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妇科炎症的诊治,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诊治,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临床医疗及保健工作20余年,对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失调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宫颈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经验丰富。

展开
个人擅长
妇科炎症的诊治,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诊治,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展开
  • 多囊吃黄体酮有用吗

    多囊患者使用黄体酮可调节月经周期,但不同人群使用需注意,育龄期多囊患者使用要结合促排卵等后续治疗且遵医嘱,有肝脏疾病、血栓病史的多囊患者使用需谨慎评估,儿童及青少年多囊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黄体酮,优先考虑生活方式调整。 一、多囊患者使用黄体酮的作用体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激素失衡,黄体酮(孕激素)有调节月经周期等作用。对于多囊患者,若存在无排卵或排卵稀少导致月经紊乱,黄体酮可促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引起撤退性出血,从而帮助建立规律月经周期。有研究表明,在部分多囊患者中,通过使用黄体酮调整月经周期是一种常见的对症处理方式,但这只是改善月经表现的一种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需注意的人群及情况 育龄期多囊患者:育龄期多囊患者可能存在生育需求,使用黄体酮调整月经周期只是基础步骤,后续还需结合促排卵等其他治疗来帮助受孕,但使用黄体酮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因为不当使用可能影响对病情整体判断及后续正确治疗方案制定。 特殊病史多囊患者:如有肝脏疾病病史的多囊患者,使用黄体酮需谨慎,因为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肝脏疾病可能影响黄体酮代谢,增加肝脏负担,此时医生会评估用药风险与受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及调整剂量等;对于有血栓病史的多囊患者,黄体酮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使用时要格外谨慎,需充分评估病情后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儿童及青少年多囊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多囊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黄体酮来调整月经,因为此阶段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内分泌紊乱状况,促进身体正常发育,除非有极其特殊且经过严格评估的情况,一般避免低龄儿童使用黄体酮来处理月经相关问题。

    2025-10-27 09:59:08
  • 恶露排不尽应该如何处理

    恶露排不尽可与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感染等相关,需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适当活动、保持会阴清洁为非药物干预,胎盘胎膜残留需清宫,宫腔感染用抗感染药,高龄产妇和有基础疾病者需特殊关注并统筹治疗。 一、明确恶露排不尽的常见原因 恶露排不尽可能与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感染等因素相关。子宫复旧不全多因产妇产后休息不佳、子宫收缩乏力等导致;胎盘胎膜残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部分胎盘或胎膜组织未完全排出;宫腔感染则与产后个人卫生不佳、宫腔操作等引发细菌感染有关。 二、进行观察评估 需密切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若恶露量多、持续时间长、颜色异常(如转为脓性、伴有臭味)或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异常情况。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适当活动:产后在身体允许情况下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利于恶露排出,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会阴垫,每天用清水清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降低宫腔感染风险。 四、医疗干预情况 1.胎盘胎膜残留:若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有胎盘胎膜残留,必要时需进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以促进子宫恢复。 2.宫腔感染:若存在宫腔感染,需根据病情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感染情况判断。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子宫复旧能力可能下降,更需密切关注恶露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必要时尽早干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2.有基础疾病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恶露排不尽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身体恢复的影响,在处理恶露问题时需与基础疾病的治疗统筹兼顾,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2025-10-27 09:58:36
  • 无痛人流后容易怀孕吗

    无痛人流后怀孕情况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子宫内膜修复、卵巢功能恢复、生殖系统感染等,若有怀孕计划,备孕前需全面检查,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特殊人群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监测。 子宫内膜修复与怀孕的关系 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有变化,增殖期子宫内膜厚度一般为5-9mm,分泌期可达到10-14mm。无痛人流后子宫内膜受损,若修复过程顺利,子宫内膜能恢复到适宜受精卵着床的厚度和状态,就具备了怀孕的基本条件。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女性在无痛人流后1-3个月子宫内膜可逐渐修复,但个体差异较大,一些女性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卵巢功能恢复与怀孕的关联 无痛人流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正常情况下卵巢每月有一个优势卵泡发育并排卵。如果卵巢功能恢复正常,能规律排卵,那么怀孕的可能性就存在。然而,部分女性在无痛人流后可能出现月经不调,这往往与卵巢功能未完全恢复有关,月经不调可能意味着排卵也不规律,从而影响怀孕。 生殖系统感染对怀孕的影响 无痛人流后如果发生了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统感染,炎症会影响精子的通行以及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例如盆腔炎会导致输卵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据统计,无痛人流后发生盆腔炎的女性,后续不孕的发生率比未发生盆腔炎的女性高很多。 对于有过无痛人流史的女性,若有怀孕计划,建议在备孕前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子宫内膜厚度检查、输卵管通畅检查、卵巢功能评估等。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怀孕的几率以及保障孕期的健康。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本身有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女性,无痛人流后怀孕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在备孕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备孕和孕期监测。

    2025-10-27 09:58:11
  • 完全纵隔子宫

    完全纵隔子宫是双侧副中肾管融合中隔吸收受阻致宫腔全分隔的子宫畸形与遗传及内外环境因素相关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有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等妊娠易有并发症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可助诊断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可治有生育需求且有相关问题者育龄期女性有异常需就医妊娠后加强监测儿童期先天性者需关注生殖系统发育定期检查。 一、定义与病因 完全纵隔子宫是子宫畸形的一种,系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中隔吸收受阻,致使宫腔被完全分隔为两部分。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且胚胎发育过程中受药物、感染等内外环境因素干扰也可引发。 二、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不孕相关检查时被发现;有症状者可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可能面临不孕、反复自然流产等问题,妊娠后因宫腔形态异常易发生早产、胎位异常等妊娠并发症。 三、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初步观察宫腔内是否存在纵隔回声,明确宫腔分隔状况。 2.子宫输卵管造影:能了解宫腔形态及输卵管通畅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纵隔。 3.宫腔镜检查:可直接清晰观察宫腔内部结构,明确纵隔的形态、长度等,为确诊完全纵隔子宫的金标准。 四、治疗方式 对于有生育需求且存在反复流产、不孕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纵隔以恢复正常宫腔形态,改善生育结局。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异常、不孕或反复流产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检查,评估病情并制定适宜诊疗方案,妊娠后要加强孕期监测,密切关注胎儿发育及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 2.儿童期:若为先天性完全纵隔子宫,需关注生殖系统后续发育,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观察是否出现影响生殖功能的表现(如青春期后月经情况等),以便早期干预。

    2025-10-27 09:57:47
  • 蒲公英治疗子宫肌瘤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与雌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相关临床需结合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等综合评估尚无科学研究证实蒲公英可针对其病理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育龄女性需关注肌瘤对月经及生育影响不可自行依赖蒲公英等非规范手段处理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者需依产科专业指导管理有基础疾病女性应通过正规医疗途径诊治蒲公英无法解决基础疾病与肌瘤相互影响问题。 一、子宫肌瘤的医学认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相关。目前临床对于子宫肌瘤的评估需结合患者年龄、症状(如月经异常、下腹坠胀等)、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等综合判断。 二、蒲公英对子宫肌瘤的作用探讨 尚无科学研究证实蒲公英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蒲公英虽具有清热解毒等传统功效,但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未表明其能针对子宫肌瘤的病理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子宫肌瘤的规范诊疗需依据专业医学指南,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肌瘤情况后,由医生制定包括观察随访、药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或手术等个体化方案。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若发现子宫肌瘤,需密切关注肌瘤变化对月经及生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及时就医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不可自行依赖蒲公英等非规范手段处理,以免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者情况复杂,需由妇产科医生综合评估肌瘤对妊娠过程的影响,蒲公英等非正规方法无法替代专业的产科诊疗,必须遵循产科专业指导进行管理。 (三)有基础疾病女性 对于本身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等)的子宫肌瘤患者,更应通过正规医疗途径诊治,蒲公英不能解决基础疾病与肌瘤相互影响的复杂问题,需依托专业医疗团队制定全面诊疗计划。

    2025-10-27 09:57: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