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贯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个人擅长
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展开
  • 有机磷中毒烟碱样症状

    有机磷中毒烟碱样症状是有机磷农药致胆碱酯酶活性受抑、乙酰胆碱蓄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N-AChR产生,表现为肌肉颤动、肌无力麻痹等,有接触史且结合临床表现及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可诊断,需与毒蕈碱样症状鉴别,治疗包括清除毒物、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及对症支持治疗。 一、定义与机制 有机磷中毒烟碱样症状是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所产生的症状。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N-AChR,会引起骨骼肌兴奋,出现肌纤维颤动,严重时可发展为呼吸肌麻痹,影响呼吸功能。 二、具体表现 (一)肌肉方面 1.局部肌肉颤动 可表现为眼睑、颜面、舌肌等小肌群的颤动,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机磷中毒时烟碱样症状可能更易影响肌肉运动,且儿童对症状的表达可能不清晰,需要密切观察其肌肉运动情况。在成年患者中,也可出现肢体肌肉的不自主颤动。 2.肌无力与麻痹 严重时会出现肌无力,甚至呼吸肌麻痹。呼吸肌麻痹会导致患者呼吸无力,通气不足,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肌麻痹可能会加重其呼吸功能障碍,病情相对更复杂。 三、诊断依据 (一)接触史 有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包括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口服等途径。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接触有机磷农药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误触农药污染的物品而接触,如玩耍被农药污染的玩具等;成年患者可能因职业暴露(如农药厂工人)或误服农药等情况接触。 (二)临床表现 出现典型的烟碱样症状,结合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胆碱酯酶活性会明显降低,一般低于正常水平的50%以下,可辅助诊断有机磷中毒烟碱样症状。 四、与其他症状的鉴别 (一)与毒蕈碱样症状鉴别 毒蕈碱样症状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加,如多汗、流涎、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呼吸困难等,而烟碱样症状主要是肌肉运动方面的异常,如肌纤维颤动等,通过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进行初步鉴别。但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需要综合判断。 五、治疗原则 (一)清除毒物 1.皮肤接触者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对于儿童,由于皮肤娇嫩,清洗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对于成年患者,也应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农药继续吸收。 2.口服中毒者 立即催吐、洗胃。儿童口服中毒时,要谨慎操作催吐和洗胃,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成年患者洗胃要尽早进行,彻底清除胃内的农药。 (二)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 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如碘解磷定等,这类药物可以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从而缓解烟碱样症状等有机磷中毒相关表现。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证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要调整剂量或谨慎使用。 (三)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对于肌肉颤动导致的不适,要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患者的痛苦,同时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等,保障患者各脏器功能的稳定。

    2025-10-11 13:44:43
  • 氧中毒的临床表现

    氧中毒分为肺型、脑型、眼型。肺型多在持续吸入高浓度氧24小时后出现,有初期、进展期、严重期表现;脑型多在吸入高压氧后发生,也有初期、进展期、严重期表现;眼型多见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氧者,早产儿是高危人群,有初期和进展期表现,各型氧中毒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 一、肺型氧中毒 1.发生情况:多在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吸入氧浓度>60%)24小时后逐渐出现。早产儿、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儿童及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 初期表现:患者可能会感觉胸骨后不适、疼痛,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同时伴有吸气时的胸骨后疼痛,还可能出现咳嗽症状,此时胸部听诊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能会发现肺纹理增粗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呼吸增快、烦躁不安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往往通过非特异性的症状来体现。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明显加剧,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此时患者的呼吸频率进一步加快,胸廓运动可能受限。胸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斑片状阴影等改变,提示肺部出现了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在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发绀加重的情况,因为儿童的氧储备相对较少,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严重期表现:若病情继续恶化,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呈浅快呼吸,此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干湿啰音,X线检查显示肺部病变进一步加重,可能呈现出类似肺水肿的表现,如大片状的浸润影等。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等更严重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二、脑型氧中毒 1.发生情况:多在吸入高压氧(如氧分压>600kPa)一段时间后发生。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能对氧中毒更为敏感。 初期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异常,如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等,还可能有味觉、嗅觉异常,出现口周、面部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儿童可能表现出哭闹不安、易激惹等情况,因为其神经系统对异常感觉的表达可能通过情绪变化来体现。 进展期表现: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抽搐等症状。抽搐可能为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儿童的抽搐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可能只是肢体的抖动等。同时还可能伴有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等情况逐渐加重。 严重期表现:可出现昏迷、惊厥持续状态等严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脑型氧中毒可能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三、眼型氧中毒 1.发生情况:多见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氧的患者,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肺发育不成熟,往往需要长时间吸氧,是眼型氧中毒的高危人群。 初期表现:可能会出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的早期表现,眼底检查可见晶状体后有血管组织增生等改变。对于早产儿,在出生后长期吸氧过程中,定期的眼底检查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眼型氧中毒的迹象。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晶状体后纤维增生会逐渐加重,可能会影响视力,导致晶状体混浊等情况进一步发展。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失明,对于儿童来说,失明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025-10-11 13:43:45
  • 一氧化碳中毒现象

    一氧化碳中毒机制为CO经呼吸道吸入后与Hb结合成HbCO致Hb失携氧能力使组织缺氧,还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脑部对缺氧最敏感;临床表现分轻中重,轻度有头痛头晕等,中度有樱桃红皮肤和意识障碍,重度有深昏迷等;诊断依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血液HbCO测定;急救需脱离中毒环境并氧疗,轻中重度氧疗方式不同;预防要维护燃气设备、保障通风及装报警器;特殊人群中儿童敏感、孕妇影响胎儿、老年人病情进展快需早识别送医。 一、一氧化碳中毒机制 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吸入后,迅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HbCO的形成使Hb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CO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离子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进一步干扰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对脑、心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其中脑部对缺氧最为敏感。 二、临床表现 (一)轻度中毒 患者多有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脱离中毒环境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缓解,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多在10%~20%。 (二)中度中毒 除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加重外,患者皮肤黏膜呈现樱桃红色(为CO中毒特征性表现),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嗜睡、浅昏迷),HbCO浓度多在30%~40%。经吸氧治疗后可恢复,一般无明显后遗症。 (三)重度中毒 患者出现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呼吸循环衰竭等,HbCO浓度常高于50%。重度中毒可遗留痴呆、帕金森综合征、肢体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三、诊断方法 (一)接触史 有CO暴露史,如燃气泄漏、燃煤取暖密闭环境等。 (二)临床表现 具有樱桃红色皮肤、意识障碍等典型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HbCO测定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正常人体血液中HbCO浓度低于10%,中毒时可显著升高。 四、急救措施 (一)脱离中毒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处,松解衣领等束缚衣物,保持呼吸通畅。 (二)氧疗 轻度中毒可通过鼻导管吸入新鲜空气或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需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加速HbCO解离,促进CO排出,改善组织缺氧。 五、预防措施 (一)燃气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燃气热水器、炉灶等设备的气密性,确保排气管道通畅,避免CO泄漏。 (二)通风设施保障 居室内应安装有效的通风装置,尤其是冬季燃煤取暖时,需保持窗户微量开启,保证空气流通。 (三)使用报警器 在易发生CO中毒的场所(如厨房、地下室等)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预警CO浓度升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呼吸频率快、代谢活跃,对CO更敏感,且自我保护意识弱,家长需特别注意家居环境通风,定期检查燃气设备,避免儿童接触CO隐患。 (二)孕妇 孕妇发生CO中毒时,不仅自身缺氧会影响胎儿氧供,还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发育异常等,需紧急将孕妇转移至通风处并尽快就医,及时进行高压氧等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CO中毒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且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怀疑CO中毒,应尽早识别并送医,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器官功能支持。

    2025-10-11 13:43:10
  • 中暑发烧了怎么治疗

    中暑发烧需采取多步骤处理,首先脱离高温环境,然后进行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严重时及时就医,且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即先脱离高温环境,接着物理降温、补水电解质,严重送医,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要点来应对中暑发烧情况。 一、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中暑发烧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阴凉处、树荫下等,使其平卧,头部略抬高,以促进身体散热,避免继续受热加重病情。例如,夏季在户外活动时若出现中暑发烧迹象,应立即找一处相对凉爽且能避风的场所休息。 二、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体表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也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上述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外包裹一层毛巾。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力度要轻柔,且冰袋使用需更加谨慎。例如,1岁-3岁儿童中暑发烧时,用温湿毛巾轻轻擦拭颈部两侧、腋下等部位。 环境降温:可使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帮助散热,但要注意不能直接对着患者吹强风,以免造成体温骤降过快引发其他不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暑发烧患者,过度吹强风可能加重病情。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饮水,可给予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婴幼儿中暑发烧,由于其调节功能不完善,补水需谨慎,可少量多次喂服含电解质的补液。 三、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中暑发烧症状严重,如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意识模糊、抽搐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采取降温等急救措施。对于老年人中暑发烧,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更要及时送医;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中暑发烧患者,也需尽快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因中暑发烧而加重,在医院可以进行更全面的监测和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中暑发烧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处理儿童中暑发烧时,物理降温要更加温和,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降温方式。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例如,3岁以下儿童中暑发烧,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皮肤薄,酒精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中暑发烧后身体耐受能力差。要特别注意降温过程中的幅度和速度,防止因降温过快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根据老年人的心脏、肾脏等功能情况适当调整补液量和速度。比如,有心脏病的老年中暑发烧患者,补液过多过快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3.孕妇:孕妇中暑发烧需要格外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主要的降温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降温。转移到阴凉处后,要注意通风,同时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任何不当的处理都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2025-10-11 13:42:26
  •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和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原因包括生活环境中冬季燃煤取暖通风不良、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畅及工业生产中设备密封不严致CO泄漏;治疗需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纠正缺氧(吸氧、高压氧、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控制抽搐、防治并发症),且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毒有其特殊情况及治疗注意要点。 一、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CO),人体吸入CO后,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常见原因如下: 生活环境因素:冬季燃煤取暖时,若通风不良,如煤炉排烟管道堵塞、漏气,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通风不畅等,都可能导致室内CO浓度升高,使人吸入过量CO而中毒。例如在密闭的房间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且浴室通风极差时,就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工业生产因素:在冶金、化学、铸造等工业生产中,若生产设备密封不严,CO泄漏到工作环境中,工人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若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比如一些小型炼铁厂,工人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体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工作,就面临较高的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一旦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束缚,保持呼吸道通畅。 2.纠正缺氧 吸氧:立即给予吸氧治疗,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治疗手段,高压氧可以加速COHb解离,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迅速纠正组织缺氧。一般来说,高压氧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尤为重要。 机械通气:对于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昏迷、呼吸抑制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3.对症支持治疗 防治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改善脑代谢:使用胞磷胆碱等药物改善脑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控制抽搐:若患者出现抽搐,可使用地西泮等药物控制抽搐发作。 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一氧化碳更为敏感,且儿童在冬季可能更易因取暖不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儿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并尽快就医,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等各方面的变化,因为儿童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脑损伤等后遗症风险。 孕妇:孕妇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胎儿的氧供,导致胎儿缺氧,严重时可引起流产、早产或胎儿宫内窘迫等。孕妇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应尽快进行高压氧等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孕妇和胎儿的安全监测,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后更易加重基础疾病,如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老年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其心、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在使用药物等治疗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025-10-11 13:41: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