:01 -
AB型为什么不建议献血
AB型血因红细胞表面具A和B抗原且血浆无抗A抗B抗体,输注给非AB型受血者会致免疫反应,其在人群中占比低适配范围窄,对存在免疫相关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人群输血风险更高,故相对不建议AB型血人群常规献血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一、血型相容性特殊性导致输血风险 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同时具有A抗原和B抗原,其血浆中不含抗A及抗B抗体。然而在临床输血中,若将AB型血的全血或血浆输注给非AB型受血者,血浆内未被中和的A、B抗体可能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引发溶血等输血不良反应,严重威胁受血者健康。例如,当AB型血浆输注给A型受血者时,血浆中的抗B抗体可与A型受血者红细胞表面B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症状。 二、血站适配需求与稀有性因素 AB型血在人群中占比相对其他常见血型(如A型、B型、O型)较低,血站在血液调配时,AB型血主要适配给AB型受血者,其适配范围较窄。其他血型受血者一般不适合输注AB型血的全血或血浆,这使得AB型血的献血对满足临床多样化输血需求的贡献相对有限。从血站整体血液储备与调配效率角度考量,AB型血的献血在适配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而在献血建议上有特殊考量。 三、特殊人群输血风险的延伸 对于本身存在免疫相关疾病或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人群,输注AB型血的风险更高。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受血者,其免疫系统对异体抗原的敏感性增加,输注AB型血时发生免疫反应的概率大幅上升。基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特殊人群输血风险的原则,综合考虑后相对不建议AB型血人群常规献血,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5-09-29 09:55:35 -
儿童白血病会起疙瘩
儿童白血病可致皮肤起疙瘩,表现为出血点、瘀斑等,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需与皮肤过敏等鉴别,白血病引起的疙瘩常伴发热、贫血等,发现儿童皮肤疙瘩且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家长要观察变化并防孩子搔抓。 一、疙瘩的可能表现及原因 儿童白血病患者出现疙瘩可能有多种表现,比如皮肤出现出血点、瘀斑等。其原因主要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关,血小板减少会使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容易在皮肤等部位形成瘀点、瘀斑样的疙瘩。另外,白血病细胞也可能直接浸润皮肤组织,引起皮肤结节等改变。 二、与其他疾病引起疙瘩的鉴别 与单纯皮肤过敏等引起的疙瘩不同,儿童白血病引起的疙瘩往往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贫血(面色苍白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而皮肤过敏引起的疙瘩通常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瘙痒等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发热、贫血等血液系统相关的表现。 三、应对及就医建议 当发现儿童皮肤出现疙瘩时,尤其是家长要密切观察疙瘩的变化情况以及孩子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果孩子同时伴有发热、面色不佳、乏力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血常规中可以看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形态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与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保持警惕,因为白血病导致的皮肤疙瘩可能是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早期明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同时,要让孩子尽量避免搔抓疙瘩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等情况,因为白血病患儿本身免疫力可能较低,皮肤感染后容易加重病情。
2025-09-29 09:54:09 -
达到什么年龄才能献血
中国内地一般献血者年龄通常为十八至五十五周岁且需符合健康检查要求,既往无献血反应等多次献血者年龄可延至六十周岁,未满十八周岁因身体未成熟不符合,超六十周岁非特殊放宽情况一般不纳入常规范围,均以健康检查为依据保障献血者健康。 一、中国内地一般献血者的年龄规定 在中国内地,通常要求献血者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这是基于人体生理发育及健康保障的科学考量,18周岁是身体发育基本成熟的阶段,而55周岁是综合考虑人体机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等因素设定的常规上限,在此年龄区间内且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规定的健康标准(如体重、血压、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达标)的公民可参与献血。 二、特殊情况的年龄放宽规定 对于既往无献血反应、持续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其献血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这是因为这类人群经过多次献血验证,身体对献血的适应性较好,在严格遵循健康检查流程且综合评估健康状况后,允许适当延长献血年龄,但仍需确保每次献血前的健康检查符合标准,以保障献血者健康。 三、低龄人群及超龄特殊情况的说明 未满18周岁的人群由于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献血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不符合献血年龄要求。而超过60周岁(非特殊放宽情况)后,身体各系统机能衰退,献血对健康潜在风险增加,一般不再纳入常规献血年龄范围,但如有特殊健康评估且符合严格条件,需由专业医疗人员综合判断后决定是否可献血。同时,在整个年龄相关的献血考量中,均需以科学的健康检查为依据,确保献血行为对献血者健康无不利影响,体现循证医学中保障献血者健康的核心原则。
2025-09-29 09:53:10 -
外周血是什么
外周血可检测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监测药物副作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还可用于血型鉴定、自身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等,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及医生经验判断,有疑问可与医生沟通。此外,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血可能有风险,医生会评估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外周血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作用: 1.检测血液系统疾病:通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观察,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的炎症反应情况,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监测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影响,通过定期检测外周血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器官移植后的监测:外周血中的某些指标可以反映移植器官的功能和免疫状态,对于监测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作用外,外周血还可用于一些其他检查项目,如血型鉴定、自身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等。 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对检查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患有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采集外周血可能会有一定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患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2025-09-29 09: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