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系,201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修,2016年美国纽约州SYRACUSE CITY ST. JOSEPHˊS HOSPITAL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口腔内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在牙齿美容修复、疑难根管显微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颌关节弹响但是不痛要不要治疗

    颌关节弹响但不痛可能由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早期、青少年发育阶段、女性生理期激素变化等原因引起,若弹响偶尔出现且不影响功能等可观察随访,若弹响频繁出现或有潜在风险因素则需干预,要根据弹响频率、伴随症状、个体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治疗以预防病情发展。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颌关节弹响但不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种常见情况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早期表现,此时关节的结构可能已经出现一些细微变化,但还没有明显疼痛症状。例如,长期偏侧咀嚼、精神紧张、咬合关系轻度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由于颌面部还在发育阶段,也较易出现这种无疼痛的颌关节弹响,比如长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导致的不良咀嚼习惯可能引发。女性在生理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也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的轻微功能改变而表现为弹响但不痛。 二、是否需要治疗的判断 1.观察随访情况:如果弹响偶尔出现,不影响张口、闭口等基本功能,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先进行观察随访。定期关注弹响是否有加重趋势,以及是否出现疼痛、张口受限等其他症状。比如对于因轻度咬合关系异常导致的偶尔弹响,若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可先不急于治疗,但要注意调整咬合习惯,避免长期偏侧咀嚼等不良行为。 2.需要干预的情况:当弹响频繁出现,或者虽然目前不痛但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因素时,就需要进行干预。例如,弹响伴随有张口度逐渐减小的趋势,或者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压力大、长期不良咀嚼习惯等情况。此时需要采取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进行咬合板治疗来调整咬合关系,缓解关节压力;通过心理疏导来减轻精神紧张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闭口的功能锻炼,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对于儿童患者出现颌关节弹响但不痛的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应积极干预,避免弹响情况加重影响颌面部正常发育,比如纠正不良的吮指、咬唇等习惯,进行简单的关节区按摩等促进关节健康发育的措施。 总之,对于颌关节弹响但不痛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弹响频率、相关伴随症状以及个体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2025-09-30 10:19:55
  • 拔了智齿一到晚上就疼怎么回事

    拔智齿后晚上疼痛可能由局部感染未控制、血凝块脱落、干槽症及个体痛觉敏感度差异等原因引起。局部感染未控制需保持口腔清洁并遵医嘱用药;血凝块脱落要及时就医处理;干槽症需到口腔科清创;个体痛觉敏感度差异可通过调整环境等分散注意力缓解,儿童患者相应情况家长需协助处理。 应对措施:保持口腔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含漱,抑制细菌生长。同时,根据感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具体药物需遵医嘱),但要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如用柔软的纱布轻柔擦拭口腔等。 血凝块脱落 原因分析:拔牙后创口内会形成血凝块,起到保护创口、促进愈合的作用。如果晚上睡觉过程中不小心漱口、吸吮创口或咬硬物等,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创口暴露,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比如夜间睡眠时不自觉的口腔动作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 应对措施:一旦发现血凝块脱落,应及时就医处理。医生会重新为创口处理并重新形成血凝块。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拔牙后的口腔情况,避免孩子有不良口腔动作。 干槽症 原因分析:干槽症多在拔牙后2-3天出现,也可能在晚上较明显。主要是由于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脱落,细菌感染创口,导致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骨髓炎。其发生与拔牙创伤大小、患者自身抵抗力等因素有关。例如创伤较大的智齿拔除后,干槽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应对措施: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对创口进行清创处理,通过清创去除感染物质,促进创口愈合。儿童患者若怀疑出现干槽症,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疼痛加重和创口恢复困难。 个体痛觉敏感度差异 原因分析:不同人对疼痛的感知敏感度不同。有些人本身痛觉神经较为敏感,即使创口情况正常,也可能在晚上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更明显感觉到疼痛。比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相对男性痛觉更敏感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特性有关。 应对措施: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知。如保持卧室安静、舒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通过陪伴、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2025-09-30 10:18:07
  • 为什么不能晚上拔牙

    夜间拔牙存在多方面风险,包括出血风险较高、对术后疼痛等观察不便、患者自身配合度可能受影响,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出血性疾病患者在夜间拔牙风险更突出。 一、夜间拔牙存在出血风险较高的情况 夜间人体的血压相对白天可能会有一定波动,而且身体的凝血机制在夜间的反应可能不如白天稳定。拔牙会造成创口出血,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系统会及时发挥作用来止血。但夜间由于生理节律的影响,凝血相关的一些因子活性等可能处于相对不利于快速止血的状态,使得拔牙后创口出血的风险增加,比如可能出现出血难以控制的情况,延长止血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二、夜间对术后疼痛等情况观察不便 在白天,医生和护士可以较为频繁地对拔牙术后患者进行观察,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而到了夜间,医护人员的巡视相对较少,一旦患者在夜间出现术后异常情况,比如严重疼痛导致难以忍受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可能会延误病情的判断和治疗,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缓解患者的不适。 三、夜间患者自身的配合度可能受影响 夜间人体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的警觉性相对白天会有所不同,患者可能因为疲劳等原因,在拔牙术后对于医嘱的配合度不如白天。例如,夜间患者可能不太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咬合棉球、避免剧烈运动等术后护理操作,这不利于拔牙创口的正常愈合,可能导致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 四、特殊人群在夜间拔牙风险更突出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夜间拔牙时,血压波动可能使原本控制不佳的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如果控制不稳定,也不利于拔牙创口的愈合,且出血风险也相对较高。 儿童:儿童在夜间的配合度更差,而且儿童的凝血功能等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夜间拔牙出血风险更高,同时术后疼痛等情况的表达可能不清晰,不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判断和处理。 有出血性疾病患者:这类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就存在问题,夜间拔牙会极大增加出血不止的风险,因为夜间的医疗监测和处理相对不及时,难以快速对出血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控制。

    2025-09-30 10:17:14
  • 牙齿变白的方法

    专业牙科治疗包括诊室美白(专业牙医操作用高浓度美白剂结合冷光,注意适用人群)和家庭美白(定制牙托按医嘱用);日常口腔护理需正确刷牙(用含氟牙膏巴氏法)、用牙线和间隙刷;饮食要减少深色食物饮料摄入并及时漱口;定期每半年到一年洗牙,儿童、孕妇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专业牙科治疗方法 1.诊室美白治疗:由专业牙医操作,使用高浓度过氧化氢等美白剂,结合冷光等技术加速反应,通常1-2次就诊即可见到较明显效果。但需注意,若患者存在牙本质敏感或牙龈炎症,可能在治疗后出现牙齿敏感等不适,此类人群需谨慎选择。对于有严重牙周疾病的患者不建议首先采用诊室美白。 2.家庭美白治疗:牙医根据患者牙齿情况定制牙托,患者在家按规定时间使用美白剂。适合希望长期维持牙齿洁白效果的人群,但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避免美白剂接触牙龈引发刺激,且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调整牙托及美白剂使用方案。 二、日常口腔护理方法 1.正确刷牙:选择含氟牙膏,每天早晚至少刷牙2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菌斑及污渍,保持牙齿清洁,预防色素沉着。对于儿童,家长需辅助监督刷牙,确保刷牙方法正确且时间足够,避免因刷牙不彻底导致色素残留。 2.使用牙线与间隙刷: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配合间隙刷清洁难以通过刷牙清洁的牙间隙,减少食物残渣及菌斑堆积,防止色素附着在牙缝部位。孕妇在使用牙线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牙龈引发不适。 三、饮食相关注意事项 减少深色食物及饮料摄入,如咖啡、浓茶、可乐、红酒等,这些食物中的色素易附着于牙齿表面导致变色。进食此类食物后及时漱口或喝水,有助于减少色素在牙齿表面的残留。对于有长期吸烟习惯的人群,除减少吸烟外,可通过定期洗牙等方式清除烟草色素残留。 四、定期洗牙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洗牙,能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及外源性色素,维护牙齿健康与洁白。洗牙后短期内应避免食用染色食物,防止再次着色。儿童洗牙需选择儿童专用洗牙设备及方式,确保安全无痛;孕妇洗牙需在孕期稳定阶段且经医生评估后进行,避免因洗牙引发宫缩等风险。

    2025-09-30 10:16:20
  • 成人舌系带有必要割吗

    成人舌系带是否割除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舌系带位置、长度正常且无功能障碍及相关疾病表现则无需割;若舌系带过短影响语言、进食功能或有明确手术指征则可能需割,特殊人群患基础疾病时需谨慎评估后决定。 一、不需要割的情况 1.舌系带位置、长度正常且无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舌系带位于口底中线部,连接舌腹和口底。如果舌系带的长度和位置正常,不影响舌头的正常运动,例如舌头能够正常伸出、上抬、前伸等,能够满足正常的语言功能(如清晰发音等)以及口腔的咀嚼、吞咽等功能,这种情况下成人舌系带没有必要割除。例如,大部分成年人舌系带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不影响日常的言语、进食等活动,就无需进行手术干预。 2.无相关疾病表现 没有出现因舌系带异常导致的疾病,如舌系带过短未引起明显的言语不清、进食困难等问题。一般来说,只有当舌系带过短影响到正常功能时才需要考虑手术,若不存在这些问题则不需要割除。 二、需要割的情况 1.舌系带过短影响功能 语言功能方面:当成人舌系带过短,可能会导致发音不清,尤其是一些卷舌音、舌面音等发音困难。例如,会出现“l”“r”等音发不准确的情况。研究表明,舌系带过短是导致成人发音障碍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割除舌系带可能有助于改善发音功能。 进食功能方面:严重的舌系带过短可能会影响进食,比如影响舌头对食物的搅拌、推送等功能,导致进食效率降低,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割除舌系带。 2.有相关手术指征 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存在明确的手术指征,如舌系带过短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经过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后,患者自身有改善功能的强烈意愿,此时可以考虑割除舌系带。 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成人,在考虑舌系带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手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应激反应,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在病情控制平稳的情况下,由多学科团队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舌系带手术。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评估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

    2025-09-30 10:15: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