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宫颈病变;计划生育相关问题;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生殖道炎症;宫腔镜及阴道镜检查。
向 Ta 提问
何耀娟,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取得广州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学历。擅长不孕不育、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流产、宫颈病变等的诊治。擅长宫腔镜检查及阴道镜技术。参与或主持省市科研项目5项,撰写妇科专业论文近11篇。
展开-
形成宫外孕的原因有哪些
宫外孕的原因包括输卵管炎症致管腔黏膜皱襞粘连狭窄或周围粘连扭曲影响受精卵运行、输卵管手术史致管腔不顺畅、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干扰受精卵输送,受精卵游走至对侧输卵管着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致输卵管粘连扭曲,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辅助生殖技术干扰着床位置,35-44岁女性及有宫外孕病史者风险高,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输卵管纤毛运动致受精卵运行异常。 一、输卵管因素 1.输卵管炎症:是宫外孕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输卵管黏膜炎和周围炎。输卵管黏膜炎可使管腔黏膜皱襞粘连,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输卵管周围炎多发生在输卵管浆膜层或浆肌层,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扭曲,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使其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约60%的宫外孕患者有输卵管炎症病史。 2.输卵管手术史:如输卵管绝育术后复通术、输卵管成形术等,手术可能导致输卵管管腔变得不顺畅,增加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的风险。 3.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差、黏膜纤毛缺乏等发育异常情况,会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速度;输卵管功能异常(如蠕动异常)也可干扰受精卵的输送,导致其在输卵管内着床。 二、受精卵游走 卵子在一侧输卵管受精后,受精卵可能经宫腔或腹腔进入对侧输卵管,由于游走时间过长,受精卵在对侧输卵管内着床,从而形成宫外孕。 三、其他因素 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起输卵管粘连、扭曲,改变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受精卵的运行路径,增加宫外孕发生几率。 2.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时,宫外孕的发生风险较未使用者明显增加,可能与节育器影响受精卵在宫腔内着床有关。 3.辅助生殖技术: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宫外孕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者。这是因为胚胎移植过程中可能干扰受精卵正常着床位置,使其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 4.年龄与病史因素:年龄方面,35~44岁女性宫外孕发生率相对较高;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女性,再次发生宫外孕的风险比正常人群显著升高。 5.生活方式因素: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输卵管纤毛运动,导致受精卵运行异常,进而增加宫外孕风险。
2025-10-27 10:54:55 -
使用黄体酮的可能副作用有哪些
黄体酮可致内分泌系统出现月经紊乱,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神经系统有头晕嗜睡等症状,皮肤会出现黄褐斑痤疮等改变,还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需对高血栓风险人群警惕,妊娠期使用需关注水肿并遵医严密监测,儿童禁忌使用,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用且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一、内分泌系统相关副作用 黄体酮可能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导致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减少、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等情况,这与黄体酮对子宫内膜及激素调节的作用相关,不同个体因自身激素基础状态不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二、消化系统相关副作用 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现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因为黄体酮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具体表现程度因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而异。 三、神经系统相关副作用 使用黄体酮后,部分人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一般在用药初期较易出现,随着用药时间推移,部分人可能逐渐适应,但仍需注意用药期间的活动安全,尤其是驾驶或操作机械者。 四、皮肤相关副作用 可能导致皮肤出现黄褐斑、痤疮等改变,这与黄体酮对皮肤色素代谢及皮脂腺分泌等方面的影响有关,女性因激素水平本身波动,使用后皮肤反应可能更明显。 五、血栓风险相关 黄体酮有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本身有血栓病史、存在高血栓风险因素(如长期卧床、肥胖、有静脉血栓家族史等)的人群,使用黄体酮时需格外警惕,此类人群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肢体是否有肿胀、疼痛等血栓相关表现。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使用黄体酮需关注是否出现水肿情况,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疗建议使用,因为不当使用可能对妊娠过程产生潜在影响,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 儿童:黄体酮属于儿童禁忌使用药物,应避免儿童接触,因为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使用黄体酮可能会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肝肾功能不全者:此类人群使用黄体酮时,肝肾功能可能无法正常代谢药物,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进而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因此需谨慎使用,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2025-10-27 10:54:29 -
白带像鸡蛋清一样怎么回事
女性白带像鸡蛋清一样的情况,有正常生理现象即排卵期表现,也有病理情况,如阴道炎症(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病变(宫颈炎),出现异常伴其他症状需就医检查,生理性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需针对病因治疗,孕妇出现白带异常要谨慎且遵医嘱。 一、排卵期的正常生理现象 在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一般在接近排卵期时,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宫颈腺体分泌增加,白带会变得像鸡蛋清一样,透明、稀薄、拉丝度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出现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持续2-3天。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排卵期时,宫颈黏液的理化性质会发生特征性改变,以利于精子的穿透,此时白带的这种变化就是身体为受孕做准备的一种表现。 二、病理情况导致的类似表现 1.阴道炎症 霉菌性阴道炎:除了白带像鸡蛋清一样外,还可能伴有外阴瘙痒、白带呈豆腐渣样等表现。其发病与阴道内菌群失调有关,长期使用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诱发。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白带也可能出现类似鸡蛋清的性状改变,但同时伴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厌氧菌大量繁殖是主要原因,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宫颈病变 宫颈炎:除了白带异常外,还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急性宫颈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慢性宫颈炎可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宫颈腺体分泌异常,出现白带性状改变。例如,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引发宫颈炎。 对于出现白带像鸡蛋清一样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瘙痒、异味、出血等)的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妇科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如果是生理性的排卵期表现,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白带异常更应谨慎对待,因为孕期身体状况特殊,某些炎症的治疗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2025-10-27 10:51:49 -
快要射的时候拔出来,有可能怀孕嘛
怀孕需精子与卵子结合着床,快要射时拔出阴茎有怀孕风险因射精前可能有含精前列腺液溢出,其概率受排卵期、精子数量活力影响,育龄、青春期及有妇科疾病女性采用此方式均不可靠应选可靠避孕法。 一、怀孕的基本原理 怀孕需要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女性的排卵期是受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若有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并与卵子相遇,就有可能怀孕。 二、快要射的时候拔出来怀孕的可能性分析 存在怀孕风险:即使快要射的时候才拔出阴茎,也有可能怀孕。因为在男性射精前,尿道中可能会有少量含有精子的前列腺液溢出,这些前列腺液中可能含有足够数量的精子,若此时这些精子进入女性阴道并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就会导致怀孕。例如,相关研究表明,体外射精这种避孕方式的失败率较高,约在19%左右,这就说明快要射的时候拔出来是有怀孕风险的。 影响怀孕概率的因素 排卵期:如果女性处于排卵期,那么怀孕的概率相对会高一些。因为排卵期时女性的卵巢会排出卵子,此时精子更容易与卵子结合。 精子数量和活力:男性精子的数量和活力也会影响怀孕概率。如果男性精子数量少、活力低,那么怀孕的可能性会相对降低,但即使精子数量和活力一般,也不能完全排除怀孕的可能。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育龄女性:对于有怀孕计划的育龄女性,这种避孕方式不可靠,不建议采用;对于没有怀孕计划的育龄女性,这种方式失败风险较高,应谨慎选择,建议采用更可靠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口服避孕药(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宫内节育器等。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还未完全成熟,但如果有性生活且没有怀孕计划,同样不建议采用快要射时拔出来这种避孕方式。青春期女性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更应该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来避免意外怀孕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如选择避孕套,既能避孕又能预防性传播疾病。 有妇科疾病的女性: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如阴道炎、宫颈炎等,此时阴道环境可能不利于精子存活,但即使阴道环境有异常,也不能完全排除怀孕的可能,而且采用体外射精这种方式可能会加重妇科疾病的不适或导致其他问题,所以这类女性更应选择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
2025-10-27 10:50:20 -
避孕药服用后出现一滴血是怎么回事
避孕药致一滴血可因药物调节激素致子宫内膜少量突破性脱落为激素调整正常现象,漏服会致激素波动引出血,服药初期因适应新激素环境也可出现,个体因对激素敏感规范服药也可能有少量出血,有基础妇科病史者需更谨慎观察,年轻女性生殖系统敏感要留意自身反应及避孕药对长期生殖健康影响。 一、药物作用机制相关出血情况 避孕药主要通过调节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来发挥避孕作用,其中的激素变化会影响子宫内膜状态。当服用避孕药后,激素波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出现少量突破性脱落,从而表现为一滴血的情况,这是药物作用于生殖内分泌系统引发的常见生理反应,一般是激素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需关注后续出血变化。 二、服药时间相关出血诱因 1.漏服药物影响:若在服用避孕药过程中发生漏服,会致使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进而引起子宫内膜少量脱落出血,可能呈现一滴血的状况。对于有规律服药要求的避孕药,严格遵循服药时间是维持激素稳定的重要保障,漏服会打破激素平衡增加出血风险。 2.服药周期阶段因素:在服用避孕药的不同周期阶段,激素水平变化不同。比如服药初期,身体处于适应新激素环境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少量出血,表现为一滴血等情况。 三、个体差异导致的出血表现 不同个体对避孕药中激素成分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女性因自身内分泌调节状态等因素,对激素变化较为敏感,即使规范服药,也可能出现子宫内膜轻微脱落,表现为一滴血等少量出血情况。若只是偶尔出现且无其他不适,可继续观察,但若频繁出现则需及时就医评估。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有基础妇科病史者:本身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出现一滴血需更加谨慎观察。原有妇科疾病可能因避孕药的激素影响而加重病情,导致出血情况变化,这类人群应定期复查妇科相关指标,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2.年轻女性:年轻女性生殖系统处于相对敏感阶段,对激素变化反应更明显,服用避孕药出现一滴血等情况时要留意自身身体反应,若出血持续或伴有腹痛等其他不适需及时咨询医生,同时要了解避孕药对自身生殖健康长期可能产生的影响,综合权衡利弊。
2025-10-27 10:4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