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立,女,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学位,社会兼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1987-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2-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 2001-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6-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 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8年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14年 晋升为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DS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所获奖励: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 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 先进工作者。
展开-
有轻微贫血如何调理
通过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及维生素C食物摄入)、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来改善轻微贫血,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孕妇注重相关营养素补充及产检,儿童防挑食偏食且及时就医,老年人保证营养、适度运动及定期体检。 一、饮食调理 1.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常见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如猪肝每100克含铁约22.6毫克)、瘦肉(如牛肉每100克含铁约2.8毫克)、豆类(如红豆每100克含铁约7.4毫克)、绿叶蔬菜(如菠菜每100克含铁约2.9毫克)等。一般来说,女性由于生理结构原因相对男性更易缺铁,在饮食中更应注重铁的补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也较多,适当增加此类食物摄入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轻微贫血。 2.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水果中柑橘类(如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等富含维生素C,蔬菜中的西兰花(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51毫克)等也是良好来源。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通过合理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辅助铁的吸收,改善轻微贫血状况。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项机能的恢复。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幼儿一般需要12-16小时,学龄儿童也需9-12小时,充足睡眠对造血等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轻微贫血。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有助于身体的造血功能改善,对轻微贫血的调理有帮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原因易出现轻微贫血,除了遵循上述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外,更要注重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的补充。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这些营养素,要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贫血情况。 2.儿童:儿童轻微贫血时,家长要格外注意其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儿童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若贫血持续不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导致的贫血。 3.老年人:老年人轻微贫血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等有关。饮食上要保证营养丰富,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白质含量高且易于消化)等。同时,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贫血的潜在问题。
2025-09-22 20:28:51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状多样,包括贫血相关的面色苍白、乏力,溶血相关的黄疸、肝脾肿大,原发病相关的相应症状,还有发热、少数患者出现的血红蛋白尿等。 一、贫血相关症状 一般贫血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这是由于长期慢性贫血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进程;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时贫血症状更为明显,因为月经会进一步丢失血液中的铁等营养成分,加重贫血状态。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轻度活动后就会比正常人更容易疲惫。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原本可以快速爬几层楼梯,患病后爬一层就会感觉气喘吁吁、浑身乏力;老年患者可能原本还能自己慢慢走动,患病后连短距离行走都需要休息。 二、溶血相关症状 黄疸:约有1/3-1/2的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新生儿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黄疸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较快,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肝脾肿大: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尤其是慢性患者。脾脏是破坏红细胞的重要场所,溶血发生时脾脏会代偿性增大,以试图清除更多的异常红细胞;肝脏也会因为处理过多的胆红素等代谢产物而增大。儿童患者肝脾肿大可能会影响腹部外观,家长容易发现,而成年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因其他不适就诊时发现腹部触及肿大的肝脾。 三、原发病相关症状 如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还会伴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例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继发于淋巴瘤的患者可能会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原发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易被忽视,而老年患者原发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医生全面排查。 四、其他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发热可能是由于红细胞破坏产物释放引起的吸收热,也可能是继发感染导致。在儿童患者中,发热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因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本身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容易合并感染。 血红蛋白尿: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表现为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这是因为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超过了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游离的血红蛋白从肾脏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但血红蛋白尿并不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需要及时评估病情。
2025-09-22 20:21:27 -
小儿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白血病早期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因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而早期诊断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发热 小儿白血病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也可为高热。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导致正常造血受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例如,研究发现白血病患儿由于骨髓中异常白细胞大量增殖,正常白细胞生成减少,从而使机体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引发反复发热,体温可波动在38℃-40℃甚至更高。 二、贫血 患儿会逐渐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贫血表现。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占据骨髓空间,影响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正常情况下,骨髓不断生成红细胞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而白血病时这种正常的造血功能被破坏,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进而引发贫血,且随着病情进展,贫血可能会逐渐加重。 三、出血倾向 部分患儿会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抑制了血小板的正常生成,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正常时血小板能够起到止血的作用,当白血病导致血小板数量降低,如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约有30%-40%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等情况。 四、肝脾淋巴结肿大 患儿可能会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尤以肝脾肿大较为常见。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外的器官浸润,可导致肝脾内的造血组织被异常细胞占据,引起肝脾肿大;同时,淋巴结也会因为白血病细胞的聚集而肿大。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常常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肝脾肿大的发生率也较高。 五、骨关节疼痛 小儿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骨关节疼痛,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生长痛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骨质等部位,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骨组织,导致骨膜受刺激,从而引发骨关节疼痛,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等情况。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小儿白血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由于小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留意孩子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面色异常苍白、皮肤瘀点瘀斑、骨关节不适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便早期发现白血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但更重要的是对异常症状的警惕性,因为小儿白血病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小儿白血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2025-09-22 20:12:01 -
饮茶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吗
饮茶可能因含鞣酸阻碍铁吸收,偶尔少量饮茶一般不致缺铁性贫血,长期大量饮茶会增加风险,儿童、孕妇、素食者等特殊人群需注意,儿童要防长期大量饮茶影响,孕妇应减饮茶保铁吸收,素食者要控饮茶并选合适食物防缺铁性贫血。 一、饮茶可能影响铁吸收的机制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单宁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鞣酸铁,从而阻碍铁的吸收。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茶后,人体对食物中铁的摄取效率会降低。在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中,食物中的铁需要以游离形式被肠道吸收,而鞣酸与铁结合后,改变了铁的存在形式,使其难以被肠道黏膜细胞摄取。 二、不同饮茶情况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差异 偶尔少量饮茶:如果只是偶尔少量饮茶,一般不会对铁的吸收造成明显的、足以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为人体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铁量通常能够满足机体需求,少量的鞣酸影响相对有限。例如,正常饮食中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提供的铁量可以弥补少量鞣酸带来的轻微铁吸收障碍。 长期大量饮茶:对于长期大量饮茶的人群,尤其是本身存在铁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如素食者、儿童、孕妇等),就可能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以素食者为例,素食者本身从食物中获取铁的途径相对较窄,主要依赖于豆类、绿叶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而大量饮茶会进一步阻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使得素食者更容易出现铁缺乏,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孕妇由于需要为自身和胎儿提供铁,对铁的需求量较大,如果长期大量饮茶,也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量相对较高,长期大量饮茶可能干扰铁的正常吸收,影响其生长发育,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饮茶与缺铁性贫血关系 儿童:儿童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铁的需求较多。如果儿童有长期大量饮茶的习惯,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孩子是否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避免长期大量饮茶,同时保证儿童从饮食中获取足够的铁,例如让儿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像瘦肉、鸡蛋、红枣等。 孕妇: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为了自身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应避免长期大量饮茶。孕妇在孕期的饮食应注重铁的补充,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同时尽量减少饮茶量,尤其是避免在进餐时大量饮茶,以保证铁的正常吸收,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素食者:素食者要特别注意饮茶对铁吸收的影响。由于素食者的铁摄入主要依赖植物性食物,而茶叶中的鞣酸会阻碍铁的吸收,所以素食者应控制饮茶量,并且在饮食中更加注重选择富含铁且易于吸收的植物性食物,如强化铁的谷物、深绿色蔬菜等,以满足机体对铁的需求,预防缺铁性贫血。
2025-09-22 20:10:33 -
轻微地中海贫血吃什么食物可以补血
轻微地中海贫血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铁元素、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改善状况,同时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食用时需注意相应事项,如儿童食动物肝脏控量、豆类熟透,老年人食红肉易消化、依血糖选维C水果等。 一、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对于轻微地中海贫血患者补充铁元素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例如红肉,像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牛肉中大约含有2.8毫克的铁,且其含有的血红素铁利用率较高;还有动物肝脏,猪肝中铁含量较为丰富,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不过由于肝脏是代谢器官,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适量食用。另外,豆类也是不错的选择,红豆每100克含铁约7.4毫克,绿豆每100克含铁约6.5毫克等,豆类可以通过多种烹饪方式食用,如煮汤、煮粥等。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在补充铁元素的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效果更佳。柑橘类水果就是很好的来源,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橘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0毫克左右,患者可以每天适当食用一些柑橘类水果来促进铁的吸收。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宝库,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约62毫克,而且口感酸甜,容易被接受。青椒中维生素C含量也很可观,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约144毫克,可以通过清炒、凉拌等方式纳入日常饮食。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轻微地中海贫血患者补充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鸡蛋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3.3克,鸡蛋可以煮、煎、蒸等多种方式食用,容易被消化吸收。牛奶也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每100毫升牛奶含蛋白质约3克,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鱼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比如鲈鱼,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约18.6克,鱼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适合各类人群食用,清蒸鲈鱼等烹饪方式较为健康。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多样性。比如在给儿童食用动物肝脏时,要控制量,因为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维生素A等物质摄入过多;对于豆类,要注意烹饪熟透,避免发生choking(窒息)风险。同时,儿童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引起肠胃不适。 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功能有所减退,在食用富含铁的食物时,要考虑消化吸收情况,比如红肉可以适当做成肉末等更易消化的形式;对于富含膳食纤维的豆类,也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在选择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时,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选择,如血糖偏高的老年人要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品种。
2025-09-22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