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牙体病,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系,201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修,2016年美国纽约州SYRACUSE CITY ST. JOSEPHˊS HOSPITAL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牙体牙髓学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著1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从事口腔内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在牙齿美容修复、疑难根管显微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展开- 
                        
唇癌是怎么回事
唇癌是发生于唇部起源于唇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因包括紫外线照射、吸烟、口腔卫生不良、HPV感染等,临床表现有唇部肿块、疼痛、溃疡不愈合、淋巴结肿大等,诊断靠体格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手术、放射、化疗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早期诊断治疗是改善预后关键。 一、唇癌的定义 唇癌是发生于唇部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唇黏膜上皮。 二、唇癌的病因 1.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于阳光下,尤其是唇部皮肤,紫外线可损伤细胞DNA,增加唇癌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且未采取有效防晒措施的人群,唇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2.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唇部黏膜,长期吸烟的人患唇癌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研究表明,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患病风险越高。 3.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长期存在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以及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可能引发唇部黏膜的病变,进而增加唇癌发生的可能性。 4.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某些亚型的HPV感染与唇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HPV感染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逐渐发展为癌。 三、唇癌的临床表现 1.唇部肿块:早期多表现为唇部出现小的硬结、肿块,可伴有溃疡形成,溃疡边缘不整齐,质地较硬。 2.疼痛: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会引起疼痛,尤其是在进食、说话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3.唇部溃疡不愈合:唇部的溃疡长期不愈合,且逐渐扩大、加深,应高度警惕唇癌的可能。 4.淋巴结肿大:晚期唇癌可能会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唇部周围的淋巴结肿大。 四、唇癌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唇部的病变情况,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质地、有无溃疡等。 2.病理活检:是确诊唇癌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细胞形态,以明确是否为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可帮助了解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五、唇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唇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等。对于早期唇癌,通过手术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2.放射治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复发风险。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 3.化疗:多用于晚期唇癌或复发转移的唇癌患者,可通过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六、唇癌的预后 唇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早期唇癌经过积极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晚期唇癌预后则相对较差。一般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唇癌预后的关键。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唇癌极为罕见,若儿童唇部出现异常肿块等情况,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因为儿童唇部病变可能有其特殊病因,需谨慎诊断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在治疗唇癌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女性: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唇癌可能会对外观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在治疗选择上,也要综合考虑美观等因素,与医生充分沟通。 4.有吸烟史人群:这类人群在确诊唇癌后,必须严格戒烟,因为继续吸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复发等风险。同时要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2025-10-21 14:37:48 - 
                        
嘴角一高一低怎么纠正
嘴角一高一低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可通过面部表情训练、调整生活习惯纠正;病理性因素中面神经麻痹的儿童和成年患者分别通过理疗、康复训练、针灸、电刺激等治疗,脑卒中患者康复阶段要综合性康复治疗并控制危险因素来纠正嘴角一高一低状况。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嘴角一高一低的纠正方法 (一)面部表情训练 1.针对儿童:低龄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进行简单的面部肌肉游戏,比如模仿吹泡泡的动作,每天练习数次,每次持续几分钟。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儿童逐步感受面部肌肉的运动,促进面部肌肉的均衡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家长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引导其做出对称的面部动作。 2.针对成年人:成年人可以进行对着镜子做微笑、皱眉等动作的训练。微笑时要尽量让两侧嘴角抬起的幅度一致,皱眉时感受额头两侧肌肉的均匀运动,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长期坚持这种面部表情训练有助于改善嘴角一高一低的情况,这是因为面部肌肉的反复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纤维的均衡发育,增强肌肉的协调性。 (二)生活习惯调整 1.睡眠姿势: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尽量避免长期偏向一侧睡觉,因为长期单侧受压可能会影响面部肌肉的发育或导致面部肌肉紧张不均衡。例如,儿童如果长期侧睡,家长要帮助其定时更换睡眠姿势;成年人则可以使用合适高度和软硬度的枕头,提醒自己定时调整睡姿。 2.咀嚼习惯:在饮食方面,儿童和成年人都要注意均衡咀嚼。儿童避免长期只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家长可以给儿童准备大小合适、需要双侧咀嚼的食物,如苹果块等,引导儿童双侧交替咀嚼。成年人也要注意不要长期单侧咀嚼,尽量让两侧牙齿都能参与咀嚼过程,这样可以使面部肌肉得到均衡锻炼,有助于改善嘴角一高一低的状况。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嘴角一高一低的纠正方法 (一)面神经麻痹 1.儿童患者:如果是儿童因面神经麻痹出现嘴角一高一低,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的面神经麻痹疾病。可以采用理疗的方法,如红外线照射面部相关区域,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天1-2次。理疗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帮助减轻面神经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2.成年患者:成年人面神经麻痹导致嘴角一高一低时,除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还可以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选择面部相关的穴位,如阳白、四白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面部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但针灸治疗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同时,成年人还可以结合面部肌肉的电刺激疗法,通过特定的仪器对面部肌肉进行电刺激,促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改善肌肉的不均衡状态。 (二)脑卒中 1.特殊人群提示:如果是脑卒中患者出现嘴角一高一低的情况,在康复阶段要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对于儿童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要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例如,进行运动疗法时,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不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成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训练、言语训练等多方面。在运动训练中,要注重面部肌肉的协同训练,可以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面部动作,如撅嘴、露齿等,配合肢体的运动训练,促进全身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嘴角一高一低的症状。同时,要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等,这对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都非常重要。
2025-10-21 14:36:42 - 
                        
下颌关节脱位怎么治疗
下颌关节脱位治疗包括复位治疗(口内法适多数急性前脱位、口外法用于不能口内法者)、固定治疗(简单固定用颅颌绷带等2-3周等、弹性绷带适当固定)、康复治疗(功能锻炼逐步恢复活动、物理治疗如热敷促进修复)、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保守无效等可考虑,儿童谨慎、老年需评估全身状况)。 一、复位治疗 1.口内法复位:适用于大多数急性前脱位患者。患者端坐,头后部紧靠墙壁等固定物,下颌牙合平面低于术者两肘关节水平。术者双手拇指缠以纱布伸入口内,放在下颌磨牙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将下颌骨向后推动,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复位成功的标志是髁突回到关节窝内,可听到或感觉到弹响。该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能配合的患者,但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牙齿等组织。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关节周围组织弹性差等情况,操作时要更加谨慎。 2.口外法复位:用于不能采用口内法复位的患者,如张口过大的新鲜脱位、儿童患者等。术者位于患者前方,两拇指放在患者两则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突前缘,由后向前用力,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配合将下颌角部推向前上方,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将下颌骨向后推动使之复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下颌骨骨质较软,在操作口外法时更要注意用力的适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固定治疗 1.简单固定:复位成功后,为使被牵拉过度受损的韧带、关节囊等组织得以修复,防止复发,需进行固定。可采用颅颌绷带固定,用四头带或绷带在头顶枕部及下颌部包扎,使下颌固定于轻度张口位2-3周。对于儿童患者,固定时间可适当缩短,一般1-2周左右,因为儿童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老年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固定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至3-4周,同时要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等情况。 2.弹性绷带固定:也可采用弹性绷带进行适当固定,目的是限制下颌过度活动,给损伤的组织创造良好的修复环境。 三、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固定解除后,应进行张口训练等功能锻炼,逐渐恢复下颌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开始时可做小范围的张口、闭口运动,然后逐渐增大张口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张口及咬硬物等。对于儿童患者,在康复锻炼时家长要给予正确引导,监督其进行适度的锻炼,避免因锻炼不当影响恢复。老年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缓慢进行,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防止因锻炼过度导致关节再次损伤。 2.物理治疗:可采用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防止烫伤皮肤;老年患者如果有皮肤感觉减退等情况,也要注意温度的把握,避免造成损伤。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复发性脱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对于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2-3周),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关节囊紧缩术、关节结节增高术等。手术治疗相对较少采用,一般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才考虑。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治疗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会对其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法奏效时才会考虑。老年患者如果要进行手术,需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手术有一定的风险,要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025-10-21 14:35:46 - 
                        
牙齿地包天怎么办呢
地包天矫正因不同时期、人群有不同方式及注意事项。早期干预适用于乳牙期或替牙早期,3-5岁左右发现可通过简单装置干预,需纠正不良习惯;替牙期及恒牙早期可选用活动或固定矫正器,女孩10-14岁、男孩11-15岁左右为宜,要注意口腔卫生;成年后骨性严重地包天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年矫正难度大、周期长,有口腔疾病史要先控制病情;儿童患者家长要关注发育、定期检查,指导适应及饮食;成年患者正畸前要全面检查,注意口腔卫生和定期复诊。 一、早期干预(乳牙期或替牙早期)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因不良习惯(如前伸下颌、吮指等)导致的地包天,可通过简单的矫正装置进行早期干预。例如,对于前伸下颌习惯引起的地包天,可使用简单的活动矫正器,引导下颌回到正常位置。 年龄因素:通常3-5岁左右发现地包天可进行早期干预,此阶段儿童颌骨仍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可塑性较强,通过早期干预能有效阻断不良的生长发育趋势,而且儿童配合度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需要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如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吮指、咬下唇等不良习惯,并及时引导纠正,避免这些不良习惯加重地包天的程度。 二、替牙期及恒牙早期矫正 矫正器选择 活动矫正器:适用于个别牙轻度的地包天情况。通过活动矫正器上的卡环等装置,对牙齿施加轻微的力量,引导牙齿移动到正常位置。 固定矫正器:这是较为常用的矫正方式。通过粘结剂将矫正装置固定在牙齿上,利用弓丝等部件对牙齿施加持续的力量,使牙齿逐渐移动,纠正地包天。例如,金属托槽矫正器,虽然美观性稍差,但矫正力量较为可靠;陶瓷托槽矫正器美观性较好,适合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年龄因素:一般女孩10-14岁、男孩11-15岁左右处于替牙期到恒牙早期,这个阶段颌骨仍有一定的生长潜力,牙齿移动相对较快,矫正效果较好。 生活方式:矫正期间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因为佩戴矫正器后牙齿清洁难度增加,容易导致龋齿等问题。要指导儿童使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饭后及时漱口,必要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 三、成年后矫正(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骨性严重的地包天,单纯正畸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先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齿,然后进行正颌手术,将上下颌骨移动到正常的位置关系,再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的最终排列。 年龄因素:成年后也可以进行矫正,但相比青少年,成年患者颌骨生长发育已经停止,矫正难度相对较大,治疗周期可能更长,而且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相对缓慢。 病史因素:如果成年患者有其他口腔疾病史,如牙周炎等,需要先控制牙周炎病情,在牙周状况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畸治疗,因为正畸治疗可能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如果牙周炎未控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等严重后果。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牙齿的发育情况,定期带儿童到口腔科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牙齿,以便及时发现地包天等牙齿问题。 儿童在矫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牙齿酸痛等不适症状,家长要给予关心,同时指导儿童适应矫正后的口腔状态,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过硬、过粘的食物,防止矫正装置损坏或脱落。 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拍摄口腔X光片(如头颅侧位片等),以准确评估颌骨和牙齿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成年患者工作生活节奏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维护不好容易引发口腔疾病,而且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保证矫正治疗的顺利进行。
2025-10-21 14:34:21 - 
                        
根管做完后几天牙疼
根管治疗后几天牙疼有正常反应和异常情况,正常反应是1-2天内轻微牙疼可自行缓解;异常情况包括感染未控制(3天以上持续加重疼、伴肿胀等,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填充材料问题(3-5天左右出现、有咬合痛等,老年患者易发生)、根管遗漏(数天到一周左右出现、持续不缓解,复杂根管系统患者风险高),应对措施为正常反应先观察保持口腔清洁,异常情况感染未控制需重新根管治疗并控血糖,填充材料问题需调整材料,根管遗漏需重新根管治疗并用先进设备找遗漏根管。 一般根管治疗后的1-2天内出现轻微牙疼可能是正常反应。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牙髓被清理等操作会对牙周组织有一定刺激,机体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度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较轻,不伴有明显肿胀等严重症状,一般数天内可自行缓解。例如,一项针对根管治疗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发现,约30%的患者在治疗后1-2天会有轻度牙疼,多可自行恢复。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髓神经相对敏感,根管治疗后可能也会在1-3天内出现轻微牙疼,但一般程度较成人轻,且恢复相对较快,这与儿童机体的修复能力以及牙髓组织的特点有关。 异常情况 感染未控制 如果根管治疗后3天以上仍持续牙疼,且疼痛逐渐加重,可能是根管内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比如根管内残留细菌,继续繁殖引发炎症。有研究表明,根管治疗中消毒不彻底等因素可导致术后感染持续存在,从而引起较剧烈的牙疼,常伴有患牙周围牙龈肿胀,甚至面部肿胀等情况。 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根管治疗后更容易出现感染未控制的情况,牙疼可能持续时间更长且恢复更慢。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细菌更容易滋生繁殖,影响根管治疗后的恢复。 填充材料问题 根管填充材料超出根尖孔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牙疼。一般在根管治疗后3-5天左右出现,疼痛较为明显,患牙有咬合痛等表现。例如填充材料超填会刺激根尖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持续牙疼。 老年患者由于牙周组织等情况相对复杂,根管填充材料问题导致的牙疼可能更易发生。老年人牙周组织萎缩等情况可能使根尖周组织对刺激更敏感,一旦填充材料出现异常,就更容易出现较明显的牙疼症状。 根管遗漏 若根管治疗时遗漏了根管,也会导致术后牙疼。这种情况一般在治疗后数天到一周左右出现,疼痛部位相对固定但持续不缓解。有研究显示,根管遗漏的发生率约为2%-5%,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根尖周炎症,导致牙疼。 对于有复杂根管系统的患者,如弯曲根管、分叉根管等,根管遗漏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这类患者在根管治疗后更需密切关注是否有牙疼等异常情况,因为复杂根管系统增加了根管遗漏的可能性。 应对措施 正常反应的应对 一般可先观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等刺激患牙的食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监督其保持口腔卫生,如饭后漱口等,以促进恢复。 异常情况的应对 感染未控制 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根管治疗,再次清理根管、消毒等操作,控制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控制血糖,以利于感染的控制。 填充材料问题 需再次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填充材料,如取出超填的材料等。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状况的监测,确保治疗安全。 根管遗漏 同样需要重新进行根管治疗,找出遗漏的根管并进行完善的治疗。对于复杂根管系统的患者,在再次治疗时可能需要借助更先进的影像学设备(如锥形束CT)来准确找到遗漏的根管,提高治疗效果。
2025-10-21 14:3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