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急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及处理。
向 Ta 提问
侯宇虹,女,副主任医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博士,对于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能熟练处理,尤其擅长处理呼吸系统急症,在机械通气呼吸机的使用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国内中华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中暑如何饮食
中暑后要通过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高糖食物来促进恢复。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可饮用含电解质饮品和温开水;选择小米粥、软面条等主食,鸡蛋羹、豆腐等优质蛋白,黄瓜、西红柿、橙子等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高糖食物。 一、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1.多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中暑后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可适当饮用含有钠、钾等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溶液。例如,每升水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钾等电解质成分,能帮助快速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一般每小时可饮用500-1000毫升,具体量可根据中暑程度和个体情况调整。对于儿童中暑,要选择适合儿童的低渗口服补液盐,避免因电解质摄入不当加重肠胃负担。 2.多喝温开水:即使没有明显电解质丢失,也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帮助散热。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每次100-150毫升左右,每隔15-20分钟饮用一次,每天的饮水量应保证在2000-3000毫升左右,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二、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主食的选择:可选择小米粥、软面条等作为主食。小米粥容易消化,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给胃肠道造成过重负担。软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煮得软烂的面条便于消化吸收,例如可以煮一些蔬菜面条,加入少量青菜等,既补充了水分又提供了一定的营养。对于老年中暑患者,主食的选择更要注重软烂易消化,避免食用过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2.蛋白质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羹、豆腐等。鸡蛋羹富含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制作简单,口感嫩滑,适合中暑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豆腐也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来源,可采用清蒸、煮汤等方式烹饪,如白菜豆腐汤,既清淡又有营养。儿童中暑时,蛋白质的摄入要保证质量和量的合适,可选择鸡蛋、牛奶等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食物,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增加胃肠负担。 3.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橙子等。黄瓜和西红柿含水量高,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凉拌或清炒后食用。橙子富含维生素C,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可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但要注意对于糖尿病患者中暑时,要选择低糖的蔬菜水果,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食用量。蔬菜水果的摄入可以做成清淡的凉拌菜或者煮汤时适量添加,如菠菜蛋花汤中加入适量菠菜,既补充了维生素又增加了汤的营养价值。 三、避免食用的食物 1.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负担,中暑后胃肠功能本就较弱,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加重中暑症状。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会延缓胃排空时间,导致身体散热功能受到影响,不利于中暑的恢复,所以要避免食用这类食物。 2.高糖食物:高糖食物如糖果、甜品等,食用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高,然后又快速下降,容易造成身体能量供应不稳定,而且高糖食物会增加胃肠道的渗透压,影响水分的吸收,不利于中暑后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与平衡,因此要尽量避免食用高糖食物。
2025-10-11 13:41:14 -
小孩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中暑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时体温38℃-38.5℃左右,有皮肤潮红干燥、出汗异常、乏力头晕口渴等表现;中度时体温38.5℃-40℃,有恶心呕吐、头痛加剧、精神状态改变、肌肉痉挛、皮肤湿冷、心率加快等表现;重度时体温超40℃,有昏迷、抽搐、皮肤湿冷苍白、循环呼吸衰竭等表现,不同年龄小孩表现有差异,生活中需避免小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有基础疾病小孩更要注意,发现中暑要转移至阴凉处降温并就医。 一、轻度中暑症状 (一)体温变化 小孩轻度中暑时体温会有所升高,一般可达到38℃-38.5℃左右。这是因为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导致体温上升。 (二)皮肤表现 皮肤可能会变得潮红,触摸时感觉发热,同时可能伴有皮肤干燥的情况。这是由于体温升高,皮肤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但水分散失较多时皮肤就会干燥。另外,小孩可能会有出汗的情况,但出汗量可能不如正常散热时那么充足,因为汗腺功能在轻度中暑时开始出现一定障碍。 (三)全身不适 小孩会感觉乏力、头晕,可能还会有口渴的表现。这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水分丢失导致身体缺水,从而出现这些全身不适症状。 二、中度中暑症状 (一)体温进一步升高 体温可上升到38.5℃-40℃之间。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进一步紊乱,机体产热远远超过散热。 (二)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高温影响了胃肠道的功能。还可能有头痛加剧的情况,同时小孩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者精神萎靡。另外,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尤其是四肢的肌肉,这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引起肌肉兴奋性改变。 (三)循环系统表现 皮肤可能开始变得湿冷,这是因为机体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外周血管收缩,导致皮肤供血减少。心率会加快,以试图增加心输出量来满足机体在高温下的代谢需求,但此时心脏负担加重。 三、重度中暑症状 (一)体温极高 体温可超过40℃,而且可能持续升高,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严重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二)神经系统严重受损 可能会出现昏迷的情况,这是因为高温对大脑细胞造成了严重损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还可能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不自主强烈收缩,这是由于高热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 (三)循环与呼吸系统衰竭表现 皮肤湿冷且苍白,循环系统进一步衰竭,可能出现休克的表现,如血压下降等。呼吸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这是因为高温对呼吸中枢及肺组织等造成了严重损害。 对于小孩中暑,不同年龄的小孩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更不完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玩耍、户外活动时间过长等都容易导致小孩中暑。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中暑时病情可能会加重,所以这类小孩更需要避免高温环境。一旦发现小孩有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小孩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并及时就医。
2025-10-11 13:40:30 -
现场心肺复苏术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包括判断环境安全与评估患者、摆放患者体位、实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及持续操作监测,需注意不同人群(成人、儿童、婴儿)操作细节差异,按按压与通气比例持续循环操作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 一、判断环境安全并评估患者情况 1.判断环境安全:迅速到达患者身边,首要确保现场环境不存在对施救者和患者有进一步伤害的危险因素,如避免在车辆通行道路旁、有漏电隐患区域等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2.评估患者反应: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你怎么了”,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一般在5-10秒内完成评估。若患者无反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如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中国为120)。 二、摆放患者体位 将患者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如地板或硬板床,使患者仰卧位,头部、颈部、躯干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若患者可能有颈部损伤,应谨慎移动,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避免加重损伤。 三、实施胸外按压 1.确定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用掌根垂直按压患者胸部。 2.按压频率与深度: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儿童和婴儿的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1/3左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有节奏地进行按压,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 四、开放气道 1.清除异物:如果看到患者口中有异物,可采用手指清除法,用一只手的小鱼际肌按压患者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抬起患者下巴,然后用手指清除口腔内可见的异物,但动作要轻柔,避免将异物推得更深。 2.采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下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下颌骨向上抬起,使气道打开,一般抬起角度为患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对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改良推举下颌法,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五、进行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首先用按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包裹患者口唇,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每次人工呼吸通气量约500-600毫升。儿童和婴儿的通气量要适当减少,避免过度通气。 2.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配合:对于成人,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对于儿童和婴儿,单人施救时按压与通气比例也是30:2,双人施救时婴儿为15:2,儿童为30:2。 六、持续心肺复苏并监测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循环操作,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体征。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心肺复苏的操作力度和频率等。对于儿童和婴儿,由于其身体机能和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按压部位和力度的准确性,避免对儿童和婴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例如婴儿的胸骨相对较软,按压时要更轻柔且准确把握深度;儿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考虑其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心脏位置等与成人有差异,在确定按压部位等操作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025-10-11 13:38:26 -
食物中毒后吃什么调理
食物中毒后需从补充水分、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如苹果、香蕉)及关注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调理,以帮助身体恢复,特殊人群需依自身情况谨慎选择食物并密切观察状况,重者及时就医。 一、补充水分 食物中毒后身体易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选择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其中含有的钠、钾等电解质能帮助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加重脱水情况;成年人也应缓慢补充,防止急性胃扩张。 二、清淡易消化食物 1.米汤 食物中毒后胃肠功能较弱,米汤容易消化吸收。它能为身体提供一定能量,且不会给胃肠造成过重负担。可以将大米煮烂后,取上层清液饮用。对于婴幼儿,也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能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部分能量和水分。 2.稀粥 稀粥同样易消化,可在粥中加入少量青菜,如白菜、菠菜等,增加一些维生素摄入。但要注意粥不宜过稠,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对于老年人,稀粥是很好的调理食物,能帮助恢复胃肠功能;对于儿童,也可以适量食用,但要根据年龄和中毒后的胃肠耐受情况调整稀粥的浓稠度。 3.面条 煮得软烂的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清汤面。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在制作面条时,避免添加辛辣、油腻的调料。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食用,儿童食用时要注意将面条切碎,防止噎呛。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等成分,具有收敛作用,有助于缓解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症状。可以将苹果洗净后去皮,切成小块食用,也可以榨成苹果汁,但要注意果汁不要太凉。对于成年人,每天可食用1-2个苹果;儿童则根据年龄适量食用,一般每次半个到1个。 2.香蕉 香蕉富含钾元素等,能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钾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熟透的香蕉质地柔软,容易消化。成年人每天可吃1-2根香蕉;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避免噎呛,可将香蕉切成小段喂食。 四、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食物中毒后调理需更加谨慎,除了遵循上述食物选择原则外,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呕吐腹泻次数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持续呕吐、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中毒后更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糖分、盐分等含量。例如,糖尿病老人选择米汤、稀粥时,要避免添加过多糖分;高血压老人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面条等食物中调料的盐分含量要低。同时,老年人胃肠蠕动较慢,食物的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确保食物充分软烂。 孕妇:孕妇食物中毒后调理要格外小心,避免食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食物。在选择食物时,要确保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均衡。例如,苹果、香蕉等水果可以正常食用,但要注意清洗干净。如果孕妇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较重的情况,如剧烈呕吐、腹痛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关系到胎儿的健康,不能自行随意用药或盲目选择食物调理。
2025-10-11 13:37:31 -
小儿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中暑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有体温升高、一般表现及皮肤表现等症状,重度有体温极高、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症状;治疗包括现场急救(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医院治疗(静脉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惊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等)。 一、小儿中暑的症状 (一)轻度中暑症状 1.体温变化:小儿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这是因为中暑时身体散热机制紊乱,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调节失衡。 2.一般表现:可能出现口渴、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下小儿身体水分流失、能量消耗以及脑部供血供氧相对不足等原因引起。例如,在炎热户外玩耍较长时间后,小儿可能会感觉口渴想喝水,同时感到身体没劲,走路缓慢。 3.皮肤表现:皮肤可能会发红,触摸时温度比正常偏高,这是因为皮肤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但散热效果不佳导致皮肤温度升高。 (二)重度中暑症状 1.体温极高:体温可超过40℃,此时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严重紊乱,身体各项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高温对神经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导致神经功能异常。比如小儿可能会突然发生肢体抽搐,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3.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这是由于中暑导致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血液灌注不足引起。例如小儿脉搏会变得快而弱,血压测量值低于正常范围。 4.其他重要器官损伤表现: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表现,呼吸急促是因为身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恶心呕吐是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而休克则是病情严重,全身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的极端情况。 二、小儿中暑的治疗方法 (一)现场急救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小儿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树荫下等,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2.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帮助降温。例如用30-32℃的温水擦拭,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也可以给小儿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成分可以持续吸热,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 补充水分:如果小儿意识清楚,能配合饮水,可以少量多次给小儿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 (二)医院治疗 1.静脉补液:对于重度中暑小儿,往往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根据小儿的脱水程度和电解质丢失情况,补充合适的液体,例如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惊厥:如果小儿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会使用镇静药物来控制惊厥,如地西泮等,但要严格按照儿科用药原则和小儿的体重等情况来使用。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对于呼吸急促、循环不稳定的小儿,会进行吸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确保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例如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小儿吸氧,保证氧气供应,对于血压下降明显的小儿可能会使用多巴胺等药物来提升血压。
2025-10-11 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