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宫颈病变;计划生育相关问题;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生殖道炎症;宫腔镜及阴道镜检查。
向 Ta 提问
何耀娟,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取得广州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学历。擅长不孕不育、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流产、宫颈病变等的诊治。擅长宫腔镜检查及阴道镜技术。参与或主持省市科研项目5项,撰写妇科专业论文近11篇。
展开-
宫颈切片是什么意思
宫颈切片是妇科常见检查,操作前有准备要求,在月经干净后3-7天、避免相关操作,取膀胱截石位、用窥器暴露宫颈后用活检钳取材。目的是诊断宫颈病变,包括排查宫颈癌、诊断其他病变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检查后要注意阴道出血和感染风险,妊娠期和更年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该检查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疾病意义重大。 一、宫颈切片的定义 宫颈切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方法,医生会从子宫颈上取一小块或几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宫颈是否存在病变等情况。 二、操作过程 1.准备工作:检查前需避免性生活、阴道灌洗等,通常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会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然后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擦去宫颈表面的黏液。 2.取材:使用特制的宫颈活检钳,在宫颈的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等可疑部位取材,根据病情需要可能取1-4块组织。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萎缩,取材时可能需要更轻柔操作。对于有阴道炎症的患者,需先治疗炎症后再进行取材,以免炎症影响对结果的判断。 三、目的 1.诊断宫颈病变 排查宫颈癌:通过对宫颈组织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例如,对于有性生活后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的女性,宫颈切片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年龄在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就可以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切片检查。对于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病史的女性,更需要定期进行宫颈切片检查来监测宫颈情况。 诊断宫颈其他病变:如宫颈炎症、宫颈息肉等病变的鉴别诊断,通过宫颈切片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单纯的炎症还是有其他异常改变。 2.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果发现宫颈有病变,宫颈切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处于哪一期等,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例如,宫颈癌前病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宫颈切片结果能让医生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从而选择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等。 四、注意事项 1.检查后 阴道出血:检查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1-2天会自行停止。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性生活、盆浴等,防止引起感染或导致出血增多。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感染风险:保持外阴清洁,可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但不要冲洗阴道。按照医生的嘱咐,如果有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轻易做宫颈切片检查,如果必须进行,要非常谨慎,操作时要轻柔,防止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并且要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 更年期女性:由于宫颈可能出现萎缩等情况,取材时需特别小心,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检查后身体的恢复情况,因为更年期女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恢复相对可能较慢。 总之,宫颈切片是一种重要的妇科检查手段,通过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宫颈的健康状况,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5-10-27 12:50:19 -
引产后十天还有黑色血是怎么回事
引产后十天还有黑色血可能由子宫复旧不全、宫腔残留、感染等导致,需及时就医检查超声等,引产后要注意休息护理,不同年龄女性引产需关注不同方面,青少年需家人陪伴关注心理,老年女性要更密切关注身体恢复。 子宫复旧不全:引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来恢复到孕前状态,如果子宫收缩不好,就会影响子宫创面的修复,导致阴道出血时间延长。一般来说,正常引产后阴道出血会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转为暗红、淡红,最后干净。若子宫复旧不全,子宫收缩欠佳,就可能出现十天还有黑色血的情况。有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引产后女性会出现子宫复旧不全的情况,这与子宫的自身状态、引产时的孕周等因素有关,孕周越大,子宫复旧相对越困难。 宫腔残留:引产时如果宫腔内有妊娠组织物残留,也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和恢复,导致阴道出血淋漓不尽。残留的组织物会影响子宫创面的止血,使得出血时间延长,血液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时就会呈现黑色。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组织,超声下可见宫腔内异常回声。据统计,引产后宫腔残留的发生率也有一定比例,与引产操作是否顺利、妊娠组织物排出是否完整等因素相关。 感染:引产后如果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等,炎症会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影响子宫的正常修复,从而出现阴道出血时间延长,且血液颜色可能为黑色。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引产后感染的发生与术后个人卫生情况、是否过早性生活等有关,有研究显示,引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也不容忽视。 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就医检查:引产后十天还有黑色血,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以及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等。同时,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常规等检查,看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引产对身体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重视这种异常情况。年轻女性身体相对较为强壮,但如果引产后恢复不好,也可能影响今后的生育;对于年龄偏大的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可能更慢,更需要关注子宫恢复等情况。 休息与护理:引产后女性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预防感染。生活方式上要避免过早性生活,一般建议引产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引产后需要注意子宫恢复情况,为再次妊娠做好准备;对于没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短期内再次引产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特殊人群提示:如果是青少年女性进行引产,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关心,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关注,因为引产对青少年的身心可能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家长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正确面对这件事。而对于老年女性引产,更要密切关注身体恢复情况,因为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子宫复旧能力减弱,发生子宫复旧不全、感染等情况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更频繁的健康监测。
2025-10-27 12:49:43 -
为什么每次来月经都很疼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有关,青春期女性易发生;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等引起,有过宫腔操作史等人群易患;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也会影响痛经,每次来月经都很疼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原发性痛经的原因 (一)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 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等。其中前列腺素F2α能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青春期女性由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较高,相对更容易发生原发性痛经,这与年龄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女性体内前列腺素水平会逐渐趋于稳定,痛经可能会有所缓解。 (二)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不协调或子宫过度收缩也会导致痛经。比如子宫收缩过强,宫腔压力升高,使得子宫供血不足,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可能受个体激素水平波动影响,不同生活方式下激素水平变化不同,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可能干扰激素平衡,增加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痛经的风险。 二、继发性痛经的原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在月经期间,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这种情况在有过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的女性中相对常见,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种植,年龄方面,生育期女性是高发人群,因为此阶段女性激素水平活跃,利于异位内膜生长。 (二)子宫腺肌病 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月经时,侵入肌层的内膜也会出血,引起子宫肌层收缩,产生痛经。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有过多次妊娠、分娩史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这与妊娠分娩对子宫肌层的损伤等因素有关。 (三)盆腔慢性炎症 盆腔内存在慢性炎症时,月经期间炎症部位充血,会加重疼痛症状。性生活不卫生、多次流产等导致盆腔感染,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炎症,年龄上没有特定限制,但性生活活跃期女性相对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中不注意性卫生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三、其他影响因素 (一)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会影响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知,使得痛经加重。比如一些面临考试压力的学生,月经期间痛经可能更明显,年龄上青少年及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生活方式中学习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是重要影响因素。 (二)饮食因素 过度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可能会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而加重痛经。比如部分女性经期爱吃冰淇淋、喝冷饮,年龄上没有严格限制,但年轻女性中这种饮食习惯较常见,生活方式中不注意经期饮食调节易引发痛经。 如果每次来月经都很疼,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等,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痛经,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27 12:49:05 -
避孕药吃了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避孕药对身体影响多方面有短期影响如类早孕反应、月经变化长期影响如对代谢和生殖系统的影响特殊人群情况有基础疾病女性、哺乳期女性、年龄因素等不同个体反应有差异选择避孕方式应综合自身健康状况年龄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 一、短期影响 (一)类早孕反应 部分女性在服用避孕药后可能出现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刺激胃黏膜所致,一般在服药初期较为常见,多数人会在1-3个月内逐渐适应。 (二)月经变化 1.月经周期改变:服用避孕药可能使月经周期变得规律或不规律。短效避孕药如果规律服用,通常能调节月经周期,使其更趋于规律;而不规则出血也较为常见,尤其是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可能会出现撤退性出血,这是由于外源性激素摄入后导致的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 2.月经量变化:有些女性服用避孕药后月经量会减少,甚至出现闭经情况,但这种情况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多数女性月经可恢复。 二、长期影响 (一)对代谢的影响 1.体重变化:部分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这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以及影响代谢有关,但并非所有服用者都会出现体重改变,个体差异较大。 2.对血脂的影响:可能会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但这种影响程度因药物种类和个体差异而异。 (二)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长期服用避孕药一般不会影响今后的生育能力,停药后生育能力可逐渐恢复。但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能会使子宫内膜萎缩,不过这种情况在停药后多可恢复正常。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有基础疾病的女性 1.高血压患者:某些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女性,服用避孕药需要谨慎评估,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因为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因避孕药的使用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2.糖尿病患者:避孕药可能会对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使血糖波动增大,糖尿病女性服用避孕药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决定是否适合使用避孕药避孕。 (二)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影响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而且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哺乳期女性一般不建议首选避孕药避孕,可选择其他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等。 (三)年龄因素 年轻女性在服用避孕药时,短期可能出现的类早孕反应等情况相对更为明显,但多数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适应。而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本身激素水平逐渐变化,服用避孕药后对身体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年龄较大的女性使用避孕药时需要更关注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总之,避孕药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个体的反应存在差异。在选择避孕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
2025-10-27 12:47:51 -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阴道流血围绝经期女性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绝经后女性多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年轻女性患子宫内膜癌时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类似月经失调表现且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增加阴道流血风险阴道异常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伴有脓血性排液有恶臭味老年女性出现不明原因阴道排液伴异味、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人群出现阴道异常排液需重视下腹疼痛晚期患者因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有时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有子宫内膜癌病史患者出现下腹疼痛加重或持续不缓解要警惕病情进展或复发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因长期阴道流血、肿瘤消耗可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低热癌肿坏死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有感染病史或自身免疫功能较差人群出现发热需鉴别是感染本身还是子宫内膜癌相关发热情况。 不同年龄段表现: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比如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等;而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量一般不多。年轻女性患子宫内膜癌时,可能会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类似月经失调的表现,需警惕。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刺激,增加阴道流血的风险。有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病史的人群,出现阴道流血症状时更应重视排查子宫内膜癌。 阴道异常排液 排液特征: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伴有脓血性排液,有恶臭味。不同人群中,老年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阴道排液,尤其是伴有异味时,要考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年轻女性若出现异常阴道排液且伴有其他相关症状,也需进一步检查。 与病史关联: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人群,出现阴道异常排液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关注排液情况并及时就医检查。 下腹疼痛 疼痛程度与伴随情况:晚期患者由于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有时还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对于有子宫内膜癌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下腹疼痛加重或持续不缓解,要警惕病情进展或复发。 年龄与疼痛表现: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可能相对较低,但疼痛表现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典型;年轻患者下腹疼痛时可能更易察觉并及时就诊,但也可能因疼痛不剧烈而被忽视。 全身症状 消瘦与贫血:晚期患者由于长期阴道流血、肿瘤消耗等原因,可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不同年龄段患者消瘦和贫血的进展速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消瘦和贫血可能进展更快;年轻患者若肿瘤恶性程度高,也可能较快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 发热:少数患者可有低热,当癌肿坏死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有感染病史或自身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出现发热时需鉴别是感染本身还是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发热情况。
2025-10-27 12:4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