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泌尿系肿瘤、排尿功能障碍、尿道修复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同年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3年。2010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读博士。2013年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擅长疑难排尿功能障碍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肿瘤。
展开-
女孩有膀胱吗
女孩有膀胱,其是泌尿系统重要中空肌性器官,有储存尿液等功能,不同年龄阶段特点不同,婴幼儿期位置高、容量小,儿童期逐渐发育,要注意卫生、良好生活习惯,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膀胱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结构方面 膀胱位于盆腔内,形状近似锥体形,有尖、体、底和颈四个部分。女孩的膀胱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在膀胱空虚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充盈时皱襞消失;肌层由平滑肌组成,称为逼尿肌,它的收缩可以帮助排尿;外膜在膀胱上面为浆膜,其余部分为纤维膜。 2.功能方面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从肾脏产生并通过输尿管输送来的尿液,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例如,正常情况下,女孩膀胱内尿液积累到一定程度(一般成人膀胱容量约300-500毫升,儿童相对较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就会产生尿意,促使其去排尿。 二、不同年龄阶段女孩膀胱的特点 1.婴幼儿期 婴幼儿的膀胱位置相对较高,在腹腔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此时膀胱容量较小,比如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30-60毫升,所以婴幼儿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一般每天可达十几次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膀胱排尿的控制还不完善,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会逐渐协调。 2.儿童期 儿童期女孩的膀胱逐渐发育,膀胱容量逐渐增加,排尿间隔时间也会相应延长。此阶段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因为如果排尿习惯不良,容易导致膀胱功能紊乱,比如尿频、尿急等问题。同时,儿童期女孩的膀胱黏膜相对娇嫩,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可能会引起膀胱尿道的感染等问题。 三、女孩膀胱健康相关注意事项 1.卫生方面 女孩要特别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因为女孩的尿道较短,距离肛门较近,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每天应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防止细菌逆行感染膀胱,引发膀胱炎等疾病。例如,不注意卫生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等细菌侵入尿道,进而蔓延至膀胱,引起膀胱炎症,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生活习惯方面 鼓励女孩适量饮水,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后长时间憋尿。适量饮水可以增加尿液生成,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道和膀胱内滋生的机会;而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膀胱壁压力增大,影响膀胱的正常收缩功能,也容易导致尿液反流等问题,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3.特殊情况关注 如果女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这些可能是膀胱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出现病变的信号,如膀胱炎、膀胱结石等疾病都可能有这些表现,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超声等)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3 12:02:40 -
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下尿路感染中膀胱炎多见于女性,有膀胱刺激症状等,尿道炎分淋菌性和非淋菌性,症状有别;上尿路感染中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有全身和泌尿系统症状,慢性肾盂肾炎症状隐匿,病情迁延可致肾功能损害,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 一、下尿路感染症状 膀胱炎: 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膀胱炎患者可超过10次;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很难控制;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或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耻骨上膀胱区疼痛或不适,尿液可浑浊,有时可见血尿,一般为终末血尿,少数人可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年龄因素:儿童膀胱炎时除了上述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发热、拒食、呕吐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容易扩散引起全身反应。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膀胱炎,性生活活跃期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较高,与性生活时尿道局部损伤、细菌容易逆行感染等因素有关。 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尿道脓性分泌物,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逐渐变为黄色黏稠的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慢性期症状相对较轻,尿道可有瘙痒感,晨起可见尿道口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症状相对淋菌性尿道炎较轻,尿道分泌物为白色稀薄黏液,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也相对较轻,但可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略有不同,青少年及成年患者症状相对典型,而儿童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上尿路感染症状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较急,常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可伴有寒战、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泌尿系统症状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可有腰痛或肾区不适,体格检查可发现肋脊角或肾区有压痛和叩击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症状相对隐匿,可表现为间歇性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伴有腰部酸痛,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但会出现间断性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夜尿增多、贫血等表现。年龄因素对慢性肾盂肾炎的影响较明显,儿童时期患急性肾盂肾炎若未彻底治愈,容易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影响肾脏发育;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等原因,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2025-10-13 12:01:57 -
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是什么
前列腺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前列腺)、排尿功能障碍(尿液反流刺激前列腺引发化学性前列腺炎)、精神心理因素(长期不良精神心理状态影响前列腺生理功能增加发病风险)、免疫反应异常(自身免疫因素可致前列腺组织被攻击引发炎症)以及盆腔相关疾病(盆底肌肉功能紊乱影响前列腺血液循环和排泄功能诱发前列腺炎)。 一、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多种细菌可引起前列腺炎,常见的如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这些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例如不注意尿道卫生,细菌从尿道外口进入尿道,进而蔓延至前列腺引发炎症。在男性中,若存在尿道器械检查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细菌带入前列腺而致病。对于儿童,若有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等情况,增加了细菌感染前列腺的风险。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可成为前列腺炎的病原体。它们感染前列腺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年轻男性,通过性接触可能感染支原体、衣原体,进而引发前列腺炎。 二、排尿功能障碍 尿液反流:当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时,尿液中的化学物质可刺激前列腺,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例如一些男性存在尿道平滑肌功能异常,使得尿液容易反流至前列腺。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脊髓损伤患者,更容易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导致尿液反流。 三、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精神心理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在成年男性中,若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等情况,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从而诱发前列腺炎。对于女性,虽然前列腺炎主要发生在男性,但如果有类似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情况,从身体整体调节角度而言,也可能间接影响男性亲属的前列腺健康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四、免疫反应异常 自身免疫因素:机体的免疫反应异常时,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攻击前列腺组织,导致前列腺炎。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波及前列腺,引发炎症。在老年男性中,自身免疫功能衰退等因素可能使免疫反应更容易出现异常,增加患前列腺炎的几率。 五、盆腔相关疾病 盆底肌肉功能紊乱:盆底肌肉功能紊乱可引起盆底紧张性疼痛等问题,同时也可能影响前列腺的正常血液循环和排泄功能,进而诱发前列腺炎。例如一些长期久坐的人群,盆底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盆底肌肉功能紊乱,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对于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原因,也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功能发生变化,产后若恢复不佳,可能影响前列腺相关区域的功能。
2025-10-13 12:00:39 -
膀胱炎尿路感染区别
膀胱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尿路感染包括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属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范围更广,二者在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等方面有区别,膀胱炎主要症状为下尿路刺激征且全身症状不明显,治疗疗程短;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有全身症状,治疗疗程长且需查基础病,临床需准确区分以合理诊治。 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病原体可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 膀胱炎:属于下尿路感染的一种,主要是膀胱黏膜被病原体侵袭而引发的炎症,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常见。 临床表现 膀胱炎: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域可有不适或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如无高热等。女性较为常见,与女性尿道短等解剖结构特点有关,性生活活跃期女性膀胱炎发病率较高。儿童膀胱炎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尿频等,需家长留意。 尿路感染(肾盂肾炎):除了有膀胱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可高达38℃以上,肾区可有叩击痛。男性尿路感染相对少见,若发生肾盂肾炎,全身症状更明显,且需警惕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基础疾病。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膀胱炎: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一般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尿路感染(肾盂肾炎):除了有白细胞、红细胞外,可能有更多白细胞聚集形成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更高,且可能为多种病原体感染,全身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影像学检查: 膀胱炎:一般无明显影像学异常,除非是反复发作的慢性膀胱炎,可能有膀胱壁增厚等表现,但非首选检查。 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如有需要可进行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基础病变,急性肾盂肾炎超声可能无明显异常,慢性肾盂肾炎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形态改变。 治疗原则 膀胱炎:一般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相对较短,通常3-7天,同时可让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女性患者要注意性生活卫生等。 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治疗相对更积极,抗生素疗程一般较长,可能需要10-14天,除了抗生素治疗外,更要注意查找是否存在易感因素,如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有基础疾病者需同时治疗基础病,儿童肾盂肾炎治疗需更谨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总之,膀胱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尿路感染范围更广,两者在定义、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等方面有一定区别,临床需准确区分以进行合理诊治。
2025-10-13 11:56:59 -
男童尿路感染的症状
男童尿路感染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排尿方面的尿频、尿急、尿痛及尿道口周围发红肿胀等;全身症状有发热、寒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不同年龄段男童还有特殊表现,婴幼儿主要是哭闹不安、拒奶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能表达部分局部症状且伴全身症状,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并注意相关护理。 一、局部症状 1.排尿方面 尿频:男童会频繁去厕所排尿,每次尿量可能不多。这是因为尿路受到细菌等病原体刺激,导致膀胱频繁产生尿意。例如,正常儿童每天排尿次数相对固定,患尿路感染时排尿次数明显增多。 尿急: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由于炎症刺激膀胱逼尿肌,使得男童无法延迟排尿,往往刚有尿意就急需去厕所排尿。 尿痛:排尿时感到尿道疼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意排尿等。这是因为尿道黏膜在炎症状态下,受到尿液刺激时产生疼痛感觉。 2.尿道口周围:尿道口可能发红、肿胀,有时可见分泌物。这是局部炎症反应的表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尿道后,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导致尿道口周围出现红肿等症状。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男童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更高。这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入侵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发热。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更容易引发发热症状。 2.寒战:在发热的同时,可能伴有寒战,表现为身体发抖。这是因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通过肌肉颤抖来产生更多热量。 3.精神萎靡:患病男童可能出现精神不振、不爱玩耍、哭闹不止等情况。由于身体不适,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影响了儿童的精神状态。 4.食欲不振: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身体代谢改变,胃肠道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出现食欲不佳的表现。 三、不同年龄段男童的特殊表现 1.婴幼儿: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尿路感染时可能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拒奶。此外,可能出现尿布异味加重等情况。因为婴幼儿无法准确描述排尿时的不适,所以通过哭闹等行为来表达身体的痛苦。而且尿液中的细菌等物质可能使尿布产生特殊气味。 2.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男童:相对婴幼儿能更明确表达一些局部症状,如能说出尿痛、尿频等,但也可能同时伴有上述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差等。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身体发育逐渐完善,但感染发生时全身反应依然存在。 男童出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尿道口清洁,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减轻尿路感染症状。对于婴幼儿,要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感染的风险。
2025-10-13 11:54:38