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泌尿系肿瘤、排尿功能障碍、尿道修复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同年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3年。2010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读博士。2013年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擅长疑难排尿功能障碍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肿瘤。
展开-
得了前列腺应该吃什么药
前列腺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平滑肌改善排尿症状)、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睾酮转化使前列腺体积缩小)、M受体拮抗剂(用于伴膀胱过度活动症者)、植物制剂(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特殊人群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心血管情况等,且生活方式对前列腺疾病有影响,非药物干预可辅助药物治疗。 一、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从而改善排尿症状。临床常用的有坦索罗辛等,其可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排尿通畅程度。 二、5α还原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排尿症状。非那雄胺是常见的药物,长期应用可降低急性尿潴留发生风险和手术干预的需求。研究显示,服用非那雄胺一段时间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这是药物作用导致,并非疾病进展。 三、M受体拮抗剂 对于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如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前列腺疾病患者适用,如托特罗定等。它能阻断膀胱M受体,降低膀胱兴奋性,改善尿频等症状,但可能会有口干等不良反应。 四、植物制剂 某些植物制剂也可用于前列腺疾病的治疗,如普适泰等,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等发挥一定改善症状的作用,不过相关证据强度可能相对弱于前几类药物,但在缓解一些前列腺疾病相关症状上有一定效果。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用药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血压变化,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于儿童,一般不使用针对前列腺疾病的上述药物,因为儿童前列腺相关疾病情况与成人不同,且儿童使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不足。同时,生活方式对前列腺疾病也有影响,患者应避免久坐、适量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等,这些非药物干预措施可辅助药物治疗改善症状。
2025-10-15 13:06:18 -
阴茎血管凸起疙瘩原因造成的
阴茎血管凸起疙瘩可因生理性因素致正常解剖结构表现无不适,也可由血管病变、阴茎局部炎症等感染因素、外伤因素、阴茎海绵体硬结症早期等其他疾病因素引发相关症状,青壮年需避免不洁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老年需警惕血管病变,有外伤或基础疾病史者需密切观察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生理性因素 正常情况下,阴茎存在一些静脉血管,部分人群因皮下脂肪较少等原因,静脉血管可相对明显,呈现为血管凸起疙瘩,一般无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属于正常解剖结构表现,不影响生理功能。 二、血管病变 (一)阴茎海绵体静脉漏 可能与血管结构先天性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相关,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阴茎海绵体静脉回流异常情况,导致局部血管出现凸起改变,可能伴随勃起功能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三、感染因素 (一)阴茎局部炎症 如龟头炎、尿道炎等,病原体(细菌、真菌等)感染波及阴茎周围血管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出现血管充血、肿胀,表现为血管凸起疙瘩,常伴有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四、外伤因素 阴茎受到外力撞击、摩擦等外伤后,局部血管可能受损,出现淤血、肿胀,进而表现为血管凸起疙瘩,多有明确外伤史,受伤部位可能伴随疼痛、淤血斑等表现。 五、其他疾病因素 (一)阴茎海绵体硬结症早期 与胶原代谢异常等有关,早期可能在阴茎局部出现结节,伴随血管分布改变,表现为血管凸起疙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阴茎勃起疼痛、弯曲等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青壮年人群 需注意避免不洁性行为、频繁手淫等不良生活方式,减少感染及外伤风险,若出现阴茎血管凸起疙瘩且伴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二)老年人群 需警惕血管病变等情况,若发现阴茎血管凸起疙瘩,应关注是否有基础血管疾病史,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血管器质性病变; (三)有外伤史或基础疾病史人群 有阴茎外伤史者需密切观察血管凸起变化,有基础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史者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降低阴茎出现异常血管凸起的风险。
2025-10-15 13:05:06 -
阴茎小应该如何处理
评估阴茎大小需依据不同年龄段正常范围,怀疑阴茎小与发育异常相关时需进行性激素水平检测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因内分泌因素致阴茎小药物干预有局限性,明确为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等符合指征可考虑手术治疗,且要关注患者心理并给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一、评估阴茎大小是否属正常范围 正常男性阴茎长度存在个体差异,且随年龄阶段不同有相应参考范围。新生儿期阴茎长度约1.5~3.5厘米;青春期前儿童阴茎长度通常在2.5~5.0厘米;成年男性非勃起状态下阴茎长度一般为4~8厘米,勃起状态下长度约8~18厘米。若阴茎长度在相应年龄段正常范围内,通常属于生理变异,无需特殊处理。 二、排查发育异常相关因素 若怀疑阴茎小与发育异常相关,需进行医学检查。首先检测性激素水平,如睾酮等,以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影响阴茎发育;还可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阴茎海绵体等结构发育情况。若存在内分泌疾病等导致的发育异常,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医学评估与处理。 三、病理性阴茎小的医学干预考量 (一)药物干预局限性 对于因内分泌因素导致的阴茎小,部分情况下可能涉及激素补充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学规范,且药物使用需基于明确的医学指征,同时要充分考虑年龄等因素,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使用药物干预。 (二)手术干预情况 若经评估明确为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等导致的显著阴茎小,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阴茎延长术等,但手术需在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后,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实施。 四、心理关怀与健康指导 阴茎小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需关注其心理健康。无论是正常变异还是存在病理性因素的患者,都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情况,避免因过度焦虑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成年患者,可建议其与伴侣良好沟通,共同应对相关问题;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家长需给予正确引导,避免因不恰当关注加重其心理负担。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对整体健康包括生殖系统健康也有积极意义。
2025-10-15 13:04:21 -
为何勃起时阴茎长度可达18厘米,但非勃起状态却很短
阴茎主要由海绵体构成,非勃起时因海绵体血窦收缩容纳血液少呈短小状态,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勃起时受性刺激等神经兴奋致动脉扩张,大量血液流入血窦使阴茎变长,与性激素水平、血管功能等相关,其长度差异为正常生理现象,个体因遗传、健康状况有差异,特殊人群需关注健康。 一、阴茎解剖结构与非勃起状态的关系 阴茎主要由海绵体构成,非勃起时海绵体中的血窦处于收缩状态,容纳血液量少,因此阴茎呈现短小状态。正常男性非勃起时阴茎长度一般在3~12厘米范围内,这是由其解剖结构中海绵体的基础状态决定的,与年龄(青春期前海绵体发育未完全,长度相对更短;成年后相对稳定)、性别(仅男性存在此结构特点)等因素相关,此阶段海绵体未大量充血,维持基础的短小形态。 二、勃起状态下阴茎变长的充血机制 勃起时,受到性刺激等因素影响,神经兴奋传导至阴茎海绵体,使得海绵体的动脉扩张,大量血液流入海绵体的血窦中,血窦迅速充血扩张,导致阴茎体积增大、变长。一般而言,勃起后阴茎长度通常在10~16厘米左右(平均值),个体存在差异,但均是基于海绵体大量充血这一生理过程实现长度增加。这一过程与性激素水平(青春期后性激素维持正常水平有助于正常的勃起充血反应)、健康的血管功能(血管能正常扩张以保证血液充分流入海绵体)等因素密切相关,若血管等出现病变可能影响勃起时的充血效果,导致勃起长度异常。 三、正常生理现象的普遍性与个体差异 这种勃起与非勃起状态下阴茎长度的差异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同个体因遗传、健康状况等存在差异。例如,部分男性非勃起时长度可能偏短,但勃起时因海绵体充血充分仍可达到正常甚至较长的长度;而少数男性非勃起时长度相对较长,但勃起时因海绵体结构等因素可能增长幅度有限。总体来说,只要勃起功能正常、非勃起状态无异常病变表现,这种长度差异属于正常范畴,无需过度担忧,特殊人群如存在基础疾病影响血管或海绵体功能的个体,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必要时就医评估。
2025-10-15 13:01:48 -
男性的阴茎的正常大小范围是多少
男性阴茎疲软时长度及周长有大致范围受个体因素影响,勃起时也有相应范围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上青春期前发育慢、青春期受雄激素迅速发育、成年后基本稳定衰老可能萎缩,遗传有一定影响,健康状况中内分泌疾病等会影响,肥胖可能致视觉偏小,青春期少年发育异于同龄长期无变化或成年男性尺寸异常改变伴勃起障碍需及时就医排查健康隐患。 一、疲软状态下的阴茎大小范围 男性阴茎在疲软状态时,长度通常在3.5~12厘米,周长约为4~9.5厘米。这一范围受个体的遗传因素、青春期发育情况等影响,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只要在该大致区间内,一般属于正常生理范围。 二、勃起状态下的阴茎大小范围 勃起时,阴茎长度一般在9~16厘米,周长约为8~12厘米。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激素水平、健康状况等,只要勃起功能正常且在该区间内,均属于正常情况。需注意,部分男性可能因肥胖等因素导致视觉上阴茎外观偏小,但实际勃起功能及尺寸仍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三、影响阴茎大小的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青春期前,阴茎发育较为缓慢,尺寸较小;青春期时,受雄激素等影响,阴茎会迅速发育增长;成年后,阴茎大小基本趋于稳定,但部分男性可能因衰老等因素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但一般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 (二)遗传因素 遗传对阴茎大小有一定影响,家族中男性的阴茎尺寸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的基本范围。 (三)健康状况 如存在内分泌疾病(如雄激素缺乏等)可能影响阴茎发育及勃起后的尺寸;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可能使阴茎外观上显得偏小,但通过减重等措施后可能有一定改善,但整体仍遵循正常生理范围的判定标准。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青春期少年,若阴茎发育明显异于同龄人群且长期无明显变化,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对于成年男性,若发现阴茎尺寸异常改变或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等问题,应及时就诊,排查是否存在健康隐患,如血管、神经等方面的病变等,以确保身体健康。
2025-10-15 1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