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急性中毒,心脑血管危急重症,发热类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性中毒,心脑血管危急重症,发热类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一氧化碳中毒的检查

    一氧化碳中毒的检查包括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是诊断特异性指标,不同中毒程度含量不同)、血气分析(可检测相关指标反映中毒后呼吸功能受损情况,儿童及有基础病患者解读需考虑特殊情况)、头颅CT检查(重度中毒患者可发现脑部病变,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不同意义)、脑电图检查(可出现弥漫性低波幅慢波,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对有神经系统基础问题患者有意义)。 一、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原理: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立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通过测定血液中COHb的含量可以明确是否存在一氧化碳中毒以及中毒的严重程度。 意义:是诊断一氧化碳中毒的特异性指标。正常人血液中COHb含量在1%-10%,轻度中毒时COHb可高于10%-20%,中度中毒时COHb可高于30%-40%,重度中毒时COHb可高于50%。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该指标的异常都具有诊断价值,例如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即使COHb含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因为其本身的心肺功能储备可能较差,更容易受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 二、血气分析 指标及意义:可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血氧饱和度(SaO)等指标。一氧化碳中毒时,PaO可降低,SaO也会相应降低,PaCO早期可正常,重度中毒时可升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呼吸功能与成人不同,血气分析的结果解读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的正常PaO范围较成人低,所以在判断儿童一氧化碳中毒程度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相关正常范围来综合分析。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的PaO、SaO等基础值可能就偏低,一氧化碳中毒会进一步加重其缺氧状态,血气分析能更精准地反映其呼吸功能受损情况。 三、头颅CT检查 适用情况及意义: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基底节区缺血性软化灶等病变,头颅CT检查可以发现这些影像学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头颅CT有助于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脑部病变,例如儿童可能出现的白质病变等情况。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可能诱发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加重,头颅CT能帮助明确脑部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四、脑电图检查 表现及意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可出现弥漫性低波幅慢波,与缺氧性脑病的进展程度相关。不同年龄的患者脑电图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脑电活动本身处于发育阶段,一氧化碳中毒后脑电图的改变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阶段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的程度。对于有癫痫病史等神经系统电生理基础问题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影响其脑电图的基线,进一步了解其脑电活动情况,有助于评估中毒对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是否会诱发癫痫等发作。

    2025-10-11 13:07:54
  • 休克的分类有哪些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包括肺栓塞、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不同类型休克各年龄均可发生,且不同年龄、不同病因有相应特点。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1.失血性休克:多因大量失血引起,如外伤致大血管破裂、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若为外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血容量相对较少,失血后症状出现更迅速。例如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大量失血,会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灌注不足。 2.失液性休克:常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情况,导致大量体液丢失,细胞外液容量迅速减少,引起休克。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受损,大量体液渗出,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发生失液性休克,不同年龄的烧伤患者,其体液丢失的代偿能力不同,儿童相对更易出现体液平衡紊乱。 二、心源性休克 1.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如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年龄段均可发生,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休克。 2.心律失常:严重的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输出量骤降,引发心源性休克,各年龄均可发生,例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在儿童中也可能出现,导致心脏射血不足。 3.心脏压塞:因心包积液等原因使心包内压力急剧升高,心脏舒张受限,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休克,各年龄均可发生,不同年龄的病因可能有所不同,如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导致心包积液。 三、分布性休克 1.感染性休克: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休克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如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等可引发感染性休克。 2.过敏性休克:是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等过敏原发生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迅速发生,各年龄均可发生,如对青霉素过敏者,使用青霉素后可能立即出现过敏性休克,需要迅速抢救。 3.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外伤、脊髓损伤等引起,导致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各年龄均可发生,例如脊柱外伤导致脊髓损伤可能引发神经源性休克。 四、梗阻性休克 1.肺栓塞: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导致休克,各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由于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肺栓塞。 2.心包填塞:同前面心源性休克中提到的心脏压塞,也属于梗阻性休克的一种情况,因心包内液体等积聚导致心脏受压,影响心脏功能,引起休克,各年龄均可发生。 3.张力性气胸:因肺泡破裂等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并积聚,压迫肺组织和心脏,影响肺通气和心脏功能,引起休克,各年龄均可发生,如外伤导致的张力性气胸可引发梗阻性休克。

    2025-10-11 13:05:41
  • 甲醛中毒症状表现

    甲醛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毒有眼部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儿童眼刺激更明显、成人有相应症状,高浓度吸入可致支气管痉挛等)、呼吸系统症状(轻度有啰音等、重度有严重肺水肿表现);慢性中毒有神经系统症状(儿童记忆力等受影响、成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呼吸道炎症)、免疫系统症状(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皮肤症状(接触可致过敏性皮炎)。 一、急性甲醛中毒症状 1.眼部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儿童:儿童的呼吸道相对更娇嫩,甲醛中毒时眼部刺激更为明显,可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泪,这是因为甲醛刺激眼结膜,导致结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同时,上呼吸道受刺激表现为咽喉部不适、疼痛,儿童可能会频繁咳嗽,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但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不适,这是由于甲醛气体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反射。 成人:成人急性甲醛中毒时,轻度的会有眼刺痛、流泪,咽干、咽痛等症状。如果是吸入高浓度甲醛,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痉挛和哮喘发作,成人可能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甲醛刺激气道,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影响通气功能。 2.呼吸系统症状 轻度中毒:胸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啰音或哮鸣音,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这是肺部受到甲醛刺激后出现炎症反应的表现,肺纹理增多是肺部血管周围组织炎症水肿等导致的影像学改变。 重度中毒:会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胸部听诊有散在的湿性啰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弥漫性间质和肺泡性阴影,提示出现了严重的肺水肿,甲醛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到肺泡和间质,引起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 二、慢性甲醛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 儿童:慢性甲醛中毒的儿童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这是因为甲醛影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和信息传递。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由于甲醛对神经系统的慢性损害,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成人:成人慢性甲醛中毒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会影响大脑皮质的功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等,从而出现上述神经系统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 可出现慢性呼吸道炎症,如咳嗽、咳痰,病情迁延不愈。这是因为甲醛持续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的慢性炎症,分泌功能亢进,导致咳嗽、咳痰。 3.免疫系统症状 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甲醛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使儿童和成人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4.皮肤症状 皮肤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表现。儿童皮肤较薄嫩,更容易受到甲醛的刺激而发生过敏反应,成人皮肤接触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这是由于甲醛作为过敏原引起皮肤的变态反应。

    2025-10-11 13:04:38
  • 心肺复苏(CPR)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的适当时间以及通气量是多少

    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每次吹气适当时间、通气量及不同人群特殊考虑,每次吹气约1秒,成人通气量700-1100毫升、儿童400-600毫升、婴儿200-300毫升,成人要保证面部贴合紧密,儿童注意力度和根据年龄把握通气量,婴儿操作需轻柔精准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一、每次吹气的适当时间 在心肺复苏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约1秒钟。这样的时间设置是为了能让足够的气体进入患者肺部,同时避免吹气时间过长导致胃扩张等不良情况。例如相关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指出,每次人工呼吸的吹气时间需至少1秒,以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 二、每次吹气的适当通气量 1.成人通气量:对于成人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通气量约为700-1100毫升,大致相当于胸廓有明显起伏即可。有研究表明,这样的通气量能够满足成人在心肺复苏时的氧合需求,保证患者体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2.儿童通气量:儿童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通气量要适当减少,每次通气量约为400-600毫升。这是因为儿童的胸廓等生理结构与成人不同,过大的通气量可能会对儿童的肺部等造成损伤,而合适的通气量能在保证氧合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型来大致估算通气量,以胸廓出现可见起伏为判断标准。 3.婴儿通气量:婴儿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通气量约为200-300毫升。婴儿的肺部非常娇嫩,过小的通气量无法满足氧合需求,过大的通气量又会对其造成损伤,所以严格控制通气量至关重要,同样以胸廓有适当起伏作为判断通气量合适的依据。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成人:成人在心肺复苏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除了要保证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通气量700-1100毫升外,还需注意施救者与患者的面部贴合要紧密,避免漏气,以保证通气效果。如果成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通气量和吹气时间可能需要在遵循基本指南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但总体仍要以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为核心。 2.儿童:儿童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特别注意施救者的力度,因为儿童的胸部相对脆弱。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准确把握通气量,年龄较小的儿童通气量要更低。同时,如果儿童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等病史,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除了关注通气量和吹气时间外,还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密切观察儿童对通气的反应,如胸廓起伏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3.婴儿:婴儿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救者的操作要极其轻柔。由于婴儿的气道非常狭窄,每次吹气的时间和通气量都要精准控制。如果婴儿有早产等特殊情况,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通气量和吹气时间的把握要更加严格遵循精确的标准,以防止对婴儿未发育完全的肺部等器官造成损伤,并且要密切监测婴儿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2025-10-11 13:03:15
  • 儿童铅中毒的症状如何检测铅中毒

    儿童铅中毒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症状,检测方法有血液铅检测(原理是用技术测血铅含量,超100μg/L可能铅中毒,适用怀疑铅中毒儿童)、尿铅检测(测尿液铅含量,受饮水量等影响,可作辅助手段)、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检测(辅助诊断,FEP升高需结合其他结果)、X线骨铅测定(反映铅蓄积,复杂且有辐射风险,非常规筛查),要注意儿童检测舒适及避免铅源,及时对有症状或风险儿童检测。 铅中毒的检测方法 血液铅检测 检测原理:通过采集儿童的静脉血或末梢血,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技术测定血液中的铅含量。血液铅浓度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通常被认为有铅中毒的可能。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血铅浓度与儿童的神经行为功能等密切相关,血铅升高会对儿童的认知、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准确检测血液铅含量可以明确儿童是否处于铅中毒状态。 适用人群:所有怀疑有铅中毒可能的儿童,尤其是有上述铅中毒相关症状的儿童,以及生活在可能接触铅环境中的儿童,如居住在老旧含铅油漆房屋附近、经常接触含铅玩具等的儿童都应进行血液铅检测。 尿铅检测 检测原理:测定尿液中的铅含量,尿铅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铅的负荷情况。一般来说,尿铅的检测需要收集儿童的24小时尿液,然后进行检测分析。正常情况下,尿铅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当尿铅升高时提示体内铅代谢异常,可能存在铅中毒。不过,尿铅的水平会受到饮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适用人群:对于一些不能很好配合静脉采血的儿童,或者需要动态观察体内铅负荷情况时,尿铅检测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但相对血液铅检测,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可能会略有不同。 其他检测方法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检测:FEP检测也是辅助诊断铅中毒的方法之一。铅中毒时,铅会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导致FEP蓄积,从而使血液中FEP水平升高。不过,FEP升高还可见于其他一些情况,如缺铁性贫血等,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例如,在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中,FEP检测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指标,当FEP升高且血铅升高时,更支持铅中毒的诊断。 X线骨铅测定: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测定骨铅含量,骨铅是铅在骨骼中的沉积形式,骨铅含量能够反映较长时间内铅的蓄积情况。但这种检测方法相对复杂,且有一定的辐射风险,一般不作为常规的铅中毒筛查方法,多用于研究等情况,对于临床诊断铅中毒主要还是以血液铅等检测为主。 温馨提示:在进行铅中毒检测时,对于儿童要尽量选择温和、舒适的检测方式,减少儿童的不适感。同时,家长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避免儿童接触铅源,如定期对儿童居住环境进行铅检测,确保儿童生活在铅污染低的环境中,对于有铅中毒症状或有铅接触风险的儿童要及时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铅中毒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1 13:01: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