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泌尿系肿瘤、排尿功能障碍、尿道修复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同年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3年。2010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读博士。2013年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擅长疑难排尿功能障碍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肿瘤。

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肿瘤、排尿功能障碍、尿道修复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睾丸增大疼痛是怎么回事

    睾丸增大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性因素(附睾炎、睾丸炎)、创伤性因素(睾丸外伤)、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扭转、肿瘤性因素(睾丸肿瘤)等。不同因素有不同发病情况与表现,出现睾丸增大疼痛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多种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需尤其重视。 一、感染性因素 (一)附睾炎 1.发病情况:附睾炎是引起睾丸增大疼痛较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由泌尿系统感染蔓延所致,如大肠杆菌等细菌经尿道、输精管逆行感染附睾,进而累及睾丸。 2.表现:患侧阴囊会出现红肿,睾丸迅速增大,伴有明显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同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二)睾丸炎 1.发病情况:病毒性睾丸炎较多见,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青春期后男性患流行性腮腺炎时可并发睾丸炎,儿童也可能发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等途径感染。 2.表现:起病较急,睾丸迅速肿大,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睾丸质地变硬,超声检查可见睾丸血流信号增多等改变。 二、创伤性因素 (一)睾丸外伤 1.发病情况:多有明确的阴囊外伤史,如踢伤、撞击伤等,常见于从事剧烈运动或有外伤风险工作的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2.表现:受伤后睾丸立即出现肿大,疼痛明显,受伤部位可有淤血、肿胀,严重时可出现阴囊皮肤青紫,若有睾丸破裂,可能会有阴囊内积血等表现,超声检查可明确睾丸损伤的程度,如是否有破裂、血肿等情况。 三、精索静脉曲张 (一)发病情况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左侧发病率高于右侧,主要是由于精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丛扩张、迂曲所致,与长时间站立等生活方式有关。 (二)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阴囊坠胀、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腰部,站立过久或行走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查体可发现阴囊内蚯蚓状团块,患侧睾丸可能有轻度增大,超声检查可见精索静脉扩张等表现。 四、睾丸扭转 (一)发病情况 多见于青少年,常在睡眠中或剧烈运动后突然发病,是一种泌尿外科急症,由于睾丸的精索发生扭转,导致睾丸血液供应受阻。 (二)表现 突然出现一侧睾丸剧烈疼痛,疼痛可向下腹部及腹股沟放射,睾丸迅速肿大,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睾丸位置可能较高或呈横位,阴囊皮肤红肿,超声检查可见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这是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五、肿瘤性因素 (一)睾丸肿瘤 1.发病情况:多见于20-40岁男性,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隐睾等因素有关。 2.表现:睾丸逐渐肿大,质地变硬,一般无明显疼痛,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隐痛或坠胀感,有时可伴有阴囊沉重感,晚期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腹部肿块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可能会有异常升高,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对于出现睾丸增大疼痛的患者,无论何种年龄、性别,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特殊人群如儿童出现睾丸增大疼痛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睾丸扭转等疾病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青壮年男性出现相关症状也应尽早诊断处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影响生育等功能;对于有阴囊外伤史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受伤过程,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2025-10-11 14:08:05
  • 尿痛如何止痛

    非药物止痛方法包括增加水分摄入(每天饮1500-2000毫升白开水,儿童合理调整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饮品)、调整排尿习惯(及时排尿,避免憋尿)、局部护理(女性温水清洗外阴由前向后,避免刺激清洁剂,男性保持外生殖器清洁,经期女性勤换卫生巾);针对病因的止痛措施有:尿路感染致尿痛需遵专业医生用药指导治疗,随感染控制尿痛缓解,儿童用药谨慎;泌尿系统结石致尿痛,小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等排出,大结石需专业医生决定进一步医疗干预,儿童需综合情况处理且止痛谨慎;其他原因致尿痛针对外伤处理,同时采取合适止痛措施,体现个体化医疗原则。 一、非药物止痛方法 (一)增加水分摄入 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加尿量,从而对尿道起到冲刷作用,有助于减轻尿痛症状。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以白开水为佳,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因为这些饮品可能会加重尿道刺激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饮水量,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调整排尿习惯 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等有害物质容易滋生,加重尿道感染的风险,进而加重尿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养成有尿意就及时排尿的习惯。对于女性儿童,家长要注意引导其正确的排尿行为;对于成年女性,要避免长时间憋尿的不良习惯。 (三)局部护理 女性可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清洗时要注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和阴道。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以免加重尿道刺激。对于男性,也应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在经期的女性要特别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勤换卫生巾。 二、针对病因的止痛措施 (一)尿路感染导致的尿痛 如果尿痛是由尿路感染引起,需要明确是细菌性还是其他类型的感染。对于细菌性尿路感染,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原菌的类型来定。不过这里仅提及止痛相关,对于感染的治疗需遵循专业医生的用药指导。同时,除了上述非药物止痛方法外,针对尿路感染引起的尿痛,通过积极治疗感染,随着感染的控制,尿痛症状也会逐渐缓解。对于儿童尿路感染,要特别谨慎用药,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泌尿系统结石导致的尿痛 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尿痛,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大量饮水、适度运动等方式自行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结石的排出,同时要注意观察疼痛的变化情况。如果结石较大难以自行排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如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但这些治疗措施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儿童泌尿系统结石,要综合考虑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结石的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同时在止痛方面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痛药物。 (三)其他原因导致的尿痛 如果是由于外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尿痛,首先要针对外伤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如果是尿道外伤,要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进行止血、修复等治疗。在止痛方面,要在处理外伤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止痛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和止痛方案,充分体现个体化的医疗原则。

    2025-10-11 14:06:18
  • 肾脏结石引起腰痛是为什么

    肾脏结石引起腰痛的原因包括结石移动刺激肾盂或输尿管平滑肌致痉挛性收缩及牵涉痛、梗阻致肾盂或输尿管扩张牵拉周围组织产生胀痛、局部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加重疼痛,且不同人群在肾脏结石引起腰痛方面有不同表现和应对情况,需注意鉴别及根据不同情况调整。 一、结石移动刺激肾盂或输尿管平滑肌 1.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当肾脏结石在肾盂或者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刺激肾盂或者输尿管的平滑肌。例如,较小的结石在尿液的冲刷下可能会在肾盂或输尿管内发生位置的改变,这种移动会引发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是导致腰痛的一个重要机制。从生理角度来看,输尿管的平滑肌受到刺激后,会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试图将结石排出体外,但这种收缩是不受控制的,从而引起疼痛。 2.牵涉痛的产生:肾盂和输尿管的神经支配与腹部某些脏器的神经支配有交叉。所以,肾脏结石引起的疼痛可能会牵涉到腰部相应的区域,表现为腰痛。比如,肾脏的感觉神经纤维和腹部其他器官(如肠道等)的感觉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同一节段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当肾脏结石刺激肾脏的神经时,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错误地将这种疼痛信号识别为腰部相应区域的疼痛。 二、梗阻导致肾盂或输尿管扩张 1.尿液排出受阻引发肾盂或输尿管扩张:如果肾脏结石较大或者位置相对固定,可能会造成肾盂或者输尿管的梗阻,使得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肾盂内积聚,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肾盂扩张;同样,尿液在梗阻部位以上的输尿管内积聚,也会导致输尿管扩张。例如,结石嵌顿在输尿管的某个狭窄部位,就会完全阻碍尿液的通过,引起梗阻。 2.扩张引起腰部胀痛:肾盂和输尿管的扩张会牵拉周围的组织和包膜,从而产生腰部的胀痛感。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盂内压力持续升高,这种胀痛感可能会更加明显。而且,梗阻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肾脏的功能,如果长期梗阻得不到解除,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但这也是因为梗阻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导致的后续结果,而最初的腰痛主要是由于扩张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引起。 三、局部炎症反应 1.结石刺激引起局部炎症:肾脏结石长期存在,会对肾盂、输尿管的黏膜产生持续的刺激。结石表面不光滑,会不断摩擦肾盂或输尿管的黏膜,导致黏膜损伤,进而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例如,结石与黏膜之间的摩擦会使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 2.炎症导致腰痛:炎症会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进一步加重疼痛的感觉,使得腰痛更加明显。同时,炎症反应还会引起局部组织的肿胀,进一步加重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腰痛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发作。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肾脏结石引起腰痛方面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应对情况。例如,老年人群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肾脏结石引起腰痛时可能会掩盖其他疾病的症状,需要更加仔细地鉴别诊断。女性在妊娠期如果发生肾脏结石引起腰痛,需要特别注意胎儿的安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来缓解疼痛和处理结石问题。而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饮水过少、高嘌呤饮食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肾脏结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增加饮水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等,以预防肾脏结石的形成和减少腰痛的发生风险。

    2025-10-11 14:05:21
  • 精索静脉曲张如何分级

    精索静脉曲张通常通过临床触诊结合超声检查分级,临床触诊分C1级(触诊不明显,腹压增加时可摸到)、C2级(安静可摸到曲张静脉但外观不明显)、C3级(安静可见摸到曲张静脉团);超声分亚临床型(平静呼吸内径<2mm,Valsalva试验≥2mm且<3mm)、临床型Ⅰ度(内径3-4mm,Valsalva试验有血液反流)、Ⅱ度(内径4-6mm,安静可见迂曲,Valsalva试验反流1-2s)、Ⅲ度(内径≥6mm,迂曲明显,Valsalva试验反流>2s),不同分级对治疗决策重要,不同情况需不同处理。 临床触诊分级(C2分级法) C1级:触诊不明显,只有在增加腹压(Valsalva试验)时才能摸到曲张的静脉。这是因为在安静状态下,精索静脉没有明显扩张,只有通过腹压增加,使静脉回流受阻时才能够被触及。对于儿童或青少年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这种相对不明显的情况,需要仔细检查。 C2级:安静状态下可摸到曲张静脉,但外观不明显。此时精索静脉已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在触摸时能够感觉到,然而从外观上还不能直接看出静脉的曲张。在成年患者中,如果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久站等,可能会加重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C3级:安静状态下即可看到曲张的静脉团,且可摸到。这表明精索静脉曲张较为严重,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外观上就能察觉,触摸时也能清晰感受到。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这种严重程度的精索静脉曲张可能会对生育功能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超声分级 亚临床型:超声检查时,平静呼吸状态下精索静脉内径<2mm,但Valsalva试验时精索静脉内径≥2mm且<3mm。这种情况虽然在外观和触诊上可能不明显,但通过超声的特殊检查方法可以发现静脉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对于一些有家族史或怀疑有精索静脉曲张的人群,需要进行超声检查来早期发现。 临床型 Ⅰ度:精索静脉内径3-4mm,Valsalva试验时静脉内可见血液反流。此时静脉已有较为明显的扩张,且在腹压增加时会出现血液反流的情况,需要关注其对睾丸功能等的潜在影响。 Ⅱ度:精索静脉内径4-6mm,安静状态下即可看到静脉迂曲,Valsalva试验时反流时间持续1-2s。静脉扩张程度进一步加重,外观上能更明显看到静脉的迂曲,血液反流的时间也有一定延长,这时候对睾丸的血液供应和生精功能等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Ⅲ度:精索静脉内径≥6mm,静脉迂曲明显,Valsalva试验时反流时间>2s。这是较为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情况,静脉极度扩张迂曲,血液反流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睾丸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导致睾丸温度升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等,进而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质量,对男性生育能力造成较大威胁。 不同分级的精索静脉曲张在治疗决策上有重要意义,对于亚临床型及较轻分级的精索静脉曲张,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且对生育等功能没有影响,可以定期观察;而对于中重度分级的精索静脉曲张,尤其是伴有阴囊坠胀不适、精子质量异常等情况时,往往需要考虑进行手术等治疗干预措施。同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精索静脉曲张在分级评估和处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的精索静脉曲张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一般不会出现精索静脉曲张相关问题等。

    2025-10-11 14:01:59
  • 膀胱是什么器官

    膀胱是人体泌尿系统中储存尿液的中空肌性囊状器官,位置在盆腔内,形态随尿液充盈变化,有储存和控制排尿功能,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膀胱未成熟、女性易感染、男性易前列腺增生,有泌尿系统病史者需关注排尿情况及遵医嘱。 解剖结构特点 位置与毗邻:成年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与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相邻,在女性与子宫和阴道相邻。 形态: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称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与尿道相接。 膀胱的生理功能 储存尿液:肾脏产生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壁的平滑肌(逼尿肌)具有一定的伸展性,能够随着尿液的不断积聚而逐渐扩张,从而实现尿液的储存功能。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膀胱的容量大约在300-500毫升左右,但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年龄、性别、液体摄入量等因素有关。例如,儿童的膀胱容量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女性由于盆腔结构等因素,一般膀胱容量较男性略小。 排尿控制: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通常约400-500毫升)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骶段的排尿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同时大脑皮层对排尿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在适宜的环境下),从而完成排尿动作。 不同人群膀胱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膀胱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膀胱容量相对较小,而且神经控制排尿的能力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因此,儿童可能会出现排尿次数相对较多的情况,一般1-3岁的儿童每天排尿次数大约在10-15次左右,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排尿频率。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及时为儿童更换尿布,避免长时间尿液刺激导致皮肤损伤等问题。同时,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因为长时间憋尿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发育。 女性:女性的膀胱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相对男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较短、直且宽,距离肛门较近,细菌更容易逆行感染膀胱。所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在经期、性生活前后等特殊时期,要更加注重局部清洁。另外,女性在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膀胱,导致尿频等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出现尿痛、尿急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男性:男性的膀胱颈部与前列腺相邻,老年男性容易出现前列腺增生的情况,这会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尿潴留。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排尿情况,如果出现排尿异常要及时就诊,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有泌尿系统病史的人群:对于曾经有过膀胱炎、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人群,膀胱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排尿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防止疾病复发或进一步加重。例如,有膀胱炎病史的患者,即使症状缓解后,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多饮水来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2025-10-11 14:00: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