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围产期保健及妇科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张瑾,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为围产期保健及妇科肿瘤。
从事妇产科工作十余年。全面参与科室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妇产科疑难病例的综合分析及危重症抢救,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发表SCI文章多篇,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十余篇,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
获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本科生教学课件获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应用大奖赛优秀奖;首都医科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 “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演示奖”;北京大学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医科类)“二等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
展开-
子宫肌瘤腹部摸得到吗
子宫肌瘤大小与腹部触及有关,直径小于五厘米者因体积小位置深腹部难直接摸到,直径超五厘米且位置靠近腹壁时体型消瘦者可能摸到质地较硬包块,肥胖者因腹部脂肪厚难靠腹部触摸发现,确诊需结合超声检查来清晰显示肌瘤大小、位置、数目等以制定诊疗方案。 一、肌瘤大小与腹部触及的关联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厘米的子宫肌瘤,由于体积较小且位置较深,腹部通常难以直接触摸到;而当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甚至更大,且位置靠近腹壁时,体型消瘦者有可能在腹部触摸到质地较硬、可活动或固定的包块。二、不同人群的差异影响 1.肥胖人群:因腹部脂肪层较厚,会显著影响对子宫肌瘤的触及,较难通过单纯腹部触摸发现子宫肌瘤;2.体型消瘦者:相对更易凭借腹部触摸初步察觉异常包块,但最终确诊还需借助其他检查。三、确诊的辅助检查 仅靠腹部触摸不能确诊子宫肌瘤,还需结合超声检查等,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等情况,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依据,能精准判断肌瘤状况以制定后续诊疗方案。
2025-08-06 14:23:23 -
大姨妈期间体温会高吗
女性大姨妈期间体温通常有变化,一般排卵后因孕激素作用体温升0.3-0.5℃,若在黄体期体温可能维持较高,个体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和内分泌疾病女性体温变化可能更不规律,异常升高或伴不适需就医。 从生理机制来看,孕激素可以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在大姨妈期间,如果正好处于黄体期,孕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就可能导致体温偏高。但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律,或者存在内分泌紊乱等情况,体温的变化可能会不太规律。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体温变化可能相对更不规律,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本身存在内分泌紊乱,大姨妈期间体温的变化可能会受到疾病影响而出现异常波动,这类女性更要注意监测体温及身体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如果发现大姨妈期间体温异常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明显的腹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2025-08-06 14:20:53 -
子宫糜烂什么样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外观表现为宫颈表面有红色细颗粒样区域系柱状上皮外移非真性糜烂,多数人群无明显自觉症状少部分有接触性出血,育龄女性因雌激素高常见属生理改变,孕期受激素变化影响更显著产后多可恢复至孕前状态。 一、外观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存在红色、细颗粒样区域,此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外观特征,系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所致,并非真性糜烂。二、症状情况:多数人群无明显自觉症状,少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即在性交、妇科检查等情况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出血量通常较少能自行停止。三、不同人群特点:1.育龄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柱状上皮异位现象较为常见,多属生理性改变。2.孕期女性:受孕期激素变化影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能更为显著,一般无需特殊干预,产后随激素水平恢复多可恢复至孕前状态。
2025-08-06 14:15:40 -
什么叫输卵管结核
输卵管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多为继发感染源于其他部位结核病灶血行播散病理见输卵管增粗变硬有结核结节并粘连临床表现有月经早期量多晚期闭经、下腹坠痛、不孕、伴盆腔结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治疗以抗结核药物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原则育龄期不孕及有其他结核病史需警惕治疗中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特殊人群遵医嘱规范诊疗。
2025-08-06 14:11:00 -
孕妇子宫囊肿
孕妇子宫囊肿分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多因妊娠黄体形成孕早期常见可随妊娠进展自行消退,病理性为真性肿瘤可能随妊娠增大,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必要时结合MRI评估性质,生理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病理性综合囊肿情况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或继续监测,孕妇需定期产检避免剧烈运动及腹部外力撞击保持心态良好合理饮食并加强妊娠过程监测。 一、定义与分类 孕妇子宫囊肿是孕期子宫内出现的囊性病变,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多因妊娠黄体形成所致,通常无明显症状,孕早期常见,多随妊娠进展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包含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真性肿瘤,可能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 二、诊断方法 主要依赖超声检查,超声能清晰呈现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等,通过观察囊肿内部回声、边界情况初步判别性质,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评估,以明确囊肿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三、处理原则 生理性囊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超声随访观察其变化即可,多数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需综合囊肿大小、生长速度及对妊娠的影响评估,若囊肿较大或生长迅速,适当孕周需权衡后考虑手术干预,但手术需充分考量对妊娠的影响;若囊肿无明显变化且不影响妊娠过程,可继续密切监测。 四、注意事项 孕妇需定期产检,密切关注子宫囊肿变化。日常生活避免剧烈运动及腹部外力撞击,以防囊肿扭转等并发症。保持心态良好、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为妊娠营造良好身体条件。存在子宫囊肿的孕妇需加强妊娠过程监测,包括胎儿发育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8-05 14: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