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处理,特别关于月经病、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绝经相关疾病与激素治疗,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女童及青春期、围孕期、围绝经期保健有较高的造诣。
向 Ta 提问
从事妇产科及妇女保健专业近20年,对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处理,特别关于月经病、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绝经相关疾病与激素治疗,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女童及青春期、围孕期、围绝经期保健有较高的造诣。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2014-2015年完成了全国妇科内分泌骨干力量系统培训。
展开-
子宫内膜癌低分化癌
子宫内膜癌低分化癌具癌细胞分化极低、异型性明显、侵袭强易浸润转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增多、下腹疼痛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治疗分手术、放疗、化疗,预后与分期等相关,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需评估耐受性并控制基础疾病。 一、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癌低分化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形态上呈现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频繁出现,其侵袭性相较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癌更强,更易发生浸润和转移。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表现为非经期的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再次出血;阴道排液增多,可为浆液性、血性或伴有异味的液体;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进展而异,且由于恶性程度高,症状出现相对较早且可能较为明显。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可初步观察阴道、宫颈及子宫体的情况,发现异常占位等表现。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情况及肌层浸润等;CT、MRI能更精准显示肿瘤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辅助判断病情。 3.病理活检:通过刮宫、宫腔镜下取组织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子宫内膜癌低分化癌的金标准,可明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等。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合适术式,早期患者多采用全面分期手术,以切除病灶为主,术中需进行淋巴结清扫等操作,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 2.放疗:包括术后辅助放疗,对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如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的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3.化疗:适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常用的化疗方案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等因素确定,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 五、预后情况 子宫内膜癌低分化癌恶性程度高,预后相对较差,但具体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效果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分期越早、治疗越规范有效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分期晚、出现转移等情况的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机体耐受性,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相对温和且能最大程度获益的治疗方案,如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放疗、化疗要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剂量等。 有基础疾病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变化,确保治疗安全,例如化疗时要注意对血糖、血压等的调控,避免因治疗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2025-10-17 12:26:39 -
大姨妈来了吃药会怎么样?
激素类药物中经期服含雌激素避孕药可打乱激素平衡致月经紊乱,服孕激素类药可致经量异常,激素替代疗法药物经期用可能影响效果或引阴道不规则出血;非甾体抗炎药经期用一般不直接影响月经周期但有胃肠道疾病者服后可能加重刺激;抗生素类药单纯经期用对月经周期无显著直接影响但长期用特殊病情可能间接影响经期;特殊人群中孕妇经期用药需慎避致畸药,哺乳期女性要选对婴儿影响小的药,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经期用药需关注相关影响,中医活血化瘀类中药经期服可能致经量过多,温补类中药需依体质辨证使用。 一、激素类药物影响 1.避孕药:若经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能打乱体内激素平衡,引发月经紊乱,表现为经量异常(如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情况;若服用孕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子宫内膜正常脱落进程,导致经量出现异常改变。 2.激素替代疗法药物:处于经期时使用此类药物,可能影响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引发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状况,尤其对于有激素相关基础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女性,需谨慎评估经期用药风险。 二、非甾体抗炎药影响 1.作用机制与一般影响: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止痛作用,经期服用一般对月经周期本身无明显直接影响,但对于本身存在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的女性,服用后可能加重胃肠道刺激,出现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三、抗生素类药物影响 1.一般情况:单纯经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通常对月经周期无显著直接影响,但如果是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特殊病情(如盆腔炎等经期易复发的妇科炎症),长期用药可能因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等整体身体状况,间接影响经期恢复,尤其需关注免疫力受抗生素影响后对经期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经期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如某些抗感染药物中的喹诺酮类等,若有用药需求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 2.哺乳期女性:经期用药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选择对婴儿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药物,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并权衡利弊。 3.有基础疾病者:糖尿病患者经期用药需留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如某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要关注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中的某些类型)可能对血压的波动作用,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测相关指标。 4.中医相关药物:活血化瘀类中药经期服用可能导致经量过多,而温补类中药若体质不适合(如阴虚火旺体质)可能引发上火等不适,经期使用中药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指导。
2025-10-17 12:25:46 -
外阴长一粒粒的会痒怎么回事
外阴长一粒粒且痒可能由外阴炎、外阴湿疹、尖锐湿疣、外阴毛囊炎等引起,外阴炎因不注意外阴清洁等致外阴出现丘疹等伴痒痛;外阴湿疹由内外因素致外阴有密集小丘疹等伴剧烈瘙痒;尖锐湿疣由HPV感染经性接触传播致外阴等部位有小颗粒等;外阴毛囊炎因细菌感染毛囊致毛囊口周围有红色丘疹等伴痛痒,发现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并及时就医,不同病因需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一、外阴炎 1.原因:不注意外阴清洁,细菌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引发炎症,导致外阴长一粒粒且痒。比如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穿紧身不透气内裤等情况,会使局部透气性差,增加外阴炎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受影响,年轻女性可能因性生活等因素增加感染几率,中老年女性则可能因局部皮肤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原因发病。 2.表现:外阴皮肤黏膜出现丘疹、小颗粒,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严重时可能有红肿、溃烂等情况。 二、外阴湿疹 1.原因:多种内外因素可引起,内在因素如过敏体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外在因素如接触化纤材质内裤、局部潮湿、外界刺激等。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接触过敏原等都可能诱发。 2.表现:外阴部位出现密集的小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等。 三、尖锐湿疣 1.原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活跃人群易感染,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者发病风险较高。不同年龄的性活跃人群都可能患病,年轻性活跃女性相对多见。 2.表现:外阴、阴道等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颗粒,逐渐增多、增大,可呈菜花状、乳头状等外观,伴有瘙痒或无明显症状。 四、外阴毛囊炎 1.原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引起,局部卫生状况差、搔抓等可诱发。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因外阴部位特殊解剖结构,易受细菌感染,尤其在经期、局部潮湿时更易发病。 2.表现:外阴皮肤毛囊口周围出现红色丘疹,可伴有疼痛、瘙痒,丘疹顶端可有白色脓点。 如果发现外阴长一粒粒且痒,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外阴炎可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外用洗剂等;外阴湿疹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尖锐湿疣需根据病情采取物理治疗或其他专业治疗手段;外阴毛囊炎则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在治疗时需特别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2025-10-17 12:24:53 -
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什么
宫颈早期浸润癌是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深度有限(最大浸润深度≤5mm,宽度≤7mm)的宫颈癌,显微镜下有特定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可通过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需考虑差异,治疗前后需注意生活方式及基础病控制,一般预后较好但需定期随访,特殊人群预后有不同考量。 一、定义 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深度有限的宫颈癌。其浸润深度通常是在显微镜下测量,最大浸润深度不超过5mm,且浸润宽度不超过7mm。 二、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表现:在光镜下可见癌细胞呈芽状、小条索状或偶尔呈团块状向间质浸润,间质内形成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周围间质有反应性间质纤维化等改变。 三、临床表现 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阴道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流血,也可能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 四、诊断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涂片检查,如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可发现异常细胞,但需进一步确诊。 阴道镜检查:能放大观察宫颈局部病变,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并进行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宫颈活检及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早期浸润癌的金标准,通过在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癌细胞的浸润情况等。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宫颈锥切术等,切除病变组织。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充分评估后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年龄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患者身体状况和对手术的耐受等情况不同,年轻患者相对身体机能较好,可能更能耐受手术及术后恢复,但也需考虑手术对生育等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需更谨慎评估风险。 生活方式的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前后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等,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利于康复。 病史相关:若患者有其他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治疗前积极控制基础病,以降低手术等治疗的风险。 六、预后情况 一般预后较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宫颈早期浸润癌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较高。但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等情况。 特殊人群的预后考量:对于年轻患者,除关注近期预后外,还需考虑术后生育功能的恢复及对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老年患者则需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对预后的影响,密切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变化。
2025-10-17 12:24:07 -
宫颈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
宫颈息肉不一定都要做手术,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无症状小息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不手术;有症状、息肉大或生长快、准备妊娠的女性通常需手术,要综合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处理方式。 一、无需手术的情况 1.无症状的小息肉:若宫颈息肉较小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阴道异常出血等,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因为部分较小的息肉可能会自行消退,尤其是在一些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定期复查能及时掌握息肉的动态。 对于育龄女性,体内激素周期性变化明显,有的小息肉可能会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而自然消失;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如果息肉较小且无不适,也可以先观察。 2.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一些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身体状况不允许承受手术带来的风险,可暂时不考虑手术治疗,而是加强病情监测,密切关注息肉相关症状的变化。比如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的老年女性,发现有宫颈息肉,但由于手术可能会引发心脏方面的不良事件,就先以保守观察为主。 二、需要手术的情况 1.有症状的息肉:当宫颈息肉引起明显症状时,如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包括性生活后出血、经期外出血等,或者导致白带增多且伴有异味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切除。因为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持续的出血等情况还有可能引发贫血等并发症。例如一位年轻女性,宫颈息肉导致经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心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息肉来解决症状。 2.息肉较大或生长较快者:如果宫颈息肉体积较大,或者在短时间内生长速度较快,存在恶变的潜在风险,一般建议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息肉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其性质。有研究表明,较大的宫颈息肉或者生长迅速的息肉恶变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及时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排查很有必要。比如发现宫颈息肉在几个月内明显增大,就需要尽快手术。 3.准备妊娠的女性: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如果宫颈息肉较大,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或者在妊娠过程中引发出血等问题,一般建议在计划妊娠前将息肉切除。因为宫颈息肉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不利影响,提前切除可以为受孕创造良好的宫颈环境。例如一位备孕的女性检查发现有宫颈息肉,为了顺利怀孕和保障孕期安全,会选择手术切除息肉。 总之,宫颈息肉是否需要手术要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2025-10-17 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