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鲍立主任医师(16)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鲍立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鲍立,女,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学位,社会兼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1987-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2-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 2001-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6-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 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8年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14年 晋升为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DS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所获奖励: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 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 先进工作者。

展开
个人擅长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展开
  • 献血的好处有哪些

    献血有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奉献爱心等好处,但要注意献血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饮酒和服用药物;献血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要多喝水,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1.促进新陈代谢:献血后,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加快,新的血液会更快地生成,从而使身体更健康。 2.降低血液黏稠度:献血可以减少血液中多余的铁和胆固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提高免疫力:献血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从而提高免疫力。 4.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献血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奉献爱心:献血是一种奉献爱心的行为,可以帮助需要输血的患者,拯救他们的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献血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献血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饮酒和服用药物;献血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要多喝水,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2025-06-11 17:29:58
  • 父母O型会生什么血型的孩子

    O型血父母所生孩子通常也是O型血。这是因为血型的划分依据是人体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具体而言,A型血是红细胞细胞膜上仅含A抗原;B型血是红细胞细胞膜上仅含B抗原;AB型血是红细胞细胞膜上同时有A和B两种抗原;而O型血则是红细胞细胞膜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所以当父母均为O型血时,孩子就只能是O型血,不会出现其他血型。不过理论上血型是终身不变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如病人进行了异种造血干细胞移植,其血型会转变为捐献者的血型。 一、关于血型的划分: 1.A型血:红细胞的细胞膜上仅包含A抗原。 2.B型血:红细胞的细胞膜上仅包含B抗原。 3.AB型血: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同时存在A和B两种抗原。 4.O型血: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 二、O型血父母与孩子血型的关系: 当父母都是O型血时,孩子只能是O型血。 三、血型的稳定性及特殊情况: 一般来说血型终身不变,但病人进行异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会改变血型。 总之,血型的划分和遗传规律有其特定性,同时也存在特殊情况下血型改变的可能。

    2025-06-11 17:29:33
  • a和b血型生出什么血型

    父母血型为A型和B型时,子女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需注意血型遗传规律并非绝对,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医生。 根据血型遗传规律,如果父母的血型为A型和B型,那么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这是因为A型血的人有两个显性血型基因(AO或AA),B型血的人有两个显性血型基因(BO或BB),而子女的血型基因来自父母双方,所以可能出现的组合有:AO+BO=AB(AB型血)、AO+AA=AO(A型血)、BO+BB=BO(B型血)、AO+AO=AA或AO(A型血)、BO+BB=BB或BO(B型血)。 需要注意的是,血型遗传规律并非绝对,有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导致血型结果不符合预期。此外,血型鉴定只是一种初步的判断,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并不足够,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血液检查和遗传咨询。 如果对血型或其他血液相关问题有进一步的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遗传咨询师,他们可以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建议。同时,在进行任何医疗决策之前,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

    2025-06-11 17:28:34
  • 血浆蛋白是什么

    血浆蛋白通常指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统称,通过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这三类,在人体里有着运送物质、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关键作用。若检测中发现某类物质出现异常的升高或降低,建议即刻到医院的血液内科做检查与治疗。 一、白蛋白:在医学上也叫清蛋白,由肝实质细胞生成,在人体血浆里极为重要。其作用包括:1.维持血管内外的体液平衡;2.对受损的组织蛋白予以补充修复,是人体主要的蛋白载体。 二、球蛋白:是人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血清蛋白,基本存在于血液、肝细胞外,是重要的防御机制,主要由人体免疫系统合成。当人体遭受入侵时,机体会产生不同的球蛋白去消灭,如果不能杀死入侵物,淋巴系统会受到刺激,进而分泌更多的球蛋白去消灭入侵物。 三、纤维蛋白:是由人体肝脏系统合成的蛋白质,在血液中,它能有效辅助血小板聚集,能有力地促进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增强红细胞的黏着性,以实现凝血功能。 总之,血浆蛋白的这三类各自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2025-06-11 17:27:52
  • 献血时间间隔多久一次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两次献血间隔时间:全血不少于六个月;血小板不少于两周且不大于24次/年;有过捐献血小板经历的人,三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三个月,血小板间隔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且不大于12次/年。间隔时间过短可能影响健康,献血后需恢复营养物质,因此献血前应了解相关知识,确保身体健康并遵循医生建议。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规定,两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不少于六个月;若捐献的是血小板,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两周,且不大于24次/年。因为血小板的恢复时间比红细胞要快,所以间隔时间相对较短。有过捐献血小板经历的人,三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不少于三个月;若要捐献血小板,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且不大于12次/年。 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可能会对献血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出现贫血、头晕、乏力等症状。此外,献血后身体会流失一定量的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因此,在献血前,献血者应该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并遵循医生或采血工作人员的建议。

    2025-06-11 17:27: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