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感染性疾病治疗质量和改进中心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基础及转化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兼任《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杂志的编委,《中外医疗》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人,《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等。
撰写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书籍3部《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培训教材》《医学三基训练-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内学科试题》,副主编1部《冠心病防治知识》,参编3部。国家级专利一项。
展开-
打新冠疫苗有哪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新冠疫苗禁忌症包括对疫苗成分过敏、既往严重过敏、未控制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者、患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妊娠期女性及以前接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需谨慎评估;注意事项有接种前充分了解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医生、接种时配合询问留观30分钟、接种后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劳累、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哺乳期女性一般可接种、老年人需评估基础健康状况后接种、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期可接种且需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儿童按规定年龄且无禁忌接种后需按要求留观及观察局部和全身状况。 一、禁忌症 1.禁忌人群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包括对新冠疫苗所含成分(如灭活病毒、佐剂等)过敏者,此类人群接种后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既往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者: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这类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存在较高过敏风险。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例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患者,接种疫苗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症状。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者:发热时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特殊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免疫应答或加重病情。 患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等,此时接种可能干扰疾病控制或引发不良反应。 妊娠期女性:目前缺乏足够数据表明新冠疫苗对妊娠期女性及胎儿的安全性,为谨慎起见,妊娠期女性暂不建议接种。 2.禁忌情况 以前接种疫苗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者,如接种某批次新冠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等不适,再次接种需谨慎评估。 二、注意事项 1.接种前 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患病、是否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如孕期、哺乳期)等,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 若有慢性疾病,需告知医生当前病情控制情况,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宜接种。 2.接种时 配合医生询问,提供准确健康信息,如近期用药情况等。 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处理。 3.接种后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尽量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等,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新冠疫苗可通过胎盘屏障的证据不足,但哺乳期女性接种后,疫苗成分进入乳汁的量极少,一般不影响母乳喂养,可正常接种。 老年人:需评估基础健康状况,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平稳(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等,在医生评估后可接种。 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期(如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控制在相对稳定水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等)时可接种,但接种后需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年龄范围有相关规定,需在符合接种年龄要求且无禁忌的情况下接种,接种后同样需按要求留观及做好局部和全身状况观察。
2025-10-15 15:29:34 -
腮腺炎的原因
腮腺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其他因素引起,病毒感染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常见,其他病毒少见;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可引发;还有腮腺导管阻塞、药物性因素等,儿童因免疫不完善易被病毒侵袭,成年人易因细菌感染或局部因素发病,特定环境人群感染风险高,有基础疾病人群需注意预防。 病毒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引流淋巴结中复制,随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腺体(如睾丸、卵巢、胰腺等)、肝脏、肾脏等组织。儿童时期感染后,除了引发腮腺炎症外,还可能累及神经系统等,导致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其他病毒:如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腮腺炎,但相对少见。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能导致腮腺炎样症状,其传播途径与肠道病毒感染相关,可通过粪-口途径等传播,在儿童群体中若有接触相关污染物品等情况可能感染。 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逆行感染腮腺导管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常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导致患者虚弱、长期禁食等情况,口腔卫生不良时,口腔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腮腺导管逆行进入腮腺引发感染,多表现为单侧腮腺红肿、疼痛,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链球菌:也可能引起腮腺的细菌感染,但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化脓性腮腺炎的情况而言,占比相对较低,感染途径类似,多是由于局部或全身因素导致细菌侵入腮腺组织所致。 自身免疫性因素 极少数情况下,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腮腺炎样表现。例如,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患者可出现腮腺肿大等表现,同时伴有口干、眼干等症状,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唾液腺等自身组织,导致腺体炎症和功能受损。 其他因素 腮腺导管阻塞:如腮腺导管内结石、寄生虫(如腮腺导管内的蛔虫等)等可引起腮腺导管阻塞,导致唾液排出不畅,继发感染引发腮腺炎,多见于成年人。例如,腮腺导管内结石会阻碍唾液正常分泌,使腮腺内环境改变,容易滋生细菌等引发炎症反应。 药物性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腮腺肿大的不良反应,但相对少见。例如,一些抗癫痫药物等,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影响机体的代谢或免疫等相关,但需要医生进一步评估药物与腮腺肿大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腮腺炎;而成年人若存在口腔卫生问题、全身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更易因细菌感染或其他局部因素导致腮腺炎发生。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环境中的人群,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风险更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的人群,则要警惕自身免疫相关腮腺炎的可能。有腮腺导管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导管阻塞相关腮腺炎的发生。
2025-10-15 15:29:17 -
狗咬狂犬病几率是多少
被不同情况狗咬后得狂犬病几率不同,疯狗咬伤感染几率较高,健康犬咬伤几率较低;被狗咬后可通过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及特殊情况积极处理等措施降低狂犬病几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处理细节。 一、被不同情况狗咬后得狂犬病的几率 (一)疯狗咬伤 1.总体情况:被患狂犬病的狗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几率较高,可达15%-30%左右。这是因为患狂犬病的狗唾液中含有大量狂犬病毒,病毒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 2.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且被咬伤后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疼痛等情况,若被疯狗咬伤,感染狂犬病的风险相对更高。而成年人如果被疯狗咬伤,也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 3.生活方式:经常接触犬只且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人群,被疯狗咬伤后感染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二)健康犬咬伤 1.总体情况:健康犬咬伤感染狂犬病的几率较低,一般低于1%。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因为个别看似健康的犬只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却未表现出症状。 2.年龄因素:儿童被健康犬咬伤后,虽然感染几率低,但仍需注意观察犬只情况,若犬只后续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成年人被健康犬咬伤后,若犬只外观健康且接种过狂犬疫苗等情况较好,感染几率也较低,但仍需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 3.生活方式:生活在狂犬病防控较好地区,且犬只定期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健康犬咬伤感染狂犬病几率更低。而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犬只免疫情况不明的话,即使是健康犬咬伤也不能掉以轻心。 二、被狗咬后降低狂犬病几率的措施 (一)伤口处理 1.立即冲洗伤口:被狗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尽量清除伤口处的病毒。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协助进行彻底的伤口冲洗,确保伤口周围都能清洗到。 2.消毒伤口:冲洗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消毒时要注意力度和消毒剂的选择,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二)接种狂犬疫苗 1.接种时间:被狗咬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最好在24小时内接种,且越早越好。对于儿童,要及时带其到正规接种点接种疫苗,不要延误时机。 2.接种程序:狂犬疫苗一般需要接种5针或4针等不同程序,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全程接种。成年人和儿童都要严格按照程序接种,以确保产生足够的抗体。 (三)特殊情况处理 1.病史因素:如果被狗咬的人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被狗咬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更高,需要更积极地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疫苗,可能还需要考虑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对于儿童有免疫相关病史的情况,要格外谨慎,及时与医生沟通,制定更严谨的处理方案。 2.犬只情况不明:如果无法确定咬人的犬只是否健康,即使是健康犬咬伤,也建议按照暴露三级进行处理,即接种狂犬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儿童被犬只咬伤且犬只情况不明时,更要严格按照暴露三级处理流程来操作。
2025-10-15 15:28:41 -
什么人不易传染新冠
不同人群感染新冠病毒风险不同,接种过新冠疫苗且完成全程免疫的人群可降低感染及重症概率;自身免疫力较强且日常注意防护的人群中,青壮年等因自身免疫力强及良好生活方式等相对不易感染,儿童、老人等在相应防护下感染风险降低;长期处于通风良好环境且较少接触高危人群的人群感染几率低。 一、接种过新冠疫苗且完成全程免疫的人群 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以及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的人群,相对于未接种人群,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的比例显著降低。不同年龄段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都能从疫苗接种中获得相应保护,但不同年龄阶段接种后免疫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不过总体都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 二、自身免疫力较强且日常注意防护的人群 年龄方面:一般青壮年人群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强,他们日常注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身体处于较好的健康状态,免疫系统能较好地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相对不易感染新冠。例如经常坚持跑步、游泳等运动的青壮年,其身体的免疫细胞活性较高,对病毒的抵御能力更强。而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功能衰退,相对更易感染,但如果儿童日常注意防护且自身免疫力正常,也相对有一定抵抗力;老年人中自身免疫力强且防护到位的,感染风险也会降低。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决定是否易感染新冠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性别的人群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有差异,进而影响感染风险。比如男性和女性都可能通过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来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不存在因性别导致绝对不易感染的情况,但在整体生活方式健康的基础上,都能降低感染几率。 生活方式方面:日常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能为免疫系统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适度运动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休息和修复,也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例如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经常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人群,相对更不易感染新冠。 病史方面:没有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人群相对不易感染新冠。比如本身患有高血压但通过规范治疗血压控制平稳的人群,其身体整体状况相对较好,免疫系统受基础疾病影响较小,感染风险相对较低。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未得到良好控制等人群,自身免疫力可能受到影响,相对更易感染且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 三、长期处于通风良好环境且较少接触高危人群的人群 如果工作和生活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能减少室内病毒的积聚浓度,降低感染几率。同时,较少接触来自高风险地区或感染风险较高人群的,也能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例如在办公室每天多次开窗通风,且很少与从疫情严重地区返回人员接触的上班族,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2025-10-15 15:28:09 -
腮腺炎是怎么传染的怎么预防腮腺炎
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自身免疫力来预防,特殊人群需特别注重防护。 一、腮腺炎的传染方式 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腮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比如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 二、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 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婴儿在合适的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疫苗),按照免疫程序完成接种后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对于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暴露风险的人群,也可考虑补种疫苗。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接触公共物品后等。例如,儿童在玩耍后、准备吃东西前都要认真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通过勤洗手可以减少手上沾染病毒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2.保持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都应定期通风,一般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患者: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如果身边有腮腺炎患者,要尽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减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2.对患者进行隔离:腮腺炎患者应进行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隔离期为发病后2周左右,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 1.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例如,多吃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儿童来说,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以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2.适量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像散步、跑步、跳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要注意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对于幼儿,可选择较为轻松的亲子户外活动;青少年则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来增强体质。 3.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各年龄段人群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需要8-10小时,成年人需要7-9小时等,通过良好的睡眠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提高对腮腺炎等疾病的抵御能力。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家长要更加注重其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的管理,确保儿童接种疫苗按时完成;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腮腺炎。孕妇如果感染腮腺炎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也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接触腮腺炎患者,如有暴露风险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2025-10-15 15: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