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妇科炎症的诊治,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诊治,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临床医疗及保健工作20余年,对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失调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宫颈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经验丰富。

展开
个人擅长
妇科炎症的诊治,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诊治,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展开
  • 老年妇女外阴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老年妇女外阴萎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水平下降)、生理因素(自然衰老)、慢性刺激与炎症因素(局部慢性炎症)、营养因素(营养不良)、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等),出现外阴萎缩需注意外阴清洁卫生,有不适及时就医,注重营养均衡与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妇科检查。 生理因素 自然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都会出现自然衰老的过程,外阴部位的皮肤、黏膜及皮下组织也不例外。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减少,使得外阴组织逐渐萎缩、变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衰老表现,但在老年妇女中更为明显。 慢性刺激与炎症因素 局部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外阴炎症,如外阴炎等,会反复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导致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进而引起外阴萎缩。炎症刺激会激活局部的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影响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过程,长期的炎症状态会使外阴组织逐渐萎缩。例如,一些老年妇女可能因卫生习惯不佳等原因导致外阴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从而引发外阴萎缩。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如果老年妇女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缺乏一些与皮肤黏膜健康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族、蛋白质等,会影响外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外阴萎缩的发生风险。维生素B族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缺乏这些营养素会使外阴组织的更新和维持受到影响,导致萎缩等改变。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老年妇女外阴萎缩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外阴萎缩相关疾病的遗传倾向,那么个体发生外阴萎缩的概率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等方式,使个体对外阴组织萎缩的易感性提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外阴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外阴萎缩的发生风险。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外阴组织的血液供应,而酗酒可能会干扰机体的营养代谢等,从而间接影响外阴组织的健康,引发萎缩。 对于老年妇女出现外阴萎缩情况,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搔抓等不良刺激。如果伴有不适症状,如瘙痒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适当处理。同时,老年妇女应注重营养均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外阴相关问题。

    2025-10-27 11:13:08
  • 取环多久可以运动健身

    取环后运动健身时间安排需综合考虑,一般1-2天休息,1周左右渐启适度运动,年龄大、有基础病、出血多的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要依自身恢复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健身时间及强度。 取环后1-2天 取环是一个宫腔操作,术后子宫会有一定的创面,身体也会有短暂的不适。此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休息为主,可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慢走等,但要避免大幅度的运动、重体力劳动以及长时间站立等。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子宫创面出血增多,影响身体恢复。 取环后1周左右 如果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阴道出血已停止、腹部疼痛等情况缓解,可逐渐开始进行适度的运动健身,例如瑜伽、慢跑等轻度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每次运动20-30分钟左右即可。这是因为经过1周左右的恢复,子宫创面基本开始愈合,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但仍需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防止对子宫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龄较大的女性: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取环后身体恢复可能会相对较慢,运动健身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例如50岁以上的女性,取环后最好在2周后再逐渐开始轻度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自身身体感受,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这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恢复能力下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身体的不适反应。 本身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果女性本身患有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取环后运动健身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更加谨慎。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女性,取环后至少要休息3-5天,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心脏功能情况逐步进行运动,运动时要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慢步行走等,且运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这是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影响,需要特别注意身体的耐受情况。 取环后阴道出血较多的女性:如果取环后阴道出血较多,超过平时月经量,那么运动健身的时间需要相应推迟,要等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后再考虑逐步开始运动,并且在开始运动时要更加轻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这是因为较多的阴道出血会导致身体相对虚弱,过早运动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和出血情况。

    2025-10-27 11:12:13
  • 有哪些征兆表明已经进入绝经期

    绝经期典型征兆包括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变化最终绝经、有反复短暂面部颈部发红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系统有萎缩及泌尿系统症状、骨代谢失衡致骨质疏松等骨骼肌肉症状、皮肤干燥松弛有皱纹及可能睡眠障碍且不同个体表现有差异并与长期服影响内分泌药物或有卵巢疾病等病史有关。 一、月经变化 月经周期紊乱是进入绝经期的典型征兆之一,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可从原本规律的周期变为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一次月经,之后逐渐缩短至经期紊乱,经量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减少或增多,最终绝经。这是因为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二、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是常见的血管舒缩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种症状可在白天或夜间睡眠时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功能不稳定引起。 三、精神神经症状 进入绝经期后,女性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还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神经递质代谢有关,雌激素对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有一定作用,其水平降低会导致神经功能失调。 四、泌尿生殖系统变化 泌尿生殖系统会出现萎缩性变化,如阴道干涩、性交疼痛,这是因为雌激素减少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同时,泌尿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主要是由于尿道黏膜变薄,防御能力下降,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五、骨骼肌肉症状 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出现失衡,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表现为腰酸背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另外,还可能出现肌肉力量下降等情况。 六、其他征兆 皮肤也会发生变化,如变得干燥、松弛,出现皱纹等,这与雌激素减少导致皮肤胶原蛋白流失有关。此外,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等情况。不同个体的征兆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且年龄一般在45-55岁左右,若有长期服用影响内分泌药物或有卵巢疾病等病史的女性,绝经期征兆可能会有不同表现,需结合个体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2025-10-27 11:11:12
  • 子宫肌瘤怎么治疗最好

    子宫肌瘤治疗方式包括对无症状接近绝经女性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超声监测,药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缩小肌瘤体积等但停药可能复发适术前等情况且需关注副作用,手术分肌瘤剔除术适有生育需求可保留子宫但有复发可能、子宫切除术适无生育需求等情况,聚焦超声治疗适有症状不想切子宫者,不同人群如育龄期优先生育需求,绝经后无症状观察等待有症状选合适方式,有基础病需综合评估基础病对治疗影响及风险。 一、观察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小肌瘤,尤其是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由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逐渐萎缩,此类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肌瘤大小、有无症状变化等,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评估肌瘤生长情况及是否出现月经改变、下腹不适等相关症状。 二、药物治疗 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药物,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雌激素分泌,缩小肌瘤体积、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但停药后肌瘤可能复发,适用于术前缩小肌瘤体积、缓解贫血等症状的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且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 三、手术治疗 1.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通过手术将肌瘤从子宫上剔除,可保留子宫,但存在肌瘤复发的可能,手术前需充分评估肌瘤位置、数量等情况,术后需注意休息及复查以监测子宫恢复及肌瘤有无复发。 2.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如月经过多导致严重贫血等)或怀疑肌瘤恶变的患者,子宫切除后可彻底解决肌瘤相关问题,但会丧失生育能力,术后需关注身体恢复及心理调适等。 四、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超声波聚焦在肌瘤部位,使肌瘤组织坏死,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尤其适合不想切除子宫的患者,但需要评估肌瘤位置、大小等是否适合该治疗方式,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治疗后也需定期随访观察肌瘤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不同人群方面,育龄期女性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优先考虑生育需求,若有生育计划多倾向于肌瘤剔除术;绝经后女性若肌瘤无症状可选择观察等待,若有症状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权衡。

    2025-10-27 11:09:23
  • 子宫肌瘤如何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接近绝经的女性;药物治疗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米非司酮;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分经腹、腹腔镜、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分全子宫切除术);聚焦超声治疗适用于有症状的特定肌瘤患者,治疗后需定期随访。 药物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通过抑制垂体-性腺轴,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可用于术前缩小肌瘤体积、纠正贫血,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适用于术前准备、近绝经患者过渡到自然绝经等情况。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使肌瘤体积缩小,但停药后肌瘤可能再次增大。适用于术前准备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 经腹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肌瘤较大或数目较多但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手术需切开子宫壁,剔除肌瘤后缝合子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若有生育需求,术后需注意子宫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等风险;对于接近绝经年龄的患者,需考虑肌瘤复发可能。 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肌瘤数目较少、体积较小的患者。与经腹手术相比,对机体的创伤更小,但对手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对于年轻患者,术后妊娠过程中需关注子宫瘢痕情况。 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适用于黏膜下肌瘤,通过宫腔镜将肌瘤切除。对于有黏膜下肌瘤导致月经过多等症状的患者较为适用,对子宫肌层影响较小,但操作需精细,避免穿孔等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肌瘤较大且症状严重、怀疑肌瘤恶变等情况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若为年轻患者切除子宫需考虑其心理及内分泌变化;对于老年患者,主要解决肌瘤相关症状。手术途径可分为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创伤相对较小,但有一定适应证限制。 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于肌瘤部位,使肌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肌瘤的目的。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患者。对于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选择,但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肌瘤变化情况。

    2025-10-27 11:08: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