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各种癌症,疑难性头痛、头晕、痤疮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孙成栋,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感染性疾病治疗质量和改进中心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基础及转化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兼任《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杂志的编委,《中外医疗》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人,《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等。

  撰写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书籍3部《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培训教材》《医学三基训练-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内学科试题》,副主编1部《冠心病防治知识》,参编3部。国家级专利一项。

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各种癌症,疑难性头痛、头晕、痤疮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猴痘病是什么病

    猴痘是由与天花病毒亲缘密切的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污染物品及飞沫传播,症状有前驱期的发热等表现及皮疹经历斑疹等阶段分布多部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测,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对症及部分抗病毒药物且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不当用药,预防需避免接触感染源、做好个人防护与卫生,儿童需防传染源及疑似及时就医防护,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要加强监测减少接触、出现症状尽快就医遵建议。 一、定义及病原体 猴痘病是由猴痘病毒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属,与天花病毒亲缘关系密切。 二、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病变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致病。2.飞沫传播:在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时,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三、症状表现 1.前驱症状:多有发热、头痛、肌肉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2.皮疹特征:随后出现皮疹,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等阶段,皮疹可分布于身体多个部位,包括面部、手掌、足底等。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测,如通过核酸检测、病毒培养等手段检测出猴痘病毒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采取支持对症治疗,部分抗病毒药物(如特考韦瑞等)可用于治疗猴痘,但具体用药需遵相关诊疗规范,以患者舒适度为考量,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不当用药。 六、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制品,如猴、松鼠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2.个人防护与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后及时清洁双手,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需格外注意避免接触猴痘传染源,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需做好防护,防止交叉感染。2.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此类人群感染猴痘后可能病情较重,需加强健康监测,保持良好生活状态,尽可能减少与猴痘患者的接触,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诊疗建议。

    2025-10-15 13:29:12
  • 乙肝五项都是阴性正常吗

    乙肝五项都是阴性通常有几种情况及相关解读,包括无保护性且易感染乙肝、受年龄因素影响、与高风险生活方式相关以及和有其他肝脏疾病病史人群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采取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行为、定期监测等措施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一、无保护性且易感染乙肝的情况 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且无免疫力: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说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的感染痕迹,同时也没有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此时如果接触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的风险较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情况时,就容易被感染乙肝病毒。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来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一般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多数人可以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 二、年龄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新生儿出生时如果乙肝五项都是阴性,需要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旦感染乙肝病毒,更容易慢性化。而对于较大年龄的儿童或成年人,如果之前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乙肝五项都是阴性,同样需要评估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三、生活方式相关影响 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比如经常有不洁注射史、多个性伴侣等情况的人,乙肝五项都是阴性时更要重视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因为不洁注射可能通过共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注射器等途径感染乙肝,多个性伴侣也增加了通过性接触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类人群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还需要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同时定期监测乙肝五项,了解自身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状态。 四、病史相关影响 有其他肝脏疾病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其他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乙肝五项都是阴性时,在进行相关治疗或随访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因为某些肝脏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进而影响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需要定期检查乙肝五项及乙肝病毒相关指标。 总之,乙肝五项都是阴性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如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行为、定期监测等。

    2025-10-15 13:27:34
  • 三种自费疫苗必打 注射新冠疫苗怎样打法

    三种自费疫苗中肺炎球菌疫苗可降肺炎等相关疾病发病风险适合高危人群及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每年接种适用于多类人群可降流感相关风险,HPV疫苗分三价适用不同人群可预防相关疾病;新冠疫苗常见灭活疫苗两剂次间隔≥三周第二剂8周内完成,重组蛋白疫苗三剂次相邻间隔≥四周第二剂8周内第三剂6月内完成,腺病毒载体疫苗一剂次,特殊人群接种有要求且接种后均需现场留观三十分钟。 一、三种自费疫苗相关情况 (一)肺炎球菌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肺炎球菌引发的肺炎、中耳炎、菌血症等疾病,2岁以下儿童通常需进行基础免疫加加强免疫程序,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接种后能显著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例如接种后儿童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发病风险可降低约70%-80%,适合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有基础疾病等高危因素的儿童及成人接种。 (二)流感疫苗:建议每年接种1次,适用于6月龄及以上所有人群,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可使流感相关住院风险降低约40%-60%,能有效降低流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三)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九价,二价针对HPV16和18型,适用于9-45岁女性;四价针对HPV6、11、16、18型,适用于20-45岁男女;九价针对更多高危和低危型别,适用于16-26岁男女,接种程序一般为0、2、6月接种三针,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相应HPV感染的保护效力较高,可有效预防由相关HPV型别引起的宫颈癌等疾病。 二、新冠疫苗注射打法 新冠疫苗有不同技术路线,以常见的灭活疫苗为例,一般为两剂次接种,两剂之间间隔建议≥3周,第二剂需在8周内尽早完成;重组蛋白疫苗为三剂次接种,相邻两剂之间间隔建议≥4周,第二剂尽量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完成,第三剂尽量在首剂接种后6个月内完成;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一剂次接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接种需谨慎评估,哺乳期女性接种后可继续哺乳,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需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接种,接种后均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健康人群按照上述程序规范接种即可。

    2025-10-15 13:27:31
  • 成年人腮腺炎如何诊断

    成年人腮腺炎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毒学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诊断,同时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鉴别,特殊人群诊断需谨慎。临床表现有耳垂下肿大、前驱症状、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学检查有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超声可辅助但非常规。 一、临床表现评估 成年人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通常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2.血清学检查 血清淀粉酶测定:90%患者发病早期有血清淀粉酶增高,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且与病情轻重相关。 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腮腺炎病毒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此外,还可检测双份血清抗腮腺炎病毒IgG抗体,若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高,也有助于诊断。 三、病毒学检查 1.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从唾液、脑脊液、尿液或血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一般病程早期阳性率较高。 2.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腮腺炎病毒核酸,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但存在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限制。 四、影像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需要鉴别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超声检查,可见腮腺肿大,实质回声不均等改变,但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在诊断成年人腮腺炎时,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判断。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相鉴别,如化脓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肿瘤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免疫功能低下者等,诊断时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疾病本身可能带来的特殊风险。

    2025-10-15 13:26:08
  • 二阳后家人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会传染吗

    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即使既往感染过再次接触仍可能感染因免疫力非完全杜绝且病毒可能变异,传染风险受病毒载量、接触时长频率、防护措施影响,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弱需减少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外出戴防护好的口罩等,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要避免长时间处病毒传播环境并做好防护,有基础疾病人群要注重防护、避免接触感染者且不适时及时就医评估。 一、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本质 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口鼻等黏膜部位)等方式进行传播。即使家人曾经历“二阳”,若再次接触到新冠病毒,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因为人体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力并非能完全杜绝再次感染,且病毒可能出现变异等情况影响免疫逃逸等。 二、影响传染风险的相关因素 (一)病毒载量因素 若再次接触的病毒载量较高,如密切接触了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那么被传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反之,若接触环境中病毒载量极低,则感染风险相应降低。 (二)接触时长与频率因素 长时间、高频次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或被污染环境,会显著增加感染几率;而短时间、低频次接触时,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三)防护措施因素 若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如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能大大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若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则感染风险明显升高。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建议这类人群尽量减少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外出时严格佩戴防护性能较好的口罩,居住环境保持通风等。 (二)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与成人不同的症状表现。应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可能有病毒传播的环境中,若必须接触相关环境,要做好儿童的防护,如给儿童佩戴适合其年龄段的口罩等。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可能受到影响而加重。这类人群更要注重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若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5 13:25: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