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贯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个人擅长
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展开
  • 敌敌畏使皮肤中毒怎么办

    敌敌畏皮肤中毒后,首先要立即脱离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并清洗皮肤;接着及时就医评估,送往医院急诊科,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等并做进一步处理;然后观察后续反应,密切监测患者皮肤状况及全身中毒症状,不同人群需有针对性观察护理。 1.迅速转移:一旦发现皮肤接触敌敌畏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去除污染的衣物,若衣物上仍有敌敌畏残留,要小心脱去,避免进一步接触毒物。 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相对娇嫩,更要轻柔地去除污染衣物,防止在脱除过程中对皮肤造成二次损伤。 2.清洗皮肤: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被污染的皮肤至少15-30分钟。 对于婴幼儿,冲洗时要注意控制水流的强度和温度,避免过强水流冲击皮肤,水温保持在37℃左右较为适宜,以减少对婴幼儿皮肤的刺激。 及时就医评估 1.专业检查:患者需尽快送往医院急诊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还会检查皮肤污染部位的情况,判断中毒的严重程度。 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监测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对毒物的耐受能力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2.进一步处理: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洗胃(如果口服同时接触中毒)、使用解毒药物等处理。例如,胆碱酯酶复能剂和抗胆碱药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常用解毒药物,但具体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 观察后续反应 1.症状监测:在医院观察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况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等全身中毒症状。 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要特别注意观察其心脑血管方面的反应,因为敌敌畏中毒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观察是否有抽搐、意识改变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敌敌畏皮肤中毒后要争分夺秒地采取脱离中毒环境、清洗皮肤等初步措施,然后尽快就医进行专业处理,并在医院密切观察后续反应,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细致观察和护理。

    2025-10-11 10:44:31
  • 海鲜中毒怎么办

    海鲜中毒分为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性两类,初步急救可催吐(特殊人群不适用)并清除口腔异物,要尽快送医并告知食用情况,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耐受差要密切观察,孕妇就医需谨慎处理,老年人送医要避免颠簸且治疗考虑基础疾病。 一、识别海鲜中毒类型 海鲜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海鲜中毒和有毒动植物性海鲜中毒。细菌性海鲜中毒多因海鲜被细菌污染,如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有毒动植物性海鲜中毒则是食用了含有天然毒素的海鲜,像某些贝类可能含有雪卡毒素等。不同类型中毒表现有差异,需初步判断。 二、初步急救措施 1.催吐:如果食用海鲜不久,可尝试催吐。让患者饮用大量温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后壁,促使呕吐,以排出尚未被完全吸收的海鲜。但对于昏迷、孕妇等特殊人群不适合催吐。 2.清除口腔异物:若患者呕吐,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窒息。 三、及时就医 尽快送医:无论哪种海鲜中毒,都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运送途中,让患者保持侧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告知医生食用情况:到达医院后,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患者食用海鲜的种类、时间、量等信息,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中毒类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和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对海鲜中毒的耐受能力更差。一旦怀疑儿童海鲜中毒,应立即送医,且在送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意识等情况,儿童中毒后可能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需格外关注。 2.孕妇:孕妇海鲜中毒可能影响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孕妇食用可疑海鲜后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在就医途中要注意孕妇的体位,避免颠簸等可能加重不适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谨慎处理,因为一些常规治疗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权衡利弊。 3.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海鲜中毒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发作。老年人食用可疑海鲜后出现不适,送医时要缓慢移动,避免因体位变化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医生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11 10:43:55
  • 养河豚鱼的水摸了会中毒吗

    摸养河豚鱼的水是否会中毒取决于河豚鱼的种类、毒性,养殖条件和处理方法,以及个人体质和接触方式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只要正确处理和烹饪,摸养河豚鱼的水中毒的风险较低,但接触后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1.河豚鱼的种类和毒性:并非所有的河豚鱼都具有相同的毒性。一些品种的河豚鱼体内含有河豚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可导致中毒症状。然而,并非所有养河豚鱼的水都含有这种毒素。 2.养殖条件和处理方法:养河豚鱼的水的毒性取决于养殖环境和处理方法。如果河豚鱼在安全的条件下养殖,并且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烹饪,那么摸水可能不会导致中毒。 3.个人体质和接触方式:某些人可能对河豚毒素更为敏感,即使接触到低浓度的毒素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此外,接触方式也很重要,例如直接接触水或误食水可能导致不同的后果。 一般来说,如果养河豚鱼的水来自于经过适当处理和安全养殖的鱼,并且没有直接接触或误食,中毒的风险可能较低。然而,为了确保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 1.避免直接接触养河豚鱼的水:如果可能,尽量避免触摸或搅动养河豚鱼的水,尤其是如果不确定水的安全性。 2.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养河豚鱼的水后,应彻底清洁双手,以避免误食或接触到其他部位。 3.遵循养殖者的指示:如果有关于养河豚鱼的特定安全指示或注意事项,应遵循这些指示。 4.食品安全意识:对于食用河豚鱼,应选择来自可靠来源的经过专业处理的产品,并遵循正确的烹饪和食用方法。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养河豚鱼的水或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口腔麻木、刺痛、恶心、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水的情况。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河豚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在接触养河豚鱼的水或处理河豚鱼时,务必保持谨慎,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指南和建议。如果对养河豚鱼或其安全性有任何疑虑,最好咨询专业的渔业专家或相关机构。此外,儿童尤其容易受到毒素的影响,因此应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安全。

    2025-10-11 10:42:43
  • 中暑可以喝藿香正气水吗

    中暑是否喝藿香正气水分情况,暑湿感冒型中暑可考虑用,非暑湿感冒型中暑不建议随意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特别注意,低龄儿童避免随意用,老年人用前需医生准确判断适应证,孕妇用需医生严格评估指导。 当中暑表现为暑湿感冒症状时,比如出现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情况,藿香正气水有一定作用。其成分中的藿香、紫苏、白芷等药物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能够缓解暑湿感冒引发的不适症状。有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符合暑湿感冒型中暑表现的患者,使用藿香正气水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关症状,但这并非适用于所有中暑情况。 情况二:非暑湿感冒型中暑不建议随意使用 对于单纯因高温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以高热、大汗、口渴、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暑,若不属于暑湿感冒类型,使用藿香正气水则没有针对性作用。因为这类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障碍等原因引起,而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功效针对的是暑湿感冒相关症状,此时使用可能无法缓解核心不适。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 低龄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藿香正气水,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藿香正气水中某些成分可能会对其肝肾功能产生影响。而且儿童中暑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不能盲目参照成人使用藿香正气水来处理儿童中暑情况,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具体中暑表现进行评估和处理。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使用藿香正气水时要谨慎。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藿香正气水中的成分可能与一些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中暑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使用藿香正气水前需由医生准确判断是否符合其适应证,避免不当使用带来不良影响。 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使用藿香正气水需格外谨慎。虽然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藿香正气水一定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明确不良影响,但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为确保安全,孕妇使用藿香正气水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权衡使用藿香正气水对孕妇中暑症状缓解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后再做决定。

    2025-10-11 10:41:25
  • 中暑要几天才能恢复

    中暑恢复时间有个体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轻度中暑经及时处理1-2天基本恢复,中度中暑需2-7天甚至更长时间,重度中暑恢复时间长且可能有后遗症,其中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恢复情况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在各程度中暑中恢复有各自特点及可能面临不同后果。 轻度中暑 影响因素:轻度中暑通常是在高温环境中短时间暴露,体温轻度升高,一般在38-38.5℃左右,机体代偿能力较好。例如在炎热环境中短暂劳作后出现轻微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 恢复情况: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通过休息等一般处理后,1-2天内症状可基本缓解,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年龄方面,青壮年相对恢复可能稍快,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时间可能稍长,但总体在1-2天内也可基本恢复。生活方式上,平时经常锻炼、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恢复更快。 中度中暑 影响因素:中度中暑时体温进一步升高,在38.5-40℃之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灼热、面色潮红等较明显症状,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得到有效防暑处理。 恢复情况:需要更积极的处理,如降温、补液等,一般需要2-7天恢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恢复相对较慢,且需要特别关注其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同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会影响恢复进程。 重度中暑 影响因素:重度中暑包括热射病等严重情况,体温可高达40℃以上,可能出现昏迷、抽搐、多器官功能损害等严重情况,对机体的损伤极大。例如在极端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未得到救援。 恢复情况:需要紧急抢救,恢复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儿童重度中暑后果更严重,恢复难度大,且容易留下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后遗症;老年人重度中暑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预后往往较差,因为其基础疾病多,身体恢复能力弱。重度中暑患者即使经过抢救存活,也可能存在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25-10-11 10:39: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