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立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鲍立,女,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学位,社会兼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1987-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2-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 2001-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6-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 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8年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14年 晋升为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DS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所获奖励: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 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 先进工作者。

展开
个人擅长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展开
  • 什么是儿童白血病的舒缓治疗

    儿童白血病舒缓治疗是针对患儿及其家庭多方面痛苦困难的综合性医疗护理方式,贯穿治疗全程,主要包括症状管理(如疼痛、发热等症状控制)和心理社会支持(如患儿心理安抚、家庭支持),重要性在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帮助家庭应对挑战。 一、儿童白血病舒缓治疗的定义 儿童白血病的舒缓治疗也称为姑息治疗,是一种针对儿童白血病患者的综合性医疗护理方式,旨在改善患儿及其家庭在疾病过程中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痛苦与困难,重点关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标。它贯穿于儿童白血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从确诊后即可能开始介入。 二、舒缓治疗的主要内容 1.症状管理 疼痛管理:儿童白血病患儿可能会出现骨痛等多种疼痛症状。对于疼痛的评估需采用适合儿童的方法,如面部表情评分等。如果存在疼痛情况,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使用合适的药物来缓解疼痛,但药物使用仅需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可显著提升患儿的舒适度,这对于儿童白血病患儿的整体状况改善非常重要,因为疼痛会影响患儿的进食、睡眠等多方面,进而影响身体恢复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疼痛的感知和表现有所不同,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年龄特点进行精准的疼痛评估与管理。 其他症状控制:还包括对发热、感染相关症状、贫血导致的乏力等症状的控制。例如对于发热,需积极寻找感染源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采取退热等对症措施来减轻患儿不适。 2.心理社会支持 患儿心理安抚:儿童白血病患儿往往会面临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会通过游戏、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来安抚患儿情绪。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心理特点不同,比如低龄儿童可能更需要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来缓解恐惧,而学龄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学业中断等问题。医护人员会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安抚方案,以帮助患儿建立积极面对疾病的心态。 家庭支持:白血病对患儿家庭也是巨大的挑战,舒缓治疗会为家庭提供心理支持、资源链接等。比如帮助家庭协调就医过程中的各种事务,提供经济援助相关信息等。让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从而为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不同,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家庭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支持服务。 三、舒缓治疗的重要性 1.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通过对症状的有效管理和心理社会支持,能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相对舒适的状态,能够正常参与一些适合的活动,如在病情允许下进行简单的娱乐活动等,从而提升患儿整体的生活质量。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良好的生活质量保障有助于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对于年长患儿,有助于他们维持正常的社交和心理状态。 2.帮助家庭应对挑战:家庭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舒缓治疗为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家庭能够更好地陪伴患儿度过疾病治疗阶段,减轻家庭在心理和实际生活中的负担,让家庭在面对儿童白血病这一重大疾病时更有应对的信心和能力。不同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应对疾病的方式,舒缓治疗会根据这些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家庭支持,以更好地帮助家庭应对挑战。

    2025-09-29 13:10:06
  • 缺铁性贫血会流鼻血吗

    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引发流鼻血,其机制与黏膜组织营养缺乏、血管壁通透性改变有关,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老年人群流鼻血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出现流鼻血且怀疑与缺铁性贫血相关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 一、缺铁性贫血导致流鼻血的机制 1.黏膜组织营养缺乏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鼻腔黏膜也会因为缺氧等原因,出现黏膜上皮细胞代谢紊乱等情况。例如,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更新受到影响,黏膜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破损出血。 铁参与多种酶的合成,这些酶在黏膜的修复、防御等功能中发挥作用。缺铁会影响相关酶的合成,使得鼻腔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下降,增加了流鼻血的风险。 2.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缺铁可能会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在缺铁状态下,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可能降低,通透性增加。当鼻腔受到一些轻微刺激(如干燥空气刺激、轻微碰撞等)时,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引发流鼻血。 二、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流鼻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存在缺铁性贫血,流鼻血可能相对较频繁。而且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流鼻血时可能不会很好地处理。例如,幼儿可能会因为流鼻血而哭闹,进而加重鼻腔黏膜的充血等情况。 注意事项: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鼻腔的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等。同时,要关注儿童是否存在其他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在护理流鼻血时,要让儿童采取正确的姿势,如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呛入气管。并且要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铁代谢等相关检查,明确缺铁性贫血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铁剂补充等治疗。 2.成年人群 特点:成年人群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出现流鼻血,可能与日常的生活方式等有关。比如一些成年女性可能因为月经失血过多等原因导致缺铁性贫血,流鼻血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特定时期有一定变化。另外,成年人群如果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挖鼻孔等,也会增加流鼻血的风险。 注意事项:成年人群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同时,要积极查找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等)等情况。如果流鼻血频繁,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除了处理鼻腔出血外,还要针对缺铁性贫血进行系统的治疗,包括补充铁剂等。 3.老年人群 特点: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流鼻血可能与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群鼻腔黏膜相对脆弱,血管弹性差,缺铁性贫血时更容易出现流鼻血。而且老年人群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流鼻血时需要更谨慎处理。 注意事项:老年人群出现流鼻血时,要缓慢采取正确姿势止血。同时,要重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群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群的一般状况,因为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加重老年人群的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流鼻血也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 总之,缺铁性贫血有可能引起流鼻血,当出现流鼻血且怀疑与缺铁性贫血有关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5-09-29 13:06:25
  • 淋巴细胞比率偏高是怎么回事

    淋巴细胞比率偏高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及剧烈运动、寒冷、饱餐等应激状态;病理性因素包含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前期,不同人群中儿童需关注症状等,成人要警惕病理性因素,特殊病史人群需重视可能的病情变化。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淋巴细胞比率偏高 1.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新生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约占35%,出生后4-6天淋巴细胞比例可达50%,4-6岁后逐渐降至与成人相近(成人淋巴细胞正常比率约20%-50%)。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处于动态变化阶段,属于正常生理性波动。 2.剧烈运动、寒冷、饱餐等应激状态:短时间内的剧烈运动、寒冷刺激或饱餐等情况可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淋巴细胞比率出现暂时性偏高,去除应激因素后通常可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淋巴细胞比率偏高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引发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例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从而使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增高。以EB病毒感染为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可显著升高,且常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如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并释放入外周血,致使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偏高;此外,淋巴瘤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率升高的情况,这与肿瘤细胞累及淋巴细胞相关。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当机体经历如伤寒、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后,恢复期时免疫系统在修复过程中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可出现淋巴细胞比率偏高的现象。 4.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前期:器官移植患者在排斥反应前期,机体免疫机制被激活,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排斥反应相关的免疫应答,进而导致淋巴细胞比率升高。 三、不同人群淋巴细胞比率偏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儿童生理性淋巴细胞比率偏高较为常见,若为病毒感染导致的病理性升高,需密切观察儿童症状,如有无发热、咳嗽、皮疹等表现,若伴随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毒学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同时,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比率偏高,应注重休息、合理饮食,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 2.成人人群:成人出现淋巴细胞比率偏高时,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应进一步完善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排除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若为病毒感染导致,需根据具体病毒感染类型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3.特殊病史人群: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或器官移植史的人群出现淋巴细胞比率偏高时,要高度重视,因为这可能是疾病复发或排斥反应的信号,需及时复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情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09-29 12:57:50
  • 子宫肌瘤引起贫血怎么治

    子宫肌瘤引起贫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与活动)、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补充铁剂)、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其他治疗(严重贫血时输血及积极治疗原发病子宫肌瘤),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改善贫血状况和生活质量。 一、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以补充造血原料,改善贫血状况。例如,每100克红肉中含铁量较高,能为机体提供一定量的铁元素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饮食调整需结合自身特点,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的含铁食物摄入;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铁的需求增加,应适当增加相关食物的摄取量。 休息与活动:根据贫血程度适当调整活动量,重度贫血者需多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以降低机体对氧的需求,缓解乏力等不适症状;轻度贫血者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贫血相关的不适。 二、药物治疗 铁剂补充:当明确是缺铁性贫血(子宫肌瘤常可导致慢性失血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时,可使用铁剂来补充铁元素。铁剂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贫血状态。不同人群对铁剂的耐受性可能不同,儿童使用铁剂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铁剂剂型和剂量,避免出现铁中毒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铁剂时要关注胃肠道反应,如是否有恶心、呕吐、便秘等情况,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切除术:如果子宫肌瘤较大或症状明显,经评估适合手术治疗,可考虑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通过切除子宫肌瘤,去除导致慢性失血的根源,从而改善贫血状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所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接近绝经期或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子宫动脉栓塞术: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栓塞子宫动脉,使肌瘤缺血坏死,从而减少出血,改善贫血。该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盆腔疼痛、发热等,需密切观察。对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如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该手术的风险。 四、其他治疗 纠正贫血的其他辅助措施:对于贫血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来迅速纠正贫血,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但输血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过敏等,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同时,对于子宫肌瘤引起贫血的患者,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子宫肌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根治疾病、改善贫血的目的。 总之,子宫肌瘤引起贫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贫血程度、子宫肌瘤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和生活质量。

    2025-09-29 12:53:11
  • 贫血怎么治疗的啊

    贫血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病因治疗需针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分别去除相应病因;药物治疗有铁剂、维生素B和叶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抑制剂等;输血治疗分急性失血贫血和慢性贫血情况;特殊人群中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不同的注意要点。 一、病因治疗 缺铁性贫血:应尽可能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比如因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需积极治疗妇科疾病以减少月经失血;对于婴幼儿喂养不当导致缺铁的,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巨幼细胞贫血:若为维生素B缺乏引起,应治疗导致维生素B缺乏的基础疾病,如某些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B吸收的情况;若是叶酸缺乏,要纠正导致叶酸缺乏的因素,像长期偏食等情况。 溶血性贫血:针对不同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去除诱因。例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要避免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感染、劳累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找到可能的致病因素并避免,如某些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二、药物治疗 铁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等。铁剂可以补充机体缺乏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维生素B和叶酸: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叶酸缺乏引起的则补充叶酸。维生素B参与神经系统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叶酸是DNA合成的重要辅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适用于肾性贫血等情况,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红细胞生成。 免疫抑制剂: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改善造血功能。 三、输血治疗 急性失血贫血:当急性失血导致血红蛋白迅速下降,出现休克等严重症状时,需紧急输血,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维持机体重要器官的氧供。 慢性贫血:对于慢性严重贫血,如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输血,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输血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过敏等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贫血需要特别关注,如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多与喂养不当有关,应科学添加辅食,保证铁的摄入。在用药方面要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儿童溶血性贫血可能有其特殊的病因,如某些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疾病,需要儿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 孕妇:孕妇贫血较为常见,多为缺铁性贫血。要保证孕妇摄入足够的铁、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孕妇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贫血的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贫血原因多样,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贫血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老年人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更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对其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2025-09-29 12:45: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