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先天性唇、腭裂序列治疗、皮罗序列征、腮弓综合征、复杂性面裂整复、口腔颌面部瘢痕整复。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先天性唇、腭裂序列治疗、皮罗序列征、腮弓综合征、复杂性面裂整复、口腔颌面部瘢痕整复。展开
  • 牙周病的修复

    牙周病修复包括基础评估、治疗方法及修复后维护。基础评估需全面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不同患者有差异;治疗方法有基础治疗后修复及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修复,不同修复方式有不同适用及需考虑因素;修复后要维护口腔卫生并定期复查,不同人群复查及维护有不同要求。 一、牙周病修复的基础评估 牙周病修复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口腔检查可明确牙周病变程度、牙齿松动情况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能帮助了解牙槽骨吸收情况等,这些评估是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的基础,不同患者因牙周病严重程度、牙齿状况等不同,评估结果会有差异,年龄不同的患者牙周组织的恢复能力等也有差别,儿童与成人在牙周病修复评估时需考虑各自的生理特点。 二、牙周病修复的治疗方法 (一)基础治疗后的修复 在完成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等)后,根据牙齿情况进行修复。对于缺失牙的修复,可选择种植牙、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等。种植牙是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然后安装牙冠,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牙槽骨的条件,年龄较小的患者牙槽骨还在发育中,可能不适合种植牙;固定义齿需要相邻牙齿作为基牙,对基牙的牙周状况要求较高;活动义齿适应范围较广,但舒适度相对较差。 (二)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修复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为后续修复创造更好条件。该手术适用于有牙周组织缺损的患者,在手术恢复后进行修复时,要考虑再生组织的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患者,牙周组织愈合可能受影响,在修复时需综合考虑其生活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病史方面如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牙周组织修复及后续修复的稳定性。 三、牙周病修复后的维护 (一)口腔卫生维护 修复后患者需严格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不同年龄患者口腔卫生维护能力不同,儿童需要家长协助监督;不同生活方式患者,如长期伏案工作的患者,口腔清洁可能易被忽视,需提醒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二)定期复查 修复后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检查修复体情况、牙周组织情况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牙周组织修复及维护能力减弱,更需密切复查;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及修复体的稳定,复查时要关注相关指标与口腔状况的关系。

    2025-10-14 14:23:10
  • 口腔上方有个洞是何种症状

    腭部洞样缺损可因口腔溃疡(局部创伤、感染、缺乏维生素等致黏膜圆形或椭圆形缺损伴假膜红肿疼痛有自限性反复需排查诱因)、腭裂(先天性胚胎发育融合不全致口腔鼻腔相通有不同类型伴吸吮困难语音不清与孕期不良因素有关需手术修复)、创伤性溃疡(外力创伤致有明确创伤史局部疼痛明显去除因素可愈合持续则影响),儿童先天性腭裂需尽早多学科协作治疗创伤性溃疡需注意饮食安全,孕期女性要避免致畸因素定期产检胎儿有腭裂超声表现需咨询医生,老年人群出现需警惕口腔黏膜病变及时就诊排除恶性病变。 一、口腔溃疡所致症状表现 腭部出现洞样缺损可能是口腔溃疡引起,多由局部创伤(如进食时擦伤、牙刷划伤等)、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等因素导致。口腔溃疡表现为腭部黏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表面覆盖假膜,周围黏膜红肿,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一般具有一定自限性,数天至两周左右可自行愈合,但若反复发生需排查其他诱因。 二、腭裂引发的症状特征 腭裂是先天性疾病,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腭部融合不全致使口腔与鼻腔相通,出生时即可发现腭部存在洞样裂隙,可分为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完全性腭裂等不同类型。患儿可能伴有吸吮困难、语音不清等表现,与遗传因素、孕期接触射线、服用某些致畸药物、感染病毒等孕期不良因素有关,需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修复治疗。 三、创伤性溃疡导致的洞样缺损 腭部受到外力创伤,如进食尖锐食物划伤、误咬到腭部等,可形成创伤性溃疡,表现为腭部出现洞样缺损,有明确的创伤病史,局部疼痛明显,去除创伤因素后,缺损处可逐渐愈合,若创伤持续存在则可能影响愈合进程。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先天性腭裂患儿需尽早进行医疗干预,新生儿期发现腭裂应及时与儿科、口腔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创伤性溃疡在儿童中可能因进食不慎等原因发生,家长需注意儿童饮食安全,避免给儿童食用过硬、过烫食物。 孕期女性:孕期应注重避免接触致畸因素,定期产检,若胎儿出现腭裂相关超声表现需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评估胎儿情况及后续处理方案。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若出现腭部洞样缺损,需警惕是否为口腔黏膜病变等情况,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等严重情况。

    2025-10-14 14:21:50
  • 智齿是如何长成的

    人类牙齿发育始于胚胎期智齿牙胚形成,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智齿通常在十七至二十五岁左右萌出,颌骨发育状况是智齿能否正常萌出关键,颌骨发育不足致空间受限可致阻生及引发如智齿冠周炎、邻牙龋坏、颌骨囊肿等问题,青少年颌骨有可塑性部分智齿或可获萌出空间,成年人颌骨发育基本完成阻生更常见,性别对其直接影响小,阻生易引发局部炎症、邻牙龋坏等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一、牙齿发育起始与牙胚形成 人类牙齿发育始于胚胎时期,智齿作为恒牙中的第三磨牙,其发育起始于牙胚的形成。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成釉器负责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则形成牙周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智齿的牙胚逐渐在颌骨内定位并开始发育。 二、智齿萌出时间与过程 智齿通常在17-25岁左右萌出,属于恒牙萌出的较晚阶段。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牙槽骨逐渐具备容纳智齿萌出的空间,智齿牙胚会逐渐向口腔方向移动。这一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牙龈组织的逐渐退缩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智齿逐步突破牙龈萌出至口腔内。 三、智齿萌出的空间影响因素 颌骨的发育状况是智齿能否正常萌出的关键。若颌骨发育不足,牙槽骨空间受限,智齿萌出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空间,导致阻生。阻生情况多样,常见有近中阻生(智齿向邻牙近中方向倾斜生长)、水平阻生(智齿呈水平方向生长)等。这种空间不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智齿周围牙龈组织发炎(智齿冠周炎)、邻牙龋坏、颌骨囊肿等。 四、不同人群的智齿萌出差异 青少年时期:颌骨仍处于发育阶段,智齿萌出时可能对颌骨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此时颌骨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智齿可能通过颌骨的进一步发育获得萌出空间。 成年人时期:颌骨发育基本完成,牙槽骨空间相对固定,智齿萌出空间不足的概率显著增加,阻生情况更为常见。 性别差异:总体而言,性别对智齿萌出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还是由颌骨发育的个体差异决定,但在部分人群中,可能因颌骨形态等因素存在一定萌出时间或阻生情况的细微差别。 五、智齿萌出异常的相关问题 当智齿因颌骨空间不足阻生时,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出现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此外,阻生智齿还可能与邻牙形成食物嵌塞,增加邻牙患龋风险,长期不处理甚至可能导致颌骨病变。因此,若智齿萌出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考虑拔除等处理措施。

    2025-10-14 14:21:08
  • 晨起口水带血是不是胃癌

    晨起口水带血不一定是胃癌,其有口腔局部因素(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鼻咽部因素(鼻咽炎)、消化道因素(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多种原因,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口腔、鼻咽镜、胃镜等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儿童要问口腔卫生等情况,老年人要关注慢性病病史等。 口腔局部因素 牙龈炎:牙龈组织发生炎症时,牙龈会变得脆弱易出血,在夜间睡眠时,口腔内唾液分泌相对减少,细菌繁殖等因素可能导致晨起时口水带血。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尤其不爱刷牙、口腔清洁不佳的人更易出现。 牙周炎:牙周炎比牙龈炎更严重,除了牙龈炎症,还会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晨起时可能表现为口水带血。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不良、有不良的口腔习惯等易患牙周炎,成年人也是高发人群,吸烟、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患牙周炎风险更高。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处的黏膜破损,会有出血现象,晨起时可能混合在口水中表现为口水带血。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免疫力低下、精神压力大、缺乏维生素等情况易诱发。 鼻咽部因素 鼻咽炎:鼻咽部发生炎症时,局部黏膜充血,可能有少量出血,血液倒流至口腔,晨起时就会出现口水带血。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上呼吸道感染等易引发鼻咽炎;成年人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有吸烟等不良习惯也可能患鼻咽炎。 消化道因素 胃溃疡:胃溃疡患者胃黏膜有溃疡病灶,可能有少量出血,血液进入消化道,经过一系列过程后,晨起时可能通过口水表现出来。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胃溃疡,长期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常见诱因。 食管静脉曲张:多见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破裂可能导致出血,血液可经口腔流出,表现为口水带血。有肝硬化病史等人群需警惕,长期大量饮酒、慢性肝炎等是引发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当出现晨起口水带血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口腔检查、鼻咽镜检查、胃镜检查等。如果是口腔局部问题,进行相应的口腔治疗即可;如果是鼻咽部或消化道问题,则需要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询问口腔卫生情况、有无感染等情况;老年人要关注是否有慢性病等病史,以便全面准确地查找病因并进行合适的处理。

    2025-10-14 14:20:01
  • 身体癌症早期有哪些口腔表现

    口腔黏膜白斑是口腔癌常见前期病变之一且不同部位恶变风险有差异,口腔溃疡超两周不愈需警惕癌症可能,牙龈异常出血可能由局部或其他癌症引起,口腔内持续增大的肿块或结节是癌症早期表现,牙齿松动伴疼痛可能与颌骨肿瘤相关,老年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及癌症家族史人群需关注口腔异常表现并及时排查。 一、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是口腔癌的常见前期病变之一。研究显示,口腔白斑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病理基础是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白斑恶变风险存在差异,如舌部、口角区的白斑更易发生癌变。 二、口腔溃疡长期不愈 正常情况下,口腔溃疡通常在1~2周内自愈。若口腔溃疡超过2周仍未愈合,需高度警惕癌症可能。例如,口腔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质地硬,周围组织可能伴有硬结等表现,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浸润破坏组织导致修复困难。 三、牙龈异常出血 牙龈异常出血除了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局部疾病引起外,也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癌症的信号。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自发性出血;此外,鼻咽癌等肿瘤转移至口腔时,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症状,需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 四、口腔内肿块或结节 口腔内持续存在且逐渐增大的肿块或结节是癌症早期的重要表现之一。例如,口腔鳞状细胞癌可表现为口腔黏膜上隆起的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随着病情进展可伴有疼痛、溃疡等表现;唾液腺肿瘤也可表现为口腔内结节状肿块,需通过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五、牙齿松动伴疼痛 没有明显口腔疾病诱因却出现牙齿松动并伴随疼痛,可能与颌骨肿瘤相关。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或身体其他部位癌症转移至颌骨时,会破坏颌骨结构,导致牙齿支持组织受损,出现牙齿松动、疼痛等症状,需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排查肿瘤情况。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癌症的反应可能不敏感,更需关注口腔长期异常表现,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症迹象。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者,口腔癌症风险显著升高,更应密切留意口腔黏膜、溃疡等情况,及时就医排查。 有癌症家族史人群:此类人群对癌症的易感性较高,若出现口腔异常表现,应尽早进行全面口腔及全身检查,以便早期干预。

    2025-10-14 14:19: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