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立,女,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学位,社会兼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1987-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2-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 2001-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6-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 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8年 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14年 晋升为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DS等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所获奖励: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 2012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 先进工作者。
展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哪些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时期有不同症状,慢性期有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脾脏肿大、肝脏肿大等;加速期发热更频且重、贫血加重、有出血倾向、脾脏进行性肿大;急变期症状似急性白血病且有髓外浸润表现,儿童患者有生长发育迟缓情况,女性患者可能月经紊乱,有既往病史者症状更复杂。 一、慢性期症状 1.全身症状 很多患者在慢性期会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等代谢亢进的表现。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加速,机体代谢率升高。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比平时容易疲倦,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体温可能会在37.5-38.5℃左右波动,且出汗情况较以往增多,尤其在夜间睡眠时明显。 体重减轻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患者即使食欲正常,体重也会逐渐下降。 2.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患者左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脾脏,随着病情进展,脾脏可进行性肿大,严重时可超过脐部甚至到达盆腔。肿大的脾脏可能会引起左上腹坠胀感或隐痛,当脾脏发生梗死时,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并伴有压痛。 3.肝脏肿大 肝脏也可能会轻度至中度肿大,一般不如脾脏肿大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增大。 二、加速期症状 1.发热 发热较慢性期更为频繁且程度加重,可能为持续性发热,体温可超过38.5℃,发热原因多与白细胞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有关,感染部位可涉及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多个部位。 2.贫血加重 患者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逐渐加重。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携氧能力下降。 3.出血倾向 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也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等情况。这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脾脏进行性肿大 脾脏在加速期会迅速增大,患者左上腹不适症状更加明显,可能出现腹胀等表现。 三、急变期症状 急变期的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类似,包括严重的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加重,还可能出现髓外浸润的表现,如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可引起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等;睾丸浸润可出现睾丸肿大、疼痛等。 对于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症状可能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儿童可能还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女性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与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治疗相关因素有关。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症状可能会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情况和白血病相关症状进行评估和治疗。
2025-09-29 12:01:57 -
成人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成人白血病患者有贫血、发热、出血倾向、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骨骼和关节疼痛等表现,贫血致面色苍白等,发热因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出血有皮肤瘀点等,约半患者淋巴结肿大且肝脾可能肿大,骨骼关节有疼痛尤其胸骨下端压痛。 一、贫血相关症状 成人白血病患者早期常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研究表明,约70%的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往往低于正常范围。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易察觉到体力下降、活动后气短等情况;而年轻患者可能初期症状相对隐匿,但随着病情发展,贫血会逐渐加重。 二、发热表现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低至37.5℃左右,也可高达39℃甚至更高。发热原因主要是正常白细胞被白血病细胞取代,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比如,肺部感染较为常见,患者会伴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特点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白血病患者发热可能更急骤,而老年患者发热可能相对较缓和,但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出血倾向 部分患者早期会有出血症状,常见的有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血小板的正常生成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血管弹性较差等因素,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颅内出血,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四、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质地较硬,无压痛。同时,肝脾也可能肿大,可在腹部触及肿大的肝脏或脾脏。不同类型的白血病肝脾肿大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肝脾肿大相对更常见且明显。年龄较小的患者家属可能更容易发现孩子颈部或其他部位淋巴结的异常肿大;而成年患者可能在体检或自身触摸腹部时发现肝脾肿大的迹象。 五、骨骼和关节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骨骼和关节疼痛,尤其是胸骨下端有压痛感较为典型。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殖,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以及浸润骨膜等组织引起。疼痛可累及四肢长骨、关节等部位,影响患者的活动。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表述不清疼痛部位,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活动等情况;成年患者则能较准确描述疼痛的部位和性质。
2025-09-29 11:59:42 -
贫血跟月经有关系吗
月经与贫血关系密切,女性月经正常时一般不致贫血,但月经不调、量异常等易引发贫血,男性无月经但贫血需从他处找因;生活方式中饮食、作息影响月经与贫血关联;育龄期女性需关注月经、均衡饮食、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应关注自身月经以预防月经导致的贫血,出现症状及时诊治。 一、月经导致贫血的机制 女性月经期间会有一定量的血液流失,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若月经量过多(超过80毫升),就会使铁等造血原料丢失增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月经量过多会导致铁缺乏,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缺铁性贫血。例如,有研究表明,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显著高于月经量正常的女性。 二、不同性别在月经与贫血关系中的特点 女性: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正常月经周期和月经量一般不会导致贫血,但当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异常增多或经期延长等情况时,就容易引发贫血。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紊乱,进而增加贫血风险;育龄期女性若患有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也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而引发贫血;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时也可能面临贫血的问题。 男性:男性不存在月经,与月经导致贫血这一情况无直接关联,但男性若出现贫血,需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如是否存在造血原料缺乏、造血功能异常、慢性疾病等情况。 三、生活方式对月经与贫血关系的影响 饮食方面: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饮食中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食物不足,即使月经量正常,也可能因造血原料缺乏而增加贫血风险。例如,长期偏食、节食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营养性贫血。 作息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作息会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可能导致月经失调,进而与贫血发生相关。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和月经周期,降低贫血风险。 四、特殊人群(以育龄期女性为例)的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若存在月经相关贫血情况,首先要关注月经情况,记录月经量、月经周期等。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补充蛋白质,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如果出现明显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铁代谢指标等,以明确贫血原因和程度。对于月经量过多导致的贫血,可能需要针对妇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治疗子宫肌瘤等。并且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和月经周期的调整。 总之,月经与贫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应关注自身月经情况,通过合理饮食、良好作息等方式预防因月经导致的贫血,若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2025-09-29 11:56:43 -
贫血会影响产奶吗
贫血会通过影响营养物质和氧气向乳腺的运输等机制影响哺乳期女性产奶量,不同类型贫血影响机制有差异,育龄哺乳期女性及有基础病史的哺乳期女性受影响情况不同,需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干预以保障乳汁分泌和婴儿营养需求。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当哺乳期女性发生贫血时,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营养物质运输角度来看,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贫血会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向乳腺的运输减少。乳腺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和氧气来合成和分泌乳汁,氧气供应不足会影响乳腺细胞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乳汁的合成。例如,有研究表明,贫血状态下乳腺组织的能量代谢会发生紊乱,使得乳汁合成相关的生化反应无法正常高效进行。 不同类型贫血对产奶的影响差异 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哺乳期女性由于自身造血需求以及哺乳过程中铁的流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铁元素,会严重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更明显。这会使得乳腺细胞获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一步减少,对产奶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可能表现为乳汁分泌量逐渐减少。 巨幼细胞贫血:多因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引起。维生素B和叶酸参与DNA的合成,当缺乏时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在乳腺组织中,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更新受到影响,也会波及乳汁的合成。相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对产奶的影响在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导致乳汁合成相关的细胞功能异常,从而影响产奶量。 对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及特殊情况 育龄女性哺乳期: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身体负担较重。如果发生贫血,不仅自身健康受到威胁,还会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进而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对于年轻的育龄哺乳期女性,由于其身体储备相对有限,一旦发生贫血,产奶受影响的程度可能相对更明显,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有基础病史的哺乳期女性:如果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胃肠道疾病,可能会影响铁、维生素B或叶酸的吸收,更容易发生贫血,并且贫血对产奶的影响可能会被基础病史进一步放大。例如,有慢性胃肠道溃疡病史的哺乳期女性,胃肠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发生贫血的概率增加,产奶受影响的风险也相应提高。 总之,贫血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哺乳期女性的产奶量,不同类型的贫血影响机制有所差异,且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可能不同,需要哺乳期女性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贫血并进行干预,以保障正常的乳汁分泌和婴儿的营养需求。
2025-09-29 11:52:12 -
AMLm2白血病严重吗
AMLm2白血病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本身会致患者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大,成年患者生活工作受冲击且治疗有复杂性,化疗有不良反应、复发风险,移植也有并发症风险。 AMLm2即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q22;q22),转录因子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从疾病生物学行为来看,它有一定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在预后方面,过去认为其预后相对有一定特点,但总体来说仍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血液系统肿瘤。其严重之处在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一系列症状。贫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严重贫血会影响各脏器的氧供,进而影响脏器功能;感染是由于正常白细胞受抑制,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出血可发生在皮肤黏膜(如瘀点、瘀斑)、鼻腔、牙龈,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患AMLm2白血病时,由于儿童自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且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疾病对身体的影响更为严重。正常造血受抑制后,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影响,可能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儿童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潜在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例如可能影响儿童的性腺发育等,对其未来的生长生育等方面产生长期影响。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患AMLm2白血病后,其生活和工作会受到严重冲击。因为疾病导致的贫血、感染等症状会使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活动。同时,成年患者可能面临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疾病的治疗费用等经济压力以及疾病本身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都使得AMLm2白血病对成年患者的严重性更为凸显。而且成年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各异,若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治疗相关的复杂性及严重性体现 AMLm2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化疗等综合治疗。化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化疗不一定能达到完全缓解,即使达到完全缓解,复发的风险仍然存在。对于复发的患者,治疗会更加困难,预后也更差。此外,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对于有合适移植指征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挑战,移植过程中也存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这些并发症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的严重性。
2025-09-29 1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