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琴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处理,特别关于月经病、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绝经相关疾病与激素治疗,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女童及青春期、围孕期、围绝经期保健有较高的造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妇产科及妇女保健专业近20年,对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处理,特别关于月经病、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绝经相关疾病与激素治疗,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女童及青春期、围孕期、围绝经期保健有较高的造诣。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2014-2015年完成了全国妇科内分泌骨干力量系统培训。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处理,特别关于月经病、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绝经相关疾病与激素治疗,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女童及青春期、围孕期、围绝经期保健有较高的造诣。展开
  • 为何女性外阴会出现瘙痒并伴有疼痛

    外阴瘙痒伴疼痛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中细菌性阴道病因阴道菌群失调致分泌物灰白有鱼腥味、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致白带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滴虫性阴道炎由毛滴虫感染致分泌物泡沫状黄绿色有臭味;非感染因素包含外阴湿疹与过敏等因素相关致多形皮损瘙痒、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不明致外阴变白萎缩,还有不良卫生习惯致局部刺激及糖尿病血糖高刺激皮肤,育龄女性经期要换卫生巾选透气用品、性生活注意卫生,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低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刺激外阴,引发瘙痒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阴道分泌物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且有鱼腥味。研究显示,阴道内优势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2.霉菌性阴道炎:多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外阴剧烈瘙痒、灼痛,还可出现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这是因为假丝酵母菌侵犯外阴阴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 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发,阴道分泌物多呈泡沫状、稀薄脓性、黄绿色、有臭味,阴道毛滴虫可刺激外阴,造成外阴瘙痒并伴有疼痛,且常伴有性交痛等表现。 二、非感染因素 1.外阴皮肤病 外阴湿疹:与过敏、遗传、局部潮湿等因素相关,外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伴有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引发疼痛,其发病机制涉及局部免疫反应异常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尚不明确,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性交痛,病变处外阴皮肤变薄、变白,出现萎缩等改变,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2.不良卫生习惯:长期不注意外阴清洁,外阴局部残留污垢、经血、汗液等,持续刺激外阴皮肤,可引起瘙痒并伴有疼痛,尤其是经期卫生不良时更易发生。 3.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高浓度的糖分刺激外阴皮肤,可引发外阴瘙痒并伴有疼痛,同时糖尿病患者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继发感染加重症状。 三、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育龄女性:经期需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避免长时间局部潮湿;性生活时注意卫生,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绝经后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外阴皮肤变薄、弹性降低、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出现外阴瘙痒伴疼痛,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适当使用温和的保湿剂维护外阴皮肤状态,若症状明显需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

    2025-10-27 11:53:03
  • 多囊与卵泡的区别是什么

    卵泡是卵巢内受HPO轴调控的生理性结构,正常有序发育且有优势卵泡成熟排卵,激素水平呈动态规律波动,是生育基础;多囊卵巢综合征是HPO轴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超声有多囊样改变无优势卵泡排卵,内分泌激素紊乱有雄激素升高等,致排卵障碍及生育健康多方面不良影响且生活方式可能加重病情。 一、定义与本质 1.卵泡:是卵巢内的基本生殖结构,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等阶段。正常女性每个月经周期有一批卵泡开始发育,但通常只有1个优势卵泡最终成熟并排卵,是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生理性结构,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精细调控,遵循正常的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 2.多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特征为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超声下单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或卵巢体积≥10ml)、雄激素过高临床表现(如多毛、痤疮等)及排卵障碍(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等),是HPO轴功能紊乱导致的病理状态。 二、超声表现差异 1.卵泡:正常卵巢内卵泡呈有序发育状态,各阶段卵泡按规律生长,有优势卵泡逐渐成熟并排卵的过程,卵泡数量、大小及分布符合生理周期变化。 2.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下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虽有多个小卵泡,但无优势卵泡成熟排卵,卵巢体积可能增大,卵泡呈小而密集分布状态,与正常卵泡有序发育及排卵的超声表现不同。 三、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 1.卵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HPO轴调控下卵泡发育各阶段有相应激素变化,如卵泡早期促卵泡生成素(FSH)刺激卵泡生长,雌激素逐渐升高,至排卵前形成LH/FSH高峰促使卵泡成熟排卵,激素水平呈动态且符合生理规律的波动。 2.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内分泌激素紊乱,常表现为雄激素升高、促黄体生成素(LH)与FSH比例失衡(LH/FSH≥2~3)、胰岛素抵抗等,这种激素水平异常破坏了HPO轴的正常调控,导致卵泡发育异常及排卵障碍。 四、对生育及健康的影响 1.卵泡:正常卵泡发育及排卵是女性生育的基础,若卵泡发育及排卵正常,可顺利受孕,维持正常生殖功能。 2.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是其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患者常伴随代谢异常风险增加(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长期不治疗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对女性生育及整体健康产生多方面不良影响,且该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生活方式(如肥胖、久坐等)可能加重病情。

    2025-10-27 11:52:09
  • 更年期症状有哪些表现

    更年期女性有血管舒缩相关潮热盗汗,精神神经方面易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泌尿生殖有阴道黏膜变薄致干涩性交痛、阴道炎及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尿失禁,骨骼肌肉有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易骨折、关节疼痛,还可能有睡眠障碍、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改变,45至55岁为高发年龄段,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会加重骨骼肌肉症状,需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健康。 一、血管舒缩相关症状 更年期女性常出现潮热盗汗,表现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不稳定所致,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二、精神神经症状 (一)情绪波动 更年期女性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雌激素缺乏会影响大脑中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引发情绪方面的改变,部分女性可表现为情绪难以自控,容易因小事大发脾气或陷入沮丧、悲伤情绪中。 (二)记忆力减退 雌激素对大脑认知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尤其对近期事件的记忆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忘记熟悉的物品放置位置、容易丢三落四等。 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一)阴道相关症状 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导致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同时阴道自净能力下降,易发生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二)泌尿系统症状 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这是因为泌尿生殖系统黏膜萎缩,尿道黏膜变薄,括约肌功能减退,导致泌尿系统功能紊乱。 四、骨骼肌肉症状 (一)骨质疏松 雌激素缺乏会加速骨量丢失,使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表现为腰背疼痛,严重时可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柱、髋部、手腕等部位。 (二)关节疼痛 更年期女性常出现关节疼痛,多累及膝关节、肩关节等,可能与雌激素缺乏导致关节周围组织代谢改变、骨质疏松累及关节等因素有关。 五、其他症状 部分女性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这与激素水平变化及精神神经症状相互影响有关;此外,还可能有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改变等皮肤相关表现,与雌激素缺乏导致皮肤弹性下降、汗腺皮脂腺功能减退等有关。不同年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时间有所差异,一般45~55岁为女性更年期高发年龄段,有骨质疏松病史的女性更年期后骨质疏松进展可能更迅速,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等会加重骨骼肌肉症状的发生风险,女性在更年期应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以维护身体健康。

    2025-10-27 11:51:15
  • 更年期会不会恶心

    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恶心症状,原因包括激素变化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影响胃肠道、心理因素通过相关网络引发、个体差异及不良生活方式加重,出现症状可通过调整心态、规律饮食缓解,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特殊人群更要密切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激素变化因素 更年期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波动。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等不适。例如,有研究发现,雌激素对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等功能有调节作用,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打破了这种调节平衡,使得胃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引发恶心等症状。 神经内分泌因素 更年期女性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改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失衡会影响到其他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如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其功能紊乱,进而波及胃肠道,引起恶心等表现。同时,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神经递质与胃肠道的感觉和运动密切相关,其异常也可能导致恶心症状的出现。 心理因素 更年期女性往往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多重变化,如家庭角色转变、工作压力等,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是相互影响的,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恶心等躯体症状的发生。例如,焦虑状态下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出现恶心等症状。 其他相关因素 个体差异:不同的更年期女性对激素变化等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些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恶心等躯体症状。例如,本身胃肠道功能较为敏感的女性,在更年期激素波动时,更易出现恶心表现。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更年期女性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过度吸烟饮酒等,也可能加重恶心等不适症状。不规律的饮食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消化节律,而吸烟饮酒等行为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其正常功能,在更年期激素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恶心等症状。 对于更年期出现恶心症状的女性,首先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适当的运动、社交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如果恶心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更年期女性,更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27 11:50:24
  • 子宫疾病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子宫相关疾病涵盖炎症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炎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等引发表现为下腹痛等、宫颈炎由病原体或化学物质刺激引起表现为分泌物增多等;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水平异常相关有月经改变等表现靠超声诊断;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与长期雌激素刺激等有关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靠病理活检,子宫肉瘤少见好发中老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等靠病理检查;先天性发育异常如纵隔子宫影响生育通过造影等检查发现;妊娠相关疾病先兆流产多在早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停经后少量流血等需超声检查,胎盘植入多见于有手术史女性与蜕膜发育不良有关可致产后出血靠超声辅助诊断。 一、子宫炎症性疾病 子宫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子宫内膜炎多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常见诱因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操作(如刮宫)等,临床表现可出现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若为慢性可能影响月经及生育;宫颈炎可由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或化学物质刺激等引起,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等,不同病因及病情程度需结合相关检查明确,如妇科检查、分泌物涂片等。 二、子宫良性肿瘤 (一)子宫肌瘤 其病因与雌激素水平异常等相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临床表现因肌瘤大小、部位而异,常见有月经改变(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腹部包块、白带增多等,较大肌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三、子宫恶性肿瘤 (一)子宫内膜癌 病因与长期雌激素刺激、遗传因素等有关,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还可伴有阴道排液等,通过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 (二)子宫肉瘤 相对少见,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迅速增大等,诊断依赖病理检查。 四、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纵隔子宫,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融合异常导致,可能影响生育,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等检查发现,此类异常可能导致不孕、反复流产等情况。 五、妊娠相关子宫疾病 (一)先兆流产 多发生于妊娠早期,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激素水平异常、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少量流血伴下腹痛等,需进行超声等检查评估胚胎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 (二)胎盘植入 多见于剖宫产史等子宫有手术史的女性,病因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有关,可导致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通过超声等检查辅助诊断,对母儿健康威胁较大。

    2025-10-27 11:49: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