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被蜈蚣咬了有什么现象
被蜈蚣咬伤后,可能出现皮肤症状、全身症状,少数人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清洗伤口、冷敷、止痛,严重时就医,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特别注意。 1.皮肤症状:咬伤部位会出现疼痛、红肿、瘙痒等症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水疱或坏死。 2.全身症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咬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 3.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对蜈蚣的毒液过敏,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如果被蜈蚣咬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以去除毒液。 2.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伤口,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3.止痛: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4.就医: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组胺药、止痛药、抗生素等治疗。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被蜈蚣咬伤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因此,如果儿童被蜈蚣咬伤,应立即就医。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被蜈蚣咬伤后,也应及时就医,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蜈蚣等毒虫,尤其是在夜间。如果发现蜈蚣,应尽量避免触摸或捕捉,以免被咬伤。
2025-08-15 11:52:14 -
荔枝空腹吃会中毒吗
荔枝正常适量食用一般不会引发中毒,空腹大量食用时因果糖转化葡萄糖速度可能赶不上机体能量需求会致血糖短时间偏低引发低血糖症状,儿童因消化系统及血糖调节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出现低血糖需控量,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异常应谨慎食用并监测血糖变化咨询医生。 一、荔枝常规成分与一般食用情况 荔枝含有果糖等成分,正常适量食用时,人体可通过代谢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平衡,一般不会引发中毒现象。 二、空腹大量食用荔枝的风险 空腹状态下,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低,若大量食用荔枝,荔枝中的果糖需经磷酸化等一系列代谢过程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利用。然而,若一次性摄入过多荔枝,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可能赶不上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从而导致血糖短时间内偏低,引发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及血糖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空腹食用较多荔枝时,更易因果糖代谢相关问题出现低血糖,因此儿童食用荔枝需控制量,避免空腹大量进食。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血糖调节异常的情况,空腹食用荔枝可能进一步干扰血糖波动,增加血糖控制难度,这类人群应谨慎食用荔枝,食用时需监测血糖变化并咨询医生建议。
2025-08-15 11:51:41 -
婴儿出现何种状况可能患有水中毒
婴儿因短时间过量摄入低渗液体致细胞外液稀释血钠降低可引发水中毒,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水能力下降进水多易水潴留致水中毒,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致水重吸收增加进水未控会水蓄积引发水中毒且有低钠血症相关症状如精神萎靡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液体摄入过量低渗液体相关状况 婴儿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尚不完善,若短时间内过量摄入低渗液体,如一次性大量喂服白开水,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易引发水中毒。因为过量低渗液输入会使细胞外液稀释,血钠降低,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平衡。 二、病理状态下相关状况 1.肾功能不全:婴儿若存在肾功能不全,肾脏排出水分的能力下降,此时若摄入较多水分,水在体内潴留,打破水盐平衡,容易导致水中毒。例如先天性肾功能发育异常的婴儿,其肾脏对水的代谢调节功能受限,进水稍多就可能出现水潴留情况。 2.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婴儿患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时,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导致机体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若此时水分摄入未加以控制,水在体内蓄积,就会引发水中毒,可表现出低钠血症相关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血钠降低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2025-08-15 11:51:09 -
虚脱病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明显下降;神经系统有头晕、乏力、严重时意识模糊或昏迷;呼吸浅快;特殊人群中儿童易惊厥、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女性生理期需考虑失血相关。 一、循环系统相关表现:虚脱病人常出现面色苍白,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重新分布,体表供血减少所致;皮肤湿冷,多因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且外周血管收缩导致皮肤散热减少、湿度增加;脉搏细弱,脉搏搏动幅度小且频率可能增快,反映心脏输出量减少;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可低于80mmHg,舒张压也相应降低,提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二、神经系统相关表现:患者会有头晕症状,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乏力较为常见,是全身能量供应不足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是脑部严重缺血缺氧的结果。三、其他表现:呼吸可能变得浅快,是机体为了弥补氧供不足的一种代偿性呼吸改变。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虚脱时可能更易出现惊厥等表现,需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反应;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虚脱时可能基础疾病症状加重,且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更及时准确地评估和处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发生虚脱,需考虑是否与失血等因素相关,要综合分析诱因及表现。
2025-08-15 11:50:18 -
接种肉毒杆菌疫苗后多久会出现中毒症状
肉毒杆菌毒素中毒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多在12至36小时内出现症状有个体差异少数可延长至8至10天影响因素包括摄入毒素量多少、个体健康状况不同、年龄差异及代谢速度等。 一、一般潜伏期范围 接种肉毒杆菌相关制剂后,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一般多在12~36小时内出现症状,但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短至数小时内发病,而少数情况下潜伏期可延长至8~10天。 二、影响潜伏期的因素 1.摄入毒素量:若接种时或后续接触中摄入的肉毒杆菌毒素量较多,通常潜伏期会较短,症状出现更快;反之,摄入毒素量少则潜伏期可能延长。 2.个体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稳定,可能潜伏期稍长;而儿童、老年人或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等)的人群,对毒素的耐受能力较弱,潜伏期可能缩短,症状出现更早。 3.年龄差异: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肉毒杆菌毒素的代谢、清除能力相对较弱,相比成年人更易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需格外关注儿童接种后短时间内的身体状况变化。 4.其他因素:如个体的代谢速度等也会对潜伏期产生影响,代谢较快者可能毒素清除相对快,潜伏期有延长趋势,而代谢较慢者则可能潜伏期缩短。
2025-08-15 1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