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严重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救治,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向 Ta 提问
郭贯成,外科主任医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从事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娴熟。能熟练完成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热衷于创伤急救工作及临床研究。
曾分别赴广州、北京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班学习。撰写并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一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2005年获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1年获赞比亚国家“五一”劳动奖。
展开-
气管异物的急救处理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站立位、卧位急救和婴儿的背部拍击法、胸部冲击法,特殊人群冲击位置不同,异物排出后也建议就医,要教育儿童预防异物吸入。 1.站立位急救: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2.卧位急救:让患者仰卧位,施救者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部,固定其胸廓,另一只手放在患者腹部,位置同站立位,然后快速向上冲击腹部,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气管异物急救法 1.背部拍击法:将婴儿面朝下,使其趴在施救者前臂上,施救者手臂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另一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力度适中,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2.胸部冲击法:若背部拍击法无效,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放在施救者大腿上,保持头低脚高,用两手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的胸部,进行5次胸部冲击,每秒约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对于肥胖患者或妊娠晚期接近预产期的孕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腹部冲击位置应改为胸骨中下1/3处,采用胸部冲击的方式。婴儿急救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造成婴儿肋骨骨折等损伤。 及时就医:即使异物已排出,也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因为可能存在气道黏膜损伤等情况,尤其是婴儿,气道较脆弱,更需密切观察。 预防为先: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进食时不要嬉笑、打闹、奔跑,家长应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食用整粒花生、瓜子、豆类等易导致异物吸入的食物。
2025-10-11 10:00:12 -
豆角中毒症状怎么办
豆角中毒是食用未煮熟的豆角引起的,其症状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严重者需洗胃治疗,并结合药物及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预防方法是彻底煮熟豆角,避免食用未成熟的。 1.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等。 其他症状:发热、畏寒、心慌等。 2.应对方法: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的豆角。 催吐:如果中毒症状较轻,可以用手指或筷子等刺激舌根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洗胃:如果中毒症状较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洗胃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止呕、止泻、止痛等。 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3.特殊人群: 孕妇:如果孕妇食用了豆角中毒,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毒素的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中毒。如果儿童食用了豆角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老人: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毒素的耐受性也较低,因此更容易中毒。如果老人食用了豆角中毒,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老人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4.预防措施: 食用豆角前,应将其彻底煮熟,以破坏其中的毒素。 避免食用未成熟的豆角。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餐具清洁。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豆角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豆角,以预防中毒的发生。
2025-10-11 09:59:48 -
消毒液中毒有哪些症状
经口、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消毒液均会中毒,经口摄入有局部刺激、消化道及全身中毒表现;经皮肤接触有局部皮肤表现及可能的全身中毒表现;经呼吸道吸入有呼吸道刺激及全身表现,不同人群中毒表现各有特点。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有血性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呕血、黑便,这是因为消毒液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胃肠道出血等情况。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后果。 全身中毒表现: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毒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肺功能。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中毒后全身中毒表现可能更隐匿且发展迅速,需密切观察。 经皮肤接触消毒液中毒的症状 局部皮肤表现:接触部位皮肤红肿、瘙痒、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儿童皮肤薄嫩,接触后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皮肤损伤表现,且儿童可能因瘙痒而搔抓,加重皮肤损伤。 全身症状:若经皮肤吸收毒物较多,也可出现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晕、乏力等,但相对经口摄入的症状可能较轻。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后可能迅速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需特别警惕。 经呼吸道吸入消毒液中毒的症状 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后立即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可伴有流涕、咽痛等。儿童呼吸道较窄,吸入毒物后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等严重情况,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 全身表现:随着毒物吸收,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吸入消毒液后病情可能加重,且恢复相对较慢。
2025-10-11 09:59:12 -
低钠低氯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低钠低氯性碱中毒可表现出多系统症状,神经肌肉系统有兴奋性增高表现,呼吸系统出现呼吸浅慢,消化系统有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有精神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且各系统表现有其病理生理基础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等。 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慢:机体通过呼吸调节来维持酸碱平衡,碱中毒时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导致呼吸浅慢。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调节机制,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出,从而使血液中碳酸浓度有所升高,以纠正碱中毒状态。但这种代偿是有限的,严重的低钠低氯性碱中毒时,呼吸浅慢可能会导致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等不良后果。对于老年患者,其呼吸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呼吸浅慢可能会对其氧合状态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 消化系统表现 胃肠道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与碱中毒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有关。例如,碱中毒可导致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进而引起恶心、呕吐等表现。在患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中,如慢性胃炎患者,低钠低氯性碱中毒可能会加重其原有的胃肠道不适症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进行评估和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症状:轻度碱中毒时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这是因为碱中毒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和神经递质的平衡。随着碱中毒程度的加重,可能会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大脑发育特点,对碱中毒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出现精神症状时可能更需要及时干预以避免对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对碱中毒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精神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恢复相对困难。
2025-10-11 09:58:39 -
秋葵会中毒吗
秋葵一般正常食用不会中毒,含丰富营养成分;特殊人群食用有注意事项,儿童适量食用,老年人有胃肠疾病要注意烹饪方式,过敏人群需避免食用或少量尝试观察反应。 秋葵的食用安全性 营养成分与正常食用:秋葵本身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在正常烹饪和适量食用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毒性物质导致中毒。例如,每100克秋葵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4毫克左右,还含有膳食纤维等,正常食用量下,这些营养成分不会引发中毒反应。 特殊处理情况:如果秋葵受到污染,比如被农药残留严重污染或者储存不当发生霉变等情况,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这不属于秋葵本身会中毒的情况,而是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导致的。 特殊人群食用秋葵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可以食用秋葵,但要注意适量。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较弱,过量食用秋葵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因为秋葵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过量摄入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例如,3-12岁儿童每次食用秋葵量建议控制在50-100克左右,并且要确保秋葵烹饪熟透,方便儿童消化。 老年人:老年人可以食用秋葵,秋葵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但老年人如果有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食用秋葵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软烂的烹饪方式,如煮、炖等,避免油煎、油炸等方式制作的秋葵加重胃肠道负担。例如,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食用凉拌秋葵可能会刺激胃黏膜,而煮秋葵相对更温和。 过敏人群:极少数人可能对秋葵过敏,过敏人群食用秋葵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如果有秋葵过敏史,应绝对避免食用秋葵;如果不确定是否过敏,可以先少量尝试,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2025-10-11 09: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