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过敏了怎么办识别过敏原可了解常见过敏原并通过检测明确;要根据过敏原调整生活方式来避免接触;药物缓解过敏症状包括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当过敏症状严重时需立即就医。 通过检测明确过敏原: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相对快捷,能较快初步判断对哪些物质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能更精准地确定过敏原种类及过敏程度。 避免接触过敏原 根据过敏原调整生活方式:如果是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通常是清晨和傍晚),外出时佩戴口罩、墨镜等;如果是尘螨过敏,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品;如果是食物过敏,要严格避免食用相关过敏食物,了解食品成分,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不同年龄人群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环境清洁等操作来避免接触过敏原,老年人若有过敏情况也需家人配合做好环境调整等。 药物缓解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物:对于轻至中度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打喷嚏、流鼻涕等,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且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果过敏症状较严重,如出现严重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情况,可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其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需考虑年龄相关的代谢等情况。 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过敏症状严重时需立即就医: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表现,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救治。例如过敏性哮喘患者出现严重喘息、呼吸困难,或者食物过敏导致喉部肿胀影响呼吸等情况,必须尽快就医。不同人群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耐受和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更需密切关注过敏反应情况,一旦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 2025-10-11 10:34:06
- 
                        一氧化碳中毒吸氧流量一氧化碳中毒吸氧流量选择分情况,轻度一般鼻导管2-4升/分钟,中度高流量6-8升/分钟,重度多高压氧舱且转运等用高流量;儿童轻度2-3升/分钟、中度5-7升/分钟要动态调整;老年轻度2-4升/分钟、中度6-7升/分钟要监测心肺;长期吸烟和有基础心肺疾病者吸氧流量要综合其自身呼吸状况谨慎调整。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流量的选择需谨慎。儿童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对于轻度儿童一氧化碳中毒,吸氧流量一般从低流量开始,如2-3升/分钟,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中度儿童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流量可调整至5-7升/分钟,但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呼吸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避免流量过高对儿童呼吸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对于老年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由于其心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吸氧流量的选择也要兼顾安全与效果。轻度老年一氧化碳中毒,吸氧流量可维持在2-4升/分钟;中度老年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流量可控制在6-7升/分钟左右,同时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如血氧饱和度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吸氧流量,以确保吸氧效果的同时避免因流量不当导致心肺负担加重。 从生活方式角度,对于长期吸烟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呼吸系统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在选择吸氧流量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的呼吸状况。轻度中毒时,吸氧流量可在常规基础上适当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中度中毒时,吸氧流量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过高流量加重呼吸道的不适,但又要保证足够的氧供。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一氧化碳中毒后吸氧流量的选择需要特别注意。这类患者的呼吸调节机制可能存在异常,在给予吸氧时,轻度中毒时吸氧流量不宜过高,一般2-3升/分钟,中度中毒时要在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等指标的情况下调整流量,可能从5升/分钟左右开始逐步调整,以防止出现氧中毒等情况,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吸氧流量调整。 2025-10-11 10:33:47
- 
                        喝水多少会中毒人体通过肾脏维持水盐平衡,短时间大量饮水超肾脏排泄能力可致水中毒,不同人群水中毒风险有差异,症状分轻重,应遵循少量多次饮水等原则预防,如健康人日饮水1500-2000毫升,基础病患者严格控饮,运动后补含电解质饮品。 不同人群的水中毒风险差异 儿童:儿童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水的调节能力较弱。例如婴幼儿,如果短时间内过量饮水,像一次性饮用大量果汁(其中含有较多水分)等情况,就更容易发生水中毒。因为他们肾脏排泄稀释尿液的能力比成人差,少量的水分摄入过量就可能打破水盐平衡。 老年人:老年人的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有所下降,而且可能伴有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比如一位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肾脏灌注不足,此时若大量饮水,身体排水能力进一步下降,就极易引发水中毒。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比如进行高强度运动后大量饮用无电解质补充的水的人,运动时出汗丢失了大量电解质,此时单纯大量饮水会使血液电解质被稀释,增加水中毒风险。像马拉松运动员在长时间比赛后,如果只大量喝清水而不补充盐分,就容易出现水中毒情况。 水中毒的症状表现 轻度水中毒时可能会有头痛、恶心、呕吐、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例如严重水中毒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相关表现,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视物模糊、喷射性呕吐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水中毒的建议 日常饮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健康成年人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可根据活动量、环境温度等适当调整,但要避免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 对于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饮水量,遵循医生制定的饮水方案。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水能力差,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严格限制水分摄入。 运动出汗后,应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而不是单纯喝清水,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降低水中毒风险。 2025-10-11 10:33:30
- 
                        轻微中暑如何缓解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特殊人群更要尽快脱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少量多次饮清凉水或含电解质饮品、吃含电解质食物;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大动脉搏动处等体表降温,冰袋等冷敷要注意方式;让患者安静休息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送医,有基础病史人群更要加强观察。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用适量液体: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清凉的饮用水,如温开水,每次饮用100-200毫升左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因为中暑时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运动饮料中的钠、钾等电解质可以帮助补充身体流失的成分,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饮用量和饮用速度,防止出现呕吐等情况;老年人饮用时也要缓慢,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食用含电解质食物:还可以让患者食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富含钾)、橙子(富含钾和维生素C)等,帮助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 物理降温 体表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对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全身;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也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局部冻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进行冷敷。 休息与观察 休息:让患者安静休息,保持身心放松,有助于身体恢复。儿童在休息时要确保舒适的环境,避免受到过多干扰;老年人休息时要注意床铺的舒适度,并且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体温、意识、出汗情况等。如果患者的症状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意识模糊、抽搐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轻微中暑也可能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所以更要加强观察和及时处理。 2025-10-11 10:32:45
- 
                        呼吸性碱中毒的表现呼吸性碱中毒是因肺通气过度致血浆[HCO]原发性减少、pH值升高(>7.45),表现可从神经系统(有头晕头痛、面部及手足麻木针刺感等,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反应有别)、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轻度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有心悸、心动过速等,老年循环功能减退需留意)及其他(严重可致意识障碍、抽搐,还可能伴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多方面体现。 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面部及手足麻木、针刺感等。这是因为碱中毒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低钙血症可致肌肉痉挛等。例如,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较为明显,患者常感肢体末端异样感觉。在儿童群体中,呼吸性碱中毒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功能,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碱中毒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别,需密切关注其神经精神状态变化。 呼吸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的表现,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通气改变,但实际上是碱中毒的表现之一。比如,机体通过加快呼吸试图排出更多CO以纠正碱中毒,但过度通气本身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一种体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呼吸性碱中毒时呼吸改变可能更显著且易加重原发病,需谨慎评估呼吸状态变化。 循环系统表现:轻度呼吸性碱中毒时循环系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时可有心悸、心动过速等。这与碱中毒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在老年人群体中,本身循环系统功能可能随年龄减退,呼吸性碱中毒时循环影响更需留意,避免因循环异常引发不良事件,要监测心率等循环指标变化。 其他表现:严重呼吸性碱中毒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如长时间呼吸性碱中毒未纠正,可能导致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的人群,呼吸性碱中毒时更要警惕意识等方面变化,及时评估干预。另外,呼吸性碱中毒还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如低钙时的腱反射亢进等,不同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需综合判断。 2025-10-11 10:3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