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急性中毒,心脑血管危急重症,发热类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性中毒,心脑血管危急重症,发热类疾病的诊治。展开
  • 慢性酒精中毒晚期什么症状

    慢性酒精中毒晚期可引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症状及营养代谢障碍相关症状,对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影响特殊,护理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神经系统可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震颤谵妄等;消化系统有肝脏肝硬化及胰腺相关症状;心血管系统可致酒精性心肌病;营养代谢方面有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不同特殊人群受影响不同,护理需关注相应情况。 消化系统症状 肝脏方面,慢性酒精中毒晚期常发展为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如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水(腹部膨隆)、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还会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可破裂出血,导致呕血、黑便等,这是由于长期酒精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内血管结构重建,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所致。胰腺也会受到影响,慢性酒精中毒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为腹泻、脂肪泻等,因为胰腺分泌的胰酶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脂肪的消化)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慢性酒精中毒晚期可导致心肌病,即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会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表现。早期可能有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全心衰竭的表现。这是因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影响心肌的正常代谢和收缩功能,长期作用下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 营养代谢障碍相关症状 由于长期饮酒,患者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导致多种营养代谢障碍相关症状。例如,维生素缺乏相关症状,维生素B缺乏可引起韦尼克脑病,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精神障碍;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坏血病表现。同时,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体重下降,这是因为酒精提供的热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且营养物质吸收利用障碍,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慢性酒精中毒晚期的上述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恢复能力较差。例如,肝脏和肾脏对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代谢、排泄功能下降,会使酒精在体内蓄积更久,加重对各器官的损害。在护理老年人慢性酒精中毒晚期患者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女性:女性对酒精的代谢速度可能与男性不同,慢性酒精中毒晚期对女性各器官的损害可能有其特殊性。例如,女性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在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应更加关注肝脏功能的监测。而且女性在妊娠相关的特殊情况下若有慢性酒精中毒晚期情况,对胎儿的影响更大,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严重后果,所以有妊娠可能的女性应严格避免酒精摄入。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慢性酒精中毒晚期会进一步加重原有病情。例如,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酒精性心肌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可能会使血压波动更大,病情更难控制。在治疗和护理这类患者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有疾病和酒精中毒晚期的双重影响,制定更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2025-10-11 13:42:44
  • 酒精中毒的表现

    酒精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酒精中毒有兴奋期(血液酒精浓度达1.1mmol/L时表现)、共济失调期(达3.3mmol/L时表现)、昏迷期(超8.7mmol/L时表现);慢性酒精中毒在神经系统可致周围神经炎、Wernicke脑病,消化系统有胃炎、肝硬化,心血管系统可引发酒精性心肌病等。 酒精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酒精中毒有兴奋期(血液酒精浓度达1.1mmol/L时表现)、共济失调期(达3.3mmol/L时表现)、昏迷期(超8.7mmol/L时表现);慢性酒精中毒在神经系统可致周围神经炎、Wernicke脑病,消化系统有胃炎、肝硬化,心血管系统可引发酒精性心肌病等。 一、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 (一)兴奋期 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1.1mmol/L(50mg/dl)时,会出现眼部充血、面色潮红或苍白、头晕、欣快、言语增多等表现,此时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易感情用事。年龄较小的儿童若误服酒精,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更快出现类似兴奋表现,但程度可能与成人不同。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可能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对较高,兴奋期表现可能不典型。 (二)共济失调期 血液酒精浓度达到3.3mmol/L(150mg/dl)时,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言语含糊不清,眼球震颤。此时驾驶人员若处于该状态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在相同酒精摄入量下,共济失调表现可能更明显且恢复更慢。 (三)昏迷期 当血液酒精浓度超过8.7mmol/L(400mg/dl)时,患者进入昏迷状态,表现为沉睡、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会出现深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抑制而危及生命。婴幼儿误服酒精后更易迅速进入昏迷期,且可能伴随体温调节紊乱等情况,需紧急处理。 二、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 (一)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减退、痛觉过敏等,是由于酒精影响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导致神经受损。长期饮酒的中老年人更易发生周围神经炎,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下降。 2.Wernicke脑病: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者,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外展受限、共济失调及精神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这是由于酒精干扰了硫胺素的代谢,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代谢障碍。 (二)消化系统 1.胃炎:长期饮酒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饮酒者,胃炎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幽门螺杆菌与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有协同作用。 2.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表现。男性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肝硬化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因为男性在社会交往中饮酒机会可能更多。 (三)心血管系统 长期酒精摄入可导致心肌损害,引发酒精性心肌病,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力衰竭。有高血压病史的饮酒者,酒精会加重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025-10-11 13:41:14
  • 老鼠药中毒症状

    灭鼠剂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灭鼠剂中抗凝血类潜伏期1-3天,早期有出血倾向,后期可致内脏或颅内出血;有机氟类早期有神经、心血管症状;中枢神经兴奋类有消化、神经症状;慢性灭鼠剂起病隐匿,症状与长期少量出血或器官受损相关,儿童及有基础病史者情况更复杂严重。 一、急性灭鼠剂中毒症状 (一)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1-3天,偶有短至数小时或长达10天者。 2.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如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常见于暴露部位或受压部位,如下肢、臀部等;牙龈出血、鼻出血也较为常见。对于儿童而言,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瘀斑可能更容易被发现,且儿童的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儿童有碰撞等情况,可能会加重出血表现。 3.后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咯血提示呼吸道出血;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这对儿童的生命威胁极大,因为儿童的颅内代偿空间较小,颅内出血容易迅速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危及生命。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会加重其出血倾向,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 (二)有机氟类灭鼠剂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抽搐,抽搐多为全身性、强直性抽搐,可反复发作。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抽搐可能更容易诱发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在生活方式上,如果儿童处于兴奋或受到刺激的环境中,可能会加重抽搐发作。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有机氟类灭鼠剂中毒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儿童的心血管系统相对脆弱,心律失常可能对其心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三)中枢神经兴奋类灭鼠剂(如磷化锌)中毒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口服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口腔有蒜臭味,这是磷化锌在胃内与胃酸作用产生磷化氢和氯化锌所致。随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能含有血性物质。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烦躁不安,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等。儿童的神经系统对磷化锌的毒性更敏感,惊厥可能导致脑缺氧,进而影响脑发育,所以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惊厥。 二、慢性灭鼠剂中毒症状 慢性灭鼠剂中毒相对起病较为隐匿,一般是长期小剂量接触后逐渐出现症状,其症状表现与长期少量出血或器官功能受损有关,如长期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可能会导致慢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等,儿童长期慢性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对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慢性灭鼠剂中毒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器官功能损害,如本身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肝脏功能。

    2025-10-11 13:40:30
  • 附子中毒怎么办

    发生附子中毒后,首先要立即停止接触附子,然后分步骤进行清除尚未吸收毒素(包括催吐、洗胃)、促进已吸收毒素排出(补液利尿、血液净化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心脏监护处理、呼吸支持、其他对症处理),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特别注意事项。 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素 催吐: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且距离中毒时间较短(一般在1-2小时内),可以尝试让患者饮用大量温水,然后用手指、压舌板等刺激其咽部进行催吐,将胃内尚未吸收的附子毒素吐出,重复多次直到呕吐物接近清水样。但需要注意,对于昏迷、惊厥、服毒后已发生呕吐且呕吐物为血性、抽搐以及孕妇等情况不宜催吐。 洗胃:如果催吐效果不佳或中毒时间稍长,应尽快送往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洗胃操作。一般在中毒后4-6小时内洗胃效果较好,通过洗胃机用生理盐水或2%-4%鞣酸溶液等合适的洗胃液进行洗胃,彻底清除胃内残留的附子成分。 促进已吸收毒素的排出 补液利尿:就医后,医生会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大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已吸收的毒素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脱水情况等调整补液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以上。 血液净化治疗:对于中毒症状较重、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会考虑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更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附子毒素。例如,血液灌流可以通过吸附剂吸附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快速降低血液中毒素浓度。 对症支持治疗 心脏监护与处理:附子中毒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医生会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如果出现心律失常,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进行处理,如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能会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提升心率,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 呼吸支持: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会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措施,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保证机体氧供。 其他对症处理:对于出现惊厥的患者,会使用镇静药物控制惊厥;对于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的患者,会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 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附子毒素的耐受性更差,发生中毒后病情变化往往较快。在处理儿童附子中毒时,催吐、洗胃等操作要更加谨慎,需由专业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医护人员要高度警惕病情恶化。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尤其是肝肾功能下降,附子中毒后毒素代谢排出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补液速度和量的调整,避免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并且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发生附子中毒情况较为特殊,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在处理时,要权衡解毒治疗与胎儿安全的关系,洗胃等操作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后谨慎进行,用药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明显致畸、致流产等不良影响的药物,需由多学科(产科、急诊科等)共同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5-10-11 13:39:17
  • 咖啡因中毒是什么症状

    咖啡因中毒会出现多种症状,神经系统有兴奋激动、震颤、头痛、惊厥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还会出现尿频、脱水等其他症状,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采取措施,严重时就医处理。 兴奋激动:摄入过量咖啡因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表现为过度兴奋、烦躁不安,患者可能难以安静下来,情绪易波动,可出现坐立不安等表现。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比成人更易出现过度兴奋的情况,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咖啡因的耐受性相对较低,比如一些本身活泼好动的儿童,在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后可能会出现异常的过度躁动。 震颤: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震颤,常见的有手部震颤,严重时可能影响精细动作,如拿东西不稳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下降,在咖啡因中毒时更容易出现震颤症状,且震颤可能相对更明显、持久。 头痛:咖啡因过量可能引发头痛,这是因为咖啡因会影响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头痛。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头痛症状,但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人来说,摄入咖啡因后更易诱发头痛发作,因为偏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咖啡因的刺激可能会触发偏头痛的发作机制。 惊厥:严重的咖啡因中毒可能导致惊厥,这是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发生惊厥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摄入咖啡因后,由于咖啡因对大脑神经元的刺激,也更容易诱发癫痫发作导致惊厥。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患者会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因为咖啡因能刺激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对于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心悸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因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相对较弱,咖啡因的刺激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 血压升高:咖啡因可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调节机制存在一定问题,摄入咖啡因后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如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咖啡因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导致恶心、呕吐。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胃炎患者,摄入咖啡因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因为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本身就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咖啡因的刺激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和胃肠道的不适。 其他症状 尿频: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会使排尿次数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肾功能有所减退,尿频症状可能会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夜间频繁起床排尿,影响睡眠质量,而且老年人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相对较弱,频繁排尿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脱水:由于尿频导致水分丢失过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引起脱水。儿童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脱水症状可能出现得更快、更明显,脱水会导致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严重脱水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器官功能。 如果出现咖啡因中毒相关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停止摄入含咖啡因的物质,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1 13:37: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