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系,201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修,2016年美国纽约州SYRACUSE CITY ST. JOSEPHˊS HOSPITAL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口腔内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在牙齿美容修复、疑难根管显微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牙齿漏神经不管它会危及生命吗

    牙齿漏神经不管它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会引发局部口腔问题加重(疼痛加剧、感染扩散)及对全身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影响免疫系统),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疼痛加剧:牙齿漏神经通常是因为龋病等导致牙髓暴露,牙髓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会引起剧烈疼痛,若不处理,疼痛会反复且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尤其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疼痛会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比如儿童乳牙漏神经,会因疼痛拒绝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颌骨发育等。 感染扩散:牙髓感染若得不到控制,会向根尖周组织蔓延,引起根尖周炎。急性期表现为患牙咬合痛、牙龈肿胀等,慢性期可能形成根尖周囊肿等。而且感染还可能通过根尖孔扩散到周围组织,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儿童面部间隙相对疏松,感染扩散更快更严重,可能影响呼吸道等。 对全身健康的潜在影响 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长期的口腔局部感染可作为病灶,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性炎症状态。例如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有研究表明,口腔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关联,因为口腔内的细菌等病原体及其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这种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会加重病情。 影响免疫系统:口腔感染持续存在会消耗机体的免疫资源,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牙齿漏神经不管它更容易导致全身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牙齿漏神经不管它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会带来诸多口腔局部及全身健康方面的不良影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根管治疗等,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2025-09-23 12:32:33
  • 根管治疗抽牙神经痛吗,怎么办

    根管治疗抽牙神经在局部麻醉下通常无明显疼痛,术后短期可能有轻微胀痛属正常炎症反应,可冷敷缓解,若疼痛较明显或持续长可能是感染控制不佳等,需及时复诊处理,儿童和妊娠期女性有其相应注意事项。 一、根管治疗抽牙神经时的疼痛情况 根管治疗中抽牙神经(即牙髓摘除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过程中通常不会有明显疼痛。局部麻醉会阻断神经传导,使牙齿周围区域感觉减退,患者基本能耐受操作过程。但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少数患者可能在麻醉效果不佳或操作刺激较强时感觉轻微不适。 二、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及应对 术后短期轻微疼痛 原因:根管治疗后,牙髓被摘除,牙齿周围组织可能有轻度炎症反应,一般术后1-2天内出现轻微胀痛,这是正常的炎症反应过程。 应对:患者可通过冷敷来缓解,在疼痛侧面部外用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年龄较小的儿童冷敷时要注意冰袋温度和接触时间,避免冻伤;对于妊娠期女性,冷敷相对安全,但也需注意不要过度冷敷。 疼痛较明显或持续时间长 原因:可能是根管治疗过程中感染控制不佳,或者牙齿存在复杂的根管解剖结构导致遗漏根管等情况,引发炎症加重。 应对:如果疼痛较为明显且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复诊。医生会检查牙齿情况,可能会进行根管再消毒等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牙齿疼痛情况及全身反应,如有无发热等,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炎症可能扩散得更快;妊娠期女性则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过度干预。 总体而言,根管治疗抽牙神经过程中通过麻醉可减轻疼痛,术后的疼痛一般可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缓解,若出现异常疼痛需及时就医处理。

    2025-09-23 12:29:39
  • 牙髓炎有叩痛吗

    部分牙髓炎患者有叩痛,当炎症波及根尖周组织时出现,早期炎症局限于牙髓组织时可能无叩痛,不同人群患牙髓炎时叩痛表现有差异,医生会根据叩痛等综合判断病情并对特殊人群采取合适治疗措施。 一、有叩痛的情况 当牙髓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炎症波及根尖周组织时,患牙会出现叩痛。例如急性化脓性牙髓炎发展到晚期,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导致根尖周组织受累,此时患牙对叩诊会有明显反应,表现为叩痛。一般是医生用叩诊器械轻叩患牙时,患者能感觉到疼痛。 二、无叩痛的情况 在牙髓炎早期,炎症局限于牙髓组织,尚未累及根尖周组织时,可能没有叩痛。比如慢性牙髓炎早期,牙髓组织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但根尖周组织还未受到明显影响,此时患牙叩诊可能无明显异常。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患牙髓炎时叩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牙髓炎时,由于其牙髓组织血运丰富等特点,炎症发展相对较快,但叩痛表现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不过儿童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需要医生更仔细检查判断。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有一定变化,但对牙髓炎叩痛的影响不是直接导致叩痛有无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取决于牙髓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如长期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等,更容易发生牙髓炎,而早期牙髓炎可能无叩痛,随着病情进展才可能出现叩痛。有既往牙髓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时病情发展可能有其特点,叩痛出现的时间和表现也可能与初次发病有所不同。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在诊断和处理牙髓炎时需更加谨慎,因为用药等方面受到限制,而叩痛情况是诊断牙髓炎病情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医生会根据叩痛等表现综合判断病情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

    2025-09-23 12:26:06
  • 拔牙多久能不能喝酒

    拔牙后一般至少1周后再考虑饮酒,早期饮酒会影响创口愈合、加重疼痛肿胀,年轻人相对可1周后少量饮酒但需观察,老年人愈合慢饮酒时间适当延长,有基础疾病者要严格推迟饮酒时间,待病情稳定创口恢复好再遵医嘱谨慎饮酒。 拔牙后早期饮酒的危害 影响创口愈合:酒精会扩张血管,导致拔牙创口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引起创口出血增多,不利于血凝块的形成和创口的修复。有研究表明,饮酒会使创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酒精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身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的能力下降,而拔牙创口在恢复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对稳定且免疫力正常的环境来预防感染。 加重疼痛和肿胀:拔牙后创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酒精可能会加重局部的炎性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加剧,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进程。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轻人:相对来说身体恢复能力较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般1周左右创口初步愈合后可少量饮酒,但仍要注意观察创口情况。如果饮酒后出现创口异常出血、明显疼痛加重或肿胀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拔牙后创口愈合较慢,饮酒时间应适当延长,建议在2周甚至更长时间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谨慎饮酒。因为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更高,饮酒对其创口恢复的不良影响更为显著。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高血压患者饮酒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不利于血压的控制,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饮酒容易影响血糖的稳定,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同时也会影响拔牙创口的愈合,这类人群拔牙后更要严格推迟饮酒时间,待病情稳定且创口恢复较好时,在医生的建议下谨慎饮酒。

    2025-09-23 12:24:27
  • 牙黄牙结石怎么去除

    保持牙齿健康可通过刷牙、使用牙线、洗牙及改变生活方式来实现。刷牙要选合适工具并采用正确方法,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年洗牙1-2次,饮食上减少易染色食物摄入,定期换牙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吸烟。 使用牙线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能有效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防止牙结石在牙缝处堆积。使用牙线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成年人和儿童都可以使用牙线,但儿童使用时需要家长在旁边指导,确保正确使用牙线,避免造成牙龈损伤。 洗牙 专业洗牙是去除牙结石的有效方法。洗牙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色素沉着。一般每年可以进行1-2次洗牙,具体频率可根据个人口腔卫生情况而定。对于口腔卫生较差、容易长牙结石的人群,可以适当增加洗牙频率。孕妇在洗牙时需要特别注意,要选择正规的口腔诊所,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因为洗牙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一般在怀孕中期(4-6个月)是相对安全的时期,洗牙时要避免过度紧张,因为过度紧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改变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减少食用容易染色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中的色素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加重牙黄。成年人和儿童都应注意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饮用色素重的饮料。 口腔卫生习惯方面:定期更换牙刷,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保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儿童睡眠时间会更长,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要避免吸烟,吸烟不仅会导致牙齿变黄,还会增加患口腔疾病的风险,成年人吸烟要尽量戒烟,儿童要避免接触二手烟。

    2025-09-23 12:21: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