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急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及处理。
向 Ta 提问
侯宇虹,女,副主任医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博士,对于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能熟练处理,尤其擅长处理呼吸系统急症,在机械通气呼吸机的使用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国内中华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心肺复苏术的八个步骤是哪八个
首先判断环境安全,接着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无意识无呼吸时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取AED,儿童婴儿现场仅一名施救者先做5组心肺复苏再呼叫,然后实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按30:2比例重复操作,有AED则按步骤使用并注意儿童婴儿相关要求。 一、判断环境安全 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施救者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比如周围有车辆行驶危险、建筑物有坍塌风险等情况时,需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 二、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轻拍并呼喊患者,确认其有无意识,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是否存在,此过程应在10秒内完成。对于儿童和婴儿,可轻拍足跟并观察反应来判断意识,观察呼吸时要注意胸廓运动及是否有气息。 三、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AED 如果确认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应立即大声呼叫周围人员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儿童和婴儿如果现场只有一名施救者,应先进行5组(每组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后再去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AED。 四、实施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双膝跪地,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儿童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cm),婴儿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cm),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五、开放气道 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异物,如呕吐物、泥土等,然后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对于有颈部损伤风险的患者可采用双下颌上提法开放气道,儿童和婴儿应注意避免过度后仰导致气道梗阻加重。 六、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成人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约500-600ml,看到胸廓起伏即可;儿童和婴儿吹气时力度要适中,每次吹气量约为胸廓起伏即可,避免过度通气。 七、重复操作 按照30:2的比例(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或急救人员到来。在操作过程中要持续评估患者情况,儿童和婴儿的心肺复苏操作需特别注意力度和部位的准确性。 八、AED的使用(如果有AED) 将AED电极片按照图示粘贴在患者胸部,AED会自动分析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患者身体不接触的情况下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然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尤其要注意儿童和婴儿使用AED时电极片的粘贴位置和剂量等要符合儿童规格要求。
2025-10-11 12:00:11 -
热射病的症状是什么
热射病有核心症状高热,核心体温常达40℃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受高热影响不同;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等)和抽搐(儿童概率高、老人需防并发症);有循环系统症状,如低血压(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病者风险高)、心率异常(有心脏病史者易诱发严重心脏问题);还有其他系统症状,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呼吸系统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老年人相关系统症状损害更严重 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往往会升高到40℃及以上,这是其典型且关键的表现。正常人体温调节机制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热射病时,由于机体散热功能衰竭等原因,体温持续攀升。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高热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更容易引发惊厥等严重情况;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高热对其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 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患者可能无法正确回应外界刺激,这是因为高热等因素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发生热射病导致意识障碍的风险更高;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热射病时意识障碍可能更难恢复。 抽搐:部分热射病患者会出现抽搐症状,这是由于高热等因素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儿童热射病出现抽搐的概率相对较高,且需要特别关注,因为频繁抽搐可能进一步加重脑损伤;老年人抽搐时要警惕是否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循环系统症状 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高温导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原因引起。对于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热射病时出现低血压可能会加重心脏等器官的缺血缺氧,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心率异常:通常表现为心率加快,以试图维持机体的血液循环。但随着病情进展,心率可能会出现不规律等异常情况。有心脏病史的患者,热射病时心率异常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等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其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这是因为高温等因素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对于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的人群,热射病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需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这是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以及高热等因素影响了呼吸系统的功能。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较弱,热射病时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会对其呼吸功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2025-10-11 11:58:40 -
甲醇中毒的症状
甲醇中毒症状分阶段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潜伏期一般8-36小时有时更长;初期有头痛头晕等,中期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等,眼部有特征性视力减退等,重度中毒有呼吸等系统症状,还有消化系统及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潜伏期:一般为8~36小时,有时可长达48小时。在此期间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感轻微不适,如轻度头痛等,但也有患者无明显表现。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代谢和感知能力与成人不同,潜伏期可能表现不太典型,需密切观察。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初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失眠等症状。随着甲醇在体内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逐渐加重。例如,头痛可能从轻度逐渐变为较为剧烈的头痛,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与成人不同的表现,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头痛程度,但可通过行为变化体现。 中期:会出现烦躁、意识模糊、谵妄、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成人可能表现出明显的意识障碍进展,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时,更易出现惊厥等严重表现,且昏迷发生可能相对更快。 眼部症状:是甲醇中毒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甲醇在体内代谢为甲酸,甲酸可抑制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损害视神经和视网膜。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儿童眼部中毒表现可能更难早期发现,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描述视力变化,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仔细检查眼部功能来判断。 呼吸系统症状:重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这是由于甲醇中毒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呼吸系统功能。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甲醇中毒可能会加重肺部症状,而儿童本身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甲醇中毒时呼吸系统症状可能更易恶化。 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甲醇中毒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影响胃肠道功能。儿童消化系统相对脆弱,甲醇中毒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呕吐频繁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 代谢性酸中毒症状:甲醇中毒可导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表现为呼吸深快、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等。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其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可能更易出现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干预纠正酸中毒。 总之,甲醇中毒的症状多样,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表现有所差异,早期识别甲醇中毒的症状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2025-10-11 11:56:21 -
饮酒后应喝什么解酒
饮酒后可通过补充温开水稀释血液中酒精浓度、促进排尿来加快酒精排出,也可选择低糖含糖电解质饮料补充能量与电解质以缓解不适,还能适量喝西瓜汁加速酒精分解、饮橙汁抗氧化补水,儿童严禁饮酒误饮需就医,孕妇孕期及备孕应绝对避免饮酒且误饮需就医评估胎儿情况,老年人应选温和饮品并少量多次补水以防加重肝肾负担,有基础疾病者解酒需格外谨慎应优先温和补水或遵医嘱合理补充。 一、水 饮酒后身体因失水和酒精代谢会处于缺水状态,补充温开水是基础且有效的方式。水可稀释血液中酒精浓度,促进肾脏排尿,加快酒精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每次约150~200毫升,能持续为身体补充水分,维持正常生理代谢,需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风险。 二、含糖电解质饮料 运动饮料等含糖电解质饮料是较好选择。其中的糖分可补充因饮酒消耗的能量,电解质(如钠、钾等)能补充饮酒后丢失的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含糖电解质饮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酒后乏力、头晕等不适,帮助身体恢复状态,但应选择低糖或无糖版本,避免过多糖分摄入增加代谢负担。 三、果汁 1.西瓜汁:西瓜富含水分,且含有果糖,果糖能够参与酒精代谢过程,加速酒精在体内的分解。有临床观察发现,饮用西瓜汁后对缓解酒后口渴、头痛等症状有一定效果,可适量饮用,每次约200~300毫升。 2.橙汁:橙汁中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维生素C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酒精对机体的氧化损伤,同时其水分含量也能补充因饮酒丢失的水分,但同样需注意控制饮用量,避免糖分摄入过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严禁饮酒,若发生误饮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不存在所谓“解酒”饮品,应避免让儿童接触含酒精饮品。 2.孕妇:孕妇饮酒会严重危害胎儿健康,孕期及备孕期间应绝对避免饮酒,若不慎饮酒后无特殊“解酒”饮品可替代,需及时就医评估胎儿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老年人:老年人肝脏、肾脏等器官代谢功能下降,饮酒后更应谨慎选择饮品,优先选择温和的温开水、淡茶水等,避免饮用含糖量过高的饮料加重肝肾负担,补充水分时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以维持身体水盐平衡。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饮酒后解酒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温和补充水分的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水分及电解质补充,避免因不当饮用饮品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2025-10-11 11:54:09 -
二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分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有神经、呼吸症状;中度神经症状加重、呼吸加快加深等;重度有昏迷抽搐、呼吸浅慢骤停、循环功能受损等表现;慢性二氧化碳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致神经、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症状,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加重基础病患者病情。 1.轻度中毒: 神经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体内积聚,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例如,研究表明,轻度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从而出现上述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在脱离中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较快缓解。 呼吸系统:可能有呼吸稍加快的表现,这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试图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但此时呼吸深度可能变化不大。 2.中度中毒: 神经系统:除了轻度中毒的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步态不稳等情况。神经系统受影响进一步加重,大脑功能受到更明显的干扰。 呼吸系统:呼吸会进一步加快加深,口唇可能呈樱桃红色(这是因为碳氧血红蛋白形成导致,但二氧化碳中毒的樱桃红色表现不如一氧化碳中毒典型)。这是由于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更严重,机体为了排出更多二氧化碳而加强呼吸运动。 循环系统:心跳可能会增快,循环系统也受到一定影响,以维持机体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平衡。 3.重度中毒: 神经系统: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表现。大脑神经细胞受到严重抑制和损伤,导致意识障碍和异常运动。 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受到严重抑制,呼吸变得浅慢,甚至可能出现呼吸骤停。这是因为高浓度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产生了麻痹作用。 循环系统:血压可能下降,心律失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循环功能严重受损,影响全身的血液灌注。 慢性二氧化碳中毒症状 长期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可能出现慢性中毒症状。例如,神经系统方面可能有记忆力减退、失眠、精神萎靡等表现;呼吸系统可能有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悸等不适。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碳还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等产生一定影响,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情况。在儿童群体中,慢性二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环境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慢性二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例如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等。
2025-10-11 11: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