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急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及处理。
向 Ta 提问
侯宇虹,女,副主任医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博士,对于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能熟练处理,尤其擅长处理呼吸系统急症,在机械通气呼吸机的使用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国内中华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一般成年人15°~30°,儿童和老人角度适当减小,特殊情况需更小角度。选择合适角度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和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做好评估、遵守操作规程、关注患者反应、提高穿刺技巧。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进针角度的选择却直接影响着输液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以下是关于静脉输液进针角度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般来说,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情况和输液目的等因素来确定。对于成年人,通常选择15°~30°的进针角度;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角度可适当减小;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血管较细或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小的进针角度。 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进针角度过大,可能会穿透血管后壁,导致药液外渗;如果进针角度过小,则可能会增加穿刺难度,影响输液速度。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患者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疾病状态等,以便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和角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穿刺部位的消毒、进针速度和深度等符合规范,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 3.关注患者的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疼痛、肿胀、回血情况等,及时调整进针角度或处理异常情况。 4.提高穿刺技巧:医护人员应通过不断练习和经验积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总之,静脉输液进针角度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巧,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原则之一。
2025-10-11 09:50:22 -
巴比妥类中毒是什么意思啊
巴比妥类中毒是机体摄入过量巴比妥类药物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中毒,分长效等四类,中毒机制是抑制中枢神经,初期兴奋后转抑制,严重可致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有中枢神经抑制、呼吸抑制、循环系统表现及体温降低等,儿童耐受性差病情进展快需立即就医,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易蓄积中毒要关注用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因蓄积中毒需谨慎用药并监测指标。 巴比妥类中毒是指机体因摄入过量巴比妥类药物而引发的中毒状况。巴比妥类药物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依据作用时长可细分为长效类(如苯巴比妥)、中效类(如异戊巴比妥)、短效类(如司可巴比妥)及超短效类(如硫喷妥钠)。其中毒机制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初期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征象,随后逐渐转为抑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 中毒症状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轻者呈现嗜睡、神志模糊状态,随着中毒程度加深可进展为昏迷; 呼吸抑制:可出现呼吸浅慢、潮气量减少等情况,超短效类药物中毒时呼吸抑制可能更为迅速出现; 循环系统表现:可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严重时可引发循环衰竭; 其他表现:还可能伴随体温降低等情况。 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巴比妥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中毒后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需高度警惕,一旦怀疑中毒应立即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等代谢功能减退,药物易在体内蓄积,更易发生巴比妥类中毒,需格外关注其用药情况及身体状况; 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者:此类人群药物代谢及排泄能力受限,更容易因巴比妥类药物蓄积而引发中毒,在用药时需谨慎评估,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2025-10-11 09:49:52 -
轻微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
轻微一氧化碳中毒需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立即开窗通风并转移至空气清新处;让患者安静休息,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这些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儿童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等,孕妇要监测自身和胎儿状况,老年人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将患者转移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确保其呼吸到新鲜空气,阻止一氧化碳继续进入体内。 休息与观察 安静休息: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温暖,避免其活动量过大,因为活动会增加身体耗氧量,可能加重不适。 密切观察症状:留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轻微中毒症状的变化情况。一般轻微一氧化碳中毒者可能仅表现为这些轻度不适,若症状在休息后能逐渐缓解,通常问题不大;但如果症状加重,如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需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一氧化碳的耐受性更差。发现儿童有轻微一氧化碳中毒迹象时,除了按上述步骤处理外,要更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一旦有异常需尽快送医。 孕妇:孕妇若发生轻微一氧化碳中毒,由于胎儿对缺氧较为敏感,要格外谨慎处理。应尽快转移到新鲜空气处,密切监测自身和胎儿的状况,如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胎心监测等检查,确保母婴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轻微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老年人发生轻微一氧化碳中毒后,除了进行基本的脱离环境、休息观察外,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1 09:49:24 -
气管异物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站立位、卧位急救和婴儿的背部拍击法、胸部冲击法,特殊人群实施时有部位调整要求,且无论哪种方法后都应尽快送医进一步检查处理。 1.站立位急救: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knees微弯。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急速用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约每秒1次。 2.卧位急救:让患者仰卧位,施救者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部,固定其胸廓,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用快速向上的冲击力挤压患者上腹部。 婴儿气管异物急救法 1.背部拍击法:将婴儿面朝下,使其身体趴在施救者forearm上,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手臂放在自己大腿上,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注意力度适中。 2.胸部冲击法:如果背部拍击法无效,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放在施救者大腿上,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用两手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的胸部,进行5次胸部冲击,每秒约1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对于肥胖患者或怀孕晚期的女性,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冲击的部位应改为胸部,即双手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进行冲击。婴儿在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内脏破裂等。 及时就医: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急救方法,在异物排出或患者呼吸恢复后,都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因为可能存在气道黏膜损伤等后续问题需要医生评估和处理。
2025-10-11 09:49:00 -
食物中毒想吐吐不出来怎么办
食物中毒想吐吐不出来时,若时间短且意识清可尝试催吐但需注意特殊人群;要补充水分防脱水;及时就医评估,告知医生基础病情等;等待就医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儿童观精神状态,老年人关注生命体征。 一、催吐处理 如果食物中毒时间较短(一般在进食后1-2小时内),且意识清楚,可尝试催吐。可以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反射。但要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不要自行催吐,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催吐可能存在误吸等风险;对于老年人,催吐需谨慎,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身体机能下降等情况,催吐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二、补充水分 无论是否进行催吐,都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以补充因呕吐丢失的电解质。如果是儿童,要注意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导致呕吐加重;老年人饮用淡盐水时也要注意速度和量,防止心脏等器官负担过重。 三、就医评估 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评估。医生会根据食物中毒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能会进行洗胃等操作。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食物中毒想吐吐不出来时,要告知医生基础病情,因为可能需要特殊的处理方式来兼顾基础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情况;孕妇发生这种情况时,就医更为紧急,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任何不适都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四、观察症状变化 在等待就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呕吐的频率、程度,是否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其他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要立即告知身边的人并加快就医进程。对于儿童,要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哭闹不安等情况;老年人要关注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心率等。
2025-10-11 09: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