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宫颈病变;计划生育相关问题;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生殖道炎症;宫腔镜及阴道镜检查。
向 Ta 提问
何耀娟,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取得广州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学历。擅长不孕不育、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流产、宫颈病变等的诊治。擅长宫腔镜检查及阴道镜技术。参与或主持省市科研项目5项,撰写妇科专业论文近11篇。
展开-
子宫腺癌如何分期
子宫腺癌分期采用FIGO分期系统,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ⅠA期浸润深度<1/2肌层,ⅠB期≥1/2肌层;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为局部和(或)区域扩散,ⅢA期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等,ⅢB期阴道浸润,ⅢC期为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1期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盆腔转移;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或远处转移,ⅣA期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对于不同年龄、生理状态的患者,如年轻未育女性,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时,提示肿瘤相对局限于子宫体内部,未广泛侵犯子宫肌层结构。而对于绝经后女性,同样遵循此浸润深度的界定标准,但需考虑绝经后子宫肌层本身相对萎缩等特点对分期判断的影响。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与ⅠA期相比,肿瘤侵犯子宫肌层的程度更深,在不同人群中,如存在肥胖等情况的患者,脂肪组织可能影响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需要更精准的影像学等检查手段辅助分期。 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无论患者年龄大小,只要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未超出子宫体范围,就属于Ⅱ期。对于有长期慢性宫颈炎病史的患者,宫颈间质受侵犯时需要仔细鉴别肿瘤侵犯的性质和程度,与炎症导致的宫颈间质改变相区分。 Ⅲ期:局部和(或)区域的扩散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直接蔓延或转移),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对于有过盆腔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时,需要考虑手术史对局部解剖结构的影响,腹腔细胞学阳性提示有肿瘤细胞脱落种植的可能。 ⅢB期:阴道浸润(直接蔓延或转移)。不同年龄女性阴道解剖结构略有差异,年轻女性阴道相对较长、弹性较好,而绝经后女性阴道萎缩,肿瘤阴道浸润时需要根据具体阴道侵犯范围及患者自身状况综合判断分期。 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有盆腔慢性炎症病史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需要排除炎症导致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情况,准确区分肿瘤转移和炎症因素。 ⅢC2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过腹部手术史等的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时要考虑手术对局部解剖及淋巴结分布的影响,精准评估转移情况。 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对于存在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基础疾病导致的黏膜病变相鉴别,准确判断肿瘤侵犯的分期。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有过肿瘤既往史等的患者,远处转移的判断需要全面评估全身情况,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转移灶的部位和范围。
2025-10-15 15:17:38 -
子宫内膜薄但是怀孕了怎么办
子宫内膜薄怀孕后需密切监测血hCG、孕酮及超声下胚胎发育情况,评估子宫内膜情况及处理,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采取孕酮支持、避免过度劳累等预防流产措施,高龄孕妇要更密切监测及积极产前筛查诊断,有既往病史孕妇要详告病史让医生调整方案。 一、密切监测 监测指标:需要密切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水平以及超声下胚胎发育情况。一般来说,正常宫内妊娠时hCG会呈隔日翻倍增长,孕酮水平也应处于合理范围。超声下可观察到孕囊、胎芽及胎心搏动等情况。若hCG增长缓慢或不升反降,结合超声可能提示胚胎发育不良等情况;若孕酮水平过低,有流产风险。 不同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年轻女性(如20-30岁),自身生殖储备相对较好,胚胎出现严重异常的概率相对低一些,但仍需密切监测;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女性(如35岁以上),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即使子宫内膜薄怀孕了,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更高,更要加强监测。 二、评估子宫内膜情况及处理 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关系:子宫内膜薄的情况下怀孕,要关注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超声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血流等情况。如果子宫内膜厚度过薄且血流不佳,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后的进一步发育。可以通过适当的医疗手段来改善局部血流等情况,比如在医生评估下可能会考虑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但需谨慎选择,以不影响胚胎发育为前提。 生活方式调整: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成人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如散步等轻柔的运动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三、预防流产相关措施 孕酮支持:如果孕酮水平偏低,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孕酮补充治疗,以支持黄体功能,减少流产风险。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过度补充孕酮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孕妇,都要避免过度劳累。从事轻体力工作的孕妇要注意工作强度,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孕妇要注意休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日常活动,避免因为劳累导致宫缩等情况引发流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除了更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外,还需要更积极地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如唐氏筛查、无创产前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等情况。同时,高龄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的风险增加,要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监测,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 有既往病史孕妇:如果孕妇有既往的子宫内膜相关疾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史,如子宫内膜炎等,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史调整监测方案和治疗措施。例如,如果有子宫内膜炎病史,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是否有感染复发等情况影响妊娠。
2025-10-15 15:17:06 -
子宫肌瘤有什么前兆
子宫肌瘤会引发多种前兆表现,包括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不适(腹部包块、下腹部坠胀感)、压迫症状(尿频尿急、排便异常)及其他症状(白带增多、腰酸背痛),女性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经期延长:子宫肌瘤会干扰子宫的正常节律性收缩,使得经期时间延长,超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比如,原本月经周期规律、经期3-5天的女性,患病后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这会增加妇科感染的风险,因为经血长时间浸渍会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环境,尤其对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女性,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女性,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腹部不适 腹部包块:当子宫肌瘤较大时,患者自己可在下腹部摸到包块,尤其是清晨膀胱充盈时,子宫位置相对固定,更容易摸到。对于生育期女性,自己发现腹部包块可能会比较紧张,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而且,随着肌瘤增大,包块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 下腹部坠胀感:子宫肌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盆腔脏器和组织的牵拉,导致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感,尤其在月经期间或劳累后可能会加重。对于更年期女性,出现下腹部坠胀感需要警惕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因为更年期女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感知和反应可能与其他时期不同。 压迫症状 尿频、尿急:子宫前方是膀胱,较大的子宫肌瘤向膀胱方向生长时,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小,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例如,肌瘤直径超过5cm时,压迫膀胱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对于老年女性,本身可能存在膀胱功能减退的情况,再加上子宫肌瘤的压迫,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可能因为频繁上厕所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排便异常:如果子宫肌瘤向直肠方向生长,可能会压迫直肠,引起排便次数增多、便秘等排便异常情况。对于长期有便秘问题的女性,子宫肌瘤导致的排便异常可能会加重原有便秘症状,而对于一些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的女性,如患有肠道疾病的女性,这种压迫症状可能会对肠道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其他症状 白带增多:子宫肌瘤会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加,同时可能伴有盆腔充血,导致白带增多。如果肌瘤伴有感染,白带可能会呈脓性,且有异味。对于青春期女性,白带增多可能会影响个人卫生和心理状态,需要及时关注并排查是否由子宫肌瘤等疾病引起;对于妊娠期女性,白带增多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增加阴道感染的风险,进而影响妊娠过程。 腰酸背痛:子宫肌瘤引起子宫收缩异常以及盆腔充血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尤其是在月经期间或劳累后更为明显。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本身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再加上子宫肌瘤的影响,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注意休息和适当的康复治疗。 总之,女性如果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前兆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患有子宫肌瘤,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5 15:16:11 -
大姨妈正常周期是多久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平均28天,受年龄、生活方式、情绪、疾病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成熟致周期不规律,育龄期易受多种因素波动,围绝经期卵巢衰退致周期明显变化,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疾病等均会影响月经周期,特殊人群月经周期异常需及时就医。 影响月经周期的因素及相关解释 年龄因素: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律,一般在初潮后的2~5年内会逐渐趋于规律。例如,一些女孩初潮后,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时长时短的情况,这是因为生殖内分泌系统还在不断发育完善过程中。 育龄期:在育龄期,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可能受到生活方式、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一定波动。 围绝经期:接近绝经的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月经周期会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出现周期延长、经期紊乱等情况,一般会持续数年时间才会完全绝经。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可能影响月经周期。长期过度节食会使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含量过低,而脂肪是合成雌激素的重要原料,雌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月经周期,可能出现月经稀发甚至闭经等情况;反之,暴饮暴食导致体重短期内大幅增加,也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引起月经周期紊乱。 运动:过度剧烈运动或长期不运动都可能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长期高强度运动的女性,身体消耗过大,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周期改变;而长期缺乏运动的女性,身体代谢减慢,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 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月经周期。例如,经常熬夜的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的情况。 情绪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月经周期。因为情绪变化会干扰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最终影响卵巢的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比如,一些女性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如考试、工作压力大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月经推迟或提前的现象。 疾病因素:一些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月经周期延长,常表现为月经周期35天以上,甚至数月不来月经,同时还可能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导致经期延长、周期紊乱等情况;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影响月经周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女孩,若月经周期长期异常(如超过35天仍未来月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了解身体发育情况;育龄期女性若月经周期突然发生较大改变且有性生活史,需首先排除怀孕可能;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时,也应就医评估卵巢功能等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生殖健康。
2025-10-15 15:14:59 -
每次排卵期都出血正常吗
每次排卵期都出血可能不正常。偶尔一次排卵期出血可能是雌激素水平短暂波动所致,属正常;但每次都出血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异常情况引起。需就医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激素水平测定等,针对病因处理,育龄期、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此情况各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育龄期影响受孕需及时就医,青春期防贫血,围绝经期警惕其他病变。 正常情况及原因 偶尔出现一次排卵期出血可能是由于卵泡破裂,雌激素水平短暂波动引起的,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比如,部分年轻女性在身体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时,可能会出现偶尔的排卵期出血,可能与当时的内分泌调节相对稳定但有轻微波动有关。 异常情况及可能原因 内分泌失调:长期的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使得雌激素分泌紊乱,从而每次排卵期都出现出血情况。例如,长期熬夜的女性,其体内激素分泌节律被打乱,容易出现排卵期出血频繁的现象。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脱落,使得排卵期时容易出现异常出血。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通过妇科超声等检查可发现。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和内膜的正常状态,导致排卵期出血增多或频繁。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生长,影响子宫收缩,进而影响月经及排卵相关的出血情况。 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可能导致每次排卵期都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排卵期也会有出血现象。 应对措施及建议 就医检查:如果每次排卵期都出血,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需要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如经阴道超声)、激素水平测定等,以明确病因。比如,通过妇科超声可以清晰看到子宫及附件的情况,激素水平测定能了解内分泌状态。 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心态。如果是疾病因素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引起,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子宫内膜息肉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子宫肌瘤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生育计划,排卵期出血频繁可能会影响受孕,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因为异常的出血情况可能干扰正常的排卵和受孕过程。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偶尔出现排卵期出血可能会有,但如果每次都出血则需要关注是否有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就医检查,避免因长期出血导致贫血等问题。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出现排卵期出血频繁的情况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病变,如子宫内膜病变等,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
2025-10-15 1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