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宫颈病变;计划生育相关问题;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生殖道炎症;宫腔镜及阴道镜检查。
向 Ta 提问
何耀娟,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取得广州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学历。擅长不孕不育、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流产、宫颈病变等的诊治。擅长宫腔镜检查及阴道镜技术。参与或主持省市科研项目5项,撰写妇科专业论文近11篇。
展开-
月经过后子宫隐隐作痛怎么回事
月经过后子宫隐隐作痛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子宫收缩及盆腔充血未完全消退;病理性因素有妇科炎症(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可通过相应措施预防,如注意经期卫生等。 一、生理性因素 (一)子宫收缩 月经刚结束时,子宫内膜处于修复阶段,子宫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以促进宫腔内残留的少量积血排出,这种收缩可能会引起隐隐作痛,一般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多见于正常女性,与月经周期中子宫的正常生理变化相关,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女性都可能出现,通常不影响正常生活,可通过适当休息、腹部热敷等方式缓解。 (二)盆腔充血未完全消退 月经期间盆腔处于充血状态,月经结束后,盆腔充血不会立刻完全消退,可能仍有轻度充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隐痛,这也是常见的生理性情况,一般随着身体的恢复会逐渐缓解,年轻女性由于生殖系统血运丰富,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生活方式上久坐等可能加重盆腔充血,从而使疼痛感觉更明显。 二、病理性因素 (一)妇科炎症 1.盆腔炎 病因及机制:多由经期不注意卫生、宫腔操作等引起,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盆腔组织,导致炎症反应。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女性都可能发生,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风险较高。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在月经结束后可能仍有隐痛,常伴有白带增多、异味等表现,疼痛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活动后可能加重。 2.子宫内膜炎 病因及机制:可能与流产、分娩后感染,或经期性生活等有关,子宫内膜受到病原体侵袭发生炎症。患者月经结束后子宫隐隐作痛,可伴有月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尤其是有宫腔操作史或经期不注意卫生的女性。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1.病因及机制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盆腔、卵巢等。发病机制与经血逆流、免疫因素等有关,好发于育龄女性,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初潮早、经期长等情况的女性。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月经结束后疼痛可能仍持续或有隐痛,疼痛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可能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等表现。 (三)子宫腺肌病 1.病因及机制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有关,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充血、水肿,导致子宫增大、肌层收缩异常,月经结束后仍可能有子宫隐隐作痛,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 (四)子宫肌瘤 1.病因及机制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雌激素水平等有关,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多见于30-50岁女性。如果子宫肌瘤位置特殊或体积较大,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等功能,月经结束后可能出现子宫隐隐作痛,可伴有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腹部包块等表现,黏膜下子宫肌瘤相对更易引起月经及疼痛等异常。 如果出现月经过后子宫隐隐作痛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B超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年轻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等;对于有妇科疾病高危因素的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2025-10-17 14:03:35 -
产后子宫收缩有什么症状
产后子宫收缩有多种症状,包括下腹部阵发性腹痛(产后1-2天出现,2-3天自然消失,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产妇疼痛程度有差异)、子宫体变硬(可通过触诊感知,不同产妇因个体、年龄等有差异)、恶露因子宫收缩而变化(正常恶露分三期,子宫收缩不好会致恶露异常,不同年龄产妇恶露变化有差异,产后过早劳累可致恶露异常)以及子宫收缩可反射性引起乳汁分泌增多(产妇个体、年龄不同表现有差异,产后情绪会影响相关反射)。 一、腹痛 症状表现:产后子宫收缩时会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的疼痛,这是较为典型的症状。一般在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天自然消失。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产妇,疼痛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年轻产妇可能相对能耐受一些疼痛,但也有个体差异。正常情况下疼痛是可以忍受的范围,如果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需警惕异常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产妇产后休息不佳、精神过度紧张等,可能会加重对疼痛的感知。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产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更高;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产后过度劳累、焦虑等,会使得对子宫收缩腹痛的耐受程度降低。 二、子宫体变硬 症状表现:可以通过触诊来感知,产后子宫收缩时,子宫体变得较硬,形状如球形。在产后子宫复旧过程中,子宫收缩使得子宫体积逐渐缩小,正常情况下子宫底每天下降1-2cm,通过触摸子宫体的硬度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子宫收缩情况。不同产妇在产后的子宫收缩情况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经产妇可能子宫收缩恢复相对快一些,子宫体变硬的情况可能更明显。从年龄角度看,年轻产妇子宫肌层弹性较好,子宫收缩时变硬的表现可能相对更易观察;而有过多次分娩史的产妇,子宫肌层可能相对松弛,子宫收缩时变硬的程度可能与初产妇有所不同。 三、恶露变化 症状表现:产后恶露会因子宫收缩而发生变化。正常的恶露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在子宫收缩良好的情况下,恶露量会逐渐减少。血性恶露一般持续3-4天,之后逐渐转变为浆液性恶露,约持续10天左右,然后变为白色恶露,持续3周左右干净。如果子宫收缩不好,可能会出现恶露量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产妇,身体恢复能力不同,恶露变化也会有差异。年轻产妇身体恢复快,恶露变化可能更符合正常的时间规律;老年产妇身体恢复相对缓慢,恶露持续时间可能会稍有延长,但如果超过正常时间范围仍有异常恶露,需引起重视。生活方式方面,产后如果产妇过早劳累,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进而导致恶露异常。 四、乳汁分泌相关 症状表现:子宫收缩时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乳汁分泌增多。这是因为子宫收缩产生的神经冲动会传导至垂体,促进泌乳素等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对于不同性别虽不涉及,但产妇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产妇可能本身乳汁分泌就较多,在子宫收缩时乳汁分泌增多的表现更明显;有的产妇可能相对较少。从年龄角度,年轻产妇乳腺组织相对更活跃,子宫收缩时乳汁分泌增多的反应可能更强烈;而年龄较大的产妇,乳腺功能相对减退,子宫收缩时乳汁分泌增多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生活方式中,产后产妇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乳汁分泌,若产妇产后焦虑、紧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收缩与乳汁分泌之间的反射关系。
2025-10-17 14:02:56 -
痛经是代表湿气重吗
痛经不等同于湿气重,西医角度原发性痛经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中医角度湿邪可能影响气血致痛经,但痛经还与气滞、血瘀、寒凝等多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痛经情况不同,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湿邪积聚间接影响月经,有痛经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如孕妇痛经需谨慎处理。 从西医角度看痛经的常见原因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青春期女性,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含量升高是造成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一般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区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这种原发性痛经与湿气重并无直接的因果关联。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女性,常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这些继发性痛经的发生机制与西医所认识的盆腔器质性病变相关,和湿气重没有直接的西医病理联系。 从中医角度看与湿气重可能的关联 中医理论中,湿邪为患可能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瘀滞等情况,进而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比如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但痛经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表现。不过,中医所说的湿气重导致痛经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因为中医认为痛经还可能与气滞、血瘀、寒凝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寒凝血瘀型痛经,是由于寒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型痛经则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导致血行瘀阻而出现痛经。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痛经的情况也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这与她们在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关;生育后的女性继发性痛经相对多见,与生育、宫腔操作等因素相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嗜食生冷油腻食物等可能会增加湿邪在体内积聚的风险,进而可能间接影响月经情况,但这也不是绝对会导致痛经,只是一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对于有痛经问题的人群,无论是怀疑与湿气重有关还是其他原因,都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痛经的具体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合适措施来缓解痛经症状。例如,如果是原发性痛经,可以通过保暖、休息、适当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则需要针对具体的器质性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出现痛经情况则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任何治疗措施都需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
2025-10-17 14:02:25 -
白带多小腹痛腰酸怎么回事
女性出现白带多、小腹痛、腰酸等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盆腔炎多由病原体感染等引起,育龄女性多见;宫颈炎由病原体感染宫颈所致,育龄女性高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育龄女性多见;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等良好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孕妇需格外谨慎。 一、妇科炎症性疾病 (一)盆腔炎 1.病因与机制: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可通过性传播、宫腔操作等途径感染。女性经期卫生不良、流产后或产后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导致白带增多,呈脓性或伴有异味,同时引发小腹痛、腰酸等症状,疼痛可在性交、活动后加重。 2.年龄与性别因素:育龄女性多见,尤其是有性生活史及不洁性生活史者。青春期女性若不注意卫生也可能发病;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自净能力减弱,也可能因细菌感染引发类似症状,但相对少见。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性生活不卫生、频繁宫腔操作(如多次人流)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二)宫颈炎 1.病因与机制:病原体感染宫颈所致,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急性宫颈炎时宫颈黏膜充血水肿,白带增多,可为脓性,刺激盆腔组织引起小腹痛、腰酸,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接触性出血。 2.年龄与性别因素:育龄女性高发,与性生活活跃有关;幼女及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局部抵抗力低,也可能发生宫颈炎,但相对少见。 3.生活方式影响: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不注意宫颈卫生等生活方式易诱发宫颈炎。 二、其他可能疾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1.病因与机制: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盆腔、卵巢等。异位的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白带增多,小腹痛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可伴有腰酸,疼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育龄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青春期前极少发病,绝经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 3.生活方式影响:有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史等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 (二)子宫肌瘤 1.病因与机制: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当肌瘤较大或位置特殊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导致白带增多,若肌瘤压迫神经或盆腔组织,可引起小腹痛、腰酸,还可能出现月经异常等表现。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肌瘤多逐渐萎缩。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肥胖等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如果出现白带多、小腹痛、腰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超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此类症状需格外谨慎,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因为孕期用药需特别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采取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不适。
2025-10-17 14:01:47 -
拉肚子恶心腰痛月经推迟是怎么回事
出现拉肚子、恶心、腰痛且月经推迟的情况,女性首先要排除怀孕,若有性生活需验孕。该状况可能由感染、饮食、腹部着凉、药物等致拉肚子;消化系统问题、全身性疾病、怀孕致恶心;肌肉骨骼、泌尿系统、妇科问题致腰痛;怀孕、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药物、慢性疾病致月经推迟,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与清淡饮食,特殊人群依相应规范处理。 感染因素:如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等)、寄生虫感染肠道,可引起肠道炎症,导致拉肚子。例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很容易发生肠道感染,引发腹泻症状。 饮食因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进食不洁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拉肚子。比如,过多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 其他因素:腹部着凉、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抗生素使用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也可能引起拉肚子。 恶心 可能原因: 消化系统问题:拉肚子时,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引起恶心。另外,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也可能导致恶心,尤其是在胃肠道不适时,这种症状更易出现。 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发热、肝肾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恶心。例如,发热时身体代谢紊乱,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 怀孕(女性需考虑):对于育龄期女性,月经推迟若伴有恶心,需考虑怀孕可能,怀孕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 腰痛 可能原因: 肌肉骨骼因素:拉肚子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可能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导致腰痛。另外,本身存在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在身体不适时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腰痛。 泌尿系统问题:如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也可能引起腰痛,同时可能伴有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等,但拉肚子时出现腰痛需综合判断是否有泌尿系统问题。 妇科问题(女性需考虑):女性月经推迟时,若存在妇科炎症(如盆腔炎等),可能引起腰痛,同时伴有月经相关异常等表现。 月经推迟 可能原因: 怀孕: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月经推迟首先要考虑怀孕可能,怀孕后月经会停止。 内分泌失调: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过度节食等因素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推迟。例如,长期熬夜可能打乱内分泌节律,影响月经周期。 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等妇科疾病,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推迟。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的使用、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月经推迟。 对于出现拉肚子、恶心、腰痛且月经推迟的情况,女性首先应排除怀孕可能,若有性生活,可通过验孕试纸或到医院进行妊娠检测。若怀疑有疾病因素,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妇科检查等,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若涉及怀孕情况)需特别谨慎处理,遵循妇产科相关诊疗规范;儿童出现类似情况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感染等因素,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
2025-10-17 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