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足部畸形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足部畸形等。展开
  • 肩周炎的最快恢复方法

    肩周炎急性期要避免过度活动肩部并合理休息,物理治疗包括急性期初期冷敷、后期热敷,还有需专业人员操作的超短波、超声波治疗,运动康复有钟摆运动和爬墙运动且要循序渐进,可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辅助,保守无效严重者可考虑关节腔注射,老年人运动康复要注意强度适中,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孕妇选非侵入性方法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运动康复。 一、早期制动与休息 肩周炎急性期应避免过度活动肩部,减少炎症进一步加重,合理休息能让受损组织有恢复时间,休息时可采用舒适体位,避免肩部受压。 二、物理治疗 1.冷热疗法:急性期初期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轻肿胀疼痛;急性期后可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2.超短波疗法: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肩部组织,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根据病情确定治疗频率和时长。3.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同样需专业人员操作,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三、运动康复 1.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运动,幅度逐渐增大,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2.爬墙运动:面对墙壁,患侧手指沿墙慢慢向上爬动,尽量提高高度,每次练习至肩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日可分2~3次进行,每次持续10~15分钟。运动康复需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四、药物辅助 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选择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制剂(优先考虑,减少全身副作用),但需遵循用药基本原则,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五、医疗干预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肩周炎,可考虑关节腔注射激素及透明质酸等,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适合该治疗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运动康复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因运动幅度过大或用力不当导致摔倒等意外,同时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肩部组织的修复,在进行康复治疗时要遵循糖尿病患者的一般健康管理原则。 孕妇:尽量选择非侵入性的康复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运动康复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2025-10-15 14:08:12
  • 老年人走路腿没劲什么原因

    老年人走路腿没劲可能由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心血管、代谢、药物、健康等多种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可通过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注意安全等措施改善腿部力量和平衡。 老年人走路腿没劲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骨骼肌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和肌肉会逐渐衰老和退化。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炎、肌肉无力或肌肉萎缩等问题,从而影响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2.神经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的疾病或损伤也可能导致老年人走路腿没劲。例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中风或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可能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肌肉无力或协调问题。 3.心血管疾病:心脏或血管问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腿部供血不足。这可能导致腿部疲劳、无力或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 4.代谢紊乱: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贫血等,可能影响身体的能量产生和利用,导致腿部无力。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腿部无力。例如,降压药、镇静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6.健康问题:其他健康问题,如慢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感染或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全身虚弱和腿部无力。 7.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身体活动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和腿部血液循环不良。 8.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等,可能影响肌肉功能。 如果老年人出现走路腿没劲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血液检查、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病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腿部力量和平衡: 1.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平衡能力。 2.健康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均衡营养。 3.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腿部的负担,影响行走能力。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5.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和受伤,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或助行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严重的疾病或神经系统问题,治疗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长期的康复训练。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有必要,及时复诊。同时,提供关爱和支持,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非常重要。

    2025-10-15 14:06:51
  • 睡到半夜腿抽筋怎么办

    腿抽筋可通过拉伸缓解、热敷按摩、补充营养元素、改善睡眠姿势来改善,若频繁且上述方法不能缓解需排查疾病因素,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引发腿抽筋,应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 一、拉伸缓解 小腿肚抽筋:伸直膝关节,勾起脚尖,用力拉伸小腿肌肉,可有效缓解抽筋。比如患者半夜腿抽筋时,立即坐起,伸直抽筋的腿,将脚趾往身体方向勾起,坚持几秒能让抽筋得到缓解。 脚趾抽筋:用手握住抽筋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伸直膝关节,也能减轻抽筋症状。 二、热敷按摩 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抽筋的腿部,温度保持在4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能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能更好地改善局部循环,减轻抽筋带来的不适。 按摩:轻轻按摩抽筋的部位,从脚踝向膝盖方向按摩,用手掌揉按肌肉,力度适中,帮助放松肌肉。孕妇半夜腿抽筋时,要注意按摩力度不能过大,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可轻轻揉按腿部肌肉。 三、补充营养元素 钙:身体缺钙是导致腿抽筋常见原因之一。日常饮食中可以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较多,更需要注意钙的补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大,也应保证钙的充足摄入,预防腿抽筋。 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暴晒。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以保证钙的有效吸收,减少腿抽筋的发生。 四、改善睡眠姿势 睡觉时避免长时间压迫腿部,尽量采取舒适的仰卧或侧卧姿势。对于习惯侧睡的人,可以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保持腿部放松。孕妇怀孕后期,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可采用左侧卧位,同时在腿部下方垫一个小枕头,抬高腿部,促进血液回流。 五、排查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引起腿抽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压迫神经导致腿抽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腿抽筋的情况。如果频繁出现半夜腿抽筋且通过上述方法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腰椎CT、血糖检测等,以明确是否由疾病引起,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减少腿抽筋的发生。

    2025-10-15 14:05:07
  • 屁股尾巴骨疼怎么回事

    屁股尾骨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外伤因素包括跌倒或撞击致尾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久坐致尾骨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疾病因素有尾骨关节炎、腰椎疾病累及、妇科疾病、直肠肛门疾病;其他因素包含先天性尾骨变异、内分泌因素如骨质疏松等,不同年龄段因不同因素受影响情况各异。 一、外伤因素 1.跌倒或撞击:当屁股尾骨部位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比如从高处跌落臀部着地、被重物撞击等,可能导致尾骨骨折或周围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疼痛。这种情况在有明确外伤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可能因运动或意外事故受伤,老年人可能因平衡能力差更容易跌倒受伤。 2.久坐导致的慢性损伤:长期久坐且坐姿不正确,会使尾骨部位持续受到压迫,引起局部软组织慢性劳损,也会出现疼痛,尤其常见于长时间伏案工作、开车等人群,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因工作生活方式问题久坐情况普遍,老年人若有久坐习惯也可能出现。 二、疾病因素 1.尾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尾骨关节可能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尾骨关节炎,引起疼痛。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的发生率较高,所以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尾骨关节引发炎症导致疼痛。 2.腰椎疾病累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腰椎疾病,可能会压迫神经根,导致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放射到屁股尾骨部位。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腰椎疾病,年轻人可能因腰部急性损伤等引发,老年人则多因腰椎退变导致。 3.妇科疾病: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炎症刺激可能会引起屁股尾骨区域的牵涉痛。育龄女性相对更易发生妇科疾病相关的这种疼痛情况。 4.直肠肛门疾病:直肠炎、肛周脓肿等直肠肛门部位的疾病,也可能导致屁股尾骨周围疼痛。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病,有直肠肛门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更易出现。 三、其他因素 1.先天性尾骨变异:有些人可能存在先天性尾骨形态、结构的变异,这也可能导致尾骨部位容易出现疼痛不适,这种情况在出生时就已存在,不同年龄段因变异导致的疼痛表现可能不同,但先天性因素从出生就已存在影响。 2.内分泌因素:某些内分泌紊乱情况,如骨质疏松,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强度,导致尾骨部位更容易出现疼痛,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相对更易受其影响,绝经后的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骨质疏松风险增加,也更易出现相关疼痛。

    2025-10-15 14:02:37
  • 腰肌劳损是由肌肉拉长还是收缩引起的

    腰肌劳损与腰部肌肉长期过度拉长或紧张收缩相关,中老年人因组织退变、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从事重体力劳动男性等易患,长期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有腰部既往损伤病史者也易引发,应保持正确腰部姿势、避免异常拉长收缩、适当锻炼腰部肌肉来降低风险。 一、肌肉拉长与腰肌劳损的关联 当腰部长期处于过度伸展状态时,例如长时间弯腰劳作、久坐且腰部维持过伸体位等,腰部肌肉会被持续拉长,超过其正常生理拉伸限度后,易导致肌肉、筋膜等组织出现细微损伤。研究显示,长时间腰部过度拉长会使肌肉内压力变化异常,影响肌肉血液供应及代谢产物清除,进而引发肌肉劳损相关病理改变。例如,长期从事需要频繁弯腰搬运重物工作的人群,腰部肌肉反复过度拉长,增加了腰肌劳损的发生几率。 二、肌肉收缩与腰肌劳损的关联 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时,也易引发腰肌劳损。比如经常进行腰部用力的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保持坐姿且腰部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身体姿势,会使肌肉持续紧张,造成肌肉疲劳,且肌肉频繁收缩会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堆积,这些代谢产物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久而久之诱发腰肌劳损。像长期从事建筑行业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腰肌劳损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影响 年龄:中老年人因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相对更易因肌肉拉长或收缩相关因素致腰肌劳损;年轻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姿势不良、腰部过度运动等),也可能因肌肉异常拉长或收缩出现腰肌劳损。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中,男性因从事此类工作比例较高,相对更易因肌肉过度收缩等因素引发腰肌劳损。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久站、缺乏运动、腰部姿势不良等,会增加肌肉拉长或收缩异常风险从而诱发腰肌劳损。例如长期久坐办公的人群,腰部肌肉易处于不良姿势下的拉长或收缩状态,易患腰肌劳损。 病史:有腰部既往损伤病史者,腰部肌肉等组织耐受性下降,更容易在肌肉拉长或收缩过程中出现劳损情况。 四、预防与应对措施 应注意保持正确腰部姿势,避免腰部过度拉长或长时间收缩,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从而降低腰肌劳损发生风险。例如可进行适度的腰部伸展运动、核心肌群锻炼等,以维持腰部肌肉良好状态,减少因肌肉异常拉长或收缩导致腰肌劳损的可能性。

    2025-10-15 14:00: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