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围产期保健及妇科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张瑾,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为围产期保健及妇科肿瘤。
从事妇产科工作十余年。全面参与科室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妇产科疑难病例的综合分析及危重症抢救,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发表SCI文章多篇,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十余篇,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
获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本科生教学课件获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应用大奖赛优秀奖;首都医科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 “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演示奖”;北京大学第十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医科类)“二等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
展开-
黄体酮如何来治疗月经不调
黄体酮可治疗月经不调,其机制是使增生期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调整月经周期,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及因体内缺乏孕激素导致的闭经,有口服、注射等剂型,使用需遵医嘱,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需谨慎,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相关月经不调及闭经治疗有效。 一、黄体酮治疗月经不调的机制 黄体酮是一种由卵巢黄体分泌的天然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有显著影响。它可以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若未受孕则会促使内膜脱落形成月经。当体内黄体酮分泌异常导致月经不调时,补充黄体酮能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调整月经周期。 二、适用情况 1.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黄体功能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和黄体期缩短,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此时补充黄体酮可以补充黄体分泌的不足,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2.闭经:对于因体内缺乏孕激素导致的闭经,补充黄体酮后可引起撤退性出血,模拟正常月经周期。 三、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黄体酮有口服制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一般来说,使用黄体酮来调整月经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使用方案。例如,对于黄体功能不足者,多在月经后半周期使用黄体酮;对于闭经患者,可能需要先使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再联合使用黄体酮引发撤退性出血。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使用黄体酮需要非常谨慎,一般仅在明确有黄体功能不足等特定情况且经过严格评估后使用,因为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使用黄体酮也需要医生评估,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病情来决定是否使用。 3.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黄体酮时需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避免因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 五、循证依据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患者,补充黄体酮后能有效改善月经周期,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的比例较高。例如,一些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使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相关月经不调的患者,约70%-80%的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子宫内膜的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对于闭经患者,使用黄体酮引发撤退性出血的有效率也较为可观,通过补充黄体酮模拟正常月经周期,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2025-10-27 11:50:50 -
卵巢囊肿吃什么药好得快
卵巢囊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与月经周期相关通常可自行消失定期复查超声即可,病理性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炎症性卵巢囊肿,前者轻度疼痛可用非甾体抗炎药、复方口服避孕药,后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需根据病原菌选合适抗生素,特殊人群妊娠期、哺乳期、老年女性用药需谨慎,较大囊肿或有急腹症倾向囊肿多需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由医生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 一、生理性卵巢囊肿 生理性卵巢囊肿多与月经周期相关,通常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如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不成熟或成熟后不排卵,卵泡液潴留形成,多数直径小于5厘米,多数情况下会在2-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其变化即可。 二、病理性卵巢囊肿 (一)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 1.非甾体抗炎药: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长期使用需注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2.避孕药:复方口服避孕药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活性,缓解疼痛症状并控制囊肿生长。但有血栓风险、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需慎用,用药前需评估个体风险。 (二)炎症性卵巢囊肿 1.抗生素: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卵巢囊肿,需根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必须在明确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使用,用药前需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若发现卵巢囊肿,需谨慎用药。生理性囊肿一般密切观察即可,病理性囊肿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必须在妇产科医生综合评估母胎情况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何种药物。 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时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如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需权衡用药对婴儿的影响,必要时暂停哺乳并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替代。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卵巢囊肿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药物使用需更加谨慎,需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卵巢囊肿有一定的适用情况,对于较大的囊肿(直径大于5-6厘米)或有破裂、扭转等急腹症倾向的囊肿,多需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囊肿性质、大小、症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
2025-10-27 11:50:22 -
不带套不内射,会怀孕吗
怀孕需精子与卵子结合着床,不带套不内射仍有怀孕风险因射精前可能有含精前列腺液溢出且排卵可能受多因素影响,不同人群如年轻、哺乳期、围绝经期女性需注意,可通过正确使用可靠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降低怀孕风险。 一、怀孕的基本原理 怀孕需要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女性的卵巢会定期排卵,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若在女性排卵期前后,精子有可能与卵子相遇结合。 二、不带套不内射的怀孕可能性分析 1.存在怀孕风险 男性在射精前,可能会有少量含有精子的前列腺液溢出。这些溢出的前列腺液中可能含有精子,若此时女性正处于排卵期,精子就有可能与卵子结合从而导致怀孕。例如,有研究表明,即使是体外射精(类似不带套不内射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怀孕概率,因为男性在性兴奋过程中,前列腺液的溢出难以完全避免,而其中可能含有精子。 2.怀孕概率相对较低的情况 如果女性处于非排卵期,那么怀孕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女性的排卵期通常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在排卵期前后几天相对容易受孕,而在其他时间怀孕概率较低。但这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因为女性的排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环境等,可能会出现额外排卵的情况。 三、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年轻女性 年轻女性如果没有怀孕计划,这种不带套不内射的方式不能作为可靠的避孕方法。因为年轻女性可能对自身月经周期和排卵规律的把握不够精准,而且即使处于非排卵期,也存在额外排卵的可能,所以还是有怀孕风险。建议选择更可靠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 2.特殊生理期女性 处于哺乳期的女性,月经可能不规律,但仍有可能排卵。此时不带套不内射也有怀孕的可能,因为哺乳期女性的身体恢复排卵的时间不确定,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避孕。 围绝经期女性,月经周期紊乱,排卵也不规律,但同样存在排卵的可能,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四、降低怀孕风险的建议 1.正确使用可靠避孕方法 避孕套是一种相对可靠且能同时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避孕方法。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大大降低怀孕的风险。在使用避孕套时,要注意全程使用,从性交开始前就戴上,并且在性交结束后及时正确取出,避免精液泄漏。 口服短效避孕药也是一种有效的避孕方式,但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服用,一般是在月经来潮的第1-5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1天或28天等,需要严格遵循服药规律,避免漏服,否则可能会影响避孕效果。
2025-10-27 11:49:36 -
卵巢癌中CD15减号代表什么含义
CD15属糖类抗原相关细胞表面标志物在卵巢癌中减号表示肿瘤细胞表面CD15抗原表达缺失,其可能提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且与侵袭转移能力有联系,对预后有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基本生物学层面意义一致但治疗等需据具体情况调整。 一、CD15的基本属性 CD15属于糖类抗原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在正常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表面有表达情况。在卵巢癌中,CD15减号即表示肿瘤细胞表面CD15抗原的表达缺失。 二、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联 (一)对肿瘤分化程度的提示 CD15减号可能与卵巢癌的分化状态相关。通常,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可反映其分化程度,CD15减号可能提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因为正常组织中相关细胞可能有特定的CD15表达,而分化差的肿瘤细胞往往抗原表达异常,包括CD15的缺失。 (二)与侵袭转移潜力的关系 从肿瘤侵袭转移角度看,CD15减号可能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能力有联系。研究表明,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变化会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CD15减号可能使肿瘤细胞黏附能力下降,更易于从原发灶脱落并向远处转移,因为CD15在正常细胞间黏附等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其缺失会打破这种细胞间的正常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 三、对卵巢癌预后判断的意义 CD15减号在卵巢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说,CD15减号的卵巢癌患者可能预后相对较差,这是因为CD15表达缺失往往与肿瘤更具侵袭性、更高的复发风险等相关。但预后判断需综合多种因素,如肿瘤分期、其他分子标志物等共同进行全面评估,不能仅依据CD15减号这一指标单独判定预后,但CD15减号是预后评估体系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它从抗原表达缺失的角度反映了肿瘤的一种不良生物学特性,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四、特殊人群相关考虑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卵巢癌患者,CD15减号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在基本生物学层面是一致的,即都反映肿瘤细胞表面CD15抗原缺失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改变。但在治疗等方面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可能更需兼顾患者整体耐受情况;年轻女性患者若涉及生育等问题,在综合评估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时,除考虑CD15减号相关肿瘤特性外,还需充分权衡治疗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体现人文关怀,在保障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续相关健康需求。
2025-10-27 11:48:51 -
改扎手术会对后期子宫手术产生影响吗
输卵管改扎手术可能引发盆腔粘连影响后期子宫手术,改扎时间长短及个体差异关联粘连程度,非输卵管改扎对后期子宫手术无直接影响,育龄女性术前需评估盆腔情况,老年女性要关注基础健康,有盆腔手术史者行子宫手术粘连风险更高需沟通及谨慎操作。 一、输卵管改扎手术对后期子宫手术的影响 1.盆腔粘连风险及对子宫手术的影响 输卵管改扎手术可能引发盆腔组织粘连,若后期需行子宫手术(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粘连会增加手术中分离粘连的难度。研究表明,输卵管改扎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约为一定比例(具体数据需参考相关临床研究),粘连可能导致子宫与周围组织(如肠管、膀胱等)粘连,进而增加手术操作时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同时延长手术时间。例如,在剖宫产术中,若存在盆腔粘连,分离粘连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增多情况,且粘连严重时可能影响子宫切口的暴露,增加手术操作的复杂性。 2.与改扎时间及个体差异的关联 改扎时间长短会影响粘连程度,一般改扎时间越长,盆腔粘连可能越严重,对后续子宫手术的影响越大。不同个体的盆腔解剖结构、自身修复能力及炎症反应等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因自身修复机制较好,改扎术后盆腔粘连较轻,对后期子宫手术影响相对较小;而另一部分患者可能因炎症反应较重等因素,粘连较明显,增加子宫手术难度。 二、其他改扎手术(如输精管改扎等与子宫手术关联较小情况) 若为非输卵管相关的改扎手术(如输精管改扎等),通常对后期子宫手术无直接影响,因为此类改扎手术未涉及盆腔与子宫相关的组织操作,不会导致盆腔粘连等影响子宫手术的病理改变。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考虑 1.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若有改扎手术史且后续有子宫手术需求,术前需详细评估盆腔情况,可通过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手段了解盆腔粘连程度,以便手术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手术方案,尽量减少粘连对子宫手术的不良影响。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改扎术后行子宫手术时,虽盆腔粘连风险可能相对育龄女性较低,但仍需关注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术后恢复,同时在子宫手术中需更谨慎操作,避免因粘连等问题导致手术并发症。 3.有盆腔手术史者 对于既往已有盆腔手术史又行改扎手术的患者,后期行子宫手术时,盆腔粘连风险进一步增加,术前需充分与患者沟通手术可能面临的更高难度及相关风险,术中需密切操作,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2025-10-27 11:4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