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足部畸形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足部畸形等。展开
  • 创伤导致筋膜损伤该如何处理

    筋膜损伤处理需先进行伤情评估与紧急制动,即检查创伤等并固定制动止血,而后医疗专业干预包括清创缝合、用抗生素等药物,康复阶段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及按计划功能锻炼,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循序渐进防二次损伤,老年人需加强营养且轻柔锻炼,合并基础疾病者控血糖、康复适度。 一、现场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1.伤情评估:迅速检查创伤部位,观察是否有肿胀、疼痛、皮肤瘀斑等表现,初步判断筋膜损伤的范围与程度,同时评估是否存在合并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若受伤部位有明显畸形、异常活动或肢体血运障碍,需高度警惕合并骨折或血管损伤可能。 2.紧急制动:使用夹板、绷带等对受伤肢体进行固定,避免损伤部位进一步活动加重筋膜损伤,固定范围应超过损伤部位上下关节。若有出血,采用加压包扎等方法进行止血,优先选择清洁的敷料覆盖伤口后加压包扎。 二、医疗专业干预 1.清创与缝合:对于开放性筋膜损伤,需尽快由专业医生进行清创操作,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清创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缝合。若伤口污染严重或筋膜损伤伴有大量坏死组织,可能需延期缝合。 2.药物治疗: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具体药物遵医嘱),根据伤情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消肿、止痛药物,消肿药物可选择甘露醇等,止痛药物可根据情况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但需注意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物禁忌及代谢差异。 三、康复阶段管理 1.物理治疗:在筋膜损伤恢复期,可采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与疼痛,加速损伤修复。物理治疗的频率与强度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避免过度刺激加重损伤。 2.功能锻炼:根据筋膜损伤的部位与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早期可进行受伤部位的非负重活动,如关节的屈伸等被动活动;后期逐步过渡到负重活动与主动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儿童患者康复锻炼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则需注意锻炼强度,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筋膜损伤后恢复能力较强,但需格外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家长需密切配合康复师指导,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二次损伤,同时关注儿童心理状态,减轻其对治疗的恐惧。 老年人:老年人筋膜损伤后恢复相对缓慢,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康复过程中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钙质等摄入,预防骨折等并发症,且康复锻炼需更加轻柔,避免增加骨骼肌肉负担。 合并基础疾病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与筋膜损伤修复,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并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康复锻炼需适度,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血管事件。

    2025-10-15 15:03:22
  • 中指腱鞘炎的治疗方法

    中指腱鞘炎可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法,非手术包括休息制动、热敷、外用药物、局部封闭(儿童一般不首选局部封闭),手术为切开腱鞘松解(儿童手术更精细,术后需个性化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1.休息与制动 对于中指腱鞘炎患者,首先要让中指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该手指进行频繁的屈伸活动,比如减少长时间打字、握持硬物等动作。这是因为过度使用会加重腱鞘的磨损和炎症反应。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时间的不当手部活动都可能引发或加重中指腱鞘炎。儿童若因玩耍时过度使用手指导致腱鞘炎,也需要限制相关活动;成人则可能因工作中的长期手部劳作患病,休息制动是基础的第一步。 2.热敷 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症状。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中指部位,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热敷的温度和时间需要适当调整,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成人热敷温度可相对高一些,但也需避免烫伤。 3.药物治疗(外用) 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炎症部位,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其原理是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不同人群使用时,需要注意皮肤的耐受情况,儿童使用时要格外谨慎,避免涂抹过多或在皮肤破损处使用;成人使用时也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4.局部封闭治疗 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封闭治疗。将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等)与局部麻醉药混合后注射到腱鞘内。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减轻腱鞘的炎症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一般不首选局部封闭治疗,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成人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但也需权衡利弊。局部麻醉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 二、手术治疗方法 1.切开腱鞘松解术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切开腱鞘松解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卡压。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更加精细操作,因为儿童的组织更加娇嫩,要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成人手术相对来说操作空间较大,但也需要严格遵循手术规范,确保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中指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康复训练强度要小且循序渐进,成人则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都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总之,中指腱鞘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5 15:02:11
  • 大骨节是怎么回事

    大骨节病是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病因涉及环境因素(病区水土元素失衡、真菌毒素污染等)和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儿童青少年起病隐匿,有关节疼痛、增粗变形等,成人多由儿童期迁延而来;诊断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非药物(减少负重、休息、理疗等)和药物(对症,儿童需谨慎);预防要改善环境、补充元素、早期发现干预,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成人要保护关节功能。 病因 环境因素:病区的粮食和饮水中某些元素失衡可能是关键。如病区水土中硒、钼、硫等元素的缺乏或失衡,以及真菌毒素的污染等。例如某些真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会影响软骨代谢,进而引发大骨节病。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大骨节病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大骨节病。 临床表现 儿童和青少年: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关节疼痛,多发生在负重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手指关节等,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关节增粗、变形,生长发育受阻,身材矮小,手指短粗,手指关节呈多发性、对称性梭状肿大等。例如手指关节可能变得像算盘珠一样,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 成人:多由儿童期发病迁延而来,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可导致劳动能力下降。 诊断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关节疼痛、增粗、变形等典型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早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关节面不平整等;晚期可见关节软骨下骨板破坏,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内有游离体等。 实验室检查:血清中某些酶学指标可能会有变化,如碱性磷酸酶等,但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辅助诊断,不能单独依靠实验室检查确诊。 治疗 非药物治疗:对于早期患者,可通过减少关节负重、适当休息、理疗等方法缓解症状。例如让患者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等增加关节负担的活动,进行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根治大骨节病。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谨慎使用,尤其是儿童,应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预防 改善环境因素:采取措施改善病区的饮水和粮食状况,如推广饮用深井水,减少真菌污染粮食的机会等。 补充硒等元素:在病区可通过给人群补充硒等元素来预防大骨节病,例如给居民提供含硒的营养补充剂等。 早期发现和干预:对病区的儿童进行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大骨节病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缓病情进展。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骨节病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需要特别关注其身高、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对于成人患者,要注意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

    2025-10-15 15:01:05
  • 面中部骨折怎么预防

    为降低面中部骨折风险,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注意工作场所安全、关注儿童安全、重视老年人防范及慢性疾病管理等,如日常活动、交通出行、不同场所工作、儿童活动环境与运动、老年人家居及行走起身、慢性疾病人群的相应防护与管理等。 一、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日常活动防护:在进行可能导致面部受伤的活动时,如参与体育运动(足球、篮球等)、进行高空作业或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等,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运动时佩戴头盔、安全帽等,可有效降低面中部骨折风险。例如,在足球比赛中,球员佩戴专业头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外力对头部及面中部的冲击。 交通出行防护: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尤其是在乘坐汽车时,安全带能防止在车辆急刹或碰撞时人体向前冲导致面部与车内物体等发生碰撞而造成面中部骨折。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路况,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面部受伤。 二、注意工作场所安全 工业场所:在工厂等工业场所工作时,要确保工作环境中的设备防护到位,如机器的防护栏安装完好,防止人体意外接触机器而导致面中部受伤。对于可能产生飞溅物的工作环节,要配备防护面罩等设备,防止飞溅物击中面部引发面中部骨折。 建筑施工场所: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佩戴安全帽,并且注意施工现场的物体坠落风险,避免头部及面中部被掉落的建筑材料等砸伤。同时,在进行高处作业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坠落导致面部受伤。 三、关注儿童安全 儿童活动环境:家长要确保儿童的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儿童攀爬高处后跌落导致面中部受伤。对于儿童玩耍的区域,要消除可能导致碰撞的危险物品,如尖锐的家具边角等可进行防护处理,防止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碰撞到面中部。 儿童运动防护:儿童参与体育运动时,要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儿童骑自行车时要佩戴头盔,参加有身体接触的儿童运动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面部防护,降低面中部骨折的发生几率。 四、老年人防范措施 家居环境调整:老年人的家居环境要保持整洁,通道无障碍物,防止老年人行走时绊倒而碰撞到面部。对于卫生间等容易滑倒的区域要安装扶手等防护设施,减少因滑倒导致面部受伤的风险。 行走及起身安全:老年人行走时要缓慢,尤其是在地面湿滑或不平整的情况下。起身时要缓慢,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头晕等情况而引发摔倒,进而造成面中部骨折。 五、重视慢性疾病管理 骨质疏松相关疾病: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等可能影响骨骼强度的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进行治疗和管理。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方式来维持骨骼健康,增强骨骼强度,降低面中部骨折的易感性。例如,骨质疏松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同时适当进行日照等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措施,以改善骨骼状况。

    2025-10-15 14:59:56
  • 伸懒腰背后抽筋怎么回事

    伸懒腰时抽筋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肌肉突然强烈收缩、肌肉疲劳与代谢产物堆积、寒冷刺激、电解质失衡以及疾病相关因素,如缺乏运动者肌肉不协调易致收缩抽筋,长时间保持姿势者易因代谢产物堆积抽筋,寒冷环境易致肌肉因冷兴奋性增高抽筋,大量出汗或患病致电解质失衡易抽筋,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孕妇缺钙等疾病相关因素也会引发伸懒腰时抽筋。 一、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导致 伸懒腰时身体会有较大幅度的动作变化,比如脊柱的快速伸展、肌肉的快速拉伸等。当肌肉在伸懒腰过程中突然进行强烈收缩时,就可能引发抽筋。例如,腰部的竖脊肌等在伸懒腰时若快速收缩,就可能导致腰部抽筋;腿部肌肉在伸懒腰时突然发力收缩,也会引起腿部抽筋。这种情况在平时缺乏运动、肌肉力量较弱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肌肉协调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伸懒腰时肌肉容易出现不协调的强烈收缩。 二、肌肉疲劳与代谢产物堆积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会使肌肉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肌肉内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会堆积。当进行伸懒腰这种动作时,疲劳的肌肉受到刺激,就容易引发抽筋。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背部肌肉容易疲劳且代谢产物堆积,伸懒腰时背部肌肉活动可能导致抽筋。对于老年人来说,肌肉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肌肉疲劳和代谢产物堆积的情况,所以老年人伸懒腰时抽筋的概率相对较高。 三、寒冷刺激影响 如果在伸懒腰时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比如周围环境温度较低,肌肉会因寒冷而兴奋性增高,从而容易发生痉挛抽筋。例如在寒冷的环境中伸懒腰,腿部肌肉可能会因为寒冷刺激而出现抽筋现象。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寒冷环境中伸懒腰时更易因寒冷刺激导致抽筋,所以要注意给儿童保暖,避免在过冷的环境中频繁伸懒腰。 四、电解质失衡因素 体内电解质失衡也可能导致伸懒腰时抽筋。例如,大量出汗后,会丢失过多的钠、钾等电解质,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使肌肉兴奋性改变,增加抽筋的风险。运动员在大量出汗后伸懒腰就可能因为电解质失衡而抽筋。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导致电解质紊乱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时可能伴随电解质失衡,伸懒腰时也更容易发生抽筋情况,这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预防抽筋。 五、疾病相关因素 一些疾病也可能与伸懒腰时抽筋相关。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压迫神经根,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伸懒腰时肌肉的活动可能会诱发神经根刺激,导致肌肉抽筋。患有骨质疏松的人,骨骼强度下降,肌肉在活动时更容易受到影响,伸懒腰时也较易出现抽筋现象。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负担加重,钙需求增加,若钙摄入不足出现缺钙情况,也容易在伸懒腰时发生抽筋,因为缺钙会影响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功能。

    2025-10-15 14:58: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