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在治疗妇科内分泌、妇科炎症、月经病、不孕症、计划生育、更年期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对妇科的各种疑难病及妇科肿瘤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在治疗妇科内分泌、妇科炎症、月经病、不孕症、计划生育、更年期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对妇科的各种疑难病及妇科肿瘤有丰富的经验。
展开-
如果排卵了还能测到吗
排卵后可通过排卵试纸检测(排卵后LH水平下降,试纸从强阳性转弱阳性等)和B超监测(观察卵泡消失或盆腔积液等)来检测,育龄期女性备孕需注意正确操作排卵试纸并结合B超等,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检测需更谨慎,可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人群检测有相应注意事项,选择合适方式准确判断排卵情况很重要。 排卵试纸检测:排卵试纸主要是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来预测排卵。一般在排卵前,LH会出现高峰值,排卵试纸会呈现强阳性。排卵后,体内LH水平逐渐下降,排卵试纸会从强阳性转为弱阳性,然后慢慢恢复到阴性。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排卵后用排卵试纸检测一般会出现弱阳性等变化情况。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可通过持续监测排卵试纸来把握受孕时机,但排卵试纸检测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尿液稀释程度、试纸质量等。 B超监测排卵:B超监测是比较准确的监测排卵方式。在排卵前可以看到卵泡逐渐发育成熟,直径可达18-25mm左右,称为优势卵泡。排卵时,优势卵泡会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通过B超可能观察到卵泡消失,或者盆腔内有少量积液等情况。如果是在排卵后进行B超检查,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能明确是否已经排卵。比如月经周期28-30天的女性,排卵后B超可看到相应的卵泡排出迹象。不过B超监测需要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相对比较耗时,一般在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开始监测。 不同人群排卵后检测的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如果有备孕需求,使用排卵试纸监测排卵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尽量采用每天同一时间的尿液进行检测,提高准确性。同时,结合B超监测会更精准把握排卵时间。对于有月经不调等情况的育龄期女性,排卵后检测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或者借助其他检查手段辅助判断,比如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排卵后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持续12-14天左右,如果基础体温升高,也可从侧面提示已经排卵。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可能不规律。此时用排卵试纸检测可能结果不太稳定,B超监测排卵也可能发现卵泡发育异常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如果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检测排卵需要更加谨慎,必要时可能需要结合激素水平测定等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排卵情况,因为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单纯用排卵试纸或B超监测可能不能准确反映排卵状态。 总之,排卵后可以通过排卵试纸、B超等方法进行检测,不同人群检测时需要注意相应的事项,以准确判断排卵情况,对于有生育计划或健康监测需求的人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并正确操作很重要。
2025-10-17 12:37:34 -
外阴旁边出现瘙痒和疼痛是什么原因
外阴瘙痒疼痛可由感染因素中菌群失调致细菌性阴道病、白色念珠菌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引发滴虫性阴道炎,皮肤病因素里过敏潮湿致外阴湿疹、病因不明的外阴硬化性苔藓、精神压力大等致扁平苔藓,不良刺激因素包含长期穿紧身裤、卫生用品过敏、过度清洁,全身性疾病因素有糖尿病血糖高刺激、黄疸胆盐沉积刺激,且育龄女性需注意性生活卫生、孕期女性要谨慎护理、绝经后女性注重清洁干燥等。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性阴道病:多因阴道内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所致,可出现外阴瘙痒、疼痛,伴鱼腥臭味白带,育龄女性相对高发,与性生活紊乱等因素可能相关。 2.念珠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外阴剧烈瘙痒、灼痛明显,白带呈豆腐渣样,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易诱发,孕期女性因激素变化也易患病。 3.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感染引发,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白带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且有异味,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二、皮肤病因素 1.外阴湿疹:与过敏、潮湿等有关,外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疼痛,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人群风险增加。 2.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外阴白色病变,瘙痒明显,严重时可出现性交疼痛,绝经后女性高发,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致外阴皮肤变化。 3.扁平苔藓: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外阴部受累时可出现瘙痒、疼痛性丘疹,好发于精神压力大或免疫功能异常人群。 三、不良刺激因素 1.穿着因素:长期穿紧身不透气内裤,导致局部潮湿、不通风,刺激外阴引起瘙痒疼痛,尤其在炎热季节或运动量较大时更明显。 2.卫生用品过敏:对卫生巾、护垫等材质过敏,接触后外阴出现瘙痒、疼痛,局部可能有皮疹,过敏体质者需注意选择合适卫生用品。 3.过度清洁:频繁用洗液冲洗阴道,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和酸碱平衡,引发外阴炎症出现瘙痒疼痛,正常女性应避免过度阴道冲洗。 四、全身性疾病因素 1.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发瘙痒疼痛,需关注血糖水平及外阴局部护理。 2.黄疸:胆盐沉积刺激皮肤,可能出现外阴瘙痒疼痛,常伴随皮肤巩膜黄染等黄疸相关表现,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诊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生理结构特殊,易受感染因素影响,需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孕期女性:激素变化及阴道环境改变,易患念珠菌性阴道炎等,应谨慎选择局部清洁及护理产品,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变薄,易患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要注重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2025-10-17 12:36:00 -
b超可以查子宫内膜吗
B超可以查子宫内膜,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反射,优势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能清晰显示等,不同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检查前也有相应准备,是检查子宫内膜常用有效的方法。 一、b超检查子宫内膜的原理 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对于子宫内膜,通过B超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等情况。超声探头发出的超声波能穿透人体组织,当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从而在显示屏上形成图像,医生根据图像来判断子宫内膜的相关状况。 二、b超检查子宫内膜的优势 1.非侵入性: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患者接受度高。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一般都能耐受B超检查,尤其对于儿童来说,避免了侵入性检查可能带来的心理和身体创伤。 2.可重复性:可以多次进行检查,便于动态观察子宫内膜的变化情况。比如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可以在不同月经周期进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对于有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多次B超检查来评估治疗效果等。 3.清晰显示: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是否均匀、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例如可以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正常情况下,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增殖期子宫内膜厚度一般逐渐增厚,分泌期进一步增厚,快来月经时可达10-12mm左右等,通过B超测量厚度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或过薄等情况。 三、b超检查子宫内膜的注意事项 1.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进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时,要尽量安抚其情绪,配合检查。如果是婴幼儿,可能需要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查,以保证图像清晰。 成年人:一般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进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有不同意义。比如在月经刚干净时检查,主要看子宫内膜的基础状态;在排卵期或分泌期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的增生或分泌情况等。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选择经阴道B超,这种方式图像更清晰,但对于没有性生活的女性则选择经腹部B超。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时,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如果老年人有阴道干涩等情况,经阴道B超检查可能会有一定不适,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2.检查前准备 经腹部B超检查前需要适量憋尿,使膀胱充盈,从而推开肠道,清晰显示子宫及子宫内膜情况;经阴道B超检查前需要排空膀胱,并且要注意外阴清洁,检查时会将探头放入阴道内,要避免感染等情况。 总之,B超是检查子宫内膜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等。
2025-10-17 12:35:06 -
子宫内膜13mm厚多久来月经
子宫内膜13mm厚多久来月经存在个体差异,育龄期有性生活女性需先排除妊娠,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致月经不来,子宫内膜病变、年龄因素(围绝经期等)也会影响,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系统发育不完善,绝经后女性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 妊娠相关情况: 育龄期有性生活女性:如果是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首先要考虑怀孕的可能。因为怀孕后,子宫内膜不会脱落,而是继续增厚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条件。可以通过尿妊娠试验或者血hCG检测来明确是否怀孕。如果怀孕,就不会来月经了,直到分娩后才会恢复月经相关变化。 特殊妊娠情况:比如宫外孕等异常妊娠,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但月经不来。宫外孕时,胚胎着床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与正常妊娠有所不同,但子宫内膜也会受激素影响增厚,需要通过超声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内分泌失调情况: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雄激素水平升高,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比例失调,会出现排卵障碍,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的拮抗,就会持续增厚,可能导致月经推迟甚至闭经。子宫内膜13mm厚可能还没来月经,需要检查性激素六项等了解内分泌情况,然后进行相应的调节内分泌治疗。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月经周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激素分泌紊乱,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月经推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子宫内膜厚度异常。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来明确,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其他情况: 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增生症等病变也会使子宫内膜增厚,常见于长期无排卵的女性。子宫内膜增厚但不脱落,就不会来月经。需要通过诊断性刮宫等检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孕激素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等。 年龄因素: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但月经不来的情况。因为卵巢排卵不规律,子宫内膜不能正常周期性脱落,导致内膜增厚。需要综合评估激素水平等情况来判断后续月经情况或进行相应处理。 特殊人群方面,比如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子宫内膜13mm厚还没来月经,要考虑是否有内分泌系统发育不完善等情况,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有关,需要关注其身体发育和激素水平变化,必要时进行检查和干预;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内膜增厚还没来月经,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因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增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2025-10-17 12:34:23 -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是什么病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病因不明的常见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等,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理活检诊断,一般治疗、药物、物理、手术治疗,多数预后可缓解但易复发,少数可能恶变,需定期随访,幼女以局部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一、定义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但病因不明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是最常见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二、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阴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阴道分泌物刺激等慢性刺激有关,也可能与基因遗传因素相关。 三、临床表现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年期、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但50岁左右绝经后女性多见,幼女患者瘙痒症状多较严重,常因搔抓致外阴发红、肿胀甚至破损。 症状: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多难以忍受,搔抓可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形成瘙痒-搔抓-加重瘙痒的恶性循环。病变可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病变早期皮肤颜色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部位呈白色。晚期病变皮肤增厚、色素增加,皮肤纹理明显,出现苔藓样变。 四、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瘙痒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有无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观察外阴皮肤病变的部位范围、颜色、形态等,注意有无皲裂、溃疡等。 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需在可疑病变部位多点取材,病理表现为鳞状上皮增生,表皮层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上皮脚延长,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 五、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忌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清洗外阴,避免搔抓和摩擦患处,衣着宜宽松,以棉织品为宜。 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曲安奈德软膏等,可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瘙痒症状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可加用镇静安眠类药物。 物理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者,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但物理治疗有复发可能。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病情严重、反复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无效、怀疑恶变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外阴局部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六、预后及随访 预后: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复发。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恶变,恶变率一般低于5%。 随访:患者需定期随访,尤其是长期不愈或病变有变化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幼女患者应定期复诊,观察病变进展情况,由于幼女外阴发育尚未成熟,治疗多以局部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应注意避免手术治疗对其外阴发育的影响。
2025-10-17 12: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