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贯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个人擅长
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展开
  • 中暑后全身无力怎么办

    中暑后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选择通风阴凉处;能吞咽者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严重者送医静脉补液;让患者平卧休息,用湿毛巾等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立即就医。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水选择:如果患者还能吞咽,应给予适量的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一般来说,每升水中可以加入约0.15克的盐。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淡盐水的浓度,避免过浓加重肾脏负担;老人则要根据身体状况适量饮用,防止一次性饮水过多引起水中毒。例如,研究表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可以有效缓解中暑后因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全身无力。 静脉补液:若患者症状严重,如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快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从而改善全身无力的状况。 休息与降温处理 休息:让患者平卧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儿童在休息时要保证舒适的体位,避免因不适而哭闹加重身体的耗氧;老人休息时要注意床垫的舒适度和体位的稳定性。 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对于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刺激皮肤;老人皮肤较为敏感,擦拭力度要轻柔。也可以使用冰袋冷敷,但要注意避免冻伤,可包裹毛巾后放置在上述部位。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症状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等情况。如果全身无力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如呼吸困难、剧烈呕吐、抽搐等,应立即再次就医,进一步评估病情,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暑患者,全身无力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更要加强监测。

    2025-10-11 10:01:37
  • 热射病的症状有哪些

    热射病分非劳力性与劳力性,非劳力性常见于老年等有基础病者,高温下发病体温迅升超四十度以上、皮肤干燥潮红无汗、中枢神经症状突出且有循环系统表现等;劳力性多发生于高温高强度运动健康人群,起病急高热、初期大量出汗后减少、皮肤灼热、有中枢神经及消化道症状等,儿童劳力性热射病病情进展更迅速、高热惊厥等更明显,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体温升高不显著但中枢神经症状早且易多器官损害。 一、非劳力性热射病症状 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老年、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患者多在高温环境中发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40℃以上,皮肤表现为干燥、潮红,通常无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可出现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表现,严重时可累及多器官功能。 二、劳力性热射病症状 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健康人群。起病急骤,患者首先表现为高热,体温常超过40℃,初期大量出汗,随后汗量减少,皮肤灼热。同时可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抽搐等,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特殊人群热射病症状特点 (一)儿童 儿童劳力性热射病需高度警惕,除上述劳力性热射病一般症状外,因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易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且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 (二)老年人群 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热射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可能不显著,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相对突出,如意识模糊等表现出现较早,且易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预后相对较差,需加强监测与早期干预。

    2025-10-11 10:00:54
  • 气管异物的急救处理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站立位、卧位急救和婴儿的背部拍击法、胸部冲击法,特殊人群冲击位置不同,异物排出后也建议就医,要教育儿童预防异物吸入。 1.站立位急救: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2.卧位急救:让患者仰卧位,施救者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部,固定其胸廓,另一只手放在患者腹部,位置同站立位,然后快速向上冲击腹部,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气管异物急救法 1.背部拍击法:将婴儿面朝下,使其趴在施救者前臂上,施救者手臂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另一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力度适中,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2.胸部冲击法:若背部拍击法无效,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放在施救者大腿上,保持头低脚高,用两手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的胸部,进行5次胸部冲击,每秒约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对于肥胖患者或妊娠晚期接近预产期的孕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腹部冲击位置应改为胸骨中下1/3处,采用胸部冲击的方式。婴儿急救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造成婴儿肋骨骨折等损伤。 及时就医:即使异物已排出,也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因为可能存在气道黏膜损伤等情况,尤其是婴儿,气道较脆弱,更需密切观察。 预防为先: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进食时不要嬉笑、打闹、奔跑,家长应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食用整粒花生、瓜子、豆类等易导致异物吸入的食物。

    2025-10-11 10:00:12
  • 豆角中毒症状怎么办

    豆角中毒是食用未煮熟的豆角引起的,其症状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严重者需洗胃治疗,并结合药物及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预防方法是彻底煮熟豆角,避免食用未成熟的。 1.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等。 其他症状:发热、畏寒、心慌等。 2.应对方法: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的豆角。 催吐:如果中毒症状较轻,可以用手指或筷子等刺激舌根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洗胃:如果中毒症状较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洗胃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止呕、止泻、止痛等。 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3.特殊人群: 孕妇:如果孕妇食用了豆角中毒,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毒素的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中毒。如果儿童食用了豆角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老人: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毒素的耐受性也较低,因此更容易中毒。如果老人食用了豆角中毒,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老人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4.预防措施: 食用豆角前,应将其彻底煮熟,以破坏其中的毒素。 避免食用未成熟的豆角。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餐具清洁。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豆角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豆角,以预防中毒的发生。

    2025-10-11 09:59:48
  • 消毒液中毒有哪些症状

    经口、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消毒液均会中毒,经口摄入有局部刺激、消化道及全身中毒表现;经皮肤接触有局部皮肤表现及可能的全身中毒表现;经呼吸道吸入有呼吸道刺激及全身表现,不同人群中毒表现各有特点。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有血性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呕血、黑便,这是因为消毒液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胃肠道出血等情况。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后果。 全身中毒表现: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毒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肺功能。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中毒后全身中毒表现可能更隐匿且发展迅速,需密切观察。 经皮肤接触消毒液中毒的症状 局部皮肤表现:接触部位皮肤红肿、瘙痒、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儿童皮肤薄嫩,接触后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皮肤损伤表现,且儿童可能因瘙痒而搔抓,加重皮肤损伤。 全身症状:若经皮肤吸收毒物较多,也可出现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晕、乏力等,但相对经口摄入的症状可能较轻。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后可能迅速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需特别警惕。 经呼吸道吸入消毒液中毒的症状 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后立即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可伴有流涕、咽痛等。儿童呼吸道较窄,吸入毒物后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等严重情况,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 全身表现:随着毒物吸收,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吸入消毒液后病情可能加重,且恢复相对较慢。

    2025-10-11 09:59: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