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贯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个人擅长
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展开
  • 若被蛇咬伤应如何处理

    被蛇咬伤后应立即保持冷静制动受伤肢体,尽量识别蛇类,立即用绷带等在伤口上方绑扎且每十五至二十分钟放松一至两分钟,用清水等冲洗伤口至少十五分钟,尽快就医,儿童绑扎需轻柔并安抚情绪,老年人要更快转运且关注生命体征,孕妇需优先保障母婴安全平稳转运。 一、保持冷静并制动受伤肢体 被蛇咬伤后应立即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奔跑,因为奔跑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毒素吸收扩散。需原地坐下或躺下,将受伤肢体制动并放低,低于心脏水平。 二、识别蛇类(若能识别) 尽量尝试识别蛇的种类,这有助于后续医疗人员针对性治疗,但即使无法准确识别,也需按有毒蛇咬伤处理。 三、绑扎伤口近心端 立即用绷带、布条等在伤口上方5~10厘米处绑扎,绑扎力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但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每15~20分钟需放松绑扎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四、冲洗伤口 用清水、肥皂水或生理盐水等冲洗伤口,尽可能清除伤口处的毒液,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左右。 五、尽快就医 在完成上述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前往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转运过程中需持续保持绑扎和冲洗(若条件允许),并详细向医护人员告知蛇咬伤的相关情况,如是否看到蛇的外观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被蛇咬伤时,绑扎需格外轻柔,避免绑扎过紧影响儿童肢体血液循环,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因恐惧造成的额外身体应激反应,尽快安全转运至医疗机构。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蛇毒可能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需更快速度转运至医院,且在转运途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等。 孕妇:孕妇被蛇咬伤后,需优先保障母婴安全,迅速将孕妇转运至医院,同时在转运过程中要平稳搬运,避免因颠簸等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医护人员需优先考虑孕妇及胎儿的整体状况进行救治。

    2025-10-11 10:13:18
  •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一氧化碳中毒分轻中重,轻度有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可渐消,中度除症状加重皮肤呈樱桃红色伴心悸等,重度陷入深度昏迷等,儿童中毒不典型有非特异症状易被忽视,孕妇可致胎儿缺氧等,老年人症状重恢复慢且易诱发基础病。 一、轻度中毒症状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相关的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一般脱离中毒环境并吸入新鲜空气后,上述症状可在数小时内逐渐消失,此阶段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多在10%-20%。 二、中度中毒症状 除轻度中毒症状加重外,皮肤黏膜呈现特征性的樱桃红色,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皮肤黏膜颜色改变,同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嗜睡、意识模糊等,此时患者意识尚清楚,但已出现明显缺氧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多在30%-40%。 三、重度中毒症状 患者会陷入深度昏迷,可能伴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发作,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樱桃红色,呼吸急促、浅快或变慢,血压下降,瞳孔缩小或扩大,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等,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阶段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多高于50%。 四、特殊人群中毒症状特点 儿童:一氧化碳中毒时可能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出现樱桃红色口唇,而是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家长需格外留意,因儿童代谢和反应能力与成人不同,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孕妇:除自身中毒症状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导致胎儿缺氧、发育受限甚至流产等,需高度重视孕妇一氧化碳暴露情况。 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中毒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恢复过程较慢,同时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中毒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2025-10-11 10:12:49
  • 中暑了会拉肚子吗

    中暑可能致拉肚子,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有关,儿童、老年人、高温环境工作生活人群中暑拉肚子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补水分电解质,老年人要密切关注防严重失衡等,高温环境人群要做好防暑降温防中暑拉肚子。 胃肠道功能紊乱:中暑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症状。例如,研究发现,中暑患者由于体温过高,会使胃肠道的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进而引发拉肚子。 水电解质失衡:中暑时大量出汗会导致水电解质丢失,当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失衡时,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比如,严重的中暑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时,可能会刺激肠道,导致拉肚子。 不同人群中暑拉肚子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暑时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拉肚子。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中暑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更为明显。而且儿童脱水风险较高,一旦出现拉肚子,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例如,儿童中暑拉肚子时,应适当让孩子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胃肠道功能减退等问题,中暑后更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同时,老年人中暑后身体的代偿能力较差,拉肚子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和其他并发症。所以老年人中暑拉肚子时,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补液等治疗。 高温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群: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群,如户外劳动者等,本身就有较高的中暑风险,也更容易出现中暑后拉肚子的情况。这类人群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如定时补充水分、穿着合适的防暑服装等,以预防中暑和拉肚子的发生。一旦出现拉肚子等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避暑和补充水分电解质等措施。

    2025-10-11 10:12:34
  • 汽油中毒怎么诊断

    对于疑似汽油中毒患者,需详细采集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表现,进行血液生化、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或CT、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等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病情及评估脏器功能、肺部及脑部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需注意相关检查的特殊情况。 临床表现观察 神经系统表现:轻度中毒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等。儿童对毒物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表现:吸入汽油后可引起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不同性别在呼吸系统表现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生肺水肿等情况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消化系统表现:口服汽油后可出现口腔、咽喉、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可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了解是否因汽油中毒导致脏器功能损害。例如,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表现,儿童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对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检查结果可能更易出现异常。 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态,重度中毒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酸碱平衡紊乱等。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对于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胸部X线或CT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肺水肿等肺部病变。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头颅CT检查: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头颅CT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脑水肿等情况,尤其是儿童,及时的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干预。 其他辅助检查 脑电图检查:当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时,脑电图检查可辅助判断脑功能状态,了解是否存在脑电活动异常等情况。

    2025-10-11 10:11:22
  • 中暑晕倒怎么急救

    中暑晕倒者的急救处理包括迅速转移环境,将其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松解衣物保证呼吸通畅散热;进行体表降温(用湿毛巾擦大血管部位等)和环境降温(移至空调房或用风扇);清醒者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等;密切观察病情,若有严重症状立即送医并持续急救,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迅速转移环境 将中暑晕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头部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避免因动作粗暴加重不适;老年人则要注意转移过程中的平稳,防止二次损伤。 二、松解衣物 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束缚部位,使其呼吸通畅,利于散热。儿童的衣物要选择宽松、透气的,方便松解;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松解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三、降温处理 1.体表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对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老年人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引起不适。也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额头,但要注意避免冻伤,可在冰袋外包裹毛巾。 2.环境降温: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保持室温在22-26℃左右;若没有空调,可使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帮助散热。 四、补充水分 如果患者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或清凉饮料,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儿童要控制饮用量,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老年人若有心脏或肾脏疾病,要注意适量饮水,防止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 五、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等情况。如果患者意识仍未恢复、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进行上述急救措施。对于儿童,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肢体活动情况;老年人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025-10-11 10:10: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