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围产期保健及妇科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张瑾,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为围产期保健及妇科肿瘤。
从事妇产科工作十余年。全面参与科室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妇产科疑难病例的综合分析及危重症抢救,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发表SCI文章多篇,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十余篇,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
获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本科生教学课件获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应用大奖赛优秀奖;首都医科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 “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演示奖”;北京大学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医科类)“二等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
展开-
妇科炎症怎么调理自己
妇科炎症可通过生活方式、饮食、心理调节来调理。生活方式上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外阴清洁和内裤选择更换;饮食要均衡营养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心理上要保持良好心态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康复。 一、生活方式调理 1.作息规律 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充足的睡眠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对妇科炎症的调理有积极作用。例如,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可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妇科炎症发生的风险或不利于炎症的恢复。 儿童期要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以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青春期女性若睡眠不规律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平衡,增加妇科炎症潜在风险。 2.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快走为例,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左右,能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帮助炎症部位的代谢废物排出,有利于妇科炎症的调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运动方式可有所调整,年轻人可选择更具活力的运动方式,中老年女性可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如瑜伽等,瑜伽中的一些体式有助于锻炼盆腔周围的肌肉,改善盆腔环境。 3.注意个人卫生 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洗,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清洗时要注意由前向后清洗,防止肛门细菌污染阴道。对于不同生理阶段的人群有不同要求,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分泌物增多,更要注意外阴清洁;孕期女性因为激素水平改变和身体负担加重,更需保持外阴清洁以降低妇科炎症发生几率;绝经后女性阴道黏膜变薄,清洗时动作要轻柔。 内裤选择与更换: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每天更换内裤,洗净的内裤要在阳光下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 二、饮食调理 1.均衡营养 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维持的重要物质,可多吃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可通过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获取;矿物质如锌、硒等也对免疫系统有重要作用,可从海鲜、芝麻等食物中摄取。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的人群饮食营养需求略有差异,孕妇需要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来满足胎儿发育需求;更年期女性要注意钙的补充以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同时利于妇科健康维护。 2.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食用辛辣、油腻、高糖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刺激盆腔充血,加重妇科炎症相关的不适症状;油腻食物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高糖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可能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不利于妇科炎症的调理。例如,长期大量食用高糖食物可能使阴道内糖原增加,利于念珠菌生长,诱发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三、心理调节 1.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对妇科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不同人群都应注意心理调节,青春期女性面临身心变化可能会有情绪波动,可通过与朋友交流、参加感兴趣的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成年女性可能因工作生活压力大出现情绪问题,可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保持心态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妇科炎症的康复。
2025-10-21 14:19:27 -
HPV16阳性是否是宫颈癌
HPV16阳性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型,是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但不等同于宫颈癌。其致癌机制是病毒基因编码蛋白破坏宿主细胞调控致异常增殖癌变,从感染到癌变漫长。需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进一步诊断。育龄女性发现阳性,宫颈细胞学正常则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异常则据情况治疗;老年女性也需进一步检查并定期监测,HPV16阳性有患宫颈癌高危倾向,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宫颈病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1.致癌机制 高危型HPV(如HPV16)的病毒基因组中的E6和E7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的肿瘤抑制蛋白p53和Rb结合,从而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调控机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癌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持续的HPV16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例如,长期的队列研究发现,感染HPV16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感染的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感染HPV16的女性都会发展为宫颈癌。 2.从感染到癌变的过程 感染HPV16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概率可以清除病毒。只有少数女性会出现持续的HPV16感染,在持续感染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有可能逐渐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而逐步进展为宫颈癌。这个过程通常比较漫长,一般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 二、HPV16阳性的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1.宫颈细胞学检查 可以通过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等方法,观察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改变。如果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如非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需要进一步结合HPV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当HPV16阳性且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时,提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可能性较大。 2.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阴道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宫颈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通过活检的病理结果,可以明确宫颈病变的性质,是单纯的HPV16感染,还是已经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 三、不同人群HPV16阳性的应对 1.育龄女性 对于育龄女性发现HPV16阳性,首先不要惊慌。如果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需要定期复查HPV和宫颈细胞学,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在这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因为自身免疫力在清除HPV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等。如果复查过程中发现HPV持续阳性且宫颈细胞学出现异常,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进一步的手术治疗等。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感染HPV16后,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老年女性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对育龄女性有所不同,但仍需要重视。同样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活检等进一步检查。如果老年女性HPV16阳性但宫颈细胞学正常,也需要定期复查,密切关注宫颈病变情况。因为老年女性一旦发生宫颈癌,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所以定期监测很重要。 总之,HPV16阳性只是提示有患宫颈癌的高危倾向,但不是确诊宫颈癌,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宫颈的具体病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10-21 14:18:53 -
子宫人乳头瘤病毒73能治愈吗
子宫人乳头瘤病毒73(HPV73)感染情况多样,多数免疫正常女性感染可1-2年被自身免疫清除,免疫低下者易持续感染;HPV73感染若致宫颈病变,免疫正常者部分LSIL可自然消退,持续感染高危型HPV73可进展为更严重病变,无明显病变者靠自身免疫及良好生活方式助清除,定期监测宫颈细胞学及HPV检测很重要,可早期发现异常病变并及时干预。 一、HPV73感染的一般特性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HPV73属于低危型或高危型中的特定亚型。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人体免疫系统有能力清除病毒。 二、清除病毒的可能性 1.免疫系统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感染HPV73后,约60%-90%的低危型HPV感染以及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可在1-2年内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如细胞免疫中的杀伤性T细胞等,可以识别被HPV感染的细胞并将其清除,同时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也有助于抵御病毒。例如,研究发现,健康女性的免疫系统能够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来对抗HPV感染,通过激活天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等,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被HPV感染的细胞,从而减少病毒的载量。 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女性,HPV73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清除病毒的难度加大,发生持续感染进而导致宫颈病变的可能性升高。比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T细胞数量大幅减少,无法有效清除HPV感染,使得HPV持续感染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很多倍。 2.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转归 如果HPV73感染引起了宫颈病变,如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约60%的LSIL可自然消退。但如果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包括HPV73,就可能逐渐进展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甚至宫颈癌。不过,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需要数年到数十年。对于发现的宫颈病变,可通过如宫颈活检等检查来明确病变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于LSIL可定期随访观察,因为部分可自然消退;对于HSIL可能需要进行如宫颈锥切术等治疗来阻断病变进一步发展。 对于没有引起明显宫颈病变的HPV73感染,主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病毒的清除。例如,均衡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这些营养物质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三、定期监测的重要性 无论HPV73感染处于何种状态,都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以及HPV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持续感染或病变进展情况。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一般建议每1-3年进行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需要缩短监测间隔时间。通过定期监测,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的异常病变,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例如,定期监测能够在宫颈病变还处于较早期、可治疗的阶段就被发现,此时通过相应治疗,如对于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患者的预后也相对良好。
2025-10-21 14:18:19 -
外阴癌
外阴癌是起源于外阴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病因包括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卫生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吸烟、性生活过早等,临床表现有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等局部症状及晚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侵犯尿道直肠出现相应症状,诊断依靠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涵盖手术、放疗、化疗,预后与肿瘤分期相关,随访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定期妇科检查、提高免疫力。 一、定义 外阴癌是起源于外阴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是女性外阴部较为少见但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恶性疾病。 二、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外阴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HPV16型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约70%以上的外阴癌患者可检测到HPV感染。 2.慢性外阴营养不良:长期存在外阴慢性瘙痒、白斑等病变,如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变发展为外阴癌。 3.其他因素:外阴卫生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吸烟、性生活过早等也可能增加外阴癌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肿块可呈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状,伴有出血、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2.晚期表现: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若肿瘤侵犯尿道、直肠等部位,可出现相应的排尿困难、便血等症状。 四、诊断 1.妇科检查:通过视诊、触诊了解外阴部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情况。 2.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外阴病变部位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早期患者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中晚期患者常需行外阴根治术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2.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术后切缘阳性或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采用外照射或近距离放疗。 3.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可采用静脉化疗或局部化疗等方式。 六、预后及随访 1.预后:外阴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外阴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2.随访:患者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及转移情况,一般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随访1次,后3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年随访1次。 七、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外阴。 2.避免高危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性生活中注意防护。 3.定期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外阴病变高危因素(如HPV感染、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等)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外阴部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提高免疫力:健康人群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免疫状态。
2025-10-21 14:17:42 -
同房有血怎么办
同房后出血有多种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处女膜损伤一般出血量少可自行停,注意清洁和短期避免同房;阴道黏膜损伤轻的暂停同房观察,严重的及时就医;宫颈病变中宫颈炎需检查后治疗,宫颈息肉要摘除息肉,宫颈癌需综合治疗;子宫病变中子宫内膜炎要抗感染,子宫肌瘤根据情况药物或手术治疗。育龄女性不同年龄病因有差异,生活方式影响风险,应规律适度性生活注意卫生,孕妇同房后出血危险需立即就医。出现同房后出血,若出血少不缓解、量多或伴腹痛等不适要及时就医,就医要详细描述情况配合检查。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处女膜损伤 情况说明:首次同房时,处女膜可能会破裂出血,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般出血量较少,多可自行停止。 应对措施: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短期内避免再次同房,让处女膜有修复的时间。 (二)阴道黏膜损伤 情况说明:同房时动作过于粗暴,可能导致阴道黏膜损伤而出血。 应对措施:轻度损伤时,应暂停同房,保持外阴清洁,观察出血量变化;若损伤较严重,出血多或持续不停止,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局部止血等处理。 (三)宫颈病变 宫颈炎: 情况说明:患有宫颈炎时,宫颈组织比较脆弱,同房刺激后容易出血。 应对措施:需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分泌物等相关检查,明确炎症类型后进行相应治疗,如抗感染等。 宫颈息肉: 情况说明:宫颈息肉的蒂部血管较丰富,同房时容易受到摩擦而出血。 应对措施:一般需要在医生操作下进行息肉摘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 宫颈癌: 情况说明: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癌变,质地脆,同房后易出血,还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等表现。 应对措施:需尽快就医,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活检等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四)子宫病变 子宫内膜炎: 情况说明:子宫内膜存在炎症时,同房刺激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内膜出血。 应对措施:需要进行妇科检查、B超等检查,明确炎症情况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子宫肌瘤: 情况说明:黏膜下子宫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同房时可能受到刺激而引起出血。 应对措施:根据肌瘤大小、症状等情况,可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如肌瘤较大、症状明显则多需手术切除肌瘤。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育龄女性病因可能有所差异,年轻育龄女性处女膜损伤、阴道黏膜损伤、宫颈炎等相对常见;而年龄稍大的育龄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子宫病变等情况。 生活方式:性生活不节制、性生活卫生不佳等都可能增加上述各种病因的发生风险。应保持规律适度的性生活,注意性生活卫生,同房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阴。 (二)特殊人群(如孕妇) 情况说明:孕期同房后出血是比较危险的情况,可能提示先兆流产、胎盘位置异常等问题。 注意事项:孕期应避免不必要的同房,若出现同房后出血,需立即就医,进行超声等检查,了解胎儿、胎盘等情况,必要时进行保胎等处理。 三、就医建议 当出现同房后出血情况时,若出血较少但持续不缓解、或出血量较多、或伴有腹痛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描述同房出血的具体情况,包括出血时间、出血量、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等,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1 14:1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