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系,201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修,2016年美国纽约州SYRACUSE CITY ST. JOSEPHˊS HOSPITAL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口腔内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在牙齿美容修复、疑难根管显微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展开-
牙齿骨质增生怎么办
牙齿骨质增生是牙齿周围骨质异常增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可观察随访、去除刺激因素或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纠正不良习惯预防。 牙齿骨质增生的检查诊断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齿周围骨质的外观、增生的部位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牙齿骨质增生的程度、范围等,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牙齿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 观察随访:如果骨质增生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如疼痛、咀嚼不适等,且增生较轻微,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随访,密切关注骨质增生的变化情况。 去除刺激因素 治疗口腔慢性炎症:如果是由于口腔慢性炎症导致的骨质增生,需要积极治疗口腔内的炎症,如控制牙周炎等,消除炎症刺激因素,有可能使骨质增生不再进一步发展。 调整咬合:对于存在咬合创伤引起的骨质增生,需要进行咬合调整,消除咬合创伤因素,以利于骨质增生的改善。 手术治疗:当牙齿骨质增生严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影响咀嚼、导致局部不适等,经过评估后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去除增生的骨质。但手术治疗需要谨慎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不同人群牙齿骨质增生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牙齿骨质增生相对较少见,如果发生,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对牙齿健康影响较大。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避免炎症加重导致骨质增生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出现牙齿骨质增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牙齿周围骨质的健康。还要注意避免不良的咀嚼习惯等可能导致咬合创伤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骨质增生可能与全身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如骨质疏松等。老年人要注意维持全身健康,积极防治可能影响口腔健康的全身性疾病。在口腔治疗方面,要更加谨慎评估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等情况。 牙齿骨质增生的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菌斑等在口腔内的堆积,预防口腔炎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牙齿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内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早期的炎症、咬合异常等情况,并及时处理,预防牙齿骨质增生等问题的发生。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如长期偏侧咀嚼等,偏侧咀嚼会造成咬合创伤,容易引发牙齿周围骨质的异常变化,所以要纠正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保持双侧均衡咀嚼。
2025-10-14 15:24:10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自愈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否自愈分情况,轻度且由短暂因素引起的有自愈可能,中重度或由持续因素引起的难自愈,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促进恢复,无法自愈时需医学干预,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同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促可能自愈,不能自愈则及时采取医学干预措施。 轻度且由短暂因素引起的情况 如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由短暂的、轻度的因素引起,比如偶尔的咀嚼过度(如长时间咀嚼口香糖等)、精神压力短期增大等,部分患者有可能自愈。例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咀嚼硬物、避免长时间大张口等不良习惯,缓解精神压力,让关节得到充分休息,病情可能会自行好转。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有可能使紊乱的关节恢复正常。 中重度或由持续因素引起的情况 病情较重:当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病情较为严重时,如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弹响频繁且程度加重、张口受限明显等情况,自愈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此时关节的结构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改变,比如关节盘移位等,需要通过医学干预来纠正。 持续病因影响:如果是由持续存在的病因引起,像咬合关系长期不良(如牙齿错颌畸形未得到纠正)、关节炎性病变等,通常难以自愈,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来解决病因,比如调整咬合关系、治疗关节的炎症等。 促进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恢复的相关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避免咀嚼过硬的食物,如坚果、硬饼干等,减少对颞下颌关节的刺激。建议食用软食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让关节得到充分休息。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饮食结构,避免长期食用难以咀嚼的食物,影响颞下颌关节发育。 口腔习惯:纠正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单侧咀嚼、长时间大张口(如打哈欠时不注意保护关节等)。成年人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咀嚼姿势和张口方式,儿童则需要家长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防止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发生或加重。 精神调节:对于因精神压力导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要注意缓解精神压力。成年人可以通过运动、冥想、旅游等方式放松,儿童则可以通过玩耍、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医学干预情况:当颞下颌关节紊乱症通过自身调节无法好转时,就需要进行医学干预。例如,如果存在咬合关系不良,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来调整牙齿排列,改善咬合;如果有关节炎症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抗炎等治疗措施。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总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否自愈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同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促进可能的自愈,对于不能自愈的情况则需及时采取医学干预措施。
2025-10-14 15:23:17 -
牙齿被磕掉一块后要及时修补嘛
牙齿被磕掉一块后要及时修补,因可防止牙齿进一步损伤(影响牙髓、致牙体组织持续破坏)、维护咀嚼功能(维持正常咀嚼效率、避免牙齿移位)、保持口腔美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牙齿磕掉一块后均应及时修补以保障口腔健康、满足相应需求及提高生活质量。 一、防止牙齿进一步损伤 1.对于牙髓的影响:牙齿磕掉一块后,牙本质暴露,外界的刺激(如冷、热、酸、甜等)容易通过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如果不及时修补,刺激可能会逐渐加重,引发牙髓炎症。例如,长期的刺激可能导致牙髓充血,进而发展为牙髓炎,出现剧烈疼痛等症状。 2.对牙体组织的持续破坏:缺损的牙齿边缘可能会因为咀嚼等外力作用,导致缺损部位进一步扩大,牙体组织不断被破坏,影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二、维护牙齿的咀嚼功能 1.正常咀嚼效率的维持:牙齿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咀嚼食物,牙齿磕掉一块后,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咀嚼功能。及时修补可以恢复牙齿的部分解剖形态,保证食物能够被充分咀嚼,有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如果不及时修补,缺损部位可能会影响咬合关系,导致咀嚼时受力不均衡,不仅影响咀嚼效率,还可能加重颞下颌关节等部位的负担。 2.避免牙齿移位:牙齿缺失一块后,相邻的牙齿可能会向缺隙处倾斜,对颌牙齿可能会伸长,从而破坏正常的牙列排列和咬合关系,进一步影响口腔的功能和健康。及时修补可以保持牙列的完整性,防止牙齿移位。 三、保持口腔美观 1.外观影响:前牙磕掉一块会明显影响美观,尤其是对于社交和心理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及时修补可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外观,使患者能够正常自信地微笑和交流。例如,前牙的缺损会影响面部的美观度,及时修复可以让牙齿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形态和颜色,提升患者的外貌形象。 对于不同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牙齿磕掉一块后更要及时修补,因为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牙齿缺损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发育。儿童的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弱,缺损的牙齿更容易发生龋坏等问题,所以一旦发现牙齿被磕掉一块,应尽快带儿童到口腔科进行修补,以保障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健康。 成年人:成年人牙齿磕掉一块后及时修补,除了上述防止牙齿进一步损伤、维护咀嚼功能和美观的原因外,成年人的口腔环境相对稳定,但也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口腔问题。同时,成年人对牙齿的美观和功能要求较高,及时修补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磕掉一块后也应及时修补,虽然老年人的牙齿可能已经存在一些生理性的磨损等情况,但及时修补可以维持牙齿的咀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老年人的口腔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但及时修补仍然可以缓解牙齿缺损带来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4 15:21:57 -
牙髓炎在口腔内会表现出什么症状
牙髓炎分为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可复性因牙髓受轻度刺激致短暂尖锐疼痛刺激去除即消失且有近髓牙体硬组织病变;不可复性急性具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慢性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咬合不适、探诊及牙髓活力测试有相应表现;儿童患者症状不典型常哭闹拒食,妊娠期女性发作时疼痛更剧烈用药需谨慎,有长期口腔卫生不良病史人群易发病且症状易频繁加重需注重口腔清洁维护。 一、可复性牙髓炎症状 可复性牙髓炎主要因牙髓受到轻度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等刺激时,表现为短暂的尖锐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一般无自发痛,检查可见近髓的牙体硬组织有龋坏或非龋性病变等刺激因素。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 (一)急性牙髓炎 1.自发性阵发性疼痛: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疼痛剧烈,早期疼痛持续时间较短,缓解时间较长,随着病情发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缓解时间缩短。 2.夜间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患者常因疼痛难以入眠或从睡眠中痛醒,可能与平躺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有关。 3.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热刺激可使疼痛加重,冷刺激有时可缓解疼痛,这是因为牙髓充血时,热刺激进一步增加牙髓组织的充血程度,而冷刺激可使充血的牙髓组织温度下降,压力减轻,从而缓解疼痛。 4.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患者常不能准确指出患牙位置,易与其他区域的疼痛混淆。 (二)慢性牙髓炎 1.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患者可回忆起有较长时间的冷热刺激疼痛史,一般无明显自发痛,但有时会有轻微的钝痛。 2.咬合不适:部分患者可能有咬合不适感,这是因为炎症波及根尖周组织时,患牙有轻度咀嚼不适或咬合痛。 3.探诊反应:检查时可见深龋等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病变,探诊患牙深龋洞时可引起疼痛,去净腐质后可见穿髓孔(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或洞内有红色肉芽组织(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4.牙髓活力测试:慢性牙髓炎患牙对温度刺激反应迟缓或仅有不适感,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患牙牙髓活力测试多为阳性反应。 三、不同人群牙髓炎症状特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牙髓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哭闹、拒食,对冷热刺激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家长密切观察孩子口腔及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牙髓炎发作时疼痛可能更剧烈,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谨慎,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因疼痛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 (三)有长期口腔卫生不良病史人群 此类人群因口腔内细菌等刺激因素长期存在,更易引发牙髓炎,其症状出现相对较频繁,且可能在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时症状加重,需注重日常口腔清洁维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025-10-14 15:21:14 -
女人怀孕牙龈肿痛怎么办
怀孕牙龈肿痛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坚持刷牙、使用孕妇专用漱口水)、调整饮食(增加蔬果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时就医检查与治疗(严重时就诊,医生会做局部清洁处理)以及关注特殊人群(孕妇自身要注意口腔健康和情绪,重视牙龈肿痛对胎儿的间接影响)来应对。 一、保持口腔清洁 刷牙:怀孕牙龈肿痛时,要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因为孕期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易加重牙龈问题,而正确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基础措施,能直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使用漱口水:可以使用温和的孕妇专用漱口水,每天含漱几次,帮助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不含酒精等刺激成分的漱口水,避免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漱口水能深入口腔难以清洁的部位,进一步清除食物残渣和细菌,缓解牙龈肿痛症状。 二、调整饮食 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苹果、西兰花、菠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牙龈的抵抗力,促进牙龈组织的修复。孕期身体对维生素C需求增加,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牙龈脆弱易肿痛,所以通过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C很关键。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牙龈,加重肿痛症状。辛辣食物会使牙龈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炎症反应;过甜食物易滋生细菌,对牙龈造成不良影响。 三、就医检查与治疗 及时就诊:如果牙龈肿痛情况较为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出血、发热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判断牙龈肿痛的原因,可能是孕期激素变化导致的牙龈炎等问题。 专业处理:医生可能会进行局部的清洁处理,如龈上洁治等,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在孕期进行口腔治疗时,医生会充分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比如在怀孕4-6个月期间相对较为安全,此时进行适当的口腔治疗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自身:孕期要特别关注口腔健康,因为孕期身体变化易引发口腔问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提前预防牙龈问题的发生。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为牙龈肿痛产生焦虑情绪,因为不良情绪也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等机能,对牙龈健康不利。 胎儿影响:虽然牙龈肿痛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对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如果不及时处理,牙龈炎症可能导致细菌等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这种情况发生胎儿感染等严重后果的概率较低,但从整体健康角度考虑,也需要积极处理牙龈肿痛问题,确保孕妇口腔健康,间接保障孕期整体健康状况,为胎儿创造良好的宫内环境。
2025-10-14 1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