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槟榔中毒怎么办
发生槟榔中毒后,应立即停止接触槟榔,若误食少量出现疑似中毒症状要停摄相关制品,长期接触致不适要脱离环境;接着清除尚未吸收毒物,可催吐(意识清楚且未呕吐时,误服不久后饮用大量清水刺激咽部催吐,昏迷等情况不能催吐)、洗胃(误服较多且就诊及时,服毒6小时内洗胃);然后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可补液利尿,严重时血液净化;再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保护脏器功能;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最后需尽快送正规医院急诊科由专业医护人员采取综合救治措施。 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催吐: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且未发生呕吐,在误服不久后可尝试催吐。让患者饮用大量清水,然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咽部,促使呕吐,将胃内尚未吸收的槟榔成分排出,但需注意对于昏迷、惊厥状态的患者以及腐蚀性毒物中毒等情况不能催吐。 洗胃:若患者误服较多槟榔相关物质且就诊及时,可能需要进行洗胃操作。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较好,通过洗胃可以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 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补液利尿: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溶液,增加尿量,从而促进体内已吸收的毒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血液净化:对于中毒较严重、出现严重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以快速清除血液中的毒物。 对症支持治疗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抑制等情况,需给予吸氧、人工呼吸甚至使用呼吸机等支持呼吸;若出现血压下降等循环功能障碍,需进行抗休克等相应治疗,维持血压稳定和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保护脏器功能:因为槟榔中毒可能对肝脏、肾脏等脏器造成损害,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保肝、护肾等治疗措施,比如使用一些有助于保护脏器细胞的药物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毒物的耐受性更差,且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如果儿童疑似槟榔中毒,家长应格外谨慎,一旦发现儿童接触或误食槟榔相关物质出现异常表现,如呕吐、烦躁等,要立即送医,且送医过程中要保持儿童呼吸道通畅等。 孕妇:孕妇出现槟榔中毒情况时,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中毒对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在洗胃等操作时要考虑到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 老年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对毒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在处理槟榔中毒时,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脏器功能变化,用药等治疗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脏器负担的药物。 总之,一旦发生槟榔中毒情况,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正规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具体中毒情况采取相应的综合救治措施。
2025-10-11 12:31:47 -
喝酒后手臂酸痛怎么缓解
喝酒后手臂酸痛可通过多方面缓解,首先要保证充足休息;短时间内(12-48小时内)冷敷收缩血管减轻疼痛肿胀,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适度按摩促进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环但需注意情况;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若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肿胀、活动受限等应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者更要重视。 一、休息与制动 喝酒后手臂酸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臂。让手臂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肌肉的进一步劳损。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来说,休息都是基础的缓解措施。例如,年轻且经常进行体力劳动的人,更需要充分休息来让手臂肌肉恢复;而有基础关节疾病病史的人,休息能减轻关节周围肌肉的负担,防止酸痛加重。 二、冷敷与热敷 冷敷:在喝酒后短时间内(一般建议12-48小时内),可使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手臂酸痛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可在冰袋外包裹毛巾;成年人冷敷相对灵活些。生活方式较活跃的人运动后喝酒导致手臂酸痛,冷敷能快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热敷:在冷敷后的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手臂,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酸痛。对于有血液循环较差情况的人群,如老年人,热敷有助于改善手臂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缓解酸痛。 三、适度按摩 轻轻按摩手臂酸痛部位,从手臂根部向手指方向进行按摩,按摩力度要适中。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不同年龄人群按摩手法有所不同,儿童按摩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适当增加力度。生活方式中手臂使用频繁的人,通过按摩能缓解肌肉紧张导致的酸痛。但如果手臂有严重损伤等情况则不适合按摩,需谨慎操作。 四、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喝酒后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缓解手臂酸痛。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对于不同年龄,儿童要注意控制饮用量和补充的电解质浓度;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补充。生活方式中喝酒较多的人,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能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减轻因脱水等情况导致的手臂酸痛相关的不适。 五、就医评估 如果手臂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手臂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的人,喝酒后手臂酸痛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手臂酸痛的恢复情况,及时就医能明确是否有其他并发症或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
2025-10-11 12:31:05 -
汽油中毒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吗
汽油中毒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急性中毒短时间大量吸入蒸气可致中枢抑制,有初期及进展症状,儿童更敏感;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会致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职业暴露人群易发生,普通人群尤其是儿童也需防范,应采取措施预防汽油中毒保护中枢神经及健康。 一、急性汽油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短时间大量吸入后的表现:短时间内大量吸入汽油蒸气,可迅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者初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严重时可导致昏迷。这是因为汽油中的某些成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例如,有研究表明汽油中的挥发性烃类物质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皮质的功能,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失调。 2.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汽油毒性更敏感。儿童汽油中毒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进展更快。比如儿童吸入汽油蒸气后,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深度昏迷,且恢复相对困难。这是因为儿童的血-脑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汽油中的毒性成分更容易进入脑组织,对正在发育的神经细胞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成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相对发育成熟,但大量汽油中毒时也会出现明显的中枢抑制表现,只是一般在暴露于高浓度汽油环境后才会发生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情况。 二、慢性汽油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长期低浓度接触的表现:长期低浓度接触汽油,也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长期低剂量的汽油暴露,其毒性成分逐渐在体内蓄积,缓慢地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神经递质等。例如,长期接触汽油的工人,可能会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变,进而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 2.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差异 职业暴露人群:如汽油加工、运输、加油站工作人员等,由于长期处于可能接触汽油的环境中,若防护不当,更容易发生慢性汽油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接触汽油的机会较多,需要更加注意职业防护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风险。 普通人群:普通人群如果因意外接触汽油(如家庭中汽油使用不当导致暴露),也可能发生中毒情况,尤其是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避免接触汽油,以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总之,汽油中毒会明确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汽油中毒,如加强通风、正确使用防护用具等,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及身体健康。
2025-10-11 12:27:11 -
氟哌啶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氟哌啶醇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表现,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有头晕等表现,中期可出现躁动等,晚期陷入昏迷;锥体外系有震颤等症状;心血管系统轻度中毒有心率等改变,加重可出现心律失常;呼吸系统早期呼吸频率改变,进展可致呼吸抑制;还可有消化道症状及体温调节紊乱等。 中期:可出现躁动、谵妄、抽搐等情况。随着中毒程度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进一步加剧,神经功能紊乱更加明显,导致患者出现情绪和运动方面的异常改变。严重的抽搐可能会对大脑造成进一步损伤,因为频繁的抽搐会增加脑耗氧量,影响脑的血液供应等。 晚期:可能陷入昏迷状态。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抑制,大脑的各项功能几乎完全被抑制,生命体征也可能出现不稳定情况,如呼吸、心跳等可能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氟哌啶醇中毒已经严重破坏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 锥体外系表现 氟哌啶醇中毒易引发明显的锥体外系症状,常见的有震颤、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等。这是由于氟哌啶醇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能系统,过量中毒时过度阻断多巴胺受体,导致锥体外系的多巴胺能神经传导失衡。例如,震颤表现为身体不自主的抖动,可能从手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肌张力增高会使患者的肌肉变得僵硬,活动受限。 心血管系统表现 轻度中毒时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情况。氟哌啶醇可能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心脏节律和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发生改变。随着中毒加重,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这是因为氟哌啶醇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干扰了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传导,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毒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增加心脏骤停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呼吸系统表现 早期可能出现呼吸频率改变,如呼吸加快。这是机体对中毒的一种应激反应。随着中毒进展,可能出现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浅慢,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氟哌啶醇中毒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使得呼吸肌的运动和呼吸节律的调节出现障碍,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中毒时呼吸系统表现可能更为敏感和严重,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 其他表现 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氟哌啶醇中毒可能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和蠕动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中毒时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此外,还可能有体温调节紊乱等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这与氟哌啶醇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有关。
2025-10-11 12:26:18 -
容易中暑怎么办
为预防中暑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并做好防护,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改善居住环境通风,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同时关注老年人、儿童及患有基础疾病人群等特殊人群。 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1.原因: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通常是10-16时,这个时间段外出容易导致中暑。例如,研究表明在气温超过32℃且相对湿度超过60%时,人体中暑风险显著增加,而10-16时往往符合这样的气象条件。 2.应对措施: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如穿戴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同时携带充足的饮用水。 二、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1.原因: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出汗较多,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容易引发中暑。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2升水,在高温环境下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2.应对措施: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等电解质,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胃肠道。对于儿童,由于其新陈代谢特点,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每小时可少量饮水。 三、改善居住环境通风 1.原因:闷热不通风的居住环境会使人体散热困难,增加中暑风险。良好的通风可以帮助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2.应对措施:可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来改善通风和降低室内温度。使用空调时,要注意将温度设置在合理范围,一般26-28℃较为适宜,同时避免空调直吹身体。对于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空调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低,且要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防止滋生细菌。 四、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1.原因:在高温时段进行运动,人体更容易因热量积聚而中暑。运动时身体产热增加,若环境温度高,散热不畅就会导致体温升高。 2.应对措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例如,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对于儿童,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 五、关注特殊人群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中暑。建议老年人尽量待在室内,若外出要有人陪同,随身携带防暑药品等。 2.儿童: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但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下需格外注意。要确保儿童所处环境凉爽,及时为儿童补充水分,避免儿童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3.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暑风险更高。这类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在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便在出现不适时能及时采取措施。
2025-10-11 12: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