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足部畸形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足部畸形等。展开
  • 肌筋膜炎怎么治

    肌筋膜炎可通过一般治疗(急性期休息、缓解期适度运动)、物理治疗(热敷、按摩、冲击波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注意特殊人群)、中医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针对性康复训练,不同人群调整强度)来进行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活动调整 急性期:肌筋膜炎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引起疼痛的动作,让受损的肌肉筋膜得到充分放松,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若患有颈肩肌筋膜炎,应定时起身活动颈部、肩部。 缓解期:在症状缓解期可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降低肌筋膜炎复发的风险,但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二、物理治疗 (一)热敷 原理: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温度要适当降低;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可适当延长热敷时间,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二)按摩 作用: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肌肉筋膜的粘连情况。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操作。例如对于腰部肌筋膜炎患者,按摩师可采用揉、按、滚等手法放松腰部肌肉,但孕妇、有出血倾向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按摩治疗。 (三)冲击波治疗 机制: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刺激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炎症反应。它通过产生的机械波作用于病变的肌筋膜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能量参数,一些体质虚弱或有严重心肺疾病等特殊人群可能不适合该治疗。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进行镇痛,可优先考虑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四、中医治疗 (一)针灸 原理: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针对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炎,可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颈肩肌筋膜炎可选取颈部和肩部的相关穴位。但针灸治疗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对于有出血倾向、体质过于虚弱等特殊人群要谨慎实施。 (二)推拿 中医推拿与前面提到的按摩有相似之处,通过手法作用于肌肉筋膜,调整肌肉的紧张状态和关节的位置,从而缓解肌筋膜炎的症状。同样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针对性,特殊人群需谨慎对待。 五、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炎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例如对于足底筋膜炎,可进行足底拉伸训练,通过缓慢拉伸足底筋膜来增强其柔韧性;对于腰背肌筋膜炎,可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如小燕飞等动作,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保持一定时间,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加重病情。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在康复训练时要调整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且适度的训练,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2025-10-15 15:43:23
  • 为什么有的骨折需手术,有的需保守治疗

    骨折是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需综合多因素判定,包括骨折类型(移位明显、不稳定骨折多需手术)、骨折部位(负重、关节周围部位骨折复位要求高,多需手术或严格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年龄、健康状况等,儿童再生能力强倾向保守,老年人及身体状况差者需综合权衡,身体好者适合手术优先选手术),由骨科医生全面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移位明显的骨折:例如一些关节内骨折,骨折端移位明显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如果不进行手术复位,后期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后果。像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当骨折端移位严重时,手术复位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儿童的青枝骨折等轻度移位的情况可能保守治疗即可,但如果是成人的长骨骨干骨折,移位明显也多需手术。 不稳定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碎裂成多块,骨折端稳定性差,保守治疗时骨折愈合过程中容易再次移位,影响骨折愈合质量和功能恢复,此时多需手术通过内固定等方式来稳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例如股骨粉碎性骨折,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骨折部位 负重部位的骨折:下肢的承重骨骨折,如股骨、胫骨骨折,若采用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且骨折愈合后可能出现下肢力线不良等问题。比如股骨颈骨折,由于该部位血运特殊,头下型等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多需手术治疗,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等手术,以恢复下肢的负重功能;而一些非负重部位的轻度骨折可能可保守治疗。 关节周围的骨折:关节周围的骨折对复位要求高,因为关节面的不平整会严重影响关节的活动和功能。例如肱骨近端骨折,当骨折累及肩关节面且移位明显时,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肩关节面的平整,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而一些位置较局限且对关节面影响小的关节周围骨折可能可尝试保守治疗,但需严格评估。 患者的整体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骨折,若骨折没有明显移位,多倾向于保守治疗,因为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强,保守治疗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等多可较好愈合。而老年人骨折,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一些稳定性差的骨折可能更倾向于手术治疗,以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例如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可以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可能选择保守治疗,但需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健康状况: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也很重要。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创伤,那么即使骨折适合手术,也可能选择保守治疗。反之,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对于适合手术的骨折应优先考虑手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比如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发生了骨折,若骨折需要手术,但手术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此时可能会权衡利弊后选择保守治疗;而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发生了适合手术的骨折则多建议手术。 总之,骨折是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的类型、部位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由骨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5 15:42:23
  • 颈椎盘突出如何治

    颈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锻炼。非手术治疗有一般治疗(休息、颈部制动)和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理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情况,方式有前路和后路手术;康复锻炼包括颈部肌肉锻炼(伸展、收缩运动)和全身锻炼(如游泳)。 一、非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加重颈椎负担的活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避免不正确的睡姿和坐姿导致颈椎盘突出加重;成年人中,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需定时活动颈部。 2.颈部制动:可使用颈托等装置限制颈部活动,为颈部受损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颈托需注意尺寸适配,儿童要选择适合其颈部尺寸的颈托,避免过紧或过松影响效果。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结构的压迫。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成人牵引重量从较轻重量开始逐渐增加,儿童不建议常规牵引治疗。 2.按摩推拿:专业人员进行的按摩推拿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椎关节功能。但对于病情较重、有脊髓受压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儿童及老年人按摩推拿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避免造成损伤。 3.热敷:利用热传递原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采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不同年龄人群对温度耐受不同,儿童需特别注意温度控制。 4.理疗:如超声波理疗等,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理疗参数设置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儿童进行理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特点。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保守治疗无效:经过3-6个月以上的正规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的患者。例如经过长时间牵引、按摩等保守治疗后,颈部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仍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2.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这类患者由于神经压迫不断加重,需要通过手术解除压迫。 (二)手术方式 1.前路手术:通过颈部前方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病变组织,解除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适用于颈椎间盘向前方突出压迫神经根等情况的患者。 2.后路手术:通过颈部后方入路,扩大椎管容积,减轻对脊髓的压迫。适用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伴有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 三、康复锻炼 (一)颈部肌肉锻炼 1.颈部伸展运动: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缓慢将头部向一侧伸展,感受颈部另一侧肌肉的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进行。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动作幅度,儿童进行时要在成人监护下,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2.颈部收缩运动:双手交叉放在颈部后方,头部向后对抗双手的力量,感受颈部前方肌肉的收缩,保持15-30秒,重复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力量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颈部损伤。 (二)全身锻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等,游泳时颈部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对颈椎有较好的锻炼和保护作用。不同年龄人群选择游泳时要注意安全,儿童游泳需有成人陪同。

    2025-10-15 15:41:20
  • 半月板损伤可以自愈吗

    半月板损伤后能否自愈取决于损伤程度、年龄、损伤部位和类型等因素。轻度损伤部分情况有一定自愈可能,中重度损伤自愈可能性小。年龄越小血运相对越好,红区损伤有一定自愈可能,红白区和白区损伤难自愈。处理上轻度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中重度多需手术治疗,如缝合术、部分或全切除术,关节镜微创手术常用。 损伤程度与自愈可能性 轻度损伤:如果是半月板的轻度退变或少量撕裂,在一些情况下有一定的自愈可能。例如,部分年轻患者、损伤较轻且处于红区的半月板损伤,通过休息、减少膝关节负重活动等,有可能依靠自身修复机制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因为半月板自身修复能力有限。 中重度损伤:对于中重度的半月板损伤,尤其是涉及红白区或白区的较严重撕裂,自愈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这些区域血运不佳,难以依靠自身完成有效的修复。中重度损伤往往会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持续存在,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膝关节软骨的损伤等并发症。 影响半月板损伤自愈的因素 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而言,儿童和青少年的半月板血运较丰富,轻度的半月板损伤有一定自愈潜力,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损伤情况判断。例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若半月板损伤较轻且在红区,通过减少剧烈运动等措施,有一定自愈可能。 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的血运本身就逐渐变差,所以成年人半月板损伤后自愈的概率更低。一般成年人中重度半月板损伤通常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恢复。 损伤部位因素 红区损伤:半月板边缘的红区有较好的血运,所以有一定自愈可能性,但也不是绝对能自愈,还需要结合损伤的具体情况,如撕裂的大小等。 红白区和白区损伤:这两个区域血运差,自愈几乎不可能,往往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损伤类型因素 纵行撕裂等:不同类型的半月板损伤,自愈情况不同。简单的、较小的撕裂可能有一定自愈机会,但复杂的、较大的撕裂通常难以自愈。 半月板损伤的处理建议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的、有一定自愈可能的半月板损伤,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及剧烈运动;进行膝关节的制动,如使用支具等;同时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损伤修复,但物理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其他关键措施;还可以进行康复锻炼,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但康复锻炼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锻炼加重损伤。 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半月板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缝合术(适用于红区或红白区较小的撕裂)、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半月板全切除术等。目前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例如,半月板缝合术可以尝试修复损伤的半月板,保留更多的半月板组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维持;而对于无法修复的严重损伤则需要进行部分或全切除。 总之,半月板损伤后能否自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来促进康复,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2025-10-15 15:40:11
  • 脚崴听到咔嚓一声是怎么回事

    脚崴听到咔嚓一声通常是踝关节周围结构损伤,包括韧带损伤、软骨损伤、骨折等,初步处理要停止活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之后需就医检查,医生会据检查结果对韧带损伤、软骨损伤、骨折等进行相应治疗,不同人群有其特点。 韧带损伤:踝关节周围有很多韧带,如外侧副韧带中的距腓前韧带等。当脚崴时,外力作用可能导致韧带被过度牵拉甚至撕裂,韧带撕裂时可能会伴有咔嚓声。例如,在运动中突然的扭转动作,就可能使距腓前韧带发生撕裂,产生咔嚓声。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运动时更易出现,中老年人可能因踝关节稳定性下降,在较小外力下也可能出现韧带损伤。对于有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崴脚时更易出现韧带损伤并伴有咔嚓声。 软骨损伤:踝关节的软骨,如距骨软骨等,在脚崴时也可能受到损伤。当软骨发生损伤时,可能会因为软骨的破裂、移位等情况而出现咔嚓声。长期从事需要频繁踝关节活动的工作或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软骨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有踝关节既往外伤史的人群软骨损伤风险也会增加。 骨折:如果脚崴的外力较大,还可能导致踝关节骨折,比如内踝骨折、外踝骨折等。骨折时骨的结构发生破坏,断端移动可能产生咔嚓声。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崴脚时都可能发生骨折,但老年人更需警惕。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更大,崴脚后听到咔嚓声时需高度怀疑骨折可能。 出现这种情况后的初步处理建议 停止活动:立即停止导致脚崴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无论是年轻人运动中还是老年人日常活动中出现这种情况,都应马上停下,防止损伤加重。 冷敷: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不同年龄人群都适用,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隔着毛巾等进行冷敷。 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采取抬高患肢的姿势,比如坐在椅子上时,将受伤的脚放在另一张椅子上。 进一步的医疗评估与处理 就医检查:出现脚崴听到咔嚓声后,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格检查,如检查踝关节的稳定性、压痛部位等,还可能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更需仔细检查,避免漏诊骨折等情况;老年人则要关注是否有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等问题。 根据检查结果处理: 韧带损伤:如果是轻度韧带损伤,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如果是严重韧带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软骨损伤:轻度软骨损伤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等;严重软骨损伤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复位、固定等,儿童骨折的治疗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老年人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全身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2025-10-15 15:38: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