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感染性疾病治疗质量和改进中心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基础及转化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兼任《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杂志的编委,《中外医疗》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人,《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脓毒症、肝硬化、长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泻等。
撰写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书籍3部《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培训教材》《医学三基训练-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内学科试题》,副主编1部《冠心病防治知识》,参编3部。国家级专利一项。
展开-
被自己家猫咪抓伤出血
被自己家猫抓伤出血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情况,若猫咪未按时接种狂犬疫苗或情况不明,还需接种狂犬疫苗。同时,需密切观察猫咪健康状况。 1.清洗伤口 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2.消毒处理 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 3.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伤口较深或出血较多,需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被猫抓伤的情况。 4.接种狂犬疫苗 如果猫咪没有按时接种狂犬疫苗,或者不确定猫咪是否健康,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5.观察猫咪 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猫咪的健康状况,如果猫咪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被猫抓伤后,即使伤口很小,也可能会感染狂犬病。因此,在接触猫时,要注意避免被抓伤或咬伤。如果被猫抓伤或咬伤,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2025-05-09 11:19:00 -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但在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且共用餐具,或餐具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一起吃饭通常不会传染乙肝病毒,因为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但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1.口腔溃疡:如果一方患有口腔溃疡,且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时,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 2.牙龈出血:如果一方有牙龈出血的情况,且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时,乙肝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 3.餐具消毒不彻底: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餐具消毒不彻底,可能会通过餐具传播乙肝病毒。 因此,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但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餐具,同时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5-09 11:18:59 -
狗把皮肤咬红了怎么办
狗把皮肤咬红了即使没出血也要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一、关于暴露等级的说明。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这属于Ⅱ级暴露。 1.伤口处理方法:Ⅱ级暴露者,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具体做法是用20%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彻底冲洗后用2%-3%的碘酒或75%的乙醇消毒擦拭伤口。 2.疫苗接种要求: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二、特殊情况的处置。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Ⅱ级暴露者,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总之,当被狗咬伤出现皮肤发红但无出血的情况时,一定要重视,按照相应要求做好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对于特殊情况更要特殊对待,以保障自身安全。
2025-05-09 11:18:29 -
被狗的爪子抓了怎么办
被狗爪子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尽快就医,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注射狂犬疫苗。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需更加重视,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特殊情况。 1.清洗伤口 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 2.消毒处理 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 3.就医处理 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4.观察伤口 观察伤口是否红肿、疼痛、渗液等,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5.注意事项 伤口避免包扎 包扎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狂犬疫苗的效果。 注意饮食 避免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吃辛辣食物。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被狗的爪子抓伤后需要更加重视,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特殊情况。
2025-05-09 11:16:41 -
出血热的人呕吐的血液人接触会不会传染
接触出血热患者呕吐的血液可能感染出血热,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并及时就医,同时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卫生,接种出血热疫苗。 出血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如果接触了出血热患者呕吐的血液,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为了预防出血热的传播,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鼠类污染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勤洗手、勤通风。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总之,如果接触了出血热患者呕吐的血液,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感染出血热。
2025-05-09 1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