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感染性疾病治疗质量和改进中心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基础及转化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兼任《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杂志的编委,《中外医疗》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人,《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等。
撰写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书籍3部《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培训教材》《医学三基训练-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内学科试题》,副主编1部《冠心病防治知识》,参编3部。国家级专利一项。
展开-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需不需要治疗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且无相关临床表现与CT影像学特征、体内带毒具传染性者,通常因部分载量低且机体免疫可控及无特效针对药优先非药物隔离观察,儿童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及潜在症状转变,有基础病的需监控基础病,隔离观察要定期核酸检测、观察症状并保障环境良好以掌握健康变化。 一、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及特点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其体内存在病毒,但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病毒传染性。 二、为何通常无需常规治疗 1.病毒载量与免疫状态平衡 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较低,同时机体免疫系统可能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复制,使得病毒处于相对稳定且不引发明显临床症状的状态。此时,通过自身免疫调节有可能实现病毒的清除,因此不需要立即进行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干预。 2.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优先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这是因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专门针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改变疾病自然进程,而通过隔离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同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转变。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无症状感染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尽管目前无症状,但仍需密切观察其体温、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例如,需定时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因为儿童可能在无症状阶段后较快出现病情变化,应加强隔离期间的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2.老年人无症状感染者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包括心肺功能、免疫功能等。需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在隔离观察期间要监测基础病相关指标,如血糖、血压等,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咳嗽、乏力等潜在症状转变,因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隐匿且容易加重,需加强健康监测力度。 3.有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 对于本身患有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观察过程中,除了监测新冠病毒相关情况外,还要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例如,有冠心病基础的患者需关注自身心悸、胸闷等症状的变化,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的患者需留意呼吸状况等,确保在隔离期间基础疾病也能得到良好的监控,以便在出现病情变化时能及时综合处理。 四、隔离观察的重要性及监测内容 无症状感染者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通过隔离可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在隔离观察期间,需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以监测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评估病毒是否有复制活跃等趋势;同时要观察是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则需按照确诊病例的诊疗流程进行相应处理。隔离环境也需保障通风良好、生活设施完备等,为无症状感染者提供相对舒适且安全的观察条件,以确保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健康状况变化。
2025-10-15 15:32:42 -
新冠阳性吃什么东西好
新冠阳性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选白开水淡茶水等,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豆制品,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全麦面包、燕麦,儿童食物需软烂易消化并增辅食,老年人注意食物软硬度与营养均衡,糖尿病患者选低升糖指数食物控糖分。 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新冠阳性期间身体可能因发热、出汗等情况丢失较多水分,充足饮水至关重要。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每日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成人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废物排出。 二、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一)新鲜绿叶蔬菜 如菠菜、西兰花等,这类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研究表明,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抵御病毒有一定益处;维生素E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免疫系统,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感染。 (二)柑橘类水果 像橙子、柚子等,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可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状态,利于身体恢复。 三、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 (一)鸡蛋 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最接近,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可采用水煮蛋、蛋羹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煎等加重胃肠负担的做法,适合新冠阳性期间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食用。 (二)瘦肉(如鸡胸肉) 鸡胸肉脂肪含量低,富含优质蛋白质,易于消化。可通过清蒸、炖煮等方式制作,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蛋白质,满足患病期间身体修复组织等的需求。 (三)豆制品 例如豆腐、豆浆等,富含植物蛋白,且易于消化吸收,是素食者或不喜欢肉类人群获取蛋白质的良好选择,能为身体补充蛋白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四、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一)全麦面包 相比精制面粉制作的面包,全麦面包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在新冠阳性期间,良好的肠道环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身体整体状态的维持都很重要。 (二)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食用后能增加饱腹感,同时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可将燕麦煮成粥食用,既容易消化,又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成分。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新冠阳性时,食物需注重软烂易消化,避免食用过硬、不易咀嚼的食物,防止发生呛咳等情况。可适当增加水果泥、蔬菜泥等辅食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食欲情况合理调整食物的种类和量。 老年人 老年人新冠阳性时,要特别注意食物的软硬度,选择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等,更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合理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 糖尿病患者 新冠阳性的糖尿病患者需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等粗粮,避免食用高糖的水果(如榴莲等)以及精制糖类食物,严格控制糖分摄入,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同时保证营养的合理供给。
2025-10-15 15:32:26 -
我发烧会传染吗
发烧是否传染取决于病因,感染性发热可能具传染性,非感染性发热一般不具传染性,不同人群发烧传染性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感性高需隔离和接种疫苗,老年人接触频繁要减少密切接触,免疫缺陷人群需严格隔离防止传播。 一、发烧是否传染取决于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可能具有传染性 1.病毒感染相关 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烧,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办公室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大量流感病毒,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而发烧。多项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中更容易引发集体感染。 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烧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旦有人感染麻疹,在其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周围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极易被感染而出现发烧等症状。 2.细菌感染相关 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也可能具有传染性,比如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传播。儿童是高发人群,健康儿童接触了感染者的飞沫等可能会被感染而出现发烧、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发热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起的发热,这种发热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另外,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也可导致发热,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坏死的心肌组织被吸收,可引起发热,此类发热不具有传染性。还有环境因素导致的发热,如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障碍等引起的发热,也不具有传染性。 二、不同人群发烧传染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于感染性发热的易感性较高。如果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发烧,像流感病毒导致的儿童发烧,在集体幼儿园等场所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家长应注意让患病儿童居家隔离,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对于儿童接种相关疫苗也很重要,比如接种麻疹疫苗等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及相关疾病的传播。 (二)老年人人群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若老年人因感染性疾病发烧,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导致发烧,其传染性可能会对周围老年人产生影响。因为老年人之间接触相对频繁,且免疫力都较低,所以需要尽量减少老年人之间不必要的密切接触。同时,老年人本身如果有基础疾病,感染后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更要做好防护,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 (三)特殊健康状况人群 对于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其自身免疫力极度低下,若因感染引起发烧,不仅自身病情可能加重,而且由于免疫力差,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且其传染给他人的风险也可能因自身免疫状态而有所不同。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烧,应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将病原体传播给免疫力正常的人。
2025-10-15 15:31:07 -
新型冠状感染会头晕吗
新型冠状感染部分患者会头晕,其机制包括炎症因子影响、发热因素、缺氧相关等;不同人群头晕表现及特点有别,儿童、老年及其他人群各有不同;头晕伴随不同症状有不同应对提示,伴发热咳嗽多为新冠本身表现,伴头痛呼吸困难需高度重视。 一、头晕出现的机制 1.炎症因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一系列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头晕等不适。例如,相关研究发现,在新冠患者体内升高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等,可能通过影响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等途径引起头晕。 2.发热因素:部分新型冠状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而脑部供血相对不足,或者发热引起的内环境紊乱等情况可能导致头晕。一般体温在38℃以上时,这种因发热导致头晕的情况相对更常见。 3.缺氧相关:重症的新型冠状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肺部病变,影响氧气的交换,导致机体缺氧,脑部缺氧时就可能引发头晕。例如,有研究表明,新冠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影响脑部供氧,引起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不同人群头晕表现及特点 1.儿童患者: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头晕的情况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除了可能因炎症因子、发热等因素导致头晕外,还可能因为疾病引起的不适导致情绪烦躁等间接影响对头晕的表述。而且儿童发热时体温波动可能相对较快,更易因体温变化引发头晕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头晕需要更警惕。老年患者的头晕可能与基础疾病和新冠感染的叠加影响有关。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有脑动脉硬化,新冠感染引起的炎症、发热等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症状更明显,甚至可能是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预警信号,所以对于老年新冠感染头晕患者需要加强监测。 3.其他人群:中青年患者如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头晕,一般多与炎症反应、发热等因素相关,在体温得到控制、炎症反应缓解后,头晕症状多会逐渐减轻。但如果头晕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其他问题。 三、头晕伴随症状及应对提示 1.伴随发热、咳嗽等:当新型冠状感染患者出现头晕同时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多考虑是新冠感染本身引起的相关表现。此时需要针对新冠感染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可通过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儿童可选择湿毛巾擦拭额头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拭)等方式缓解,同时注意休息、补充水分等。 2.伴随头痛、呼吸困难等:如果头晕伴随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无论何种年龄段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儿童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老年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病情向重症发展的表现,要尽快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进行胸部CT、血气分析等检查来评估病情。
2025-10-15 15:30:30 -
头疼口干是新型冠状病毒
头疼口干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有此症状,但还可能由普通感冒、环境因素、过度劳累、其他疾病等引起,出现该症状时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要及时检测,其他原因则针对病因处理,特殊人群出现时更需谨慎并及时就医。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表现 1.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除了头疼、口干外,还可能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鼻塞、流涕等表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也有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为无症状感染者。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如果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或者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地区,出现头疼口干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 2.诊断方法 可以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来明确是否感染。核酸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但准确性相对核酸检测稍低。 二、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头疼口干的常见原因及情况 1.普通感冒 原因: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受凉、劳累等因素易诱发。 表现:除了头疼、口干外,主要症状还有打喷嚏、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生活中不注意保暖、过度劳累的人群更易患普通感冒。 2.环境因素 环境干燥: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人体水分散失较快,可能出现口干症状,同时干燥的环境刺激头部血管神经,可能引起头疼。比如长期处于暖气房或空调房内,空气湿度较低时。 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出现口干,同时身体调节体温消耗能量等可能导致头疼。 3.过度劳累 原因:长期熬夜、高强度工作等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会引起身体机能紊乱,出现头疼、口干等不适。 人群影响: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加班族、体力劳动者等易出现因过度劳累导致的头疼口干。 4.其他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出现头疼症状,同时血压升高影响身体代谢等可能导致口干。尤其在血压控制不佳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均可能发生,有家族高血压病史、高盐饮食、肥胖等人群患高血压风险较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出现高渗状态时可能有口干表现,同时高血糖等代谢紊乱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疼。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有发病可能,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人群易患糖尿病。 当出现头疼口干症状时,首先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明确诊断。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改善环境湿度、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基础疾病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出现头疼口干时更需谨慎对待,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对环境变化等更敏感,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孕妇情况特殊,都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5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