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系,201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修,2016年美国纽约州SYRACUSE CITY ST. JOSEPHˊS HOSPITAL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口腔内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在牙齿美容修复、疑难根管显微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展开-
上颌骨、下颌骨及鼻骨骨折复位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上颌骨骨折手术需完善检查选麻醉备器械,依骨折类型部位选切口显露断端后用复位器械复位再用钛板固定;下颌骨骨折选麻醉依部位选切口显露断端复位后用钛板固定;鼻骨骨折先对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用合适复位器将鼻骨段向中线复位,复位后可鼻腔填塞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一、上颌骨骨折复位手术过程 1.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等),准备手术器械。 2.切口选择:根据骨折类型及部位选择入路,常见口内前庭沟切口或面中部掀翻术切口等,显露骨折断端。 3.骨折复位:使用复位器械(如骨膜剥离器、复位钳等)将移位的上颌骨骨折段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恢复上颌骨的正常形态和咬合关系。 4.固定:采用钛板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确保骨折段稳定,维持复位后的位置。需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应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固定材料及操作方式,避免过度损伤颌骨周围组织影响其正常发育。 二、下颌骨骨折复位手术过程 1.麻醉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保障手术中患者舒适度。 2.切口显露:依据骨折部位选择口内或口外切口,如颏部骨折可选择口内前庭沟切口,下颌角骨折可选择口外切口,显露骨折断端。 3.骨折复位:使用复位钳等器械将移位的下颌骨骨折段准确复位,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及正常咬合关系。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需轻柔,儿童患者更需注意避免损伤下颌骨周围的恒牙胚等结构。 4.固定:应用钛板等进行内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状态,促进骨折愈合。 三、鼻骨骨折复位手术过程 1.麻醉操作:对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常用丁卡因等局麻药物涂抹,减轻患者术中不适。 2.复位操作:选用合适的复位器(如鼻骨复位钳),将复位器插入鼻腔,抵至鼻骨骨折部位,向中线方向缓慢用力将移位的鼻骨段复位,使鼻外形恢复正常。操作时需考虑患者年龄,儿童鼻骨较脆弱,操作力度要精准适度,避免造成过度损伤。 3.术后处理:复位后可进行鼻腔填塞等处理以固定鼻骨位置,同时需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鼻部受压、定期复查等。
2025-10-14 13:43:14 -
乳牙更换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乳牙萌出前期约出生后6-8个月牙槽骨内开始形成乳牙牙胚需初步建立口腔卫生,萌出阶段约6个月左右开始按顺序萌出且要保证营养均衡,列完成阶段约2-3岁20颗乳牙全部萌出要培养良好口腔清洁习惯,混合牙列阶段约6岁左右开始恒牙替换需密切观察异常情况,恒牙列形成阶段约12-13岁除智齿外全部恒牙萌出要持续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 一、乳牙萌出前期阶段 一般从出生后6-8个月左右开始,牙槽骨内开始形成乳牙的牙胚,此时婴儿口腔黏膜较坚韧,为乳牙萌出做准备。此阶段需注意初步建立婴儿口腔卫生,可用干净纱布轻柔擦拭牙龈,避免口腔感染影响乳牙正常萌出,因口腔感染可能干扰乳牙牙胚发育及萌出顺序。 二、乳牙萌出阶段 大约从6个月左右开始,下颌中切牙首先萌出,随后依次为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萌出。此阶段婴儿可能出现流涎、咬物等现象,可提供合适磨牙棒缓解不适,同时保证婴儿营养均衡,摄入钙、磷等矿物质以促进乳牙正常萌出,若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乳牙萌出延迟或萌出异常。 三、乳牙列完成阶段 通常在2-3岁左右,20颗乳牙全部萌出。此阶段要培养儿童良好口腔清洁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预防乳牙龋坏,因为乳牙龋坏可能影响恒牙胚发育及后续恒牙萌出,且良好口腔清洁习惯有助于维持乳牙健康直至替换。 四、混合牙列阶段 大约从6岁左右开始,第一恒磨牙首先萌出,之后乳牙逐渐被恒牙替换,下颌先于上颌,切牙先于尖牙和磨牙替换。此阶段需密切观察乳牙替换情况,若出现乳牙滞留(乳牙未脱落而恒牙已萌出)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乳牙滞留可能导致恒牙错位萌出等问题,不同个体因遗传、营养等因素,乳牙替换时间及顺序可能有一定差异,但需关注异常情况。 五、恒牙列形成阶段 一般在12-13岁左右,除第三磨牙外,全部恒牙萌出,第三磨牙(智齿)萌出时间不固定,通常在18岁以后。此阶段要持续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维护恒牙健康,因恒牙是终身牙齿,良好口腔维护可预防恒牙龋坏、牙周疾病等,不同个体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差异较大,部分人可能先天缺失等。
2025-10-14 13:40:58 -
牙齿周围有黑色牙垢怎么消除
清洁牙齿可通过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洗牙及化学方法辅助。正确刷牙用软毛牙刷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2次超3分钟;用牙线取25cm长绕中指,绷紧放牙间隙C形拉动;洗牙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牙垢等,孕妇4-6个月口腔稳定可在牙医指导下进行,特定疾病患者洗牙需谨慎;含漱液含氯己定等成分,成人可在牙医建议下使用,儿童避免使用。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均可采用,但儿童由于协调性较差,家长需辅助监督并指导正确刷牙方法。对于成年人,良好的刷牙习惯是预防和改善牙垢的基础。 使用牙线 牙线使用方式:取一段约25cm长的牙线,将牙线两端绕在左右手的中指上,用拇指和食指绷紧牙线,将牙线轻轻放入牙间隙,紧贴牙面呈C形,上下拉动清洁牙缝。牙线可以清除牙刷难以到达的牙缝和牙龈沟内的食物残渣及牙菌斑,对于牙缝间的黑色牙垢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使用牙线,但对于老年人或手部灵活性较差者,可能需要借助工具辅助使用牙线。 洗牙 洗牙原理:洗牙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振动,将牙齿周围的牙垢、牙结石等击碎并清除。超声波洁牙机产生的高频、高能振动能有效地去除牙齿表面的色素、牙石和菌斑。 适用情况:当牙齿周围的黑色牙垢较多且通过刷牙、牙线等方法无法有效清除时,可考虑洗牙。一般每年可进行1-2次洗牙,但具体频率需根据个人口腔卫生状况由dentist评估决定。对于孕妇,在孕期的4-6个月,口腔健康状况稳定时可在dentist指导下进行洗牙,但需告知dentist怀孕情况;对于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血友病等的患者,洗牙需谨慎,需提前告知dentist病情,由dentist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进行洗牙。 化学方法辅助 含漱液:使用含有氯己定等成分的含漱液,每天含漱一定时间。氯己定含漱液能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对减少牙垢有一定作用。但长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能会导致牙齿表面着色,所以使用时需注意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且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适用人群:成年人可在dentist建议下使用含漱液辅助清洁,但儿童由于吞咽功能不完善,应避免使用含漱液,防止误吞。
2025-10-14 13:39:59 -
口苦吃什么水果
不同水果对缓解口苦有不同作用,柑橘类的橙子、柚子,浆果类的蓝莓、草莓,瓜类的西瓜、黄瓜等,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相应事项,如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寒者、过敏人群、儿童等食用各有讲究。 一、柑橘类水果 1.橙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酸甜的口感有助于促进唾液分泌,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口苦症状。研究表明,橙子中的某些成分能调节口腔内环境,且维生素C对维持口腔黏膜健康有积极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橙子含糖量相对较高。 2.柚子:柚子水分充足,味道酸甜。它含有柚皮苷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调节味觉的作用。对于因上火等原因导致口苦的人群较为适宜,不过脾胃虚寒者食用时需注意适量,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因为柚子性偏寒凉。 二、浆果类水果 1.蓝莓:蓝莓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不仅对眼睛有益,还能调节人体代谢。其酸甜的味道可以刺激味觉神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苦感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是经常用眼的人群,但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需谨慎,因为蓝莓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儿童食用时需有成人监护,避免误吞果核等。 2.草莓:草莓口感酸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它可以清洁口腔,减轻口苦带来的不适。不过,草莓表面可能有农药残留等,食用前需彻底清洗干净,对于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初次食用草莓要少量尝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儿童食用草莓时要注意洗净,避免细菌感染。 三、瓜类水果 1.西瓜:西瓜含水量极高,可达90%以上,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当人体因暑热等原因出现口苦时,食用西瓜能补充水分,起到一定的清热降火、缓解口苦的作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要严格控制食用量,因为西瓜含糖量较高且水分多,可能加重病情,儿童食用西瓜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过量食用导致腹泻等问题。 2.黄瓜:黄瓜口感清爽,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对于因消化不良等引起的口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儿童食用黄瓜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并且可以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防止噎呛。
2025-10-14 13:39:29 -
牙齿老咬腮帮子会癌变吗
牙齿老咬腮帮子一般不会直接癌变,但需重视,其常见原因与牙齿咬合关系异常有关,长期反复刺激颊黏膜可能增加癌变潜在风险,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分别需关注牙齿发育、保持口腔卫生、评估口腔状况并及时处理牙齿咬合异常等情况以减少对颊黏膜刺激。 一、牙齿老咬腮帮子的常见原因及一般影响 牙齿老咬腮帮子多与牙齿咬合关系异常有关,比如牙齿有锐利边缘、缺失牙未及时修复导致邻牙移位、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这种情况长期反复刺激颊黏膜,可能会引起局部黏膜的创伤性炎症,表现为局部黏膜充血、糜烂等,但一般不会直接引发癌变。不过如果长期不处理,局部黏膜长期处于创伤刺激状态,可能会增加癌变的潜在风险。 二、从医学研究角度看癌变的关联 目前医学上明确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通常需要有致癌物质长期作用、遗传易感性、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单纯的牙齿老咬腮帮子引起的局部创伤性刺激,虽然理论上存在一定增加癌变几率的可能性,但这种概率相对较低。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由牙齿咬腮导致的黏膜病变转变为癌变的情况极为少见,但一旦出现牙齿老咬腮帮子的情况,仍需要引起重视。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齿老咬腮帮子可能与乳牙替换过程中牙齿萌出不齐等有关,家长应关注儿童牙齿发育情况,若长期存在该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排查是否存在牙齿排列等问题,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及时处理可避免长期不良刺激对口腔黏膜造成影响。 成年人:成年人牙齿老咬腮帮子可能与口腔不良习惯、牙齿磨耗等有关,比如长期单侧咀嚼等。成年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牙齿咬合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如调磨锐利牙尖、修复缺失牙等,以减少对颊黏膜的刺激。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老咬腮帮子可能与牙齿缺失较多、牙龈萎缩等导致牙齿咬合关系改变有关。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口腔黏膜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弱,更要重视这种情况,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评估口腔状况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防止局部长期刺激引发不良后果。
2025-10-14 13:3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