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系,201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修,2016年美国纽约州SYRACUSE CITY ST. JOSEPHˊS HOSPITAL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口腔内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在牙齿美容修复、疑难根管显微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展开-
腮腺位置的症状有哪些
腮腺相关病症局部有以耳垂为中心肿胀、皮肤红肿、按压压痛等表现,全身可伴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儿童患病症状易被忽视或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并保证休息吃清淡易咀嚼食物避酸性,成年患者要及时就诊排查病因配合检查,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格外重视告知病史并密切监测遵医嘱规范处理。 一、局部症状 1.肿胀:腮腺位于面部两侧,耳垂周围区域是其主要位置。当腮腺出现问题时,常见局部肿胀表现,例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多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胀,肿胀可逐渐累及周围组织,质地韧,边界不清。 2.红肿:腮腺部位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现象,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进而引起皮肤外观改变,红肿区域温度可能较周围正常皮肤升高。 3.压痛:按压腮腺所在区域时可感觉到明显疼痛,这是因为腮腺组织发生炎症等病变时,局部神经受到刺激或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所致。 二、全身伴随症状 1.发热:部分腮腺相关疾病可伴有发热表现,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0℃左右,发热程度与腮腺炎症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关联。 2.全身不适: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腮腺病变引发的机体炎症反应波及全身,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状态,导致患者感觉身体疲倦、对进食缺乏兴趣等。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 儿童患腮腺相关疾病时,症状可能相对更易被忽视或表现不典型。例如儿童患流行性腮腺炎时,除了腮腺肿胀等局部表现外,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如高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腮腺部位情况,若发现肿胀、发热等表现,应及时就医,且儿童在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咀嚼的食物,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刺激腮腺分泌,加重疼痛等不适。 成年群体 成年患者患腮腺疾病时,局部症状可能相对较儿童更易察觉,但也需关注全身情况。若出现腮腺部位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如排查是否为腮腺肿瘤等情况,成年患者在就医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腮腺出现症状时需格外重视。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腮腺炎症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相关,病情可能更复杂,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基础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且这类人群在患病期间需更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进行规范处理。
2025-10-14 14:59:42 -
拔牙的最佳时间
儿童拔牙需综合考虑,滞留乳牙继承恒牙萌出且乳牙松动明显时可拔,严重根尖周病等炎症控制后可拔;成人非急性炎症期,身体状况良好、女性避开月经期时较宜拔牙,智齿萌出异常或常引起冠周炎者炎症消退后可拔;妊娠期女性妊娠前3月和后3月不宜拔牙,4-6月需谨慎;患系统性疾病者,心脏病心功能不稳定期、糖尿病血糖过高时不宜拔牙,心功能稳定、血糖控制良好时可在评估后拔牙。 一、儿童拔牙的最佳时间 儿童拔牙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若为滞留的乳牙,当继承恒牙已萌出,乳牙未按时脱落时,应及时拔除,一般在恒牙萌出方向正常,乳牙松动明显时即可拔除,此时利于恒牙正常萌出排列。若儿童患有严重的根尖周病等需拔牙的情况,在炎症控制后可考虑拔牙,一般急性炎症期不建议拔牙,避免炎症扩散。 二、成人拔牙的最佳时间 (一)非急性炎症期 1.健康状况良好时 一般来说,成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发热、血常规等检查无明显感染指标异常时是拔牙的较好时机。例如,患者没有感冒、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血糖控制在相对平稳的水平(空腹血糖一般<8.8mmol/L)时,可选择合适时间拔牙,这样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因为月经期间女性身体的凝血功能会有一定变化,拔牙后出血的风险可能增加,一般建议月经结束后3-7天左右拔牙较为合适。 (二)智齿拔牙时间 对于萌出异常、经常引起冠周炎的智齿,一般在炎症消退后(急性冠周炎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脓肿形成等情况时需先进行局部冲洗、消炎等处理,待炎症缓解后)可考虑拔牙。如果智齿位置较正,有对颌牙且有正常咬合关系,也可在评估后选择合适时间拔除。 三、特殊人群拔牙的时间考量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因为前3个月拔牙可能引起流产,后3个月拔牙可能引起早产。在妊娠4-6个月时,若必须拔牙,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时期,且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操作时要轻柔,减少对孕妇的刺激。 (二)患有系统性疾病的人群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若处于心功能不稳定期,如最近有心肌梗死发作史、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不宜拔牙。心功能相对稳定时,需在心内科医生评估允许后,选择合适时间拔牙,拔牙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拔牙前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良好的水平(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8.8mmol/L以下),避免因血糖过高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拔牙后要注意口腔卫生和血糖监测。
2025-10-14 14:59:12 -
上床睡觉时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睡觉时流口水可由口腔卫生不佳、结构异常刺激唾液分泌或影响闭合,趴着等特殊睡姿压迫致唾液难吞咽,脑部神经病变、面神经麻痹影响神经控制或面部肌肉运动,部分药物致唾液分泌亢进,婴幼儿唾液腺发育及吞咽功能不完善,老年人肌肉松弛、神经控制能力下降,过度疲劳使神经调节受影响、睡眠过深致吞咽反射减弱等因素引发。 一、口腔相关因素 1.口腔卫生状况:若口腔卫生不佳,存在食物残渣、牙菌斑等,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且口腔内环境异常可能影响唾液正常吞咽,进而导致睡觉时流口水。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食物残留易引发口腔炎症,进一步促使唾液分泌增加。 2.口腔结构异常:牙齿畸形(如龅牙等)会使口腔闭合困难,假牙不合适也可能导致口腔无法良好闭合,睡觉时唾液易流出;此外,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炎症性疾病,因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同时炎症可能影响吞咽反射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流口水现象。 二、睡姿影响 趴着睡等特殊睡姿会压迫面部肌肉,影响唾液的正常吞咽过程,使得唾液更容易流出。正常情况下,人体在睡眠中吞咽反射会减弱,但合适的睡姿有助于维持口腔的正常闭合状态,而不当睡姿破坏了这种状态,便增加了流口水的几率。 三、神经调节因素 1.脑部神经病变:脑部神经发生病变(如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可能影响对唾液吞咽的神经控制,导致吞咽反射异常,使得唾液不能及时被吞咽而流出。例如,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病变,进而出现睡觉时流口水情况。 2.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会影响面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包括影响口腔的闭合功能,使得唾液无法被有效控制而流出。 四、药物因素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导致唾液分泌增多。例如,部分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会引起唾液分泌亢进的不良反应,从而增加睡觉时流口水的可能性。 五、年龄相关因素 1.婴幼儿:婴幼儿唾液腺发育尚不完善,唾液分泌量相对较多,且吞咽功能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所以较易出现睡觉时流口水现象,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2.老年人:老年人肌肉松弛,包括口腔周围肌肉,可能导致口腔闭合不全,同时神经系统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唾液吞咽的控制能力下降,因而更容易出现睡觉时流口水情况。 六、生活方式影响 1.过度疲劳:人体过度疲劳时,神经调节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吞咽反射会进一步减弱,使得唾液不能及时被吞咽,增加流口水的风险。 2.睡眠过深:睡眠过深状态下,人体的吞咽等自主反射活动会减弱,对唾液的吞咽控制能力降低,从而容易出现流口水现象。
2025-10-14 14:58:44 -
口腔、胸腔和盆腔疾病有哪些
口腔疾病有龋齿因口腔内细菌等长期作用致牙齿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及相关诱因表现、牙周炎因牙菌斑等长期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及相关风险、口腔溃疡因多种因素致口腔黏膜溃疡性损伤;胸腔疾病有肺炎由病原体感染肺部及相关表现、气胸因气体进入胸腔使肺组织受压缩及分类表现、胸膜炎因感染等致胸膜炎症及相关表现;盆腔疾病有盆腔炎因细菌逆行感染及相关表现、子宫肌瘤因雌激素等因素及相关症状、卵巢囊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及相关情况。 一、口腔疾病 1.龋齿:由口腔内细菌(如变形链球菌等)长期作用,使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菌斑、糖分摄入多、口腔清洁不佳等是常见诱因,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龋洞,若不及时治疗可累及牙髓等。 2.牙周炎:牙菌斑、牙石等长期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的炎症,包括牙龈炎症(牙龈红肿、易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病情进展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吸烟、糖尿病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3.口腔溃疡:多种因素可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性损伤,如免疫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等)、精神压力大等,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伴有疼痛。 二、胸腔疾病 1.肺炎: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引起炎症,年龄较小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临床有发热、咳嗽、咳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 2.气胸:气体进入胸腔使肺组织受压缩,分为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壮年或有肺部基础疾病者)、外伤性气胸等,主要表现为突发一侧胸痛,伴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胸部X线或CT可明确诊断。 3.胸膜炎: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胸膜炎症,表现为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咳嗽等,胸腔积液检查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三、盆腔疾病 1.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细菌逆行感染引起,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有宫腔操作史者易发病,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可出现寒战、高热等。 2.子宫肌瘤: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雌激素水平高、遗传等因素相关,多见于30~50岁女性,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包块、压迫症状(如尿频等)。 3.卵巢囊肿:卵巢内形成的囊性肿物,有生理性(与月经周期相关,多可自行消退)和病理性,病理性囊肿可能因囊肿扭转、破裂等出现急性腹痛,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通过超声检查发现。
2025-10-14 14:58:07 -
上门牙缝隙大怎么办
上门牙缝隙大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善,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矫正适用于大多情况,隐形无托槽矫正美观度高适合轻中度缝隙;树脂贴面操作简单但耐用性差,瓷贴面美观逼真耐用性好;烤瓷冠、全瓷冠需磨除牙体组织适合缝隙大伴其他问题情况,若有牙齿其他复杂情况可能需正畸联合修复来达更好效果。 一、牙齿矫正 1.传统金属托槽矫正:通过黏结在牙齿上的托槽和钢丝施加力量,缓慢移动牙齿来关闭缝隙。一般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适用于大多数上门牙缝隙大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采用,但儿童和青少年骨骼还在发育,矫正效果可能更好,成年人也能通过矫正改善。 2.陶瓷托槽矫正:托槽颜色接近牙齿本色,美观性较好,原理同金属托槽矫正,适用人群与金属托槽矫正类似,美观上更具优势,尤其适合对美观要求较高的人群,年龄范围较广。 3.隐形无托槽矫正:通过一系列个性化定制的透明矫治器来移动牙齿,可自行摘戴,美观度高,复诊次数相对较少。适用于轻度到中度上门牙缝隙大的情况,成年人更倾向选择,儿童由于口腔变化较快可能不太适合早期使用,不过具体还需根据牙齿情况由医生评估。 二、贴面修复 1.树脂贴面:使用树脂材料直接黏结在牙齿表面来关闭缝隙并改善牙齿外观。操作相对简单,费用相对较低,但树脂材料可能存在一定的着色风险,耐用性相对较差,一般可维持3-5年左右。适用于缝隙不是特别大,对美观有一定要求的人群,儿童由于牙齿还在发育可能不太建议过早使用树脂贴面,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2.瓷贴面:采用陶瓷材料制作贴面黏结在牙齿表面,美观逼真,耐久性好,一般可维持10年以上。适用于上门牙缝隙大且对美观要求较高的人群,成年人较为适合,儿童牙齿未完全发育成熟时不建议采用瓷贴面修复。 三、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 1.烤瓷冠:将牙齿磨小后制作烤瓷冠套在牙齿上,可关闭缝隙并改善牙齿形态和颜色。但需要磨除一定量的天然牙体组织,适用于缝隙较大且伴有牙齿形态、颜色异常等情况的人群,成年人可考虑,儿童由于需要保留牙齿的正常生长空间一般不建议首先选择烤瓷冠修复。 2.全瓷冠:与烤瓷冠类似,但不含金属基底,美观性更好,生物相容性更佳。适用情况同烤瓷冠,成年人适用,儿童不建议过早进行全瓷冠修复。 四、正畸联合修复的情况 当上门牙缝隙大同时伴有牙齿其他复杂情况时,可能需要先通过正畸移动牙齿,再结合贴面或冠修复来达到更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例如牙齿排列不齐同时伴有缝隙大的情况,先正畸排齐牙齿关闭缝隙,然后再进行贴面或冠修复来进一步改善外观。
2025-10-14 14: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