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紫外线过敏怎么办
当我们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时,会产生过敏反应,这就是紫外线过敏。以下是一些关于紫外线过敏的应对建议: 1.避免日晒 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是预防紫外线过敏的关键。在阳光强烈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并使用防晒霜、遮阳伞、帽子等防晒工具。 2.使用防晒霜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防晒霜,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防晒霜应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并且需要根据活动情况和出汗情况适时补涂。 3.穿戴防护衣物 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和遮阳帽,选择透气、轻薄的材质,以减少皮肤与紫外线的接触。 4.注意饮食 某些食物可能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如辛辣食物、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柠檬等)。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皮肤炎症。 5.皮肤护理 在紫外线过敏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非常重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和保湿乳液,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清洁剂。 6.药物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紫外线过敏症状,可以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乳液可以减轻炎症和瘙痒。口服抗组胺药物也可以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不适。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7.就医治疗 对于严重的紫外线过敏反应,如肿胀、水疱、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更强效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或光疗。 8.特殊人群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对紫外线过敏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对于这些人群,更应加强防晒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9.了解皮肤类型 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和对紫外线的敏感度有助于更好地预防紫外线过敏。如果有家族过敏史,更应格外注意皮肤的保护。 10.定期检查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定期进行皮肤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皮肤问题,有助于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总之,预防紫外线过敏的关键是避免日晒和正确使用防晒产品。如果已经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或持续不缓解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护皮肤健康,从预防开始。
2025-10-11 10:55:22 -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是哪些人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胃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等易因卫生措施不到位感染沙门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胃酸分泌减少等易受沙门菌侵袭且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受沙门菌感染且病情严重;饮食卫生习惯不佳人群常因食用未彻底煮熟食物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易接触沙门菌引发中毒。 一、婴幼儿人群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沙门菌的抵抗力较弱。他们的胃肠道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还未完全建立。例如,有研究表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感染沙门菌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高热、频繁腹泻等。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身体机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外来病原体的应对能力不足,且在喂养过程中如果卫生措施不到位,比如奶瓶、餐具消毒不彻底等,就容易摄入沙门菌而引发食物中毒。 二、老年人人群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包括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沙门菌的杀灭作用减弱。同时,老年人的肠道蠕动功能也有所减退,这使得沙门菌在肠道内更容易定植和繁殖。例如,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老年人,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差,更容易受到沙门菌的侵袭而发生食物中毒,并且老年人发生食物中毒后病情往往恢复较慢,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这类人群的身体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清除入侵的沙门菌,使得沙门菌在体内更容易大量繁殖并引发感染。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对沙门菌的易感性显著增加,一旦感染沙门菌,病情通常较为严重,治疗难度也较大。 四、饮食卫生习惯不佳人群 一些饮食习惯不良的人,比如经常食用未彻底煮熟的肉类、蛋类等食物的人群,容易接触到沙门菌。因为沙门菌常常存在于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如果烹饪过程中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无法将沙门菌杀灭,就会导致食物中毒。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人,也容易在进食过程中通过手将沙门菌带入体内而引发中毒。
2025-10-11 10:54:54 -
中毒会导致腹泻吗
中毒有可能导致腹泻,不同毒物致腹泻机制不同,不同人群中毒致腹泻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出现严重后果需密切关注,老年人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等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特殊职业或有特殊接触史人群要详询接触史并注意防护。 刺激性毒物:某些刺激性毒物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例如,强碱、强酸等腐蚀性毒物,接触胃肠道黏膜后,会直接损伤黏膜组织,引起炎症反应,促使肠道分泌增加和蠕动紊乱,进而出现腹泻症状,可能还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 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当进食了被细菌(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或其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时,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分和电解质分泌增多,引发腹泻。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腹泻程度和表现因具体病原菌及毒素不同而有差异。 重金属中毒:部分重金属中毒也可能出现腹泻症状,比如砷中毒,砷会干扰肠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影响肠道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腹泻发生,还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改变等其他表现。 不同人群中毒致腹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毒后更易出现腹泻情况,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毒物的耐受和反应更敏感。一旦发生中毒性腹泻,儿童可能更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需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就医补液等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中毒导致腹泻时,发生水电解质失衡以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且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中毒及腹泻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谨慎用药。 特殊职业或有特殊接触史人群:比如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的人群,若发生中毒性腹泻,要详细询问接触史,因为不同的工业毒物中毒表现可能有差异,以便准确判断中毒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防护,避免再次接触有毒物质。
2025-10-11 10:54:26 -
中暑恶心想吐怎么缓解
中暑后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能饮水的意识清楚患者少量多次饮淡盐水等补水电解质,不能口服的严重患者需静脉补液;用湿毛巾擦拭等体表降温及用风扇空调等环境降温;若症状不缓解或出现严重情况要立即送医。不同年龄人群在各处理环节有不同需注意之处,如儿童要控饮用量速度、注意皮肤等,老年人要注意环境温度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并发症需专业医疗处理。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水:如果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饮水,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一般来说,每千克体重每小时可补充10-15毫升含有电解质的液体,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加重恶心想吐的感觉。对于儿童,要控制饮用量和速度,防止出现呕吐等情况。 静脉补液:对于症状较重、无法口服补液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适用于中暑情况较严重,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比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中暑后更易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此时静脉补液是快速纠正的有效方式。 物理降温 体表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对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也可以使用冰袋裹上毛巾放置在上述大血管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环境降温: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使患者处于一个凉爽的环境中,有助于身体散热,缓解恶心想吐的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环境温度的适应不同,但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来促进身体恢复。例如老年人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要注意调节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受凉。 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患者恶心想吐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高热不退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中暑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热射病等,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护理和关注,儿童需要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等情况。
2025-10-11 10:53:03 -
中暑低烧怎么办
中暑低烧的应对措施包括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物理降温,解开衣物并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用清凉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测体温,异常及时送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保持皮肤清洁等,老年人动作轻柔且关注基础疾病,孕妇降温安全并及时就医保障母婴安全。 物理降温 解开衣物:松开患者的衣物,使其身体能够更好地散热,促进体温下降。比如解开领口、松开腰带等。 擦拭身体: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擦拭,保持皮肤湿润。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避免刺激。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用适量液体:让患者饮用一些清凉的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汁、运动饮料等,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婴幼儿,要少量多次喂养。 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如果体温持续不下降或出现升高趋势,或者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中暑低烧时更要谨慎处理。除了上述措施外,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的皮肤清洁,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擦拭,防止儿童着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因为儿童可能在中暑后更容易出现病情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中暑低烧时要更加小心。在采取物理降温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因降温过快引起其他不适。另外,老年人可能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要注意观察其血压、心率等情况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中暑低烧时,要格外注意降温方法的安全性。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方式,同时要确保孕妇处于舒适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的情况需要特别谨慎对待,以保障母婴安全。
2025-10-11 10: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