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先天性唇、腭裂序列治疗、皮罗序列征、腮弓综合征、复杂性面裂整复、口腔颌面部瘢痕整复。
向 Ta 提问
-
埋伏牙和阻生齿区别是什么
埋伏牙与阻生牙区别不大,埋伏牙是颌骨中不能正常萌出的牙齿,阻生牙是因牙齿萌出通道异常等致不能萌出或不能全部萌出的牙齿。埋伏牙可能是正常替换的牙齿,可能有牙齿发育异常或萌出通道受阻等情况,还可能是多生牙,多在上颌前牙区。若不及时拔除多生牙,尤其深部多生牙,埋伏牙可能不会自行萌出。 一、埋伏牙的定义:埋伏牙指在颌骨中无法正常萌出的牙齿。 1.可能是原本应正常替换的牙齿,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萌出。 (1)可能存在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 (2)萌出通道可能被阻碍。 2.可能是多生牙,且这种多生牙通常多见于上颌的前牙区。 二、阻生牙的定义:是因为牙齿萌出通道异常等原因,导致牙齿不能萌出或不能全部萌出。 三、多生牙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拔除多生牙,特别是深部的多生牙,那么埋伏的牙齿可能就不会自行萌出。 总之,埋伏牙和阻生牙有相似之处,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影响对于口腔健康很重要。
2025-05-15 18:02:37 -
儿童乳牙没掉新牙长出来了怎么办
当儿童乳牙未掉新牙却长出时,家长应观察等待,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不良习惯,就医咨询,定期口腔检查,具体措施应根据孩子情况而定。 1.观察和等待:如果乳牙松动不明显,且新牙已经开始萌出,但位置正常,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有时候,乳牙会自然脱落。 2.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清洁新牙和乳牙周围的区域,以预防龋齿和牙龈炎症。 3.避免不良习惯:教导孩子不要咬手指、舌头或其他硬物,以免影响恒牙的排列。 4.就医咨询:如果乳牙松动明显或恒牙萌出受阻,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如拔牙等。 5.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处理儿童牙齿问题时,家长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帮助他们保持口腔健康。
2025-05-15 18:00:25 -
牙周炎用什么药
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修复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牙周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维生素、中药和漱口水等。 1.抗生素 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细菌感染。 2.抗厌氧菌药物 如替硝唑、奥硝唑等,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引起的厌氧菌感染。 3.维生素 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龈出血等症状。 4.中药 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 5.漱口水 如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等,可用于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缓解牙周炎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牙周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洗牙,以保持口腔清洁。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需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025-05-15 17:58:34 -
狗牙齿刮表皮没有出血怎么办
被狗牙齿刮伤表皮但没出血,属于狂犬病二级暴露,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1.伤口处理: 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冲洗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2.接种狂犬病疫苗: 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建议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接种。 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按时完成全程接种。 3.注意事项: 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应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 接种疫苗期间,应避免饮酒、喝浓茶或咖啡,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接种疫苗前应告知医生。 如果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可能需要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儿童接种疫苗时,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进行。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果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被狗牙齿刮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如果对伤口处理或疫苗接种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
2025-05-15 17:56:15 -
胃火大引起的口臭怎么办
胃火重口臭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中医理疗、药物疗法进行调理。 1.饮食调理: 多吃清胃火的蔬菜,如生菜、蒲公英、苦菊、芹菜、芥菜等,这些凉性蔬菜对清除胃火效果较好。 多吃清胃火的水果,如梨、草莓、葡萄、苦柚等。 保持进食规律清淡,少荤多素,忌烟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2.运动: 运动能改善体内内环境,通过出汗排出体内湿气,对清胃火、去口臭有帮助。 3.中医理疗: 针刺、拔罐、刮痧、穴位贴敷、耳朵放血等中医特色理疗方法可清胃火、去口臭。 4.药物疗法: 可选择中成药如清胃散、牛黄清胃丸等,也可选择中草药配方煎煮口服,如用参麻、石膏、黄连、黄柏等药物相互配伍,每日早晚各一次,可较好清除胃火。 当出现胃火重口臭时,可综合运用上述饮食调理、运动、中医理疗、药物疗法等方式进行改善。若症状不见缓解,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5-15 17: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