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感染性疾病治疗质量和改进中心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基础及转化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兼任《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杂志的编委,《中外医疗》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人,《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等。
撰写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书籍3部《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培训教材》《医学三基训练-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内学科试题》,副主编1部《冠心病防治知识》,参编3部。国家级专利一项。
展开-
新冠会导致年轻患者中风吗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诱导高凝状态、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增加年轻患者中风风险,一些大规模队列研究等证实年轻患者感染后中风发生率升高,本身有基础疾病、不同生活方式的年轻患者风险有差异,女性特殊生理阶段需关注,年轻患者感染后应保证休息、适度饮水、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来预防中风。 一、新冠与年轻患者中风的关联机制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增加年轻患者中风风险。其一,新冠病毒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显著升高,炎症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完整性,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而脑血管一旦发生血栓堵塞或破裂则可引发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其二,新冠感染可诱导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当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时,会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中风;其三,部分新冠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影响脑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增加中风发生几率。 二、相关研究证据 一些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年轻患者(通常指年龄≤60岁)感染新冠后,中风发生率较未感染人群有所升高。例如,某国际多中心研究分析了超百万例新冠患者数据,发现年轻新冠患者中风的相对风险较非感染人群显著增加,其中缺血性中风占比较高,这与新冠导致的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另外,微观层面的细胞实验也证实,新冠病毒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其正常功能,增加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三、不同人群的风险差异及注意事项 基础健康状况不同的年轻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年轻患者,感染新冠后中风风险更高。这类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规律服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头痛、言语不清、单侧肢体无力等疑似中风症状应立即就医。而健康状况良好的年轻患者感染新冠后也不可掉以轻心,应注意避免长期久坐、吸烟、过度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新冠导致年轻患者中风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血管状态有一定影响,需关注自身健康变化。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的年轻患者,感染新冠后更易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增加血管病变风险。建议这类人群在康复期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健康饮食,维持体重在合理范围。 四、年轻患者感染新冠后的预防建议 年轻患者感染新冠后,应注意保证充足休息,维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同时,可通过适度饮水保持血液稀释状态,降低血栓形成几率。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退热,避免自行滥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此外,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干预,最大程度降低中风发生风险。
2025-10-15 15:08:24 -
甲肝疫苗有必要打吗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危害大。甲肝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疫苗保护效果好。儿童、高危人群及未感染且无抗体人群接种甲肝疫苗很有必要,接种有禁忌人群,且接种后可能有一般反应,异常需就医,多数人接种甲肝疫苗必要,可有效预防感染降低风险。 一、甲肝的危害及传播特点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等。感染甲肝后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重型肝炎,严重威胁健康,对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较大影响。 二、甲肝疫苗的类型及保护效果 1.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有效预防甲肝。大量研究表明,接种减毒活甲肝疫苗后,抗体阳转率较高,保护效果可维持较长时间。例如,相关研究显示接种后数年抗体水平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能持续发挥对甲肝病毒的抵御作用。 2.灭活疫苗:同样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灭活甲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良好,能有效预防甲肝病毒感染。 三、不同人群接种甲肝疫苗的必要性 1.儿童群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甲肝病毒。比如在一些甲肝高发地区的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儿童聚集容易导致甲肝传播。接种甲肝疫苗可使儿童获得特异性抗体,降低感染甲肝的风险,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减少因甲肝感染导致的缺课等情况,利于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高危人群:从事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的人群属于甲肝高危人群,因为他们接触甲肝病毒的机会较多。例如食品加工人员如果感染甲肝病毒,容易通过食品传播给众多消费者。接种甲肝疫苗能有效保护这类高危人群,防止因感染甲肝而影响工作,同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未感染过甲肝且未产生抗体的人群:人群中存在部分未感染过甲肝病毒且体内无甲肝抗体的个体,这类人群对甲肝病毒缺乏免疫力,一旦接触传染源就容易被感染。接种甲肝疫苗可以使这类人群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甲肝的特异性免疫保护,避免感染甲肝病毒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接种甲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1.禁忌人群:对甲肝疫苗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发热性疾病等患者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接种;免疫功能缺陷者接种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2.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部分人接种甲肝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轻度发热等一般反应,通常这些反应较轻,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总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种甲肝疫苗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有效预防甲肝病毒感染,降低甲肝带来的健康风险和社会影响,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建议下合理接种甲肝疫苗。
2025-10-15 15:05:46 -
新冠潜伏期第一天的传染性有多大了
新冠潜伏期第一天具有一定传染性,其传染性受病毒载量、传播途径等因素影响,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需分别做好防护,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一、新冠潜伏期第一天的传染性情况 新冠病毒潜伏期第一天具有一定传染性。多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潜伏期就可能具有传染性,在潜伏期第一天时,部分感染者体内已存在一定量的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等途径进行传播。例如,有研究通过对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追踪发现,在接触了潜伏期第一天的感染者后,部分密切接触者会被感染,这提示潜伏期第一天的感染者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 二、影响传染性的相关因素 (一)病毒载量因素 感染者个体差异会导致潜伏期第一天的病毒载量不同。一般来说,病毒载量越高,传染性相对越强。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等因素,若在潜伏期第一天感染新冠病毒,其病毒载量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也具备一定传染性;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病毒载量变化也会影响传染性,不过不管年龄大小,只要处于潜伏期第一天且有病毒载量,就存在传播可能。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呼吸道黏膜等受到影响,可能会影响病毒在体内的载量情况进而影响传染性;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人,其身体状况会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从而可能影响潜伏期第一天的病毒载量及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因素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潜伏期第一天,感染者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产生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被感染;另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又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也会造成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儿童由于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在与潜伏期第一天的感染者密切接触时更容易被感染,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儿童与潜伏期第一天的感染者密切接触;老年人如果行动不便等,在接触环境中被污染的物品后感染风险也较高,需要做好防护避免密切接触等情况。 三、防控建议 (一)一般人群防控 无论是否处于潜伏期第一天,都应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能阻挡飞沫传播;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至少20秒,可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可能处于潜伏期第一天的感染者过于近距离接触。 (二)特殊人群防控 儿童方面,家长要加强看护,让儿童远离可能的传染源,如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且可能有潜伏期第一天感染者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要严格做好防护;老年人则需要家属协助做好防护,帮助老年人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减少接触被污染物品的机会,并且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旦有异常及时进行检测等。 总之,新冠潜伏期第一天具有一定传染性,了解其传染性相关情况及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对于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2025-10-15 15:05:26 -
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会导致月经紊乱吗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月经紊乱现有大量临床研究无充分证据支持打疫苗会致月经紊乱月经紊乱还可能受内分泌调节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因素影响育龄女性出现月经紊乱要排查生活方式等因素不缓解及时就医有基础妇科疾病女性需区分是基础疾病还是疫苗影响要定期监测及时沟通医生。 一、疫苗作用机制与月经紊乱关联性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发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其作用靶点集中在免疫系统相关成分,并不直接作用于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关键调节部位,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所以从疫苗的作用原理上分析,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月经紊乱。 二、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情况 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绝大多数受种者并未出现月经紊乱的典型表现。例如,多项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对接种疫苗人群的月经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发现接种疫苗组和未接种疫苗组在月经周期的频率、经期时长、经量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目前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会导致月经紊乱这一说法。 三、月经紊乱的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1.内分泌调节因素:女性自身的内分泌调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以及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波动都可能影响月经周期。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月经紊乱,这种情况与是否接种疫苗并无直接关联。 2.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引发月经紊乱的常见原因。过度节食、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例如,长期节食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雌激素等的合成,从而导致月经周期改变;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进而影响月经。 3.既往病史因素:如果女性本身患有一些内分泌相关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本身就容易出现月经紊乱情况,而接种疫苗一般不会加重这类原本就存在的内分泌疾病相关的月经紊乱问题,只是可能在接种后因其他短暂身体反应被误判为与疫苗有关。 四、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在接种疫苗后若出现月经紊乱,首先要排查自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焦虑。若月经紊乱情况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激素水平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内分泌问题。 2.有基础妇科疾病女性:本身患有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女性,在接种疫苗后出现月经紊乱时,要区分是基础疾病本身的病情变化还是疫苗接种带来的影响。建议这类女性定期监测自身月经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妇科医生沟通,由医生综合评估是基础疾病进展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月经紊乱。
2025-10-15 15:03:35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哪个好 两者有什么区别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为重组蛋白疫苗通过基因工程将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表达抗原经纯化制成,灭活疫苗是培养扩增活病毒经理化灭活纯化制备,两者总体保护效力均经大量临床试验验证符合标准能降新冠病毒感染所致重症死亡风险且针对变异株交叉保护有差异,灭活疫苗通常2针接种程序有间隔要求,重组蛋白疫苗一般3针接种程序有相邻针间隔及完成时间建议,两者常见不良反应类似为轻微一过性反应,特殊人群安全性均经评估,孕妇无禁忌可接种灭活疫苗哺乳期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慢性病稳定期可按程序接种需遵医嘱,需综合疫苗可及性接种程序要求个人健康状况等合理选择两者均是安全有效疫苗。 一、制备原理差异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多为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其表达出S蛋白抗原,再经过纯化等步骤制成;灭活疫苗则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经理化方法灭活后,通过一系列纯化技术制备而成,使其失去感染性但保留免疫原性。 二、免疫效果表现 1.总体保护效力:两者均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保护效力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机构要求的标准,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所致重症、死亡等风险。例如,多项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我国已附条件上市的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都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2.针对变异株情况:不同疫苗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交叉保护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在持续开展相关研究与评估。一般来说,现有疫苗对部分变异株仍能提供一定保护作用,不过具体效果需依据科学监测数据判定。 三、接种程序不同 1.灭活疫苗:通常为2针接种程序,两针之间有一定间隔时间要求(一般为3~8周)。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一般为3针接种程序,相邻两针之间间隔建议4周及以上,第2针尽量在首针接种后8周内完成,第3针尽量在首针接种后6个月内完成。 四、安全性比较 1.常见不良反应:两者常见不良反应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以及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多为轻微、一过性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2.特殊人群安全性:对于孕妇、哺乳期女性、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两者接种安全性均经过评估。孕妇如无禁忌证可接种灭活疫苗;哺乳期女性接种疫苗后一般不影响母乳喂养;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时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应疫苗,但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若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需及时就医。 总体而言,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灭活疫苗都各有特点,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优劣不能简单绝对判定,需根据疫苗可及性、接种程序要求、个人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且均是经过严格审批、安全有效的疫苗,民众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疫苗进行接种。
2025-10-15 1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